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在家蚕原原种繁育中的应用
1
作者 朱红涛 廖鹏飞 +4 位作者 范永慧 刘敏 李继娅 白红英 陈海佺 《蚕桑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4-5,共2页
采用计算机对原原种繁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能有效应对家蚕原原种繁育数量增加时数据统计分析任务重的难题。阐述了计算机在原原种繁育过程中的应用,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 计算机 家蚕 原原种繁育 统计分析 信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新品种云夏3和云夏4原种的最适入库冷藏及浸酸时间研究
2
作者 杨继芬 罗智明 +6 位作者 李刚 杜伟 邓欢 骆红莲 黎永谋 高建华 廖鹏飞 《中国蚕业》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了解不同冷藏浸酸参数对家蚕新品种云夏3和云夏4原种孵化率的影响,掌握其最适入库、最适冷藏及最适浸酸时间,以云夏3和云夏4原种为材料,产卵后分别经25℃库外保护36h、48h、60h和72h,再经10~12℃保护2h后入库5℃冷藏。分别在冷藏35d、... 为了解不同冷藏浸酸参数对家蚕新品种云夏3和云夏4原种孵化率的影响,掌握其最适入库、最适冷藏及最适浸酸时间,以云夏3和云夏4原种为材料,产卵后分别经25℃库外保护36h、48h、60h和72h,再经10~12℃保护2h后入库5℃冷藏。分别在冷藏35d、40d和45d后出库,经15℃中间温度2h,于2%福尔马林溶液浸泡8.0min,用浓度18.87%、温度47.8℃的盐酸溶液浸渍,浸酸时间云夏3分设5.0min、6.0min、7.0min3个时间梯度,云夏4分设5.5min、6.5min、7.5min3个时间梯度,按二化性蚕品种的标准催青,催青至第12天调查蚕种孵化率。结果表明,蚕种孵化率因品种、库外保护时间、冷藏时间和浸酸时间等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缩短库外保护时间和浸酸时间、增加冷藏时间,对提高蚕种孵化率有比较明显的效果。最适入库时间云夏3A·云夏3B为60h、云夏3B·云夏3A和云夏4A·云夏4B为48h、云夏4B·云夏4A为72h;最适冷藏时间云夏3A·云夏3B≥35d、云夏3B·云夏3A≥45d、云夏4A·云夏4B≥40d、云夏4B·云夏4A>45d;最适浸酸时间云夏3A·云夏3B和云夏3B·云夏3A为5.0~6.0min、云夏4A·云夏4B和云夏4B·云夏4A为5.5min。试验结果有助于提高云夏3和云夏4原种的孵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夏3 云夏4 冷藏浸酸 家蚕原种 入库时间 冷藏时间 浸酸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种质资源特优性状新品系的创制与经济性状表现
3
作者 张友洪 肖文福 +5 位作者 蒋亚明 邹邦兴 张宇靖 万林荣 粟思源 鲁成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3-58,共6页
【目的】为提高家蚕杂交组合的综合经济性状,对家蚕亲本建立单项经济性状特优的新品系,并组配成同品种异品系的双杂交组合。【方法】在保持家蚕杂交组合蜀绣×渝春优良茧丝性状基础上,采用定向选择健康性、茧层率和活蛹缫丝方法,对... 【目的】为提高家蚕杂交组合的综合经济性状,对家蚕亲本建立单项经济性状特优的新品系,并组配成同品种异品系的双杂交组合。【方法】在保持家蚕杂交组合蜀绣×渝春优良茧丝性状基础上,采用定向选择健康性、茧层率和活蛹缫丝方法,对家蚕种质资源蜀绣、渝春分别从提高繁殖性能、强健性、茧层率和茧丝品质上进行定向筛选。【结果】成功培育出强健好养的蜀绣A和渝春B与茧层率较高的蜀绣B和渝春A共4个新品系,并组配成高生产性能的新杂交组合蜀绣A·蜀绣B×渝春A·渝春B。双交原种蜀绣A×蜀绣B和渝春A×渝春B分别与其单交原种蜀绣和渝春相比,龄期经过缩短,虫蛹生命率极显著提高,单蛾产卵量分别提高19.13%和24.56%。组配的新杂交组合蜀绣A·蜀绣B×渝春A·渝春B与原杂交种蜀绣×渝春相比,虫蛹生命率、万蚕收茧量分别显著提高5.89百分点和11.26%,解舒率、洁净、万蚕产丝量等茧丝性状优于蜀绣×渝春。【结论】在维持家蚕原品种综合经济性状前提下,定向选择健康性和茧层率,能获得单项性状优良的新品系。新组配的杂交组合因新品系经济性状互补,在饲养中表现出生长发育快、健康好养、病弱蚕少、个体存活率高、产茧量高及茧丝质优等优良性状。定向选择方法适用于家蚕单杂交组合的亲本单项性状特优的新品系培育,可为高生产性能杂交新组合的组配提供优异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种质资源 新品系 茧层率 茧丝品质 材料创制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小茧突变体sc生长发育相关通路差异表达基因转录分析
4
作者 吴赛 王闪闪 +4 位作者 赵巧玲 朱娟 王梅仙 唐顺明 沈兴家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目的】航天蚕Bombyx mori后代小茧突变体sc的幼虫发育缓慢,食桑量少,推测其生长发育相关通路基因受到基因突变的影响。前期研究表明,sc突变受一对位于家蚕第3连锁群的隐性基因控制,但其控制基因并未被鉴定。本研究拟通过比较分析sc与... 【目的】航天蚕Bombyx mori后代小茧突变体sc的幼虫发育缓慢,食桑量少,推测其生长发育相关通路基因受到基因突变的影响。前期研究表明,sc突变受一对位于家蚕第3连锁群的隐性基因控制,但其控制基因并未被鉴定。本研究拟通过比较分析sc与航天蚕后代正常茧品系TG的转录组数据,为sc突变体相应基因的鉴定及分子机制的解析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取sc和TG 5龄第4天幼虫的头部和中肠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并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对DEGs进行GO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qRT-PCR验证随机选取的DEGs在sc和TG中的表达量。