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5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跳数优化对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曾华驱 张慧 吴齐兵 《医疗卫生装备》 2025年第2期56-62,共7页
目的:探讨机器跳数优化对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在某院经病理诊断为鼻咽癌的21例患者,为每位患者设计双弧容积调强放疗计划,通过光子优化算法进行计划优化,不使用机器跳数目标(monitor un... 目的:探讨机器跳数优化对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在某院经病理诊断为鼻咽癌的21例患者,为每位患者设计双弧容积调强放疗计划,通过光子优化算法进行计划优化,不使用机器跳数目标(monitor unit objective,MUO)工具进行设计,将该计划命名为base。保持计划base的参数设置,仅使用MUO工具并将其Maximum MU参数值设置为计划base的总机器跳数的30%,Strength参数值分别设置为50、80和100后进行重新优化,得到计划S50、S80和S100。比较计划S50、S80和S100与计划base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机器跳数、出束时间以及γ通过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计划S100中只有4例患者的PCTV2靶区D98%剂量相比于计划base下降幅度超过4%。在计划S80中只有2例患者的PGTV和PGTVnd的Dmax剂量以及PCTV2的D98%剂量相比于计划base下降幅度超过3%,但下降幅度未超过4%,其他靶区剂量参数变化幅度多数小于2%。相对于计划base,计划S50、S80、S100均会增加脑干的D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最大增量不超过1.5%。计划S50可以降低左右腮腺的D50%和Dmean,计划S80可以降低左右腮腺的Dmean和左腮腺的D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计划S100相对于计划base会增大左右腮腺的D50%和Dmean、脊髓的D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计划S80和S100相对于计划base会提高甲状腺的V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划S50、S80和S100相对于计划base机器跳数分别平均降低5.1%、21.5%和30.9%,4种计划的平均出束时间基本保持在2.5 min。在1%/1 mm条件下,计划base、S50、S80和S100的γ通过率依次增加。结论:将机器跳数优化应用于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中可以在保证靶区剂量覆盖和危及器官保护的同时,有效减少计划的机器跳数,提高1%/1 mm条件下的γ通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机器跳数优化 机器跳数 MUO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
作者 王小翠 奚和明 +4 位作者 赵雪松 杨振宇 赵小静 何佳欣 金秀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2年该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放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卡培他滨片同步化疗,在此基础上,对...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2年该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放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卡培他滨片同步化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靶区剂量学参数[计划靶区(PTV)总剂量、适形度指数(CI)、均匀度指数(HI)]、危及器官剂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为65.00%(26/40),高于对照组的42.50%(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V总剂量、HI低于对照组,C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肺平均剂量、心脏平均剂量、脊髓最大剂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00%(26/40),低于对照组的95.00%(3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应用于食管癌患者可提高ORR,改善靶区剂量学参数,减小危及器官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三维适形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食管癌 靶区 剂量学 客观缓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源图像距离对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孙小喆 盛康 +2 位作者 王昊 梁克明 任贵兵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3期17-21,共5页
目的:研究射野剂量测定中射野剂量学(PD)验证系统射束中心轴上不同源图像距离(SID)影像面板对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验证的影响,为剂量验证选择合适SID位置及评价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5月武警特色医学中... 目的:研究射野剂量测定中射野剂量学(PD)验证系统射束中心轴上不同源图像距离(SID)影像面板对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验证的影响,为剂量验证选择合适SID位置及评价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5月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10例不同部位肿瘤放射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VMAT,根据患者资料创建10个模拟剂量验证计划,共10个弧段,非晶硅影像面板在射束中心轴上分别距离等中心为0、-30、-40、-50和-60cm处校准并建立PD系统的验证计划,利用加速器机载非晶硅影像面板电子射野影像装置(a-Si EPID)进行剂量验证,分别对3%/3mm和3%/2mm标准下γ通过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3mm评价标准下,SID分别为100、130、140、150和160cm时则采集的剂量γ通过率分别为(98.93±0.81)%、(94.77±9.00)%、(92.18±11.34)%、(89.72±12.54)%和(87.05±13.06)%,均高于3%/2mm评价标准下的γ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3.44、3.59、4.16、6.47,P<0.05)。