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芳羟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与家族性单纯性垂体腺瘤 被引量:2
1
作者 蔡锋 张熠丹 +4 位作者 代从新 刘小海 杨亚坤 姚勇 王任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0-644,共5页
家族性单纯性垂体腺瘤(FIPA)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其特点为低外显率、早期发病、多呈侵袭样生长及以生长激素腺瘤和泌乳素腺瘤为主。芳羟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AIP)是抑癌基因,20%左右的FIPA家庭存在AIP杂合性突变,AIP突变导致肿... 家族性单纯性垂体腺瘤(FIPA)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其特点为低外显率、早期发病、多呈侵袭样生长及以生长激素腺瘤和泌乳素腺瘤为主。芳羟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AIP)是抑癌基因,20%左右的FIPA家庭存在AIP杂合性突变,AIP突变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羟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 家族性单纯性垂体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蛋白家族及CD1蛋白和TCR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富霄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8-312,318,共6页
从20世纪发现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分子以来,对MHC、多肽、T细胞抗原受体(TCR)之间相互识别和相互作用的机制的研究进行了几十年,是免疫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关键词 相互作用 D1蛋白 TCR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 T细胞抗原受体 家族 MHC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膜蛋白与细胞骨架蛋白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周严 胡晓燕 +2 位作者 王华瑾 彭小忠 袁建刚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2002年第1期33-38,18,共7页
细胞膜蛋白与胞浆骨架蛋白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细胞粘附与信号传导有重要作用。含有 4 .1 JEF结构域的蛋白 4 .1超家族与含有PDZ结构域的MAGUK蛋白家族能结合多种膜蛋白胞内区与胞浆蛋白 ,在膜蛋白与胞浆蛋白之间建立联系 ... 细胞膜蛋白与胞浆骨架蛋白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细胞粘附与信号传导有重要作用。含有 4 .1 JEF结构域的蛋白 4 .1超家族与含有PDZ结构域的MAGUK蛋白家族能结合多种膜蛋白胞内区与胞浆蛋白 ,在膜蛋白与胞浆蛋白之间建立联系 ,对于细胞、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4.1超家族 MAGUK蛋白家族 细胞膜蛋白 细胞骨架蛋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MRP2胞内区相互作用蛋白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涛 金超智 +4 位作者 张翠莉 陈慧 储著朗 王英杰 杨晓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多药耐药蛋白MRP2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人MRP2胞内区C末端220个氨基酸为诱饵,筛选成人肝cDNA文库,寻找能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一对一酵母回复性杂交等提供的...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多药耐药蛋白MRP2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人MRP2胞内区C末端220个氨基酸为诱饵,筛选成人肝cDNA文库,寻找能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一对一酵母回复性杂交等提供的信息,筛除假阳性。结果经过酵母双杂交共获得162个克隆,经过验证分析,最终确定3个无重复阳性克隆。结论获得的3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可能揭示MRP2新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P2 酵母双杂交 蛋白相互作用 ATP结合盒超家族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Pc1相互作用蛋白的筛查及其与组蛋白乙酰化酶HBO1相互作用的验证 被引量:1
5
作者 龚燕华 石磊 +3 位作者 吴旭东 强伯勤 彭小忠 袁建刚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9-534,共6页
目的寻找多梳家族(polycomb group)蛋白NSPc1的体内可能的相互作用蛋白。方法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筛选与NSPc1相互作用的蛋白。使用Pull-down实验,Co-IP实验以及细胞内荧光共定位实验进一步证实双杂交中发现的相互作用。结果分别以NSPc1... 目的寻找多梳家族(polycomb group)蛋白NSPc1的体内可能的相互作用蛋白。方法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筛选与NSPc1相互作用的蛋白。使用Pull-down实验,Co-IP实验以及细胞内荧光共定位实验进一步证实双杂交中发现的相互作用。结果分别以NSPc1蛋白的全长、N端和C端作为诱饵筛查人3月胎脑cDNA文库,发现N端诱饵可以与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HBO1相互作用,该相互作用在体内外实验中都得到了验证。结论组蛋白乙酰化酶HBO1是NSPc1的相互作用蛋白之一,该相互作用可能参与NSPc1对靶基因转录的表观抑制活性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梳家族 神经系统多梳蛋白1 酵母双杂交 蛋白相互作用 蛋白乙酰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样受体家族含CARD结构域5在胃癌中的相互作用蛋白及其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吴杨 张小敏 郑少华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4期1533-1538,共6页
