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中的分离与团聚:家庭化流动对儿童人力资本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梅自颖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7期150-160,共11页
家庭成员居住拆分成为中国人口迁移流动下的家庭发展新常态,流动儿童面临与家庭成员的分离与团聚。文章从流动家庭居住方式的视角探讨了家庭化流动对儿童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家庭聚合程度越高,流动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 家庭成员居住拆分成为中国人口迁移流动下的家庭发展新常态,流动儿童面临与家庭成员的分离与团聚。文章从流动家庭居住方式的视角探讨了家庭化流动对儿童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家庭聚合程度越高,流动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越好。亲子分离对流动儿童人力资本产生负向效应,不与父母共同居住的流动儿童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均显著滞后于与父母共同居住的流动儿童。同时,家庭化流动对儿童发展存在祖辈共居效应和同胞共居效应,与祖父母共同居住时流动儿童的认知测试得分和在校学业成绩显著更高,与兄弟姐妹共同居住时其认知测试得分更高且学校适应能力更好。流动时代的制度设计应当为家庭成员的举家团聚提供充分保障,减少流动过程中的家庭成员分离以及由此对儿童成长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家庭化流动 人力资本 认知与非认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rder Probit模型的家庭化流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韩淑娟 颛慧玲 武汉祥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95,共4页
基于2015年山西省流动人口监测数据,通过构建Order Probit模型分析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化流动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个体特征、流动及经济特征、家庭特征及流动意愿均对家庭化流动产生深刻影响。其中,女性、年青人、已婚者更容易实现家庭... 基于2015年山西省流动人口监测数据,通过构建Order Probit模型分析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化流动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个体特征、流动及经济特征、家庭特征及流动意愿均对家庭化流动产生深刻影响。其中,女性、年青人、已婚者更容易实现家庭化流动;流动范围越小、流动时间越长、就业自由度越高、经济收入越普通越容易实现家庭化流动;子女数量越少、在农村中有兄弟姐妹、家庭生活水平越高越容易实现家庭化流动;同时流动意愿越强越容易实现家庭化流动。建议不断完善家庭政策和社会政策以鼓励流动人口家庭化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流动 家庭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流转如何影响家庭化流动——理论探析与来自三类地区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龙 翟振武 《南方人口》 CSSCI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在家庭化流动的影响因素中重点关注农地流转的作用机制,基于三类地区监测调查数据,从不同概念研究范式入手,以不同回归模型方法检验,提出并证实:农地流转之所以能促进家庭化流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具有务农劳力释放效应、非农收入... 本文在家庭化流动的影响因素中重点关注农地流转的作用机制,基于三类地区监测调查数据,从不同概念研究范式入手,以不同回归模型方法检验,提出并证实:农地流转之所以能促进家庭化流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具有务农劳力释放效应、非农收入保护效应和农地收益增进效应,这三种效应可实现家庭化流动从发端到深化的逐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家庭化流动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化流动对农民工城市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永贵 邓江年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8-114,共7页
农民工举家外出已成为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一个新趋势,而举家外出是否对农民工在务工地的消费产生影响?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估计了家庭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年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化流... 农民工举家外出已成为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一个新趋势,而举家外出是否对农民工在务工地的消费产生影响?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估计了家庭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年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化流动显著提升了农民工在城市的消费水平,越接近举家外出,农民工家庭在城市的消费支出越大,且不受家庭消费水平高低的影响。同时,研究也证实了持久性收入假说,即收入是影响农民工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而农民工家庭的消费行为与储蓄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但替代效应并不强。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要通过释放农民工需求来扩大内需必须切实解决农民工持久性迁移特别是家庭持久性迁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化流动 举家外出 农民工家庭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机制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辉 韩慧连 张铭轩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6,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大,家庭化流动模式日益凸显。进入新时代,人口的有序流动及其城市融入,成为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我国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具有其特有的驱动机制,受到社会经济状况和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大,家庭化流动模式日益凸显。进入新时代,人口的有序流动及其城市融入,成为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我国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具有其特有的驱动机制,受到社会经济状况和微观决策的双重影响。同时,我国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也受到从社会区、经济、文化、相关制度的制约。目前,应从制度创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探寻促进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路径选择,为流动家庭更好地融入城市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化流动 城市融入 流动人口 户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对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范纯琍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4-107,共4页
