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寓言体公安小说——以《白雪乌鸦》和《上岭阉牛》为例
1
作者 张友文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2-46,共5页
《白雪乌鸦》和《上岭阉牛》是比较典型的寓言体公安小说。两部作品通过隐喻手法对现实中的案件进行加工和变形,营造出陌生化的审美效果。《白雪乌鸦》表层寓意是人变成乌鸦,中层寓意是讽刺国人良知丧失殆尽,深层寓意指向“和谐高于正... 《白雪乌鸦》和《上岭阉牛》是比较典型的寓言体公安小说。两部作品通过隐喻手法对现实中的案件进行加工和变形,营造出陌生化的审美效果。《白雪乌鸦》表层寓意是人变成乌鸦,中层寓意是讽刺国人良知丧失殆尽,深层寓意指向“和谐高于正义”的批判。《上岭阉牛》表层寓意是讲述警方破案不力,中层寓意是讽刺人的自以为是,深层寓意则是批判丑陋的人性。寓言体公安小说具有独特的价值,它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引发读者思考,同时为公安小说的写作指出一个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体公安小说 《白雪乌鸦》 《上岭阉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雪“寓言体”小说的生成因素探析
2
作者 吴绪霖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4期59-62,77,共5页
残雪内敛、害怕“暴露自我”,但又渴望交流,这是其“寓言体”小说生成的心理因素。在性格与情感方式的驱使下,残雪选择用“寓言体”小说来黏合世俗和表达精神的纯粹,让自己的作品成为反思自我与提供反思的“镜子”。残雪“寓言体”小说... 残雪内敛、害怕“暴露自我”,但又渴望交流,这是其“寓言体”小说生成的心理因素。在性格与情感方式的驱使下,残雪选择用“寓言体”小说来黏合世俗和表达精神的纯粹,让自己的作品成为反思自我与提供反思的“镜子”。残雪“寓言体”小说有着寓意缺失与重复的问题,这影响读者对其“寓言体”小说的理解以及小说的再次生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雪 寓言体”小说 残雪小说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看寓言体儿童故事《小鸟与大熊》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建生 谭青松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98,共5页
文章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以一篇寓言体儿童故事为例,着重从语境、语篇结构和语篇衔接三个方面分析它的语言特征.全文从语义层面上探讨了寓言体儿童故事的语言特征及其与儿童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证明了"通过意义构建... 文章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以一篇寓言体儿童故事为例,着重从语境、语篇结构和语篇衔接三个方面分析它的语言特征.全文从语义层面上探讨了寓言体儿童故事的语言特征及其与儿童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证明了"通过意义构建经验"的功能语言学的观点。同时也为儿童故事的评价和写作提供了一个语言学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体儿童故事 语境及语篇 主述位结构 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地巫风与屈辞“寓言体”考论 被引量:4
4
作者 廖群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175,共4页
《庄子》"寓言"本义是"藉外论之",即借他人之口发表言论。与戏剧"代言"有别,"寓言"是借人物之口言己之意。屈辞虽是屈原抒发情感之作,但不是直抒胸意,而是借人物之口抒怀达意的庄子式的"... 《庄子》"寓言"本义是"藉外论之",即借他人之口发表言论。与戏剧"代言"有别,"寓言"是借人物之口言己之意。屈辞虽是屈原抒发情感之作,但不是直抒胸意,而是借人物之口抒怀达意的庄子式的"寓言体",比如《离骚》通篇神人自述,《招魂》主体部分借巫师之口以招魂,《卜居》《渔父》直称"屈原既放",类似"庄周梦蝶",直接将自己变身为情节人物以抒怀。《庄子》、屈辞多用"寓言"体,与楚地巫风、巫艺的文化浸润密切相关。其后赋作中将作者自己置身于情节中的"自嘲""辩难"等体式,均可视为屈辞"寓言体"的流风余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体 屈原 楚辞 巫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弓:从《八十一梦》看现代寓言体小说的演进及其命运 被引量:1
5
作者 秦弓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6,共6页
现代文学史上,有几部颇具特色的长篇寓言体小说。第一部是沈从文的两卷本《阿丽思中国游记》(上海新月书店1928年初版),借用英国作家卡罗尔的童话《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寓言体形式,
