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密柱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整体稳定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赖洪涛 林斯嘉 方小丹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7,共7页
贵阳世界贸易中心A塔楼,结构总高度381m,应用内置钢棒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和内置钢管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形成密柱框架-核心筒结构;针对其“下大上小”的体型,外围采用缓倾斜的外框柱、内部以斜墙过渡实现核心筒向上缩小。对此超高的密... 贵阳世界贸易中心A塔楼,结构总高度381m,应用内置钢棒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和内置钢管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形成密柱框架-核心筒结构;针对其“下大上小”的体型,外围采用缓倾斜的外框柱、内部以斜墙过渡实现核心筒向上缩小。对此超高的密柱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整体和专项的详细分析,作为刚度控制指标的整体稳定满足要求,抗震性能化设计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世界贸易中心 密柱框架-核心筒结构 整体稳定 修正刚重比 钢棒柱 钢管剪力墙
原文传递
“密柱”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文珽 任庆英 赵庆宇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14,共6页
为考察外围框架柱间距大于4m、小于8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性能,对结构高度300m、抗震设防烈度7度(0.10g)、框架柱间距4~8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算例进行研究。分析表明,柱间距4~6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框架虽未构成刚度可观的框筒... 为考察外围框架柱间距大于4m、小于8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性能,对结构高度300m、抗震设防烈度7度(0.10g)、框架柱间距4~8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算例进行研究。分析表明,柱间距4~6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框架虽未构成刚度可观的框筒,但抗侧刚度不容忽视,若设计得当,这类高度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完全不必设置加强层。借助一工程实例介绍了这类结构体系的实际应用情况,南京青奥中心双塔楼中的塔2楼建筑高度314.50m,采用外围框架柱间距6m的"密柱"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设计中取消了加强层的设置,从而避免结构刚度的竖向突变,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降低了施工复杂度,较大地节省工期,满足了业主对工程进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青奥中心 体结构 密柱”型框架-核心结构 高层建筑结构 加强层
原文传递
中信城市广场三期B地块办公楼超高层结构设计关键问题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静辉 谭平 +3 位作者 周福霖 陈华霆 汪洋 陈彪汉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57,共6页
中信城市广场三期B地块办公楼主塔采用密柱框架-核心筒+环带桁架混合结构体系,分析了楼板和外框柱剪力传递及斜柱引起水平力对整体结构的影响、环带桁架加强层的传力机理、抽柱转换节点和分叉柱节点受力。当楼板刚度分别取100%弹性刚度... 中信城市广场三期B地块办公楼主塔采用密柱框架-核心筒+环带桁架混合结构体系,分析了楼板和外框柱剪力传递及斜柱引起水平力对整体结构的影响、环带桁架加强层的传力机理、抽柱转换节点和分叉柱节点受力。当楼板刚度分别取100%弹性刚度、50%弹性刚度、25%弹性刚度和刚性楼板时,分别验证了结构小震弹性、中震不屈服、大震不屈服的扭转承载力,对于此外框柱螺旋布置形式,应增强结构的抗扭转承载力;分叉斜柱的倾斜角度控制在10°范围以内较合适且采用型钢混凝土节点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设计 密柱框架-核心筒 环带桁架 扭转结构 分叉斜柱 转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信城市广场三期B地块办公楼超高层结构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静辉 周福霖 +3 位作者 谭平 陈华霆 汪洋 李松森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1,共7页
中信城市广场三期B地块办公楼主塔采用密柱框架-核心筒+环带桁架混合结构体系,针对此密柱网混合结构体系的结构特点和性能目标要求进行了抗震性能化设计并分类归纳总结,提出一系列结构加强措施。通过增设适宜刚度的环带桁架加强层从而... 中信城市广场三期B地块办公楼主塔采用密柱框架-核心筒+环带桁架混合结构体系,针对此密柱网混合结构体系的结构特点和性能目标要求进行了抗震性能化设计并分类归纳总结,提出一系列结构加强措施。通过增设适宜刚度的环带桁架加强层从而增强外框架刚度;加强层楼板采用钢梁+钢水平撑+钢筋桁架楼承板以可靠传递加强层外框架与核心筒间的剪力;分叉斜柱角度控制在10°范围以内,采用型钢混凝土节点设计;通过设置钢框梁连接墙肢内嵌型钢暗柱形成整体墙内约束型钢边框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底部和加强层核心筒的延性与增强组合结构整体承载能力。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各项措施后结构满足设计要求,整体性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 风洞试验 密柱框架-核心筒 环带桁架 抗震性能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中海城市广场(四期)344m超高层主塔结构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明星 王杨 +5 位作者 王石磊 符国勇 蒋俊杰 黄河 翟文博 陈超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90-95,共6页
