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0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伦理在民事司法中的功能探究--以默会知识论为视角
1
作者 李拥军 王潮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4,共10页
家庭伦理作为一种“家庭关系中的应有之理”,具有鲜明的默会知识属性。在民事司法中,家庭伦理通常是以道德规范和习惯习俗这两种形态存在的。家庭伦理的核心内容除部分地体现在法律文本中,更多的是以一种知识背景或语境的间接形式介入... 家庭伦理作为一种“家庭关系中的应有之理”,具有鲜明的默会知识属性。在民事司法中,家庭伦理通常是以道德规范和习惯习俗这两种形态存在的。家庭伦理的核心内容除部分地体现在法律文本中,更多的是以一种知识背景或语境的间接形式介入民事司法。在开放结构中处于边缘地带的家庭伦理也大致通过两种路径影响着民事司法。民事司法主要是一个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判的推理过程。法官处在一种形式的言述和实质的默会的矛盾中。法官在一个案件中会进行多次法律推理,其中部分推理的前提可能来自其他推理的结论,部分推理过程可能因为前提或结论被证伪而被废止。在民事司法中,家庭伦理一般作为法律推理的前提或检验标准直接介入其中,也会以形塑法官个性和思维方式的形式间接介入其中,发挥着强化法律推理结果合理性、筛选适用的法律规范以及填补法律漏洞等功能。当下中国家事纠纷的解决依据不能仅局限于可言述的法律,而应该保持一种向不可言述的家庭伦理开放的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 民事司法 默会知识 法律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三十年对现代新儒家家庭伦理研究的三重辨析
2
作者 吴根友 傅佳一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7,共8页
面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转型,活跃在20世纪的现代新儒家对传统儒家家庭伦理有着持续性的讨论和反思,试图开辟一条重构现代家庭伦理的道路。近三十年来,当代研究者对现代新儒家家庭伦理思想亦给予了多方面关注,从不同角度对现代新儒家家庭... 面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转型,活跃在20世纪的现代新儒家对传统儒家家庭伦理有着持续性的讨论和反思,试图开辟一条重构现代家庭伦理的道路。近三十年来,当代研究者对现代新儒家家庭伦理思想亦给予了多方面关注,从不同角度对现代新儒家家庭伦理思想进行掘发,既有肯定、认同,也有否定、批判。依照传统性、现代性、个体性三个方面对近三十年有关现代新儒家家庭伦理思想的研究进行学术梳理与辨析,一方面,可为继续深入研究现代新儒家家庭伦理思想提供学术前缘,另一方面,也可借助对这些研究成果的辨析和反思,为当代及未来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建设,提供有益的思想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家庭伦理 三重辨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焦虑与认同倒错:电影《坠落的审判》的家庭伦理剖析
3
作者 胡步芬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52-156,共5页
获得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坠落的审判》针对一个家庭的伦理秩序进行了象征意义上的“庭审”,并邀请观众们“扮演”陪审员的角色。个体的欲望与严密的伦理体系之间的矛盾是影片叙事的内在驱动力。在影片中,家庭伦理的失序... 获得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坠落的审判》针对一个家庭的伦理秩序进行了象征意义上的“庭审”,并邀请观众们“扮演”陪审员的角色。个体的欲望与严密的伦理体系之间的矛盾是影片叙事的内在驱动力。在影片中,家庭伦理的失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分别是家庭成员的身份焦虑与认同倒错。影片对以浪漫爱情为基础的家庭模式进行了反思,讨论了“伦理在场”与“情感在场”的思维,并示范了情感沦丧时家庭会遭遇的危机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坠落的审判》 家庭题材片 家庭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伦理的道德起源与未来面向——基于对家庭伦理限度的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燕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8,共9页