目的 探究NOD样受体家族含CARD结构域5(NLRC5)在胃癌中的相互作用蛋白,并明确其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探究NLRC5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结合STRING网站分析NLRC5的相互作用蛋白,通过基因表达综... 目的 探究NOD样受体家族含CARD结构域5(NLRC5)在胃癌中的相互作用蛋白,并明确其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探究NLRC5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结合STRING网站分析NLRC5的相互作用蛋白,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验证TCGA数据库筛选出来的蛋白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引用临床模型,验证筛选出来的蛋白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确定各蛋白间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其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TCGA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NLRC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发现,核因子κB激酶复合物抑制剂组分(CHUK)、核因子κB激酶亚单位β的抑制剂(IKBKB)、三重基序蛋白25(TRIM25)与NLRC5均呈正相关。经过GEO数据库验证得到TRIM25、CHUK、IKBKB与NLRC5可以构建联合模型诊断胃癌。临床模型中NLRC5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TRIM25、IKBKB、CHUK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NLRC5联合TRIM25、IKBKB、CHUK对胃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 TRIM25、IKBKB、CHUK参与NLRC5在胃癌发展中的相关调控机制,在胃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基因组图谱 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 NOD样受体家族含CARD结构域5 胃癌 相互作用蛋白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P家族及其与p53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云 刘泽军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5年第1期10-11,14,共3页
p53是一个肿瘤抑制蛋白,它通过影响编码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质的基因表达来调控细胞周期的G1停滞,同时还会因为DNA的损伤增多,诱导细胞发生细胞凋亡。p53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多年来一直不太清楚,而最近发现的 p53凋亡刺激蛋白 ASPP蛋白家族... p53是一个肿瘤抑制蛋白,它通过影响编码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质的基因表达来调控细胞周期的G1停滞,同时还会因为DNA的损伤增多,诱导细胞发生细胞凋亡。p53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多年来一直不太清楚,而最近发现的 p53凋亡刺激蛋白 ASPP蛋白家族对 p53 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ASPP蛋白家族与 p53 的作用主要是特异性增强 p53 的细胞凋亡功能,而对 p53的细胞生长停滞功能则没有作用。ASPP蛋白家族增强 p53 的细胞凋亡功能是通过增强 p53的促凋亡基因启动子与DNA的结合而促进细胞凋亡,现就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诱导 家族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白质 促凋亡基因 肿瘤抑制蛋白 DNA 启动子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PAP3和PPI蛋白相互作用的鉴定
8
《中国园艺文摘》 2017年第7期230-230,共1页
PAP3(Gen Bank登录号:HM104635)和PPI(GenBank登录号:GU812176)基因是控制辣椒花器官发育的B类基因,共同控制花瓣和雄蕊的发育,均属于MADS—box家族基因。
关键词 蛋白相互作用 PAP3 辣椒 PPI 花器官发育 鉴定 家族基因 BA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泛素系统分析CLV1/2/3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高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1-307,共7页