此外,利用qRT-PCR调查感兴趣基因在sc中的表达量。【结果】TG vs sc比较组头部检测到1528个DEGs,其中820个上调表达,708个下调表达;TG vs sc比较组中肠检测到1401个DEGs,其中683个上调表达,718个下调表达。GO分析表明头部和中肠DEGs在生物学过程中,大多数DEGs参与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生物调节和刺激反应等;在分子功能中,大多数DEGs参与结合、催化活性、结构分子活性、转运蛋白活性和ATP依赖活性等。头部和中肠DEGs均涉及Hippo,Insulin和mTOR等与家蚕生长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qRT-PCR分析显示,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与TG相比,sc中生长发育相关通路中BMSK0008105,BMSK0009907,BMSK0002689,BMSK0000286,BMSK0012340和BMSK00083629等关键基因差异表达。【结论】sc和TG中生长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通过影响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能量代谢、器官发生和细胞生长、增殖及凋亡等生理过程,进而影响小茧突变体sc的体型发育。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sc突变体形成的分子机制,并为家蚕体型调控研究积累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航天蚕 小茧突变体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丁对家蚕取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5
作者 夏忠洁 吴梦佳 +1 位作者 雷锋杰 张爱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的】明确次生代谢物质芦丁对鳞翅目昆虫家蚕取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开发新型生物防治药剂提供基础,并推进家蚕模式生物系统在鳞翅目害虫防治领域的实际应用。【方法】采用叶碟法,以蒸馏水处理的桑叶为对照,用不同质量浓度(5,10和20... 【目的】明确次生代谢物质芦丁对鳞翅目昆虫家蚕取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开发新型生物防治药剂提供基础,并推进家蚕模式生物系统在鳞翅目害虫防治领域的实际应用。【方法】采用叶碟法,以蒸馏水处理的桑叶为对照,用不同质量浓度(5,10和20 mg/mL)芦丁处理的桑叶对家蚕进行拒食与产卵趋避试验,同时在室内对二龄和三龄家蚕分别饲喂不同质量浓度(5,10和20 mg/mL)芦丁处理的桑叶,喂食一定时间后,测定家蚕存活率、体质量、发育历期,探究芦丁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对二龄及三龄家蚕幼虫均具有拒食活性,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芦丁对家蚕幼虫的拒食活性也随之增强;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芦丁对家蚕幼虫的拒食活性逐渐降低,拒食率一般在刚取食时最高;芦丁对二龄与三龄家蚕幼虫拒食活性的影响差异不大。取食芦丁的家蚕幼虫均能够正常生长发育,但随着芦丁质量浓度的增加,二龄和三龄家蚕幼虫的发育历期逐步延长,表明芦丁对家蚕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以20 mg/mL芦丁处理对家蚕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最强。取食不同质量浓度芦丁处理的桑叶,家蚕产卵趋避率均大于50%,表明芦丁对家蚕成虫有较强的产卵趋避作用。【结论】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在高质量浓度下对鳞翅目家蚕有一定的震慑和驱赶作用,对其生长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开发为生物农药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家蚕 拒食活性 生长发育 生物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螨腈和辛硫磷对家蚕毒性及桑螟室内毒力测定
6
作者 陈田飞 徐向宏 +4 位作者 鲁建根 熊芳利 严刚 宋江涛 陈娇 《湖北植保》 2025年第1期51-53,共3页
本文测定了虫螨腈及辛硫磷2种杀虫剂对家蚕毒性及桑螟毒力。结果显示,虫螨腈对2龄家蚕添毒24 h的LC_(50)为1508.407 mg/L,为低毒,中等风险;辛硫磷对2龄家蚕添毒24 h的LC_(50)为1.496 mg/L,属高毒,极高风险;虫螨腈对2龄、4龄桑螟的毒力... 本文测定了虫螨腈及辛硫磷2种杀虫剂对家蚕毒性及桑螟毒力。结果显示,虫螨腈对2龄家蚕添毒24 h的LC_(50)为1508.407 mg/L,为低毒,中等风险;辛硫磷对2龄家蚕添毒24 h的LC_(50)为1.496 mg/L,属高毒,极高风险;虫螨腈对2龄、4龄桑螟的毒力均低于辛硫磷,但虫螨腈处理48 h后,桑螟校正死亡率均达到70.00%以上。建议在桑树害虫桑螟的防治中可把虫螨腈作为备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螨腈 辛硫磷 家蚕 桑螟 毒性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7