天津中海城市广场(四期)主塔楼建筑高度344m,结构高度325.7m。经过对巨柱-核心筒,框架-核心筒和密柱-核心筒等外框体系方案的比选分析,选择了与建筑外立面匹配的环带桁架+倾斜密柱+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外周框架柱沿外立面四周整体顺时... 天津中海城市广场(四期)主塔楼建筑高度344m,结构高度325.7m。经过对巨柱-核心筒,框架-核心筒和密柱-核心筒等外框体系方案的比选分析,选择了与建筑外立面匹配的环带桁架+倾斜密柱+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外周框架柱沿外立面四周整体顺时针倾斜约1.75°,与外立面幕墙立柱统一考虑,形成结构柱与幕墙一体化设计。整体倾斜的外框体系在重力作用下对核心筒形成附加扭矩的影响,经过详细分析比较,在控制合理的倾斜角度前提下,该扭矩对核心筒以及整体塔楼的影响很小。对斜柱起始楼层的楼板进行详细分析并采取相应加强措施。塔楼核心筒沿竖向有两次收进,设计过程中采用外墙退进的方式避免墙体的转换,并对核心筒进行了中震抗拉验算和采取对应的加强措施。计算分析和设计表明,密柱框架在高烈度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大幅减小框架柱尺寸和核心筒墙体的厚度,减小核心筒内的型钢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 密柱框架-核心筒 斜柱 结构柱与幕墙一体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青奥中心塔楼结构设计中的超高层建筑逆作法关键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任庆英 刘文珽 +2 位作者 赵庆宇 杨松霖 李森 《建设科技》 2018年第16期20-22,共3页
南京青奥中心双塔为超高层建筑,地下3层,地上分别为58层(高255m)和68层(高314.5m),采用了矩形钢管混凝土密柱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取消了加强层,并采取全逆作法施工,保证了工期目标的实现,是目前世界最高的超高层建筑全逆作施工... 南京青奥中心双塔为超高层建筑,地下3层,地上分别为58层(高255m)和68层(高314.5m),采用了矩形钢管混凝土密柱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取消了加强层,并采取全逆作法施工,保证了工期目标的实现,是目前世界最高的超高层建筑全逆作施工案例。本文围绕结构体系、施工逆作设计等方面介绍了该项目相关的超高层建筑逆作法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作法施工 密柱框架-核心筒 一柱一桩 高强混凝土扩顶灌注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7
作者 孙会玲 《江西建材》 2018年第4期44-45,共2页
结合某超限高层建筑具体情况,介绍其结构设计方案,运用SATWE和ETABS对超限高层进行计算分析并对比,验证计算可靠,各项相关参数满足规范要求。针对超限项提出抗震加强措施,结构整体及构件的抗震性能均能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
关键词 密柱框架-核心筒 楼板不连续 超限高层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青奥中心超高层塔楼结构设计研究综述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文珽 任庆英 +7 位作者 赵庆宇 杨松霖 李森 张晓宇 张良平 董贺勋 茅卫兵 赵苏北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共8页
南京青奥中心双塔地下均为3层,地上分别为58层(高255m)和68层(高314.5m),采用了矩形钢管混凝土"密柱"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取消了加强层,并采取地下结构全逆作法施工,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超高层建筑全逆做法施工案例之... 南京青奥中心双塔地下均为3层,地上分别为58层(高255m)和68层(高314.5m),采用了矩形钢管混凝土"密柱"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取消了加强层,并采取地下结构全逆作法施工,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超高层建筑全逆做法施工案例之一。通过与建筑师的密切配合以及对项目的深入理解,结构设计师提出了符合多重目标的结构方案,保证了工期目标的实现。从建筑方案的演化过程、结构选型、抗震分析、基础设计、施工逆作设计以及施工模拟分析等多个方面介绍了该项目的设计特点、技术难点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技术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青奥中心 逆作法施工 密柱框架-核心筒 高强混凝土扩顶灌注桩 一柱一桩 施工模拟
原文传递
某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和关键设计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林海 李赞恒 +5 位作者 江民 林奉军 汪洋 穆继昌 甄圣威 何子轩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1-36,100,共7页
超高层总部塔楼建筑总高度为400m,采用密柱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不设结构加强层,与传统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二道防线抗震设计不同,对本工程采用内外结构整体共同协调作用的抗震理念进行体系论证和设计,并针对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 超高层总部塔楼建筑总高度为400m,采用密柱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不设结构加强层,与传统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二道防线抗震设计不同,对本工程采用内外结构整体共同协调作用的抗震理念进行体系论证和设计,并针对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主要关键部分,如剪力墙的拉剪设计、梁柱偏心节点、核心筒斜墙收进等进行了深入的设计研究,从而确保整体结构设计的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柱框架-核心筒 剪力墙拉剪 梁柱偏心节点 核心斜墙收进 共同作用
原文传递
深圳湾总部大楼罕遇地震作用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忠海 刘付钧 +1 位作者 李盛勇 李志山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25,共7页
深圳湾总部大楼为一栋高度为400 m的复杂超高层建筑,采用密柱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密柱外框架由56根钢柱组成,梁柱连接采用完全偏心节点,外框架的刚度相对较弱。塔楼高区由于建筑体型收进,核心筒采用2层斜墙过渡收进。设计采用箱型钢... 深圳湾总部大楼为一栋高度为400 m的复杂超高层建筑,采用密柱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密柱外框架由56根钢柱组成,梁柱连接采用完全偏心节点,外框架的刚度相对较弱。塔楼高区由于建筑体型收进,核心筒采用2层斜墙过渡收进。设计采用箱型钢梁和箱型钢柱组成密柱外框架,在核心筒剪力墙内埋设型钢加强,密柱外框架与核心筒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要求均提高至中震弹性。运用ABAQUS和BEPTA程序,将梁、柱和剪力墙的材料非线性在应力-应变层次上予以精确模拟,同时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进行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密柱外框架具有较高的抗震承载力,可以起到第二道抗震防线的作用;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的限值要求;密柱外框架与核心筒剪力墙的主承重构件均未出现明显损坏,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圆锥形建筑 密柱框架-核心筒结构 完全偏心节点 核心斜墙过渡 弹塑性时程分析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