家庭伦理作为伦理的一个原初性元素,对于伦理的整体建构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从学科归属来看,家庭伦理只能以伦理学为唯一的学科归属,即只能以伦理学为限。在伦理前冠以“家庭”二字,只是表明讨论伦理问题可以以家庭为切入点,但不意味... 家庭伦理作为伦理的一个原初性元素,对于伦理的整体建构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从学科归属来看,家庭伦理只能以伦理学为唯一的学科归属,即只能以伦理学为限。在伦理前冠以“家庭”二字,只是表明讨论伦理问题可以以家庭为切入点,但不意味着家庭伦理可以独立于伦理学之外,否则,伦理学就会出现内部分裂和自我否定。在早期西方,血缘纽带被早早冲破,伦理的原初含义尽管保留着与家庭相关的“居留”、“住所”之意,但指向的是有精神寓意的“好生活”。因此,关于“居留”、“住所”的伦理学通向的是存在的真理。在古代中国,家庭是血缘共同体,由此衍生出父权至上、孝德为先的家庭伦理。在强大的血缘背景之下,以孝德为先的家庭伦理进而推演出以忠君为先的国家伦理。通过对中西家庭伦理的缘起以及未来面向的考察可知,以血缘为底色的家庭伦理排斥他者的照面,具有内敛性,从而表现出一定的限度。在逐渐步入现代化的今天,只有明确家庭伦理的限度,才能够有参照地保留住传统家庭伦理中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部分内容,最大程度地发挥家庭伦理在全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 “好生活” 孝德 伦理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伦理题材电影的空间形构与伦理言说 被引量:1
5
作者 申心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8,共9页
空间以物质形态被人们所感知,同时作为意义生产的承载被赋予了意识和情感的表意功能。中国家庭伦理片中的空间构成根植于中国独特的社会文化结构,是家庭伦理情感的象征性载体,伦理意涵与空间环境形成某种紧密的“句法关系”。空间不仅... 空间以物质形态被人们所感知,同时作为意义生产的承载被赋予了意识和情感的表意功能。中国家庭伦理片中的空间构成根植于中国独特的社会文化结构,是家庭伦理情感的象征性载体,伦理意涵与空间环境形成某种紧密的“句法关系”。空间不仅形塑着家庭内部的伦理关系,同时也指涉着个体与家庭的辩证关系,不同空间在家庭这一场域的外延与内涵中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对当代中国社会环境与家庭伦理形态的呈现中,完成对于家庭存在意义的当代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 空间叙事 伦理 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家庭伦理价值取向的变革及伦理价值
6
作者 陈爱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家庭伦理 伦理价值取向 价值目标 家庭成员 价值主体 现代家庭伦理 传统家庭伦理 我国传统文化 价值判断 自由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四”前后鲁迅对家庭伦理的改革及其困境
7
作者 孙尧天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6,共10页
鲁迅“五四”前后诸多论述围绕家庭问题展开。根据生物进化原理,他提出“幼者本位”,要求父母建立义务、利他乃至牺牲自我的道德。这种思路既呼应了“五四”时代浪潮,又展现出特殊的精神气质。以往研究多关注鲁迅与周作人、白桦派作家... 鲁迅“五四”前后诸多论述围绕家庭问题展开。根据生物进化原理,他提出“幼者本位”,要求父母建立义务、利他乃至牺牲自我的道德。这种思路既呼应了“五四”时代浪潮,又展现出特殊的精神气质。以往研究多关注鲁迅与周作人、白桦派作家有岛武郎的相通之处,忽略了其有关家庭伦理改革表述中的主体性意识,导致难以对“爱”“牺牲”等关键概念的内在原理之异同展开更加深入的辨析。尽管都呼吁对幼者的“爱”,但他们对“牺牲”均提出相应的保留意见,从而缺乏鲁迅论述中的张力。鲁迅的思路包含更多切身复杂体会,并由此进一步彰显了“五四”家庭改革的可能与限度。鲁迅的坚持既与其对自身的历史定位有关,也使得他对进化的表述同时渗透着悲哀之感,而1920年代多次被背叛的经历更导致鲁迅对进化的信仰陷入低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鲁迅 家庭伦理 牺牲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小说的家庭伦理书写研究
8
作者 万玮敏 《阴山学刊》 2024年第2期31-36,共6页
家庭一直是文学叙事的重要母题。自莫言获奖以来,学界对莫言的研究比较丰富,但对莫言作品家庭伦理书写的研究鲜少。莫言小说中的伦理失范或家庭伦理错位现象比较突出,并呈现为一种非道德化倾向。而且,莫言小说的家庭叙事及伦理书写一直... 家庭一直是文学叙事的重要母题。自莫言获奖以来,学界对莫言的研究比较丰富,但对莫言作品家庭伦理书写的研究鲜少。莫言小说中的伦理失范或家庭伦理错位现象比较突出,并呈现为一种非道德化倾向。而且,莫言小说的家庭叙事及伦理书写一直潜隐地发生着变化,从初期的“弃家”到后来的“顾家”“筑家”,莫言作品中的家庭结构趋于复杂,角色逐渐回归传统。伦理书写日渐规整的背后折射了莫言从文化焦虑到文化自信,从挑衅民族伦理到逐渐认同的心路历程。这种迁徙转变也意味着莫言找到了更好的家庭书写方式,对民族文化与道德、传统与现实等命题实现了更深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家庭伦理书写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亲子代际关系看张爱玲小说的家庭伦理想象
9
作者 李雨芬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2-78,共7页