关键词 寓言体 小说 现代寓言 英国作家 长篇 现代文学史 沈从文 游记 借用 命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寓言体现实主义”、“寓言象征”与“寓言式批评”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旭光 《现代视听》 2019年第8期88-88,共1页
现实主义的回归是近年来中国电影重要的文化和美学图景之一。一些电影触及当代中国现实社会与民生问题,书写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试图自主或无法自主的命运,从而生成一股深沉悲怆厚重或黑色幽默的现实主义电影文化潮流。多年浸淫于轻喜剧... 现实主义的回归是近年来中国电影重要的文化和美学图景之一。一些电影触及当代中国现实社会与民生问题,书写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试图自主或无法自主的命运,从而生成一股深沉悲怆厚重或黑色幽默的现实主义电影文化潮流。多年浸淫于轻喜剧、玄幻魔幻、青春小时代的'这一届'观众,出乎精英们的意料,对这一现实主义潮流的回归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我不禁感慨,观众,只有观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式批评 现实主义 寓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蒙的"讽谕性寓言体"小说
7
作者 郭宝亮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9-34,共6页
王蒙小说中有一批以描摹人生世态的为主的作品,我称其为"讽谕性寓言体"小说.智性视角、幽默、调侃、荒诞化、政治寓言是这些小说的突出特征.这种文体特征的形成与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讽谕诗以及民间的笑文化有明显的渊源关系... 王蒙小说中有一批以描摹人生世态的为主的作品,我称其为"讽谕性寓言体"小说.智性视角、幽默、调侃、荒诞化、政治寓言是这些小说的突出特征.这种文体特征的形成与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讽谕诗以及民间的笑文化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当然,王蒙本身的幽默天性和生活体验也使他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而形成属于他的独特文体--"讽谕性寓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讽谕性寓言体 智性视角 荒诞化 政治寓言 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乐府诗中的寓言体
8
作者 王以宪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5-48,共4页
本文对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体诗作了概括分类和解说。
关键词 寓言体 汉乐府诗 汉乐府民歌 寓言 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世界的变幻——破解寓言体小说《幻变》
9
作者 涂途 《云梦学刊》 2014年第3期109-111,共3页
长篇寓言体小说《幻变》在爱情故事的背后蕴藏着深意和哲理。面对世界的变幻,艺术地表达了对生态的思考,不仅表现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还表现了心灵生态,以一种"异类思维"、"换位思维"的生态观关注自然、社会和人... 长篇寓言体小说《幻变》在爱情故事的背后蕴藏着深意和哲理。面对世界的变幻,艺术地表达了对生态的思考,不仅表现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还表现了心灵生态,以一种"异类思维"、"换位思维"的生态观关注自然、社会和人文生态的互通、互动和互惠的关系,寄托了对生态走向的美好心愿和诗意向往。同时小说昭示我们,要改变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文化)生态,就要从改变心灵生态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体小说 《幻变》 生态 寓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寓言体行文之由探微
10
作者 袁名泽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5-19,共5页
《庄子》通篇以寓言为其言说方式,这使其与《老子》明确的区分开来,也使它在科学上、美学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通篇以寓言为其言说方式的原因在于:其身份和职业所造就的语言风格、心性品质和思维模式;对"道"的"本... 《庄子》通篇以寓言为其言说方式,这使其与《老子》明确的区分开来,也使它在科学上、美学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通篇以寓言为其言说方式的原因在于:其身份和职业所造就的语言风格、心性品质和思维模式;对"道"的"本体性、至大性、徐无形"理解和感悟;对语言的主观性、片面性和滞后性等特性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寓言体 行文原由 语言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守 凝思 希冀——长篇寓言体小说《幻变》的生态意蕴