CLAVATA(CLV)家族在拟南芥茎顶端分生区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平衡的调节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CLV基因家族编码受体蛋白激酶CLV1、受体样蛋白CLV2和细胞外多肽信号配基CLV3,前期研究表明,CLV1和CLV2可能以复合体形式接收并向胞内传递CLV3的... CLAVATA(CLV)家族在拟南芥茎顶端分生区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平衡的调节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CLV基因家族编码受体蛋白激酶CLV1、受体样蛋白CLV2和细胞外多肽信号配基CLV3,前期研究表明,CLV1和CLV2可能以复合体形式接收并向胞内传递CLV3的信号,而受体激酶CORYNE(CRN)参与CLV3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和CLV2相互作用组成二聚体与CLV1形成平行独立的通路来应答CLV3信号.采用酵母双杂交泛素分裂系统研究了CLV家族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LV1的胞外域与CLV3和CLV2分别存在相互作用,这进一步为CLV家族受体-配体复合体的形成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V家族 蛋白相互作用 酵母双杂交泛素分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的IFI-200蛋白家族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菁 陈建明 +1 位作者 邱明 应奇才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375-380,共6页
IFI-200蛋白家族是一组高度保守的干扰素诱导蛋白,家族中的每个成员其C-末端含有一个或几个特征性200氨基酸结构域.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10个IFI-200蛋白家族成员,其中6个成员来源于小鼠,包括p202a、p202b、p203、p204、p205和p206,另外... IFI-200蛋白家族是一组高度保守的干扰素诱导蛋白,家族中的每个成员其C-末端含有一个或几个特征性200氨基酸结构域.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10个IFI-200蛋白家族成员,其中6个成员来源于小鼠,包括p202a、p202b、p203、p204、p205和p206,另外4个成员来源于人体,分别是IFI16、MNDA、AI M2和IFIX.IFI-200蛋白家族成员已知参与细胞生长、细胞衰老、细胞分化及细胞死亡的调控.但是,最近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IFI-200家族成员在人类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I-200蛋白家族 干扰素 染色体定位 肿瘤 自身免疫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中的Dof蛋白和Dof转录因子家族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晓芳 严海燕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9-423,共5页
Dof(DNAbindingwithonefinger)蛋白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其N末端保守的单锌指Dof结构域是既与DNA又和蛋白相互作用的双重功能域,识别的核心序列是AAAG;其C末端氨基酸序列较为多变,是Dof蛋白的特异转录调控结构域。Dof类转录因... Dof(DNAbindingwithonefinger)蛋白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其N末端保守的单锌指Dof结构域是既与DNA又和蛋白相互作用的双重功能域,识别的核心序列是AAAG;其C末端氨基酸序列较为多变,是Dof蛋白的特异转录调控结构域。Dof类转录因子在植物中发挥着多种功能。拟南芥和水稻的Dof转录因子家族为Aa、Bb、Cc、Dd4个同源基因群,同类群间可能具有相似或相反的功能。文章就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DOF 单锌指结构 F蛋白 植物 家族 Do 氨基酸序列 蛋白相互作用 wi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miRNA-3133对200kD黏着斑激酶家族相互作用蛋白基因的靶向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巧智 叶文蔚 +3 位作者 陶宝鸿 张朝晖 李志海 蔡志毅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通过构建分子量大小为200 kD的黏着斑激酶家族相互作用蛋白(FIP200) 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研究FIP200与mi R-3133的靶向关系。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scan预测mi R-3133与FIP200 3’端非翻译区(3’UTR)潜在的互补结... 目的通过构建分子量大小为200 kD的黏着斑激酶家族相互作用蛋白(FIP200) 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研究FIP200与mi R-3133的靶向关系。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scan预测mi R-3133与FIP200 3’端非翻译区(3’UTR)潜在的互补结合位点;利用PCR扩增FIP200基因3’UTR序列,并克隆到psicheck2载体中,构建FIP200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将野生型psicheck2-FIP200-wt 3’UTR或突变型psicheck2-FIP200-mut 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分别与mi RNA-3133 mimics或mimics-NC共转染CNE-1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各组荧光素酶活性,观察mi RNA-3133对FIP200表达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FIP200 3’UTR与mi RNA-3133有潜在的结合位点,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构建成功;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显示,mi RNA-3133可抑制野生型FIP200载体的荧光素酶的表达(P <0.05),而对突变型载体的荧光素酶表达无影响(P> 0.05)。结论成功构建FIP200基因3’UTR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mi RNA-3133可以直接靶向调控FIP200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3133 200kD黏着斑激酶家族相互作用蛋白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原文传递
