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田野—历史—国家:田野政治学的概念建构逻辑——以“家户制”概念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振华 杨瑞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9,215,216,共12页
概念建构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田野政治学是推进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积极探索,并以一系列原创性概念建构为路径。以“家户制”概念为例,田野政治学概念建构内含三重逻辑:一是基于田野调查的概念建构,注重从丰... 概念建构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田野政治学是推进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积极探索,并以一系列原创性概念建构为路径。以“家户制”概念为例,田野政治学概念建构内含三重逻辑:一是基于田野调查的概念建构,注重从丰富的田野事实中提炼概念;二是基于历史根基的概念建构,强调从深厚的历史传统中生成概念;三是基于国家治理的概念建构,侧重于从国家的微观基础视角产生概念。田野政治学的概念建构以立足中国场景为前提,其既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有效路径,也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的渐进发展过程。未来,田野政治学的概念建构还需在发展概念家族、强化现实取向、构建理论体系方面继续深化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知识体系 田野政治学 概念建构 家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城就地城镇化中农民理性与家户策略的转变逻辑 被引量:2
2
作者 付守芳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6-81,共6页
理解当前县城就地城镇化的家户策略转变,有助于发掘蕴藏在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中农民家庭城镇化的韧性。研究表明,农民家庭“保底竞优”的进城策略正在转向为了“竞优”而需要“保底”的融入策略,这一转变受农民理性的驱动:基于勤劳、节俭... 理解当前县城就地城镇化的家户策略转变,有助于发掘蕴藏在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中农民家庭城镇化的韧性。研究表明,农民家庭“保底竞优”的进城策略正在转向为了“竞优”而需要“保底”的融入策略,这一转变受农民理性的驱动:基于勤劳、节俭和求稳的理性扩张,农民家庭以极具韧性的“保底竞优”的进城策略增强县域内的家户竞争力,然而这一策略隐含的“可拆分的一切”引发家户收不抵支和脱嵌城乡支持系统的融入风险;为摆脱融入县城的困境,家庭成员更加注重独立、学习、实用实惠,构建了有限代际责任的理性,发展出底线自养、注重职业化发展、最大化人力资源配置和以退为进的“保优竞底”策略。因此,需要对家户这一治理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以家户之需为导向,打通县城就地城镇化政策供给的堵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城就地城镇化 农民理性 家户 家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理性:家户制传统下的农户一家两制实践
3
作者 周立 方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8,共15页
怎样在实践中把握农户在食物生产上的一家两制?本文在家户制传统下提出多元理性框架,和单一理性的农业经济理论假定展开对话。本文认为,农户理性包含多元向度且相互联系:既依循差序责任,区分“自家人”和“外部人”,进行内外有别的食物... 怎样在实践中把握农户在食物生产上的一家两制?本文在家户制传统下提出多元理性框架,和单一理性的农业经济理论假定展开对话。本文认为,农户理性包含多元向度且相互联系:既依循差序责任,区分“自家人”和“外部人”,进行内外有别的食物生产,“让自家人吃自家饭”,带来“个体自保”,也能进行推己及人的价值权衡,在场域约束与道义反思的互构中,将“外部人”视同为“自家人”,从而“让有条件的自家人吃上自家饭”,促进“社会共保”。基于东亚家户制传统的多元理性,与基于西方农业经济理论的单一经济理性假定的对话,有助于更新农民学研究的认识基础,构建基于中国实践的理论,发现能够促进食物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小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理性 一家两制 家户 小农户 差序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人口年龄、家户规模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七普数据的分析
4
作者 高子钧 胡凤霞 高小媚 《中国市场》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文章基于七普数据对扬州市人口年龄、家户规模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扬州市各个区域的人口结构、家户规模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着显著差异,为了优化扬州市人口结构、促进经济区域平衡发展,需要扩大老年人社会保... 文章基于七普数据对扬州市人口年龄、家户规模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扬州市各个区域的人口结构、家户规模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着显著差异,为了优化扬州市人口结构、促进经济区域平衡发展,需要扩大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尤其是老龄化程度比较严重的区域;加强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全市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就业服务网络,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结构 家户规模 就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户制视角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化探究——以金湖县腾达水产品养殖合作社为例