经典的人力资本理论将迁移视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成因素。人口流动家庭化已经成为人口流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文章利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研究家庭化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状况,就人力资本对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各维度的影响... 经典的人力资本理论将迁移视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成因素。人口流动家庭化已经成为人口流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文章利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研究家庭化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状况,就人力资本对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各维度的影响做了分析和解读,提出应关注家庭化流动人口的生存和工作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其人力资本积累和作用的有效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化流动人口 人力资本 城市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化流动对流动人口就业的影响——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宋全成 封莹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4-46,共13页
本文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最新监测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就家庭化特征对流动人口的就业概率、工作时间、工作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回归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独流动相比,家庭化流动对男女两性流动人口的就... 本文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最新监测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就家庭化特征对流动人口的就业概率、工作时间、工作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回归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独流动相比,家庭化流动对男女两性流动人口的就业概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收入产生了显著的不同影响:家庭化流动使得部分女性为照顾孩子而放弃就业从而明显降低女性流动人口的就业概率和工作收入,却能提升男性流动人口的工作概率和工作收入,家庭化流动普遍增加了流动人口的工作时间。为此,政府应从立法、执法、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四个维度,推动流动人口的充分就业,由此加速中国流动人口市民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流动 就业 市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化迁移之下的“用脚投票”研究——基于公共服务资源对人口家庭化流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陶霞飞 《南方人口》 CSSCI 2020年第5期58-68,共11页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及201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通过构建二元逻辑斯蒂模型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公共服务资源对人口家庭化流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教育资源对人口家庭化流动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医疗资源...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及201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通过构建二元逻辑斯蒂模型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公共服务资源对人口家庭化流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教育资源对人口家庭化流动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医疗资源对人口家庭化流动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公共财政支出越高,人口流动的家庭化程度越高。本文的研究结果从微观层次上直接验证了“用脚投票”理论,同时也体现了在当代家庭伦理和家庭功能的转变下,家庭迁移决策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化流动 公共服务资源 用脚投票 教育资源 医疗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化流动对流动人口就业和收入影响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3
9
作者 郝翠红 《未来与发展》 2018年第6期49-54,共6页
家庭化流动是目前人口流动的最主要方式,对流动人口的就业和收入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使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调查数据,考察了家庭化流动对不同性别流动人口就业和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女性来说,相比单独外出,与配偶一起外... 家庭化流动是目前人口流动的最主要方式,对流动人口的就业和收入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使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调查数据,考察了家庭化流动对不同性别流动人口就业和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女性来说,相比单独外出,与配偶一起外出和与配偶、孩子一起外出都会降低女性的就业概率,与配偶一起外出对其收入无显著的影响,而与配偶、孩子一起外出会显著降低收入。但对男性来说,只与配偶一起外出时,其就业概率和收入显著低于单独外出,但与配偶、孩子一起外出对其就业概率和收入无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化流动 流动人口 就业 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家庭与流动——中国住房对人口家庭化流动和流动家庭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霞飞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74-83,128,共11页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201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构建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刻板序次回归模型,探讨了住房产权和住房支出对人口家庭化流动、流动家庭规模与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流入地拥有...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201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构建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刻板序次回归模型,探讨了住房产权和住房支出对人口家庭化流动、流动家庭规模与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流入地拥有住房产权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家庭化的流动方式,其在流入地的家庭规模更大,家庭结构更完整;住房支出越高,流动人口发生家庭化迁移的可能性越大,其在流入地的家庭规模也越大,家庭结构越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化流动 住房产权 住房支出 流动家庭规模 流动家庭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发展差异与家庭化流动研究
11
作者 王艺霏 齐春宇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37-140,共4页