14-3-3蛋白家族的调控机制和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7
13
作者 伍家发 吴乔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14-3-3蛋白家族在真核细胞中广泛表达并高度保守,它们主要以同源/异源二聚体形式存在,可以同时与两个靶蛋白或一个靶蛋白的两个结构域相互作用。14-3-3蛋白通过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介导和靶蛋白结合,从而发挥其调控功能。现对14-3-3蛋... 14-3-3蛋白家族在真核细胞中广泛表达并高度保守,它们主要以同源/异源二聚体形式存在,可以同时与两个靶蛋白或一个靶蛋白的两个结构域相互作用。14-3-3蛋白通过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介导和靶蛋白结合,从而发挥其调控功能。现对14-3-3蛋白的识别序列、与配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及其在细胞周期、凋亡、信号转导、线粒体/叶绿体前体蛋白跨膜转运中的调控机制和发挥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3-3蛋白 生物学功能 调控机制 家族 相互作用 蛋白 真核细胞 调控功能 识别序列 细胞周期 信号转导 跨膜转运 前体蛋白 结构域 苏氨酸 丝氨酸 磷酸化 叶绿体 线粒体 表达 体形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B蛋白的抑制肿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盛誉乔 梅珊 +1 位作者 祁元明 董文吉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1-714,共4页
4.1R和Merlin是4.1蛋白超家族中两个功能比较清楚的成员,前者通过结合肌动蛋白和血影蛋白维持红细胞骨架结构的完整性;后者为抑癌蛋白,其缺失与脑膜瘤发生有关。4.1B蛋白是4.1R和Merlin的同源蛋白,与二者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相似性。4.1B... 4.1R和Merlin是4.1蛋白超家族中两个功能比较清楚的成员,前者通过结合肌动蛋白和血影蛋白维持红细胞骨架结构的完整性;后者为抑癌蛋白,其缺失与脑膜瘤发生有关。4.1B蛋白是4.1R和Merlin的同源蛋白,与二者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相似性。4.1B蛋白由三个保守的结构域构成,即FERM、SABD和CTD,通过这三个结构域,能与一系列蛋白质相互作用。4.1B蛋白表达缺失与脑膜瘤、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相关,而过量表达则可激活JNK信号途径,促进细胞凋亡;此外,4.1B蛋白还具有抑制肿瘤转移的功能。因此,目前多认为4.1B基因可能是一个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起家族 4.1B蛋白 抑癌基因 细胞信号 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诱导β-珠蛋白家族基因座位重塑调控该基因的转换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兰 肖亦舒 +4 位作者 刘春亚 贾炳豪 杜乐 李冬娜 任立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22-1331,共10页
β-珠蛋白基因编码异常导致的β-地中海贫血是许多亚洲国家最常见的血红蛋白病。深入研究珠蛋白基因表达的分子基础和表观遗传机制,是探索治疗地中海贫血新方案的关键。本研究利用FAIRE、3C及ChIP等主要技术方法,探讨雷帕霉素诱导CD4^(... β-珠蛋白基因编码异常导致的β-地中海贫血是许多亚洲国家最常见的血红蛋白病。深入研究珠蛋白基因表达的分子基础和表观遗传机制,是探索治疗地中海贫血新方案的关键。本研究利用FAIRE、3C及ChIP等主要技术方法,探讨雷帕霉素诱导CD4^(+)T细胞核内染色质重塑过程中,β-珠蛋白家族基因座位的三维相互作用网络及其重塑在功能上调控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雷帕霉素处理浓度从低到高的变化过程中,珠蛋白基因染色质的开放程度、基因启动子区与调控元件LCR之间的相互作用频率以及CTCF在基因启动子区的富集效率发生不同的改变,这种变化导致了基因表达模式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10 nmol/L浓度处理时,染色质可及性降低,基因表达下降(P<0.05);20 nmol/L和50 nmol/L浓度时,染色质可及性增加,基因表达上调(P<0.05)。本研究通过这种动态的变化过程阐述了β-珠蛋白家族基因表达转换调控的分子机制,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了理论与临床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珠蛋白家族基因 染色质重塑 染色质相互作用 染色质可及性 基因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0c联合MORC2检测在卵巢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洪佳 黄金玲 +2 位作者 杨琼琼 汪晶 李晶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07-411,共5页
目的研究微小核糖核酸-200c(miR-200c)联合MORC家族CW型锌指蛋白2(MORC2)检测在卵巢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诊治的卵巢癌患者103例(卵巢癌组)及卵巢良性疾病患者60例(对照... 目的研究微小核糖核酸-200c(miR-200c)联合MORC家族CW型锌指蛋白2(MORC2)检测在卵巢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诊治的卵巢癌患者103例(卵巢癌组)及卵巢良性疾病患者6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00c及MORC2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200c联合MORC2预测卵巢癌2年预后不良的效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卵巢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miR-200c和MORC2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卵巢癌组患者肿瘤组织miR-200c、MORC2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对照组(F=1926.617、1832.415,P均<0.001)。