5
作者 成嘉晖 陈磊 《行政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26-33,53,共9页
作为一种新型集体经济模式,合作社在应对市场风险和扩大农村生产经营规模上作出了重要探索。在对金湖县腾达水产品养殖合作社的调研中发现了一种合作社异化的特殊形式,即合作社名义下的“包干”。针对这一现象,以历史惯性和家户制传统... 作为一种新型集体经济模式,合作社在应对市场风险和扩大农村生产经营规模上作出了重要探索。在对金湖县腾达水产品养殖合作社的调研中发现了一种合作社异化的特殊形式,即合作社名义下的“包干”。针对这一现象,以历史惯性和家户制传统为视角,家庭包干形式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中的三种表现:社员经营个体化、分配程序不透明和内部管理无序化。通过对异化成因进行分析与探讨,最后从正确认识异化、发挥政府矫正作用、运行程序正规化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试图为新时代推进农村现代化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户 合作社异化 家庭包干形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户制下宋代女户的法律地位及其制度展开
6
作者 潘萍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169,共12页
宋代是传统中国女户制度发展史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历史时期,既如前朝一样,从矜恤的角度在律法层面给予女户一定的优待,又因熙宁变法中免役法的推行,对女户的优待逐步限缩,使得女户渐渐等同于普通编户。宋代女户一直呈现着规范上的优待与... 宋代是传统中国女户制度发展史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历史时期,既如前朝一样,从矜恤的角度在律法层面给予女户一定的优待,又因熙宁变法中免役法的推行,对女户的优待逐步限缩,使得女户渐渐等同于普通编户。宋代女户一直呈现着规范上的优待与事实上的限制共生的情态,典型如赋役征派中的优待使得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诡名女户林立;而在具体执行中,尤其是理学盛行的南宋后期,女户在规范上的优待并未切实落实。宋代女户法律地位及法律规制的复杂性,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体制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户 家户 宋代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政治体系中的家户与国家——“家户国家”概念的历史反思
7
作者 王宁 《天府新论》 CSSCI 2024年第3期68-79,共12页
中国传统国家形态问题是当今学界研究历久弥新的理论问题。前辈学者以社会的三次大分工为基点,充分挖掘了中国传统国家的家户因素,并将其作为形塑中国传统“家户国家”形态的基础性制度,具有自成一体的理论价值。然而从中国历史的长时... 中国传统国家形态问题是当今学界研究历久弥新的理论问题。前辈学者以社会的三次大分工为基点,充分挖掘了中国传统国家的家户因素,并将其作为形塑中国传统“家户国家”形态的基础性制度,具有自成一体的理论价值。然而从中国历史的长时段来看,社会分工并非中国产生家户及其制度的理论缘由。在国家及家户的关系上,本文试图指出是国家权力塑造了家户,而非家户形塑出相应的国家形态,中国传统家户组织在宗族世族的包裹下也缺少相应的力量来影响国家形态。而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的控制和运行机制,王权主义在事实上起着支撑君主集权政治体系的作用,它以“天盖式的权力体系”全面支配着包括家户在内的中国传统社会,形塑了传统中国的大共同体本位特征。就此而言,中国传统的国家形态应是王权主义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工 国家权力 家户制度 宗族世族 王权主义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再生产与关系转变:妇女家户劳动的新意涵
8
作者 李敏 罗胡伊 鲍海林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
家户劳动是工厂使用外包方式给予生产资料,妇女以家庭为单位加工商品的劳动方式。基于对河南省X市Y社区从事家户劳动妇女的半结构式访谈发现,2019年至2022年,“农转居”家庭妇女的家户劳动助推了家庭再生产与家庭关系的转变。在家庭再... 家户劳动是工厂使用外包方式给予生产资料,妇女以家庭为单位加工商品的劳动方式。基于对河南省X市Y社区从事家户劳动妇女的半结构式访谈发现,2019年至2022年,“农转居”家庭妇女的家户劳动助推了家庭再生产与家庭关系的转变。在家庭再生产方面,优化了家庭的劳动力配置,缓解了家庭的发展压力,提升了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家庭关系方面,重构了妇女的家庭地位,减少了亲子冲突,强化了隔代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家户劳动 家庭再生产 家庭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地区史前聚落、家户与社会组织
9
作者 曲宇蒙 《草原文物》 2024年第4期70-81,共12页