11
作者 田皓 《创作与评论》 2014年第10期47-52,共6页
张文刚先生的新著《幻变》是一部带有童话色彩的寓言体小说,作品以生态日趋恶化的现实为背景,用跌宕起伏的情节、丰富的想象和诗意的语言,传递了超越族属、地位和美丑的爱情观,既充满浪漫气息和乌托邦想象,又隐含深沉忧患与理性拷问,作... 张文刚先生的新著《幻变》是一部带有童话色彩的寓言体小说,作品以生态日趋恶化的现实为背景,用跌宕起伏的情节、丰富的想象和诗意的语言,传递了超越族属、地位和美丑的爱情观,既充满浪漫气息和乌托邦想象,又隐含深沉忧患与理性拷问,作品对自然神性的守护、对现代性的反思以及对人类自我拯救可能之展望,包含着浓郁的生态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体小说 生态意蕴 长篇 自我拯救 爱情观 乌托邦 现代性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一出好戏》的寓言体叙事策略
12
作者 李萍 《传媒论坛》 2018年第16期172-173,共2页
影评界对黄渤导演的影片《一出好戏》众说纷纭,作者认为从寓言体的角度去解读其叙事策略更恰当些。寓言体的特点和黄渤的阅历思想合力决定了这种叙事策略。《一出好戏》影片极度地简化了背景故事、人物关系、细节交代,甚至简略处理了物... 影评界对黄渤导演的影片《一出好戏》众说纷纭,作者认为从寓言体的角度去解读其叙事策略更恰当些。寓言体的特点和黄渤的阅历思想合力决定了这种叙事策略。《一出好戏》影片极度地简化了背景故事、人物关系、细节交代,甚至简略处理了物质存在。抽象化和类型化了人物形象,成功地表达出了导演思想的"类意象"。故事情节是按照黄渤预设的逻辑展开的,一切服务于思想表达。寓言体电影的诞生,能使大家更能适应和理解当下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策略 《一出好戏》 寓言体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寓言体小说的人物及情节结构模式——以贾平凹的《猎人》和阎连科的《耙耧天歌》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邱红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22-125,共4页
从叙事和文体角度讨论当前小说创作中的寓言化叙事倾向,选择具体文本作人物和结构模式的分析,力图对寓言体小说产生的社会意识形态根源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和小说观念的嬗变作出说明。
关键词 寓言体小说 叙事学 情节结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酒仙女论》与藏族寓言体文学的成熟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晓平 《中国藏学》 CSSCI 1996年第2期104-108,共5页
藏族是个热爱故事的民族。藏族古代故事中有一些是源于本土的,也有大量的是从周边民族故事的吸收、改造而成的,来源各异的大量故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汇成故事的海洋。在古代藏族的故事中,寓言故事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而在古代... 藏族是个热爱故事的民族。藏族古代故事中有一些是源于本土的,也有大量的是从周边民族故事的吸收、改造而成的,来源各异的大量故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汇成故事的海洋。在古代藏族的故事中,寓言故事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而在古代藏族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故事 寓言体 文学史 本土 藏族 寓言故事 民族 历史发展 占有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残游记》:一部寓言体的小说
15
作者 张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5期103-107,共5页
《老残游记》作为晚清的一部著名小说,自问世以来.其影响远远在同时代作品以上。这不仅仅因为“《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的描写的缘故,也不是因为鲁迅先生把它列入晚... 《老残游记》作为晚清的一部著名小说,自问世以来.其影响远远在同时代作品以上。这不仅仅因为“《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的描写的缘故,也不是因为鲁迅先生把它列入晚清“谴责小说”的缘放。其根本原因在于《老残游记》是一部寓言体的政治小说,它成功地运用了寓言这一艺术形式,借助寓言来寄托作者的心迹,借助寓言的意象来抒写作者的忧患意识,来表现作者对时局动荡的不安,从而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所以它虽然是一部“游记”,实为一部寓言体的政治小说。一、名为“游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寓言体 政治小说 明清小说 谴责小说 忧患意识 艺术形式 太谷学派 政治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寓言体电影叙事特征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睿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75,共4页