SID 100cm时采集剂量的平均γ通过率在3%/3mm和3%/2mm评价标准下,与γ通过率为1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3.62,P<0.05),而SID在其他位置得到的γ通过率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3%/3mm和3%/2mm评价标准下,SID 100cm时采集的剂量γ通过率最高,130cm时采集的剂量γ通过率可满足临床验证基本要求,EPID剂量验证中优选在SID为100cm进行剂量采集,且剂量验证γ通过率更高,干扰影响小,验证结果可信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源图像距离 剂量验证 非晶硅影像面板 γ通过率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射野边界外扩方法在乳腺癌保乳术后容积旋转调强计划中的剂量学比较
4
作者 罗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96-099,共4页
探讨两种射野边界外扩方法在乳腺癌保乳术后容积旋转调强计划中的剂量学。方法 选择2023年3月至2024年9月乳腺癌保乳术后溶剂旋转调强放疗患者78例为对象,信封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Auto-Flash”功能完成射野边界外扩,观察组... 探讨两种射野边界外扩方法在乳腺癌保乳术后容积旋转调强计划中的剂量学。方法 选择2023年3月至2024年9月乳腺癌保乳术后溶剂旋转调强放疗患者78例为对象,信封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Auto-Flash”功能完成射野边界外扩,观察组采用假组织补偿法完成射野边界外扩,两组治疗3个月后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射野边界外扩效果、靶区剂量、剂量线分布及剂量学验证。结果 两组均于胸廓方向完成射野边界外放2cm,两种计划剂量线均向胸壁皮肤外扩,并实现对靶区的覆盖。观察组纵膈部位500cGy剂量线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98低于对照组(P<0.05);D2及H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计划剂量验证通过率为(96.21±1.31)%与对照组(96.25±1.35)%比较无统计差异(t=0.134,P=0.895),计划剂量验证通过,均可用于临床。结论 两种射野边界外扩方法用于乳腺癌保乳术后溶剂旋转调强计划中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且假组织补偿法完成射野边界外扩剂量学更优,剂量线分布更合理,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野边界外扩 乳腺癌保乳术 容积旋转调强计划 剂量学 剂量分布 靶区和危及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参数与放射性肺炎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静 丁霞 +2 位作者 刘方 马玫丽 王军华 《循证医学》 2024年第5期304-311,共8页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参数与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40例保乳术后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早期乳腺癌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疗后...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参数与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40例保乳术后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早期乳腺癌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疗后是否发生RP将患者分为RP组(46例)和非RP组(94例)。所有患者中,1级RP有37例,2级RP有32例,3级RP有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剂量学参数。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肺功能指标与剂量学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分析确定RP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比较不同分级RP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剂量学参数。采用广义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剂量学参数与RP程度的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剂量学参数与3级RP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糖尿病、FEV1、MLD、患侧肺V_(5)、V_(10)、V_(20)和V30方面差异明显。年龄、糖尿病、FEV1、V_(5)和V_(20)均为影响患者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级RP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比例、FEV1<2 L比例、肺V_(5)和V_(20)明显升高(P<0.05)。广义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V_(5)和V_(20)与RP程度有关。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结果显示,V_(5)和V_(20)与3级RP的关联呈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Pnon-linearity=0.426,0.537)。结论V_(5)和V_(20)是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患者RP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临床应严格控制剂量-体积参数,以降低RP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保乳术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剂量学参数 放射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BCT在肺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精准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成俊 徐雪峰 李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椎形束CT(D-CBCT)在肺癌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精准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治疗科就诊的100例肺癌患者。