聚落形态反映了社会单元的组织形式,也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体现。从距今8000余年的兴隆洼文化到距今4000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辽西地区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于聚落形态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梳理这一过程的物质文化差异,从而更深刻... 聚落形态反映了社会单元的组织形式,也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体现。从距今8000余年的兴隆洼文化到距今4000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辽西地区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于聚落形态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梳理这一过程的物质文化差异,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史前辽西地区社会历史的转变。居址及其附属设施、墓葬、祭祀和仪式建筑、环壕围墙等差异表明,在生业方式转变、居住时间延长、人口增长过程中,家户和聚落等不同尺度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潜在变化,有助于增加了对东北地区史前社会和经济背景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聚落 家户 社会组织 生业 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海遗址家户玉器量化试析
10
作者 曲宇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4期138-141,共4页
兴隆洼文化的玉器是辽西地区年代最早的真玉器,代表着辽西用玉传统的发端。查海遗址是兴隆洼文化的代表性遗址,家户内部出土了相当数量的玉器。文章对家户玉器和遗物组合的量化分析表明,查海遗址的小家户对玉器有更明显的偏好,这些家户... 兴隆洼文化的玉器是辽西地区年代最早的真玉器,代表着辽西用玉传统的发端。查海遗址是兴隆洼文化的代表性遗址,家户内部出土了相当数量的玉器。文章对家户玉器和遗物组合的量化分析表明,查海遗址的小家户对玉器有更明显的偏好,这些家户倾向于增加淀粉类食物的加工,同时减少石器的生产。这说明查海玉器的起源并不是单纯的文化现象,很可能也植根于聚落家户的经济生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洼文化 玉器 查海遗址 家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户考古研究现状及思考
11
作者 乔瑞 《海岱考古》 2024年第1期105-115,共11页
家户考古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被提出后,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它将关注重点从文化转变这种长时段、大规模的研究转移到直接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关系相连接的小规模群体上,这一理论先后被新考古学和后过程主义考古学使用并... 家户考古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被提出后,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它将关注重点从文化转变这种长时段、大规模的研究转移到直接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关系相连接的小规模群体上,这一理论先后被新考古学和后过程主义考古学使用并完善,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拟从家户考古的基本概念、如何从考古遗迹中界定家户、当前已有的研究方向以及家户研究存在的问题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以帮助日后更好地开展家户考古研究,实现对于古代社会的深入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户考古 社会活动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户制与家户国家:中国国家形态的一个解释框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黄振华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96,247,共12页
家户制是传统中国的基础性社会制度,其内涵包括以家庭为单位的组织方式、以家长为主导的关系模式、以家户为中心的观念意识以及以户籍为标志的国家责任。从基础性制度着眼,中国是典型的家户国家,并由此形成其国家特性,表现为强大的国家... 家户制是传统中国的基础性社会制度,其内涵包括以家庭为单位的组织方式、以家长为主导的关系模式、以家户为中心的观念意识以及以户籍为标志的国家责任。从基础性制度着眼,中国是典型的家户国家,并由此形成其国家特性,表现为强大的国家能力、国家运行的自给性特征以及国家对社会的纵向支配。进入近代以后,随着个体主义的兴起和政府权力的介入,典型意义上的家户国家趋于消解。然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模式或制度“基因”,家户制并不会被完全取代,而是在相当程度上延续,并成为影响中国国家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态 基础性制度 家户 家户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户联结:探索村民自治基本单元的社会因素 被引量:12
13
作者 侣传振 李华胤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69-75,共7页
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离不开合理的自治基本单元。以家户联结为要素探索村民自治的基本单元,需要引入家户规模与利益关联度两个关键变量。家户规模越小,利益关联度越高,家户联结程度越强;在家户联结程度越强的地方建立自治基本单元,越有... 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离不开合理的自治基本单元。以家户联结为要素探索村民自治的基本单元,需要引入家户规模与利益关联度两个关键变量。家户规模越小,利益关联度越高,家户联结程度越强;在家户联结程度越强的地方建立自治基本单元,越有利于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同时,在自主探索中,还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做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户联结 村民自治 基本单元 家户规模 利益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户”:中国农村治理研究新视角的建构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共7页