本文对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等提出的“寓言体”电影进行了初步探讨,这类影片意图通过修辞、假定和符号去言说更宏大的历史、民族、社会和人性,表达更加抽象、更加寓言式的主题范式。作者归结出“想象世界”取代“现实场景”... 本文对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等提出的“寓言体”电影进行了初步探讨,这类影片意图通过修辞、假定和符号去言说更宏大的历史、民族、社会和人性,表达更加抽象、更加寓言式的主题范式。作者归结出“想象世界”取代“现实场景”的叙事空间,断裂、碎片化的极简情节,抽象化与类型化的人物设定,言此意彼的修辞方式,救赎、辩证的革命性叙事逻辑五方面的叙事特征,以期抛砖引玉,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体电影 叙事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寓言体小说——小说体式论之六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焱 《小说评论》 1988年第2期73-77,14,共6页
寓言小说不是说教故事。许多文艺州论家已经注意到,作为小说雏形的寓言故事是原始形式意义上的寓言,而在现代文学中,寓言体小说有着新的形式意义。它不再只是创造简单的、非现实的模式化的故事以说明复杂的、现实的、难以把握的生活现象;
关键词 寓言体小说 小说 长篇小说 非现实 寓言小说 作品 现代文学 寓言故事 小说创作 中国童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托寓言逼近人性真相——论阎连科的寓言体创作
18
作者 聂媛媛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54-57,共4页
河南作家阎连科致力于追求人的"心灵真实",倾向于在极端化书写中表现生活的可能性,进而揭开人性的真相。他摒弃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利用寓言体建构起荒诞的文学世界。阎连科的寓言化书写始终围绕着生命、权力与城市三个中心,以... 河南作家阎连科致力于追求人的"心灵真实",倾向于在极端化书写中表现生活的可能性,进而揭开人性的真相。他摒弃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利用寓言体建构起荒诞的文学世界。阎连科的寓言化书写始终围绕着生命、权力与城市三个中心,以暴露人性深层的欲望,反思与批判由欲望衍生出的人性的病态与人格的扭曲,最终形成其个人创作的艺术特色与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连科 寓言体 荒诞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话体”到“寓言体”的蜕变——论莫言儿童视角叙事文本的风格转变
19
作者 赵月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X期36-39,共4页
儿童视角叙事贯穿莫言文学创作的全部历程。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口吻讲述故事。儿童视角下的“我”——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叙述视角,同时也是叙述者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物形象,儿童具有叙述和被叙述的双重身份。... 儿童视角叙事贯穿莫言文学创作的全部历程。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口吻讲述故事。儿童视角下的“我”——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叙述视角,同时也是叙述者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物形象,儿童具有叙述和被叙述的双重身份。赵毅衡曾说:“不仅叙述文本是被叙述者叙述出来的,叙述者自己也是被叙述出来的。”[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视角 叙事文本 莫言 寓言体 叙述视角 风格 蜕变 童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鸿的寓言体小说
20
作者 张文刚 《创作与评论》 CSSCI 1997年第5期41-44,共4页
少鸿的寓言体小说张文刚文学“湘军”有许多颗星星,少鸿是其中醒目的一颗。八十年代中期,他的中篇小说《梦生子》一出,就吸引了不少读者和评论家的目光。此后,他用具有深度的现实主义笔触一路写来,逐渐铸就了他在文坛的份量。更使... 少鸿的寓言体小说张文刚文学“湘军”有许多颗星星,少鸿是其中醒目的一颗。八十年代中期,他的中篇小说《梦生子》一出,就吸引了不少读者和评论家的目光。此后,他用具有深度的现实主义笔触一路写来,逐渐铸就了他在文坛的份量。更使人感到欣喜的是,少鸿的写作路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体小说 寓言小说 “变” 理论与创作 现实生活 人物塑造 现实人生 中国古代文学 哈姆莱特 “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