五四时期,传统政治伦理一体化的家国关系被认为已不适应于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知识分子倡导建构新型家庭伦理关系。张爱玲对家庭伦理关系的想象根源于五四家庭伦理变革思潮,以及其作为失序家庭伦理受害者的经验。通过塑造父不慈、... 五四时期,传统政治伦理一体化的家国关系被认为已不适应于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知识分子倡导建构新型家庭伦理关系。张爱玲对家庭伦理关系的想象根源于五四家庭伦理变革思潮,以及其作为失序家庭伦理受害者的经验。通过塑造父不慈、子不孝的恶劣亲子代际关系,张爱玲批判并解构传统家庭伦理,建构想象中人格平等,自由有度的新型家庭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亲子代际关系 家庭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踩影游戏》的家庭伦理危机与伦理诉求
10
作者 刘晨茜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踩影游戏》呈现了消费主义引发的美国化印第安裔家庭的伦理危机。吉尔创作妻子的画像以谋利,用购买礼物取代对孩子的关爱,遵循了一切事物都可被商品化的消费主义逻辑,最终加深了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印第安传统大家庭在收养孩子后对... 《踩影游戏》呈现了消费主义引发的美国化印第安裔家庭的伦理危机。吉尔创作妻子的画像以谋利,用购买礼物取代对孩子的关爱,遵循了一切事物都可被商品化的消费主义逻辑,最终加深了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印第安传统大家庭在收养孩子后对其进行关爱和照料,抚慰其原生家庭创伤。瑞尔与母亲间的脑文本传递寄托了以爱、谅解为核心的家庭伦理诉求。夫妻的婚姻悲剧与子辈充满希望的结局表明:夫妻之间的爱与责任、亲子间的相互谅解,不仅是从内部化解家庭危机的良方,而且是维系家庭稳定、重建家庭道德价值体系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斯·厄德里克 《踩影游戏》 家庭伦理危机 伦理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回瞻与价值重构: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家庭伦理的深度考察与现代价值
11
作者 林丽婷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14,共6页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从家庭生活中的性爱、婚姻、夫妇关系等伦理维度,对资产阶级家庭伦理进行系统剖析和批判,从而对未来家庭伦理进行建构。他构想一种以现代之爱为婚姻的道德基础,强调妇女...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从家庭生活中的性爱、婚姻、夫妇关系等伦理维度,对资产阶级家庭伦理进行系统剖析和批判,从而对未来家庭伦理进行建构。他构想一种以现代之爱为婚姻的道德基础,强调妇女解放及男女真正平等,婚姻充分自由的新家庭形式。研究恩格斯的家庭伦理观具有重大价值效应。新时代家庭伦理建设要守正创新,验证、发展和完善历史唯物主义,为当代家庭生活伦理建设提供方法指导;解放思想,培育科学的家庭观念,强化新时代公民家庭道德建设;立足现实,聚焦现实家庭生活新特征和新问题,正确处理好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的关系;观照主体,宣扬妇女解放,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资产阶级家庭伦理 价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空间与家庭伦理:抑郁症题材电影的疾病叙事
12
作者 罗智文 《科技传播》 2024年第11期74-77,81,共5页
近年来,抑郁症在电影中的呈现引人注目。抑郁症如何介入电影创作、参与叙事并且反映背后的社会议题是众多研究的重点。在近些年的抑郁症题材电影当中,身体、空间和家庭伦理是展开疾病叙事的三个维度。这三类要素分别通过人物的身体表征... 近年来,抑郁症在电影中的呈现引人注目。抑郁症如何介入电影创作、参与叙事并且反映背后的社会议题是众多研究的重点。在近些年的抑郁症题材电影当中,身体、空间和家庭伦理是展开疾病叙事的三个维度。这三类要素分别通过人物的身体表征意象、影像中的空间建构以及家庭伦理中的创伤性记忆对电影中的抑郁症进行书写。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抑郁症叙事充分利用了影像的视觉呈现,以一种更为贴切的方式呈现抑郁症患者的伤痛体验,从而唤起受众认同与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身体意象 空间构建 家庭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微短剧家庭伦理内容创作反思
13
作者 李泽睿 刘春子 《南方论刊》 2024年第10期83-84,91,共3页