根据CBCT扫描模式不同,分为4D组(n=57)和3D组(n=43)。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椎形束CT(D-CBCT)在肺癌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精准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治疗科就诊的100例肺癌患者。根据CBCT扫描模式不同,分为4D组(n=57)和3D组(n=43)。比较两组患者放疗摆位误差、内靶区(ITV)体积、靶区剂量、心脏受照剂量和肿瘤控制效果。结果在校正前后和治疗后,两组各摆位误差绝对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4D组患者中下叶肿瘤ITV体积低于3D组(P<0.05);4D组的最大剂量(D_(max))、最小剂量(D_(min))和平均剂量(D_(mean))靶区剂量均高于3D组(P<0.05);4D组的V10、V20、V30及平均受量(D_(mean))等心脏受照剂量均低于3D组(P<0.05);4D组和3D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可将D-CBCT应用于肺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精准治疗中,尤其采用4D-CBCT可更好提供靶区剂量,减少肺癌患者的中下叶肿瘤ITV体积和心脏受照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形束CT 肺癌 容积旋转调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中优化分组角度对头颈部单、双侧靶区的影响
7
作者 石慧烽 涂文勇 毕帆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84-589,共6页
目的:研究Monaco计划系统中优化分组角度(increment of gantry,INC)对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的影响,为肿瘤放射治疗的计划优化参数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 目的:研究Monaco计划系统中优化分组角度(increment of gantry,INC)对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的影响,为肿瘤放射治疗的计划优化参数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需术后放疗的腮腺癌和舌癌患者各15例。其中,舌癌组采用双侧照射,腮腺癌组采用单侧照射。除更改Inc参数外,同一病例的计划设计参数均不改变,计划剂量优化结果要求达到临床使用要求。分别采用20、25、30、35、40优化分组角度进行对比,并以30的优化分组角度所做出的计划作为参考计划。统计并比较靶区的体积剂量D98%、D5%和D2%,以及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与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比较不同Inc参数计划导致的危及器官体积剂量参数和计划跳数。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侧照射的舌癌组计划结果显示,Inc参数设置为30时,靶区的归一性更好。与对照组相比,其余Inc参数计划的靶区HI均有统计学意义;除Inc35计划外,其余CI均有统计学差异。危及器官方面,除左侧腮腺外,右侧腮腺、喉选择优化角度为30的效果最佳(P<0.05),左侧腮腺则20和35的效果最佳(P<0.05)。单侧照射的腮腺癌组计划结果显示,优化角度选择为30时表现更佳,靶区的归一性更好。HI评价结果存在统计差异(P<0.05),同侧中耳Inc为20,25表现较为优秀(P<0.05),喉组织角间距为20、25、40时结果更为优秀(P<0.05),下颌骨角间距为25时表现最为优秀(P<0.05),脊髓、脑干以及对侧腮腺无显著差异。所有计划的跳数随着Inc的增大而减小,单侧照射和双侧照射计划跳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优化角度需要根据照射范围和肿瘤类型进行合理选择,Inc默认值30在双侧照射的舌癌靶区计划表现出更多优势;但对于单侧照射的腮腺肿瘤,除靶区存在一定优势外,其他优势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肿瘤 放疗 容积旋转调强 优化分组角度 单、双侧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旋转调强与调强放疗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及剂量学、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常娟娟 李太平 +2 位作者 康婉英 张飞 王光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探究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调强放疗(IMRT)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应用及剂量学、安全性。方法:选取宫颈癌根治后且拟行放疗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VMAT组(30例)和IMRT组(30例),分别给予VMAT治疗与IMRT治疗,对... 目的:探究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调强放疗(IMRT)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应用及剂量学、安全性。方法:选取宫颈癌根治后且拟行放疗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VMAT组(30例)和IMRT组(30例),分别给予VMAT治疗与IMRT治疗,对比两组机器跳数、治疗计划执行时间、靶区适形度(CI)和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剂量差异及不良反应等。结果:VMAT组在计划控制点多于IMRT组的情况下,其治疗时间仍短于IMRT组。通过Delta验证,VAMT组患者的3%/3 mm和4%/4 mmγ通过率低于IMRT组(均P<0.05)。VAMT组计划的CI记录与IMRT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IMRT组相比,VAMT组的HI更接近于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MT组直肠的V_(30)、V_(40)、V_(50)低于IMRT组,VAMT组对骨盆、膀胱的V_(20)、V_(30)、V_(40)低于IMRT组(均P<0.05);VAMT组和IMRT组发生胃肠道反应患者分别有9例(30.00%)、14例(46.67%);VAMT组和IMRT组发生膀胱反应的患者分别有3例(10.00%)、5例(16.67%),两组胃肠道、膀胱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疗效及随访期内复发或转移情况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时,VMAT治疗可时间缩短,且治疗效率及剂量学参数优于IMRT,可有效保护骨盆、直肠和膀胱,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容积旋转调强 调强放疗 剂量 危及器官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对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剂量计算的影响