基于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动态监测数据,利用ologit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流入地与家乡的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商品房价格、公共服务水平及差异对家庭化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流入地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当地职工的... 基于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动态监测数据,利用ologit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流入地与家乡的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商品房价格、公共服务水平及差异对家庭化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流入地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当地职工的收入水平能够显著增强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程度,但流入地的商品房价格的提高会使家庭化迁移程度降低。另外流入地与流出地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当地职工的收入水平差距对家庭化迁移程度加强有很明显的正向影响,而两地的房价差距对家庭化迁移程度加强有很明显的反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化流动 地区差异 公共服务水平 收入水平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家庭化流动模式变迁:“延续”还是“突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亭亭 朱宇 +1 位作者 林李月 柯文前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13-1524,共12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准确把握家庭化流动模式的变迁对于认识中国人口迁移流动演变规律和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12年和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层多项Logit回归模型,对中国人口家庭化流...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准确把握家庭化流动模式的变迁对于认识中国人口迁移流动演变规律和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12年和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层多项Logit回归模型,对中国人口家庭化流动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流动人口的平均家庭规模正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已经并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家庭化流动模式变迁呈现出延续性,表现为半家庭化流动的下降和完整家庭化流动的上升。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家庭化流动的过程也更为复杂,流动人口家庭团聚需要更多的流动批次才能实现;家庭规模越大、家庭化流动程度越完整,所需流动批次越多。③模型结果表明,家庭化流动受到流动人口特征和流入城市特征的共同影响。流动人口个体及家庭特征、流动特征等一直是影响家庭化流动的重要因素;城市特征层面,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随时间推移而发生了从不显著向正向显著的重要转变;此外,完整家庭化流动一直受到城市住房市场状况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半家庭化流动则主要受到城市等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流动 模式变迁 中国
原文传递
农地流转对家庭化流动的影响——来自流出地的证据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龙 宋月萍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6-83,156,共8页
家庭化既是当前人口流动的典型特征,也是未来人口流动的大势所趋。本文将农地流转引入家庭化流动决策的分析框架之中,提出有关家庭化流动的两类概念研究范式,并利用2011—2012年原国家人口计生委三类地区人口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数... 家庭化既是当前人口流动的典型特征,也是未来人口流动的大势所趋。本文将农地流转引入家庭化流动决策的分析框架之中,提出有关家庭化流动的两类概念研究范式,并利用2011—2012年原国家人口计生委三类地区人口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数据,围绕农地流转与流动人口家庭化两大热点问题,从流出地的视角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包括:在不同的概念研究范式和回归模型方法下,家庭化流动受到农地流转显著积极影响的结论都能得以验证;农地流转在家庭化流动影响因素模型中存在内生性,以村级农地流转度作为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后,农地流转对家庭化流动的促进作用仍然可被证实。本文不仅更加系统地界定了家庭化流动的范畴,而且更为深入地探讨了农地流转对其产生的影响,具有农地流转的超经济意义、城镇落户的流出地驱动、家庭发展的多政策整合、就业促进的新常态模式等方面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化流动 农地流转 流出地 工具变量
原文传递
家庭化流动、融入意愿对农民工城市生活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来自CHIP2013的证据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永贵 邓江年 《消费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51,共9页
农民工举家外出并意图融入城市已成为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一个新趋势,而举家外出和融入意愿是否对农民工在务工地的消费产生影响呢?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估计了家庭化流动和融入意愿对农民工... 农民工举家外出并意图融入城市已成为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一个新趋势,而举家外出和融入意愿是否对农民工在务工地的消费产生影响呢?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估计了家庭化流动和融入意愿对农民工城市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化流动和融入意愿显著提升了农民工在城市的消费水平,两者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且不受家庭消费水平高低的影响。同时,研究也证实了持久性收入假说,即收入是影响农民工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而农民工家庭的消费行为与储蓄行为之间以及生活消费和住房等其他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但替代效应并不强。研究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即通过释放农民工需求来扩大内需必需切实解决农民工持久性迁移特别是家庭持久性迁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化流动 融入意愿 农民工家庭生活消费
原文传递
家庭化流动对农民工城市消费的影响效应--基于CHIP 2013数据的微观实证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永贵 邓江年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97,共7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区分农民工流动类型为家庭化流动和非家庭化流动,以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家庭化流动对农民工家庭城市消费的影响,并检验持久收入假说。研究发现:家庭化流动可显著提升农民工家庭城市消...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区分农民工流动类型为家庭化流动和非家庭化流动,以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家庭化流动对农民工家庭城市消费的影响,并检验持久收入假说。研究发现:家庭化流动可显著提升农民工家庭城市消费水平,但降低其消费弹性,对低消费家庭影响尤其明显;同时,持久收入假说成立。因此,切实解决农民工家庭化持久性迁移问题,并通过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产品提供破除其预算约束是扩大内需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化流动 举家外出 农民工家庭消费 消费弹性