作者 龙从明 熊容 +3 位作者 郭铭建 李伟 潘旎 余华献 《中国蚕业》 2025年第1期49-54,共6页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传统的栽桑养蚕模式受到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高、季节性较强、技术装备落后、土地资源紧缺等多重因素影响,蚕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介绍了家蚕人工饲料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生产应用规模逐步扩大、...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传统的栽桑养蚕模式受到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高、季节性较强、技术装备落后、土地资源紧缺等多重因素影响,蚕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介绍了家蚕人工饲料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生产应用规模逐步扩大、专用蚕品种选育技术基本成熟、配套饲育技术体系标准初步建立等主要研究和应用现状,以及家蚕人工饲料种类、使用情况和家蚕人工饲料主要饲育模式,并在分析饲料配方有待改善、饲料成本相对较高、专业技术差异明显、人工饲料育专用蚕品种和专用蚕种生产企业较少、专用养蚕设施设备不足、人工饲料质量不稳定等家蚕人工饲料养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家蚕人工饲料基础研究、降低人工饲料成本、提高人工饲料利用率、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广应用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积极培育适合不同蚕区的人工饲料育专用蚕品种、研究开发家蚕人工饲料专用机械设备和蚕具、建设高标准家蚕人工饲料桑叶粉专用桑园基地等促进家蚕人工饲料养蚕发展的措施和建议,以期形成现代化的蚕业经营体系,构建绿色、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大蚕桑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蚕桑产业 工厂化养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一代杂交种繁育形势及对策建议
8
作者 张保华 丁少观 《中国蚕业》 2025年第1期28-31,共4页
为了解2021—2023年全国家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情况,中国蚕学会蚕种分会对全国17个省(区、市)的38家主要蚕种生产单位进行了调研。全国每年繁育家蚕一代杂交种1000万张(盒)左右,蚕种质量总体优良,生产(繁育)的蚕品种主要有两广二号、781... 为了解2021—2023年全国家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情况,中国蚕学会蚕种分会对全国17个省(区、市)的38家主要蚕种生产单位进行了调研。全国每年繁育家蚕一代杂交种1000万张(盒)左右,蚕种质量总体优良,生产(繁育)的蚕品种主要有两广二号、781×7532、菁松×皓月、华康3号、川山×蜀水、中2016×日2016;云南省为全国优质种茧生产基地,种茧生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人工饲料育成为当前蚕种生产的最新模式和方向。分析认为蚕种生产单位当前面临原蚕基地萎缩严重、经营效益低下、专业人才后继无人、家蚕微粒子病危害、农药中毒等问题;提出了突破微粒子病防治技术、加强农业生产协调工作预防农药中毒、提高业务水平、制定合理的蚕种价格标准等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建立蚕种业支持保护机制、加强蚕种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建立政府蚕种储备及余缺调剂机制、协调产业联合支持蚕种产业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一代杂交种 繁育 微粒子病 蚕种储备 人工饲料 形势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天然彩色茧分子遗传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9
作者 朱琳 王梦娇 +3 位作者 史成波 张辉 赵国栋 钱荷英 《中国蚕业》 2025年第1期43-48,共6页
蚕丝是高档的纺织原料,被誉为“纤维皇后”。蚕业生产上的蚕丝多为白色,然而通过化学染色使蚕丝着色的方式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彩色蚕丝的需求日益旺盛,因此对天然彩色蚕丝的研究变得热门。天然彩色蚕丝色彩艳丽且多样、... 蚕丝是高档的纺织原料,被誉为“纤维皇后”。蚕业生产上的蚕丝多为白色,然而通过化学染色使蚕丝着色的方式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彩色蚕丝的需求日益旺盛,因此对天然彩色蚕丝的研究变得热门。天然彩色蚕丝色彩艳丽且多样、抗氧化能力强、无需添加化学染料而更加环保,因此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综述了家蚕彩色茧的成色机制、品种研发以及彩色茧的茧色形成调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了从分子水平深入研究家蚕彩色茧形成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开发天然彩色茧蚕品种的必要性,旨在为天然彩色蚕丝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促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天然彩色茧 彩色蚕丝 类胡萝卜素 类黄酮 分子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新品种“桂蚕8号”在平果市的饲养试验与示范推广