9
作者 叶为镪 张伟 +5 位作者 李博 于超俊 韦珍珍 苏世达 覃文 张大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685-2689,共5页
目的 探讨使用Monaco计划系统X射线体素蒙特卡罗(XVMC)算法在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剂量计算中,不同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SUpCP)对于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影响,给出满足临床剂量计算的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方法 选取直肠癌放疗患... 目的 探讨使用Monaco计划系统X射线体素蒙特卡罗(XVMC)算法在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剂量计算中,不同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SUpCP)对于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影响,给出满足临床剂量计算的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方法 选取直肠癌放疗患者19例,在Monaco计划系统中首先设置SUpCP值为3进行VMAT计划优化和剂量计算获取初始计划,再分别设置SUpCP为1~10(间隔为1)重新计算剂量,获得10组共190个VMAT计划剂量分布,评估靶区D_(max)、D_(mean)、D_(95%)、V_(50)、均匀性(HI)和适形度(CI)的差异,同时评估膀胱、小肠和股骨头的剂量,以及统计各组剂量计算所使用时间(T),分别采用Farmer型电离室和矩阵电离室对每个患者计划进行等中心点绝对剂量测量和三维剂量分布验证,分析绝对剂量偏差ΔD_(ISO)和伽马通过率γ_(33)、γ_(32)、γ_(22)。结果 随着SUpCP值增大,靶区D_(max)和HI增大,D_(95%)和V_(50)降低,膀胱的D_(max)增大,T显著降低,γ_(32)、γ_(22)降低(P<0.05)。靶区的D_(mean)和CI、膀胱的D_(mean)、小肠和股骨头的D_(max)和D_(mean)、ΔD_(ISO)和γ_(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剂量计算结果的绝对剂量偏差ΔD_(ISO)均<1%,三维剂量分布通过率均>90%;SUpCP值<6时,靶区D_(max)不超过处方剂量的110%;SUpCP值>2时,剂量计算时间<5 min。结论 在Monaco计划系统使用XVMC算法进行直肠癌VMAT剂量计算时,建议设置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为3~5,可以快速获得较准确的剂量,同时在三维剂量验证伽马通过率分析时建议使用3%2 mm或2%2 mm标准,本研究为直肠癌VMAT的剂量精确计算提供临床应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 直肠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剂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脑转移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对海马保护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王聪 张志林 +4 位作者 李锦秋 宋晓 席强 马欢 庞永鹏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0期3084-3087,3091,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脑转移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对海马保护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首次就诊的乳腺癌脑转移瘤患者20例。随机分为调强放疗(IMRT)组10例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组10例。评估2组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 目的探讨乳腺癌脑转移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对海马保护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首次就诊的乳腺癌脑转移瘤患者20例。随机分为调强放疗(IMRT)组10例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组10例。评估2组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适形度指数(CI)、均匀指数(HI)、加速器跳数(MU)、海马限制区域(HA)等正常组织,及其治疗前、治疗结束、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在DVH图中,VMAT组的PTV-HA平均剂量[(31.71±0.06)vs(31.38±0.08)]、D98[(29.54±0.24)vs(27.78±0.63)]、D95[(30.21±0.12)vs(29.65±0.51)]、D2[(32.91±0.02)vs(32.82±0.12)]、D50[(31.79±0.06)vs(31.56±0.10)]均高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MAT组中95%、100%、105%的PTV-HA处方剂量所占的体积均高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IMRT组相比,VMAT组的CI值增加,而HI值、MU值及治疗时间均减少(P均<0.05)。在正常组织剂量受限中,VMAT组患者的HA平均剂量[(8.46±0.24)vs(8.67±0.11)]和最大剂量[(13.51±1.04)vs(14.57±1.19)]、双眼最大剂量[(22.39±0.64)vs(25.78±0.43)]均小于IMRT组(P均<0.05)。放疗结束后随访,在治疗后3个月比较中,2组MME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95±1.41)vs(23.31±1.85),P=0.039]。结论VMAT相对IMRT在乳腺癌脑转移中可能具有更优的靶体积剂量覆盖,更佳的海马保护,一定程度上可能延缓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脑转移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海马回避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体元蒙特卡罗算法计划统计不确定度对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影响