原文传递
基于多状态模型的人口流动家庭化动态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春平 葛莹玉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31,共8页
人口流动家庭化是当前和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和趋势,不仅符合家庭的基本需求,也符合新型城镇化的一般规律。利用流出地人口调查资料,从家庭成员流出顺序和流出间隔的视角,运用多状态模型分析人口流动家庭化的动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人口流动家庭化是当前和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和趋势,不仅符合家庭的基本需求,也符合新型城镇化的一般规律。利用流出地人口调查资料,从家庭成员流出顺序和流出间隔的视角,运用多状态模型分析人口流动家庭化的动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区家庭化流动趋势明显,但仍有40%的夫妻处于分居状态,个人、家庭和环境因素对家庭化流动均有影响,其中子女对家庭成员流出有阻碍作用,但对家庭化流出有促进作用。认为对家庭化流动应该给予政策支持,并建立一套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的、具有完整生命周期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状态模型 家庭化流动 动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化流动背景下老年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彭大松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5-114,共10页
基于深圳、贵阳两市流动老人城市融入专项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OLS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流动老人城市融入的结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年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由文化融入、心理认同、互动交往三维度构成。其中,... 基于深圳、贵阳两市流动老人城市融入专项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OLS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流动老人城市融入的结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年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由文化融入、心理认同、互动交往三维度构成。其中,文化融入得分最高(79.6),其次是心理认同(66.4),互动交往(37.9)最低。影响老年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社区与保障性资源三方面,提高家庭情感支持、拥有话语权、增加社区公共服务可及性等有助于流动老人城市融入;保障性资源对互动交往具有非线性影响,较低的保障性资源可促进互动交往,较高的保障性资源则因“挤出效应”而降低互动交往。分位数回归模型进一步揭示了家庭、社区、保障性资源等因素对处于不同分位上的流动老人的城市融入具有差异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化流动 流动老人 城市融入 融入结构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家庭化流动与自雇农民工就业质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志坚 《经济界》 2022年第2期86-96,共11页
家庭化流动是自雇农民工主要流动方式,并对其就业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调查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工具变量回归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家庭化流动对自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化流动显著降低了自雇... 家庭化流动是自雇农民工主要流动方式,并对其就业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调查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工具变量回归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家庭化流动对自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化流动显著降低了自雇农民工就业质量。具体来看,家庭化流动降低了自雇农民工收入水平,降低了其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概率,并显著增大了自雇农民工的劳动强度。从自雇方式来看,家庭化流动对自营劳动者就业质量的负面影响更大,对雇主影响较少。分组回归的结果表明,家庭化流动仅对45岁以下或市级以上流动范围的自雇农民工就业质量有显著负面影响。此外,家庭化流动主要对中高就业质量水平自雇农民工具有负面影响,而对低就业质量水平农民工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雇农民工 家庭化流动 就业质量
原文传递
农民工家庭化流动和土地流转的联合决策分析——基于全国2781份农民工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20
19
作者 曹芳芳 黄东 武拉平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44,共8页
本文基于全国2014年2781份农民工的实地调研数据,通过3SLS联立方程组模型探究了农民工家庭化流动和土地转出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化流动能够提高土地转出的概率,同时土地转出也能提高农民工家庭化流动的程度。另外本文进一步... 本文基于全国2014年2781份农民工的实地调研数据,通过3SLS联立方程组模型探究了农民工家庭化流动和土地转出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化流动能够提高土地转出的概率,同时土地转出也能提高农民工家庭化流动的程度。另外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家庭化流动和土地转出的因素,结果表明减弱耕地和农村对农民工家庭的"文化性"约束,提高农民工家庭的"保障性",会促进农民工家庭化流动和土地转出。相比较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家庭化流动的可能性更大,而中部地区更加倾向于土地转出,西部地区则倾向于保留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化流动 土地转出 联立方程模型 3SLS
原文传递
人口流动家庭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68
20
作者 陈卫 刘金菊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8,共6页
文章基于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考察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模式及其流动家庭化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化率已达到60%。流动人口家庭模式是以一对夫妻户和一对夫妻加孩子户为主的核心家庭为主导,以一... 文章基于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考察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模式及其流动家庭化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化率已达到60%。流动人口家庭模式是以一对夫妻户和一对夫妻加孩子户为主的核心家庭为主导,以一代户和二代户为主。3/4的已婚流动人口携带了配偶,有孩子的流动人口中有一半携带了孩子,这些孩子中有近20%是在北京出生的。流动人口的平均家庭规模为2人,明显小于全国农村的平均家庭规模(3.4人)。流动人口的个人特征及在京居住地显著影响人口流动家庭化,同时还发现非经济因素成为比经济因素更为重要的人口流动家庭化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动家庭化 家庭规模 家庭结构 家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