10
作者 黄若雨 韦钧耀 +2 位作者 叶建蔚 贾雪峰 蓝必忠 《广东蚕业》 2025年第1期6-10,共5页
文章于2021—2023年连续3年对家蚕新品种“桂蚕8号”在平果市进行了饲养试验与示范推广调查。饲养试验调查结果表明:在蚕茧产量与质量方面,与“两广二号”(对照)相比,“桂蚕8号”平均张种产茧量高1.71 kg增产4.64%,平均500 g茧粒数少14... 文章于2021—2023年连续3年对家蚕新品种“桂蚕8号”在平果市进行了饲养试验与示范推广调查。饲养试验调查结果表明:在蚕茧产量与质量方面,与“两广二号”(对照)相比,“桂蚕8号”平均张种产茧量高1.71 kg增产4.64%,平均500 g茧粒数少14.48粒,死笼率低3.56个百分点,同时二者的平均全茧量均超过1.51 g,平均茧层率均超过20.7%;在丝质方面,与对照相比,“桂蚕8号”平均上车茧率高0.84个百分点,解舒丝长长28.88 m,平均洁净高0.21分,同时二者的平均清洁均超过97分。示范推广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桂蚕8号”表现出强健好养、蚕茧产量较高的特点,适宜在平果市推广应用。为此,文章提出了促进平果市家蚕新品种“桂蚕8号”推广应用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新品种 “桂蚕8号” 饲养试验 示范推广 平果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发展概况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永生 杨海 +3 位作者 陈松 杨丽莎 范永慧 朱水芬 《北方蚕业》 2024年第1期1-5,25,共6页
家蚕人工饲料育是蚕桑产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的关键,对节约耕地、稳定蚕茧产量、巩固和发展蚕桑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简述了家蚕人工饲料育推广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展... 家蚕人工饲料育是蚕桑产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的关键,对节约耕地、稳定蚕茧产量、巩固和发展蚕桑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简述了家蚕人工饲料育推广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展望随着蚕业科技创新的加快与跨学科深入研究,将推动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革命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育 适应性家蚕品种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NPV侵染对家蚕β-N-乙酰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其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12
作者 杨伟克 张露斯 +2 位作者 范永慧 刘增虎 唐芬芬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56,共7页
为了深入解析β-N-乙酰葡萄糖苷酶(GlcNAcases)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经口感染5龄起家蚕,在感染后3、6、9、12、24 h提取家蚕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lcNAcases基因的表达水平... 为了深入解析β-N-乙酰葡萄糖苷酶(GlcNAcases)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经口感染5龄起家蚕,在感染后3、6、9、12、24 h提取家蚕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lcNAcases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GlcNAcases测试盒测定GlcNAcases活性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经口感染BmNPV后,家蚕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组织中GlcNAcases活性整体呈现先逐渐升高后急剧降低的趋势;而家蚕机体4个GlcNAcases编码基因的转录水平在不同组织中存在一定差异。在感染BmNPV后3~12 h,血淋巴中BmGlcNAcase1和BmGlcNAcase2的表达量均明显上调,BmGlcNAcase3和BmGlcNAcase4表达量与对照组(未感染)无差异;在感染后24 h,血淋巴中4个GlcNAcases基因表达量均开始下调,且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脂肪体组织中BmGlcNAcase2和BmGlcNAcase3在感染BmNPV后其表达量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其中BmGlcNAcase2的表达量在感染BmNPV后3 h就开始上调,BmGlcNAcase3的表达量在9 h才开始上调,BmGlcNAcase1和BmGlcNAcase4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感染BmNPV后,中肠BmGlcNAcase2和BmGlcNAcase4的表达量整体先逐渐上调,增高至一个峰值,随后急剧减弱,表达受到明显抑制;而BmGlcNAcase1和BmGlcNAcase3在感染BmNPV后其表达量呈现下调趋势,表达量逐渐降低。综上,BmGlcNAcase2编码的GlcNAcases在家蚕抵御BmNPV的侵染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免疫防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β-N-乙酰葡萄糖苷酶 家蚕 酶活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孢原质与家蚕细胞表面互作蛋白质组的鉴定分析