低分化、有恶性腹水、肿瘤最大径≥5 cm、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及Ⅲ~Ⅳ期卵巢癌患者miR-200c、MORC2表达高于中-高分化、无恶性腹水、肿瘤最大径<5 cm、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及Ⅰ~Ⅱ期患者(t=14.067、12.451、12.871、11.523、16.298、18.351,11.745、10.893、10.462、9.893、14.617、13.269,P均<0.001)。miR-200c、MORC2及二者联合预测卵巢癌患者2年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86、0.792、0.901,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8.239、8.025,P均<0.001)。miR-200c≥0.78、MORC2≥0.65、低分化、有恶性腹水、肿瘤最大径≥5 cm、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FIGO分期Ⅲ~Ⅳ期为卵巢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5.323(1.812~8.834)、4.802(1.141~8.463)、2.065(1.068~3.062)、2.252(1.145~3.359)、2.140(1.216~3.064)、2.012(1.005~3.019)、2.522(1.625~3.419)、2.186(1.134~3.238)];卵巢癌组中miR-200c≥0.78且MORC2≥0.65卵巢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其他患者(miR-200c<0.78或MORC2<0.65)(Log-Rankχ^(2)=16.371,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miR-200c及MORC2表达显著升高,在卵巢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两者联合检测时可显著提高预测卵巢癌预后不良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微小核糖核酸-200c MORC家族CW型锌指蛋白2 临床价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_(2.5)暴露对氧糖剥夺后复氧复糖大鼠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
17
作者 周宇 李伟 +2 位作者 马勇 李斌 柴尔青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28-32,共5页
目的观察细颗粒物(PM_(2.5))暴露对氧糖剥夺后再复氧复糖(OGD/R)大鼠神经小胶质细胞系GMI-R1的损伤作用,并基于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NLR家族Pyrin结构域3(NLRP3)通路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培养GMI-R1细胞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 目的观察细颗粒物(PM_(2.5))暴露对氧糖剥夺后再复氧复糖(OGD/R)大鼠神经小胶质细胞系GMI-R1的损伤作用,并基于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NLR家族Pyrin结构域3(NLRP3)通路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培养GMI-R1细胞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TXNIP抑制剂组。模型组、实验组、TXNIP抑制剂组制作OGD/R模型,对照组常规培养。实验组和TXNIP抑制剂组在造模前先进行50μg/m L PM_(2.5)暴露24 h,TXNIP抑制剂组PM_(2.5)暴露前给予10μmol/L的TXNIP抑制剂鲁斯可皂苷元预处理30 min。复氧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死亡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基上清中的白细胞介素(IL)-18和IL-1β,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TXNIP、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GSDMD-N。结果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细胞死亡率及培养液上清中IL-18、IL-1β水平依次升高,TXNIP抑制剂组细胞死亡率及培养液上清中IL-18、IL-1β水平低于实验组(P均<0.01)。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细胞中TXNIP、NLRP3、ASC、Caspase-1蛋白及焦亡相关蛋白GSDMD、GSDMD-N表达依次增高,TXNIP抑制剂组NLRP3、ASC、Caspase-1、GSDMD、GSDMD-N蛋白表达低于实验组(P均<0.05)。结论PM_(2.5)暴露能加重OGD/R下GMI-R1细胞的损伤,加重炎症反应,机制可能与促进TXNIP/NLRP3通路活化和细胞焦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缺血性脑卒中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NLR家族Pyrin结构域3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质载体家族10成员4对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18
作者 李真 王保庆 +1 位作者 马翔 董苏伟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145-1151,共7页