11
作者 叶为镪 李博 +5 位作者 张伟 韦珍珍 于超俊 张大伟 苏世达 覃文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18-22,45,共6页
目的:研究Monaco放射治疗计划系统X射线体元蒙特卡罗(XVMC)算法中计划统计不确定度(SUpC)对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优化与剂量计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直肠癌患者放... 目的:研究Monaco放射治疗计划系统X射线体元蒙特卡罗(XVMC)算法中计划统计不确定度(SUpC)对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优化与剂量计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直肠癌患者放射治疗资料,在Monaco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采用XVMC算法,分别设置SUpC为0.25、0.50、0.75、1.00、1.25和1.50,设计6种VMAT计划(SUpC_(0.25)、SUpC_(0.50)、SUpC_(0.75)、SUpC_(1.00)、SUpC_(1.25)和SUpC_(1.50))进行优化和计算,比较6种不同VMAT计划中靶区最大剂量(D_(max))、平均剂量(D_(mean))、均匀性(HI)和适形度(CI)的差异,以及危及器官(OAR)的膀胱、小肠、股骨头和正常组织剂量差异,分析SUpC值对VMAT计划的控制点SUpC(SUpCP)、损失值loss、历史密度(HD)、优化计算时间(Time)、子野数(Segment)、机器跳数(MU)、出束时间(DT)等参数的影响。结果:随着SUpC增大,与SUpCP_(0.25)相比,其余5种计划靶区D_(max)、D_(mean)及HI分别增大,CI分别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62、13.83、24.94、15.79,P<0.05),OAR膀胱的D_(max)、D_(mean)和正常组织的D_(max)、50 Gy剂量体积百分比(V_(50))分别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6.54、0.87、45.52、7.05,P<0.05)。与SUpCP_(0.25)相比,其余5种计划优化计算时间Time随SUpC增大分别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29.69,P<0.05)。SUpC≤1时,靶区D_(max)相比于SUpC_(0.25)时剂量偏差≤3%;SUpC≥1时,优化计算时间<10 min。结论:随着SUpC值增大,高剂量区域的D_(max)增多,靶区剂量被高估,靶区HI和CI变差,加速优化计算效率。针对Monaco计划系统进行直肠癌VMAT计划设计时推荐使用SUpC值为1,可以在保证计划质量最好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直肠癌VMAT计划的优化效率,为直肠癌VMAT临床计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体元蒙特卡罗(XVMC)算法 不确定度 直肠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剂量计算模式对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影响
12
作者 刘卫东 张燕慧 +2 位作者 孙力军 叶书成 魏鹏 《医疗装备》 2024年第4期15-17,22,共4页
目的探讨中间剂量计算(IDC)模式对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18例食管癌患者,在Eclipse15.6治疗计划系统上重新设计VMAT计划,分为未应用IDC模式计划和应用IDC模式计划,比较... 目的探讨中间剂量计算(IDC)模式对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18例食管癌患者,在Eclipse15.6治疗计划系统上重新设计VMAT计划,分为未应用IDC模式计划和应用IDC模式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两种计划靶区的D_(98)、D_(2)、D_(mean)、适形度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等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计划双肺的V_(5)、V_(10)、V_(20)、V_(30)和D_(mean)及脊髓D_(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应用IDC模式计划的心脏V_(30)、V_(40)、D_(mean)均低于未应用IDC模式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DC模式计划较未应用IDC模式计划具有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同时降低了OARs剂量,因此,应用IDC模式计划可以提高食管癌VMAT计划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中间剂量计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积脑转移瘤对容积旋转调强计划摆位误差的敏感性
13
作者 徐中标 黄唯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529-53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积脑转移瘤对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摆位误差的敏感性。方法:在头部CT图像上设置5个球形模拟多发脑转移瘤,体积依次为0.5 cm^(3)(V1)、1.7 cm^(3)(V2)、4.0 cm^(3)(V3)、8.1 cm^(3)(V4)和14.0 cm^(3)(V5)。制定单等中心... 目的:探讨不同体积脑转移瘤对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摆位误差的敏感性。方法:在头部CT图像上设置5个球形模拟多发脑转移瘤,体积依次为0.5 cm^(3)(V1)、1.7 cm^(3)(V2)、4.0 cm^(3)(V3)、8.1 cm^(3)(V4)和14.0 cm^(3)(V5)。制定单等中心5弧非共面VMAT计划,等中心点到各靶区的距离为5 cm。