中国农村家庭结构来源于历史上"一家一户"的家户制传统,家户的概念而非家庭的概念才是中国农村社会特质的本质表达。家户是一个结构完整,主体明确,权利界定清晰,且制度化的概念。它既包含农民日常生活中的家文化与结构,又包... 中国农村家庭结构来源于历史上"一家一户"的家户制传统,家户的概念而非家庭的概念才是中国农村社会特质的本质表达。家户是一个结构完整,主体明确,权利界定清晰,且制度化的概念。它既包含农民日常生活中的家文化与结构,又包含国家政治层面的建构与控制。家户视角的提出有助于重新认识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特质,有助于建构本土化的中国农村研究范式,有助于认识当前中国农民同现代村庄治理与政治的关系,它也为我们提供了重新思考中国农村治理困境以及政治发展困境的基本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户 家户 农村治理 家庭主义 农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户特征对贫困农村家户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云南省昭通市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燕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5-12,共8页
贫困作为全球广泛关注的"3P"问题(即:Population、Poverty和Pollution)之一,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隐患。目前学术界关于贫困致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本因素、人口因素和制度因素等宏观层面。而内因也是导致贫困的... 贫困作为全球广泛关注的"3P"问题(即:Population、Poverty和Pollution)之一,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隐患。目前学术界关于贫困致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本因素、人口因素和制度因素等宏观层面。而内因也是导致贫困的另一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将贫困纳入到微观层面的家户内部,利用家户特征的相关指标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旨在揭示家庭内部因素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这个关系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户特征 贫困农村 家户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赖关系视角下的家户主义与乡村治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侣传振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8期152-156,共5页
本源型传统规制现代社会的发展道路。家户制及家户主义是中国社会的本源型传统。家户主义遵循家户理性,奉行家户利益至上,具有生活性、结构性、自利性与扩张性特征。传统时期,为了生存与发展,人们始终无法脱离"人的依赖关系"... 本源型传统规制现代社会的发展道路。家户制及家户主义是中国社会的本源型传统。家户主义遵循家户理性,奉行家户利益至上,具有生活性、结构性、自利性与扩张性特征。传统时期,为了生存与发展,人们始终无法脱离"人的依赖关系",家户主义深刻嵌入在以人伦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之中,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家户主义的自立性与扩张性,维持着乡村社会的治理秩序。当前时期,"物的依赖关系"不断兴起,商品经济特有的"物化"社会倾向导致家户主义不断扩张。脱嵌于乡村社会的现代公共规则无法有效规范家户主义,导致乡村治理陷入困境。这就需要借鉴传统,努力促进现代公共规则民间化、生活化,发挥家户规训功能,塑造新乡贤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户 家户主义 人的依赖关系 物的依赖关系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户制、单元叠加与小农户种粮的积极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阮海波 孟新婷 窦清华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8-396,共9页