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微短剧凭借其快节奏和低成本的特点,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电子榨菜”。然而,微短剧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短剧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不良价值观、违反公序良俗等问... 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微短剧凭借其快节奏和低成本的特点,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电子榨菜”。然而,微短剧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短剧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不良价值观、违反公序良俗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反思网络微短剧在家庭伦理内容创作中的实践,希望能够提供有益的视角,以促进媒体生产者和监管者对此类作品的深入思考和负责任的管理,从而为规范文化传播的可持续健康传播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微短剧 家庭伦理 内容创作 文化生态 社会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家庭伦理与传统亲子、夫妻伦理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31
14
作者 朱贻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0-24,32,共6页
是否应当以及如何继承、发扬传统的家庭美德,这是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建设所必须回答和解决的一大课题。本文以现代家庭伦理成因的“源原之辨”立论,认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伦理,应立足于家庭关系变革的现实(“原”),扬弃历史地形... 是否应当以及如何继承、发扬传统的家庭美德,这是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建设所必须回答和解决的一大课题。本文以现代家庭伦理成因的“源原之辨”立论,认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伦理,应立足于家庭关系变革的现实(“原”),扬弃历史地形成的家庭伦理传统(“源”),根据“原”的要求对传统家庭伦理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从而实现“原”“源”的现代整合。并就“代际”关系危机和婚姻关系情、理失调的现状,具体阐释了传统亲子伦理和传统夫妻伦理在建设现代家庭伦理中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家庭伦理 成因 “源原之辨” 传统家庭伦理 现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安与是枝裕和:家庭伦理电影的诗意叙事之旅
15
作者 于金筱 胡丹 《艺术家》 2024年第7期136-138,共3页
在电影领域,家庭伦理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类型,其对家庭关系、情感纠葛、道德伦理等主题的深入挖掘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其中,李安与是枝裕和两位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表达,赋予了家庭伦理电影全新的内涵和思考。他们以各自的方... 在电影领域,家庭伦理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类型,其对家庭关系、情感纠葛、道德伦理等主题的深入挖掘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其中,李安与是枝裕和两位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表达,赋予了家庭伦理电影全新的内涵和思考。他们以各自的方式探索了家庭、亲情、人性等主题,呈现出了风格迥异的电影世界。李安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叙事技巧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入电影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枝裕和 家庭伦理电影 叙事技巧 情感纠葛 李安 诗意叙事 道德伦理 电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对话、谋求共鸣与回归生活——探析近年来中国家庭伦理片的创作特征
16
作者 胡显昊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5期82-84,共3页
作为一种在中国百年影史中经久不衰的特色电影类型,家庭伦理片不仅继承了以郑正秋、蔡楚生、谢晋为代表的伦理情节剧模式,还在主题意蕴和叙事策略上延续了朱石麟和桑弧在沦陷区与战后作品中表现出的平民化、生活化美学特征,开辟出了一... 作为一种在中国百年影史中经久不衰的特色电影类型,家庭伦理片不仅继承了以郑正秋、蔡楚生、谢晋为代表的伦理情节剧模式,还在主题意蕴和叙事策略上延续了朱石麟和桑弧在沦陷区与战后作品中表现出的平民化、生活化美学特征,开辟出了一条贴近当代城市生活的创作路径。这些影片借助家庭题材进行社会反思,用贴近真实生活的影像引发大众的共鸣,将当代中国日渐多元的文化话语置于家庭空间内彼此对话,在类型电影的发展中展现出了别样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家庭伦理 类型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萧红的家庭伦理思想——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妇女解放思想的视角