通过旋转治疗床模拟绕Z轴旋转的摆位误差θ(-3.0°~3.0°,步长为0.5°),通过移动等中心在三维轴向(X/Y/Z)上的位置模拟平移误差(-3.0 mm~3.0 mm,步长为0.5 mm),不改变优化条件的情况下,重新计算剂量分布。记录旋转、平移后靶区的覆盖率,并归一到未发生摆位误差下的相对覆盖率。运用线性回归法,分析不同体积脑转移瘤靶区覆盖率与体积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旋转误差的增加,靶区相对覆盖率逐渐下降。恒定旋转误差情况下,靶区相对覆盖率与体积呈线性相关(θ=0.5°,P=0.006;θ=1.0°,P=0.024;θ=1.5°,P=0.028;θ=2.0°,P=0.019;θ=2.5°,P=0.014;θ=3.0°,P=0.007),随着靶区体积增加,靶区相对覆盖率逐渐上升。当旋转误差θ<0.5°时,无论大体积靶区(14.0 cm^(3))还是小体积靶区(0.5 cm^(3)),其靶区相对覆盖率变化均小于2%。随着平移误差的增大,靶区相对覆盖率逐渐下降。相对于大体积靶区,小体积靶区对平移误差更为敏感。当平移误差<0.5 mm时,大体积靶区相对覆盖率变化<2%,而小体积靶区(0.5 cm^(3))的相对覆盖率下降接近5%。结论:旋转误差恒定情况下,靶区相对覆盖率与体积呈线性关系。相对于大体积靶区,小体积靶区对平移误差更为敏感。建议对于小体积靶区在实施立体定向放射外科VMAT计划时,旋转误差应控制在0.5°以内,平移误差应控制在0.5 m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容积旋转调强 旋转误差 平移误差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基因突变对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建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311-1314,1319,共5页
目的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对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2021年收治的EGFR基因突变宫颈癌患者5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EGFR基因未突变宫颈癌患者50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 目的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对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2021年收治的EGFR基因突变宫颈癌患者5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EGFR基因未突变宫颈癌患者50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生长因子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较高,6个月生存率、1年生存率较高(P<0.05)。治疗后,2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较高,CD8^(+)水平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较低(P<0.05)。治疗后,2组患者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较低(P<0.05)。结论EGFR基因突变可提升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且可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升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宫颈癌 治疗结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15
作者 刘旭红 夏耀雄 +2 位作者 陈晓 赵永军 王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34-640,共7页
目的研究双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H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在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云南省肿瘤医院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双侧早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5例... 目的研究双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H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在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云南省肿瘤医院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双侧早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5例,均为女性,年龄34~65岁,中位年龄52岁;病理分期均为T1N0M0。采用Accuray公司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和Elekta公司Monaco计划系统分别为同一例患者设计HT和VMAT计划,两种放射治疗双侧乳腺癌双靶区处方剂量均给予50 Gy/25次。对HT和VMAT计划在PTV和OAR剂量学参数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T和VMAT计划的PTV剂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HT的覆盖度(D95%)高于VMAT计划,HT的均匀性指数(HI)从VMAT计划的0.113降到了0.068(P<0.001),HT的D_(max)明显低于VMAT计划[(54.14±0.70)Gy vs(56.27±0.81)Gy。P<0.001],适形性指数(CI)两种计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OAR方面,HT的脊髓D_(max)、全肺V5和心脏V5明显低于VMAT计划[(3.44±0.42)Gy vs(5.62±0.34)Gy,(39.65±4.40)%vs(52.73±2.50)%,(15.88±2.09)%vs(40.28±1.47)%。P<0.05],但HT全肺、心脏和肝脏的V20和V30及肝脏D_(mean)明显高于VMAT计划(P<0.05),全肺D_(mean)和心脏D_(mean)两种计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比HT计划的治疗时间稍长[(886.67±38.09)s vs(843.67±21.61)s。P=0.013]。结论两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HT的PTV剂量学参数优于VMAT计划,对脊髓的保护更好,并明显降低了肺、心脏的低剂量区体积,但HT在肺、心脏和肝脏的中、高剂量区受照体积明显高于VMAT计划。