13
作者 何雪梅 何强 +4 位作者 韦俊宏 李春峰 潘国庆 周泽扬 李田 《蚕学通讯》 2024年第4期68-76,共9页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通过极管弹出孢原质的方式进行感染,因此孢原质是微孢子虫完成感染的重要中间形态,但孢原质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尚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对...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通过极管弹出孢原质的方式进行感染,因此孢原质是微孢子虫完成感染的重要中间形态,但孢原质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尚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对介导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原质与家蚕胚胎细胞(BmE)粘附的表面蛋白质组进行了分离和质谱鉴定分析,获得了32个家蚕微孢子虫孢原质表面蛋白和188个家蚕细胞表面蛋白。对蛋白质进行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所鉴定的家蚕细胞表面互作蛋白主要参与膜物质运输,可能在介导孢原质侵入过程中发挥作用。通过对蛋白质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筛选了6个家蚕微孢子虫蛋白和10个家蚕细胞表面蛋白作为候选互作分子。利用酵母双杂交实验对候选互作蛋白进行验证分析发现,家蚕微孢子虫的Nb1BD、Nb4BD和Nb6BD与家蚕的Bm4AD和Bm6AD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首次获得了介导孢原质与宿主细胞互作的表面蛋白,为深入解析家蚕微孢子虫的侵染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微孢子虫 孢原质 家蚕胚胎细胞 表面互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育成应用的家蚕品种概况
14
作者 冯家新 叶夏裕 《蚕桑通报》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蚕品种是获得高产优质蚕茧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家蚕品种的演变,可概括为:由饲养土种纯种到饲养一代杂交种;由饲养地方品种、国外引种到我国自主育成优良蚕品种。列出了我国蚕区的主要蚕品种及国外引... 蚕品种是获得高产优质蚕茧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家蚕品种的演变,可概括为:由饲养土种纯种到饲养一代杂交种;由饲养地方品种、国外引种到我国自主育成优良蚕品种。列出了我国蚕区的主要蚕品种及国外引种和国内引种的现状,对蚕业生产,尤其是蚕品种培育和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家蚕引种 一代杂交种 地方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明湖春江的育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陆松 邵国昌 +5 位作者 钱荷英 杜鑫 陈金娥 徐霞 何秀玲 王永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2-288,共7页
针对农村蚕桑生产中血液型脓病危害严重的现状,利用抗病种质资源,通过杂交和回交的方法选育出抗血液型脓病的家蚕四元杂交新品种明湖春江。国家和浙江省实验室鉴定结果显示,明湖春江4龄起蚕虫蛹率、出丝率与秋丰×白玉(对照)相仿,... 针对农村蚕桑生产中血液型脓病危害严重的现状,利用抗病种质资源,通过杂交和回交的方法选育出抗血液型脓病的家蚕四元杂交新品种明湖春江。国家和浙江省实验室鉴定结果显示,明湖春江4龄起蚕虫蛹率、出丝率与秋丰×白玉(对照)相仿,万蚕产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8.78%、11.25%;解舒丝长达900 m以上,超过对照;洁净高于94分。国家和浙江省农村生产试验的张种产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5.36%、11.06%,健蛹率与对照相仿。抗血液型脓病检测结果表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sis,BmNPV)对明湖春江的LC_(50)值为3.102×10^(8)mL^(-1),对照为2.085×10^(6)mL^(-1)。新品种于2022年5月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2022年12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合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秋期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血液型脓病 斑纹限性 品种选育 明湖春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饲料饲育家蚕5龄期的饲料效率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安皆 周丽霞 +1 位作者 华丽峰 宋洪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90-95,共6页