目的 探讨溶质载体家族10成员4(SLC10A4)在骨肉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对U2OS细胞增殖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分析SLC10A4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生存预后关系;在U2OS细胞中沉默SLC10A4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目的 探讨溶质载体家族10成员4(SLC10A4)在骨肉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对U2OS细胞增殖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分析SLC10A4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生存预后关系;在U2OS细胞中沉默SLC10A4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及线粒体自噬相关指标变化;沉默SLC10A4同时过表达BCL2相互作用蛋白3(BNIP3),观察其是否能逆转SLC10A4沉默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SLC10A4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升高,且高表达者的预后较差(P<0.001);在U2OS细胞中,SLC10A4沉默抑制了细胞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增加了线粒体数量,减少了自噬体的形成并降低了U2OS细胞中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过表达BNIP3部分逆转SLC10A4对U2O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 SLC10A4在骨肉瘤中的高表达预示不良预后;沉默SLC10A4可能通过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抑制了U2OS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溶质载体家族10成员4 BCL2相互作用蛋白3 线粒体自噬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与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被引量:19
19
作者 徐佳 刘志锋 姜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7-402,共6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是一系列的染色质相关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含量丰富,因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高迁移率而得名.HMG蛋白家族可分为HMGB、HMGA和HMGN三类亚家族,各亚家族有其特征的结构域... 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是一系列的染色质相关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含量丰富,因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高迁移率而得名.HMG蛋白家族可分为HMGB、HMGA和HMGN三类亚家族,各亚家族有其特征的结构域,这些结构域介导了HMG和DNA或染色质相关区域的相互作用.现已发现这些蛋白质具有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其中几乎所有HMG都可以通过修饰、弯曲或改变染色质/DNA的结构,促进各种蛋白质因子形成大分子复合物来调节基因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调控 迁移率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mobility 真核生物细胞 group 生物学功能 分子复合物 染色质 相关蛋白 相互作用 基因转录 结构域 蛋白 DNA 家族 G蛋白 BMG HM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P200对FN诱导的人类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20
作者 许丽 张珍祥 徐永健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00-505,共6页
目的研究FIP200(FAK-family interacting protein of200kDa)对细胞外基质成份诱导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演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纤连接蛋白(FN)诱导培养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以FIP200反义寡核苷酸(ODN)经脂质体转染细... 目的研究FIP200(FAK-family interacting protein of200kDa)对细胞外基质成份诱导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演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纤连接蛋白(FN)诱导培养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以FIP200反义寡核苷酸(ODN)经脂质体转染细胞;利用四唑盐(MTT)比色实验研究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呼吸道上皮细胞细胞周期各期分布情况;以Western blot检测FIP200和FAK蛋白表达水平;以免疫共沉淀检测FIP200和FAK结合情况和FAK磷酸化程度。结果FN诱导的呼吸道上皮细胞MTT吸光度明显增强,G1期细胞数量明显减少,S期和G2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同时FAK表达水平及其酪氨酸磷酸化程度显著增高,FIP200表达有降低趋势,FAK与FIP200的结合程度显著减低;与40mg/L FN组相比,经脂质体转染了反义FIP200寡核苷酸的气道上皮细胞MTT吸光度值显著增高,G1期细胞数明显减少,S期和G2期细胞数显著增多,FIP200表达水平显著降低,FAK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与FIP200结合的FAK显著降低,FAK酪氨酸磷酸化程度明显增高。结论内源性FIP200和FAK的结合抑制FAK的活化,从而抑制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演进,内源性FIP200作为FAK的抑制剂而存在;FN能够促使FAK和FIP200结合的解离而活化FAK,从而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相互作用蛋白200 呼吸道上皮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