基于家户制视角,结合家户制度调查材料,梳理小农户种粮积极性变迁的历史轨迹,揭示小农户种粮积极性下降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传统家户是生活单元、经济单元与政治单元的一体化,家户单元叠加下小农户种粮积极性较高;社会变迁带来家户单... 基于家户制视角,结合家户制度调查材料,梳理小农户种粮积极性变迁的历史轨迹,揭示小农户种粮积极性下降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传统家户是生活单元、经济单元与政治单元的一体化,家户单元叠加下小农户种粮积极性较高;社会变迁带来家户单元变迁,生活单元走向家庭小型化,经济单元走向收入来源多元化,政治单元面临农业税的取消,家户单元叠加弱化下小农户种粮积极性较低。家户单元叠加的不同状态影响小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其内在机制是家户制的纵横治理结构。家户横向单元的裂变赋予家户自主性,家户纵向单元的分离赋予家户独立性。依据家户自主性、独立性构建4种小农户种粮积极性模式,分别为高自主性与高独立性、低自主性与高独立性、低自主性与低独立性、高自主性与低独立性。在高自主性、高独立性的模式下,农民理性选择意识被激活,种粮只能实现增产,无法实现致富,务工对务农产生替代效应,小农户种粮积极性自然就下降。据此,建议完善农业收益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以农耕文化厚植家国情怀,解决“谁来种粮”问题,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主体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户 单元叠加 家户自主性 家户独立性 种粮积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家户、家庭规模及其结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跃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4,I0002,共15页
在家庭成员离家赴外地上学、就业现象日趋增多的当代,家户、家庭成员规模和结构开始出现差异化。为了厘清其状态和特征,本文探讨了家庭、家户结构及其相互转化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依据七省区家庭调查数据,通过将外出成员回填的方式对家... 在家庭成员离家赴外地上学、就业现象日趋增多的当代,家户、家庭成员规模和结构开始出现差异化。为了厘清其状态和特征,本文探讨了家庭、家户结构及其相互转化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依据七省区家庭调查数据,通过将外出成员回填的方式对家户、家庭规模和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家户中有成员长期出外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其中农村超过30%;成员长期外出直接提高了一人户、二人户这些极小家户的比例。从家户、家庭结构看,家户成员外出推高了隔代家户、夫妇家户、单人家户和单亲家户比例,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其中老年人夫妇家户、单人家户增加,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生活风险,更有待相关社会服务跟进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户规模 家庭规模 家户结构 家庭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户水灾社会脆弱性的评估方法研究——以长沙地区为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葛怡 刘婧 史培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37,共5页
中国是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之一,研究水灾脆弱性对中国的灾害风险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合理评估脆弱性尤其是社会脆弱性却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利用Hoovering改进模式,选择湘江流域的长沙地区为研究区,对研究区内的家户进行... 中国是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之一,研究水灾脆弱性对中国的灾害风险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合理评估脆弱性尤其是社会脆弱性却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利用Hoovering改进模式,选择湘江流域的长沙地区为研究区,对研究区内的家户进行了社会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长沙市区的5个区内,高脆弱性家户最多的是天心区,最少的是雨花区。而就社区而言,高脆弱性家户最多的是裕南街街道和桔子洲街道。该结果反映了长沙不同行政区、社区社会脆弱性的差别,可供确定受援地区和受援人群及开展援助活动,乃至灾后日常风险管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脆弱性 水灾 家户 决策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家户贫困脆弱性的测度与分解——一个新的分析思路 被引量:20
20
作者 邹薇 郑浩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65,共12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反向VEP的贫困脆弱性测度方法,以个人或家户在将来维持某一返贫概率之上的最小福利水平测度家户脆弱性,从而更好地测算了在不同水平基础上我国家户脆弱性值及其结构特征。对家户脆弱性变动和家户脆弱性差距进行分解分析... 本文提出了一种反向VEP的贫困脆弱性测度方法,以个人或家户在将来维持某一返贫概率之上的最小福利水平测度家户脆弱性,从而更好地测算了在不同水平基础上我国家户脆弱性值及其结构特征。对家户脆弱性变动和家户脆弱性差距进行分解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导致家户脆弱性发生恶化的原因不仅是均值或方差的单向变动,更是两者的同等幅度变动;家户脆弱性差距的存在则是家户规模、家户支出和家庭负担导致的,其中家户支出是影响脆弱性强弱差距最重要的贡献因素,其Shapley分解贡献程度高达73.10%!基于此,扶贫政策的制定应当有一定的区别。对于低收入家户,改变其结构性贫困的境地是最主要的,只有彻底提高收入水平或者完全控制不受风险冲击才能使其维持在一定的返贫水平之内;对于较高收入家户,事前预警和风险防范以及事后提供合适的风险抵御工具都可以帮助其避免陷入再次贫困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户 贫困脆弱性 贫困陷阱 反向VEP法 要素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