【目的】探明人工饲料饲育家蚕5龄期饲料效率与全龄桑叶育间的差异,为家蚕人工饲料的改进和饲育技术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全龄桑叶育为对照(CK),研究家蚕5龄期不同饲育方式[1~5龄饲料育(5龄饲料育)、1~4龄饲料育5龄桑叶育(5... 【目的】探明人工饲料饲育家蚕5龄期饲料效率与全龄桑叶育间的差异,为家蚕人工饲料的改进和饲育技术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全龄桑叶育为对照(CK),研究家蚕5龄期不同饲育方式[1~5龄饲料育(5龄饲料育)、1~4龄饲料育5龄桑叶育(5龄桑叶育)]饲料效率间的差异。【结果】5龄饲料育家蚕第3天、第4天、第5天蚕体质量增量高于CK,第2天、第3天、第4天、第6天消化量低于CK,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体质转化率高于CK。5龄饲料育和5龄桑叶育的全茧转化效率、全茧生产效率、茧层转化效率和茧层生产效率均低于CK,5龄饲料育较CK分别低0.53百分点、0.10百分点、0.25百分点和0.08百分点,5龄桑叶育较CK分别低0.38百分点、0.14百分点、0.14百分点和0.06百分点;与5龄桑叶育相比,5龄饲料育除全茧生产效率高0.04百分点外,全茧转化效率、茧层转化效率、茧层生产效率分别低0.15百分点、0.11百分点和0.02百分点。【结论】全龄人工饲料育家蚕5龄期饲料效率低于全龄桑叶育,人工饲料饲育家蚕在饲料效率方面与全龄桑叶育有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饲料效率 体质转化率 茧质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蚕区家蚕微孢子虫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永红 苏振国 +2 位作者 罗家福 李春峰 敖宝林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4期631-639,共9页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蚕业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微粒子病的病原体。探讨家蚕微孢子虫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可为云南蚕区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从云南省不同养蚕地区收集了感染微孢子虫的病蚕样品,分离纯化家蚕微...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蚕业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微粒子病的病原体。探讨家蚕微孢子虫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可为云南蚕区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从云南省不同养蚕地区收集了感染微孢子虫的病蚕样品,分离纯化家蚕微孢子虫并提取基因组,克隆SSU rDNA(small subunit ribosomal DNA)和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云南蚕区Nosema bombycis分离株SSU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以上,遗传距离小于0.006,它们在长度和多个位点存在差异,呈现不同程度的多态性;ITS遗传差异较为显著,序列中存在多碱基的插入或缺失、单碱基的转换和颠换。基于SSU rDNA和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云南蚕区家蚕微孢子虫分离株系间存在遗传分化,种群间亲缘关系与地理位置无直接联系。研究结果丰富了云南蚕区家蚕微孢子虫的种内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遗传多样性 核糖体小亚基 转录间隔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响应微孢子虫感染的可变剪接事件分析
18
作者 璩檾昇 浦仕奇 +3 位作者 徐梅 方昱嘉 唐旭东 钱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0-516,共7页
【目的】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感染引发的微粒子病是影响蚕业发展的重要病害。为了揭示可变剪接(AS)基因在家蚕响应微孢子虫感染中的作用,对其中肠内的AS事件进行分析。【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TM 4000测序平台,对健康家蚕... 【目的】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感染引发的微粒子病是影响蚕业发展的重要病害。为了揭示可变剪接(AS)基因在家蚕响应微孢子虫感染中的作用,对其中肠内的AS事件进行分析。【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TM 4000测序平台,对健康家蚕(对照组)和被微孢子虫感染的家蚕中肠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rMATS软件对样品中的AS事件与差异剪接基因(DSGs)进行鉴定,并对DSGs进行GO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在对照组和感染组中分别检测到5346个和4992个AS事件,两组的AS事件类型都以外显子跳跃(SE)事件为主,差异分析发现了25个显著的DSGs。GO富集分析表明,DSGs主要富集在21个条目,其中以细胞过程、物质代谢、结合、催化活性的基因数量较多;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DSGs富集数较多的是信号传导、免疫系统、多糖生物合成与降解、能量代谢等通路。【结论】家蚕中肠组织存在大量AS事件,在微孢子虫感染过程中存在25个DSGs,其功能涉及新陈代谢和细胞免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微孢子虫 中肠 可变剪接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家蚕金属羧肽酶基因BmMCP18对BmNPV的抗性机制