HT治疗效率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乳腺癌保乳术 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子宫内膜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计划剂量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钰 邓春娥 刘润红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29-33,4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深度残差网络(3D Res-Unet)模型深度学习对子宫内膜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计划剂量精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2021年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中心治疗的15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VMAT放疗计划,将数据集按7...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深度残差网络(3D Res-Unet)模型深度学习对子宫内膜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计划剂量精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2021年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中心治疗的15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VMAT放疗计划,将数据集按7∶1∶2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训练集108例,验证集15例和测试集31例,以临床批准的剂量作为“金标准”,对3D Res-UNet预测的放疗剂量与临床的放疗剂量进行比较。结果:深度学习与临床“金标准”之间的靶区适型度指数(CI)和平均剂量(D_(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5、-0.124,P<0.05)。危及器官(OAR)膀胱40%处方剂量所覆盖的靶区体积(V_(4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0.510,P<0.05),直肠V5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2.121,P<0.05)。左股骨头V_(30)预测剂量小于临床剂量(t=0.415,P<0.05)。右股骨头V_(30)预测剂量小于临床剂量(t=-3.102,P<0.05)。骨盆D_(mean)预测剂量高于临床剂量(t=1.224,P<0.05)。小肠V_(40)预测剂量高于临床剂量(t=0.461,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剂量差异图显示,预测结果与临床结果差异很小,预测与临床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基本重合。结论:3D Res-UNet模型可有效预测子宫内膜癌术后VMAT计划三维空间剂量,可指导临床放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容积旋转调强治疗 三维剂量 深度学习 剂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直肠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三维剂量预测研究
17
作者 刘润红 刘可 +2 位作者 黄强 徐孝明 许惠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4期41-46,52,共7页
目的基于3DRes-UNet深度学习网络预测直肠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三维剂量精度,以指导临床放疗工作。方法选取168例直肠癌VMAT放疗计划为研究对象,将数据集按7∶1∶2随机分为训练集120例、... 目的基于3DRes-UNet深度学习网络预测直肠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三维剂量精度,以指导临床放疗工作。方法选取168例直肠癌VMAT放疗计划为研究对象,将数据集按7∶1∶2随机分为训练集120例、验证集16例和测试集32例。将训练集的CT影像和危及器官及靶区的掩码输入网络进行训练,在测试集上将预测的剂量与临床批准的放疗剂量进行对比,评价放疗剂量的预测精度。结果临床剂量与预测值相比,靶区的D2、D98、D50、均匀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性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膀胱V_(50)、Dmean预测剂量小于临床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_(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股骨头V_(40)预测剂量小于临床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_(30)、V_(50)、D_(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股骨头Dmean预测剂量小于临床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_(30)、V_(40)、V_(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盆V45和Dmean预测剂量均小于临床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V_(30)、V_(40),Dmean、D_(0.1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差异图显示靶区预测结果与临床结果差异很小,危及器官差异范围为-10~10 Gy。预测与临床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基本重合。结论该3DRes-UNet模型可有效预测直肠癌术后VMAT三维空间剂量,以达到指导临床放疗工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三维剂量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对股骨头剂量分布的影响
18