17
作者 刘李婵 《哲学进展》 2024年第6期1245-1249,共5页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私有制和“两种分工”不均是妇女受压迫的主要因素。萧红自身娜拉式出走的情节与她笔下对传统男权社会的颠覆,深刻地体现出了她家庭的伦理思想。将两者相结合思考,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萧红的家庭伦理思...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私有制和“两种分工”不均是妇女受压迫的主要因素。萧红自身娜拉式出走的情节与她笔下对传统男权社会的颠覆,深刻地体现出了她家庭的伦理思想。将两者相结合思考,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萧红的家庭伦理思想,而且深化了马恩的妇女解放思想,同时,反思新的家庭模式的构建,构建和谐的理想两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家庭伦理 妇女解放 萧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伦理片与家庭伦理剧的发展渊源与叙事流变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东哲 陈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66-67,共2页
家庭伦理叙事的电影和电视剧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也是最受大众欢迎的影视类型之一。一方面这是源于"家文化"理念对文艺创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源自家庭本身所具备的文学叙事"潜文本"的形态特征。家庭伦理叙事的电影... 家庭伦理叙事的电影和电视剧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也是最受大众欢迎的影视类型之一。一方面这是源于"家文化"理念对文艺创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源自家庭本身所具备的文学叙事"潜文本"的形态特征。家庭伦理叙事的电影和电视剧作品在中国成为一个重要影视类型并受到大众广泛欢迎。本文将从历史延承与媒介属性的角度探讨传统家庭伦理片失落和现代家庭伦理剧繁荣的原因,并重点分析从家庭伦理片到家庭伦理剧在创作思想和叙事手法上的继承与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 家庭伦理 家文化 媒介属性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电影中家庭伦理的缺失:以1941—1958年美国黑色电影为例
19
作者 朱婉晴 《剧影月报》 2024年第3期22-24,共3页
作为诞生至今影响深远的类型,经典黑色电影在经济危机、女权主义运动和战后动荡的背景下,从硬汉派侦探小说中获取灵感,多以一桩罪案展开叙事,融合德国表现主义的视觉风格,用光影艺术塑造晦暗阴沉的画面,而中产阶级的普通男性主人公和貌... 作为诞生至今影响深远的类型,经典黑色电影在经济危机、女权主义运动和战后动荡的背景下,从硬汉派侦探小说中获取灵感,多以一桩罪案展开叙事,融合德国表现主义的视觉风格,用光影艺术塑造晦暗阴沉的画面,而中产阶级的普通男性主人公和貌美危险的蛇蝎美人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又奠定了电影的整体基调。保罗·施拉德在《黑色电影札记》中指出:“黑色电影是按情调而不是按类型界定的”。他将黑色电影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1941—1946的战争时期、1945—1949的战后写实主义时期、1949—1953的精神病行为和自杀冲动时期,而学界大多通过公认的第一部黑色电影《马耳他之鹰》和最后一部《历劫佳人》,将1941—1958视为经典黑色电影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电影 德国表现主义 蛇蝎美人 女权主义运动 视觉风格 家庭伦理 中产阶级 写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近代中国家庭伦理的嬗变及其启示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桂梅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1期63-68,共6页
近代社会中国家庭伦理的嬗变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现代转向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嬗变的历史背景、具体内容均给后人以启示。
关键词 近代中国 传统家庭伦理 家庭伦理 现代化 婚姻制度 嬗变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