19
作者 王倩茹 王亚清 +5 位作者 沈诗桀 耿琳烨 刘东华 郭金鑫 沈以红 黄先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72-1584,共13页
【目的】探究家蚕Bombyx mori肠道特异表达的金属羧肽酶基因BmMCP 18的功能及对外源病毒侵染的抵抗机制。【方法】构建敲除BmMCP18的家蚕BmMCP18KO(C18KO),对C18KO和对照组野生型家蚕(C18KOC)的5龄幼虫中肠以及感染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 【目的】探究家蚕Bombyx mori肠道特异表达的金属羧肽酶基因BmMCP 18的功能及对外源病毒侵染的抵抗机制。【方法】构建敲除BmMCP18的家蚕BmMCP18KO(C18KO),对C18KO和对照组野生型家蚕(C18KOC)的5龄幼虫中肠以及感染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mNPV)的家蚕BmMCP18KO(C18KOV)和对照野生型(C18KOCV)的5龄幼虫中肠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利用qRT-PCR验证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C18KOC相比,C18KO有75个基因上调表达,303个基因下调表达。与对照组C18KOCV相比,C18KOV有96个基因上调表达,57个基因下调表达。C18KOC vs C18KO比较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的GO条目为细胞外空间、细胞表面、肽交联和突触靶标识别等。C18KOCV vs C18KOV比较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最显著的GO条目为跨膜转运蛋白活性。C18KO 5龄幼虫中肠转录组中免疫通路、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比C18KOC的显著下调,包括Toll和Imd通路及MAPK通路相关基因,而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比C18KOC的显著上调。C18KOV 5龄幼虫中肠转录组中的能量代谢基因的表达比C18KOCV的显著上调。qRT-PCR验证结果表明转录组数据可靠。【结论】BmMCP18的功能涉及家蚕中肠的细胞识别、免疫调节和能量代谢,可能是通过参与中肠细胞免疫反应、能量和物质供应,从而影响蚕体对外源病原侵染的抵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金属羧肽酶基因 基因敲除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中肠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菁优×皓优的育成
20
作者 张升祥 任春久 +8 位作者 胡增娟 王洪江 程洋 高绘菊 刘中文 刘朝阳 刘庆信 吴双鑫 崔为正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320,共8页
家蚕人工饲料育是我国蚕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培育摄食性好、经济性状优良的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是实现这一途径的关键之一。运用导入杂交、系统选择育种技术,将广食性基因导入现有优良品种,以人工饲料摄食性及茧丝性状为主要选择指标... 家蚕人工饲料育是我国蚕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培育摄食性好、经济性状优良的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是实现这一途径的关键之一。运用导入杂交、系统选择育种技术,将广食性基因导入现有优良品种,以人工饲料摄食性及茧丝性状为主要选择指标,育成了家蚕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菁优×皓优(优食一号)。人工饲料育鉴定表明,该品种收蚁后24 h疏毛率、起蚕率、眠蚕体质量等摄食性指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特别是在M10饲料育时,24 h疏毛率和192 h 3龄起蚕率分别高出对照20.02个百分点和17.40个百分点。该品种全龄经过较对照短21 h,生命力、茧丝质及抗性指标等全面优于对照。农村饲养鉴定表明,全龄桑叶育时万蚕茧层量和鲜茧出丝率与对照基本持平,其他调查指标均优于对照;在1~2龄饲料育、3~5龄桑叶育时,所有指标均高于对照。该品种先后通过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和河南省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适合于北方蚕区及其他气候适宜蚕区小蚕饲料育,也可在工厂化全龄人工饲料育中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适应性 菁优×皓优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