作者 王艳洁 梁长华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单弧、双弧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AMT)和动态调强放疗(dIMRT)三种放疗计划在股骨头治疗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10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参与研究,同时设定相同的照射剂量参数分别行单弧、双弧VMAT计划与...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单弧、双弧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AMT)和动态调强放疗(dIMRT)三种放疗计划在股骨头治疗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10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参与研究,同时设定相同的照射剂量参数分别行单弧、双弧VMAT计划与7野dIMRT计划设计,比较三者的剂量分布、机器投照时间和治疗跳数。结果:双弧VMAT计划中靶区适形度指数(CI)高于d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IMRT计划的均匀性指数(HI)高于单弧VMA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股骨头30Gy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 30)、平均剂量(D mean)双弧VMAT计划与单弧计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股骨头V30及D mean的比较中,单弧VMAT计划与d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IMRT计划相比,单弧VMAT及双弧VMAT计划机器出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跳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技术能提高靶区适形度并降低股骨头的照射剂量,减少照射时间和机器跳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术后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动态调强放疗 股骨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在直肠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对比研究
19
作者 王梦圆 李健 +2 位作者 罗晓 蓝威 周怀恒 《医疗装备》 2024年第22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ARC)技术在直肠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4年1—5月医院收治的30例直肠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分别设计7野IMRT(7-IMRT)与双弧ARC(2-ARC)技术的放射治疗计划。比较... 目的探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ARC)技术在直肠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4年1—5月医院收治的30例直肠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分别设计7野IMRT(7-IMRT)与双弧ARC(2-ARC)技术的放射治疗计划。比较2种放射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OAR)受量及机器跳数等参数。结果2-ARC计划的靶区适形性(CI)和均匀性(HI)均优于7-IMRT计划(P<0.05);2-ARC计划中小肠D_(mean)及膀胱V_(30)、V_(40)与股骨头V_(30)剂量均低于7-IMRT计划,小肠V_(45)、V_(10)与骨盆V_(20)剂量高于7-IMRT计划(P<0.05);2-ARC计划的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少于7-IMRT计划(P<0.05)。结论在直肠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中,相比7-IMRT技术,2-ARC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OAR、减少机器跳数、缩短治疗时间,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直肠癌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和顺铂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20
作者 熊志成 代永亮 +3 位作者 胡沈萍 李送送 郑华 洪俊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3期145-148,共4页
目的观察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和顺铂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5月—2023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分为适形调强放疗组(IMRT组)与VMAT... 目的观察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和顺铂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5月—2023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分为适形调强放疗组(IMRT组)与VMAT组,各40例。2组均予以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化疗。IMRT组予以适形调强放疗(IMRT),VMAT组予以VMAT,2组均以21 d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比较2组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不良反应。结果VMAT组客观缓解率为97.50%,高于IMRT组的80.00%(χ^(2)=4.507,P=0.034)。治疗后,2组血清CEA、CA125、sCC水平及CD4^(+)、CD4^(+)/CD8^(+)降低,VMAT组血清CEA、CA125、sCC水平低于IMRT组,CD4^(+)、CD4^(+)/CD8^(+)高于IMRT组(P<0.01)。治疗后,VMAT组心理、社会、生理、环境、健康状态、生活质量评分高于IMRT组(P<0.01)。VMAT组骨髓抑制Ⅰ~Ⅱ级、生殖泌尿道损害Ⅰ~Ⅱ级发生率低于IMRT组(P<0.05)。2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VMAT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和顺铂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避免免疫功能进一步受损,安全性可,且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紫杉醇脂质体 顺铂 适形调强放疗 肿瘤标志物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