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8例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晓红 张凤群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5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现状及对策。方法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表现、X光影像及实验室资料48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并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测定。结果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表... 目的探讨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现状及对策。方法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表现、X光影像及实验室资料48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并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测定。结果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绝大多数为医院内感染(45/48)占93.7%。易感因素有:长期大量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化疗药物的使用,机械通气及侵入性操作,年老、免疫功能低下及住院时间长等。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耐药机制复杂,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处理不当可导致ICU内易感人群中流行。结论减少易感因素,早作病原学检查,针对性联合应用TMP-SMZ头孢派酮/舒巴坦或左旋氧氟沙星等,可提高该菌的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 肺部感染 易感因素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石油烃降解菌D2-1解烃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包木太 王丽娜 +3 位作者 李一鸣 孙培艳 杨晓飞 曹丽歆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5-520,共6页
从山东东营受原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得到一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群,对降解率较高的菌株D2-1进行烃降解性能评价.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D2-1被确定为寡养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优化实验确定了菌株D2-1降解原油的... 从山东东营受原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得到一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群,对降解率较高的菌株D2-1进行烃降解性能评价.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D2-1被确定为寡养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优化实验确定了菌株D2-1降解原油的最佳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为2 g/L,pH值为8.0,温度为25℃,NaCl质量浓度为30 g/L.在最佳降解条件下,该菌原油去除率超过50%.由微生物降解前后烃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可知,菌株D2-1对原油中的C9~C38都能进行有效降解,正构烷烃的去除率最高.菌株D2-1对原油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学 石油污染 生物降解 石油烃降解菌 生物修复 寡养食单胞菌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琼胶酶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缪伏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21期88-91,共4页
利用琼胶作唯一碳源,从腐烂的紫菜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酶活力的琼胶降解细菌Z705。对其菌落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和酶活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克隆其16SrDNA序列,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呈短杆状;与模式菌株嗜麦寡养食单胞... 利用琼胶作唯一碳源,从腐烂的紫菜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酶活力的琼胶降解细菌Z705。对其菌落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和酶活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克隆其16SrDNA序列,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呈短杆状;与模式菌株嗜麦寡养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AB008509)的同源性为99%;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鉴定将菌株Z705鉴定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胶酶产生菌 筛选 鉴定 寡养食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PICC导管引起CRBSI的案例分析与预防
4
作者 李张 李满娥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2期601-601,共1页
目的调查我院肿瘤病房一起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引起的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暴发的原因,为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1]。方法我科于2012年7月~2013年11月有1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发生CRBSI,立即采取措施,并拔出PIC... 目的调查我院肿瘤病房一起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引起的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暴发的原因,为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1]。方法我科于2012年7月~2013年11月有1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发生CRBSI,立即采取措施,并拔出PICC导管。结果并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好转。 PICC导管并予送检导管末端化验,结果示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结论院在临床护理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严格操作规程,才能有效控制和预防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拔出导管后症状好转就该提高警惕CRBSI发生,及早作相关检查,得出诊断,就可以避免CRBSI案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 原因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胞外分泌蛋白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研究
5
作者 邹珂珂 邹强 +6 位作者 李丽梅 杨平 沈小旭 陈自敏 宋丽萍 蒋洪娇 李敏惠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4-506,共3页
目的研究嗜麦芽窄食(寡养)单胞菌(Stenor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胞外分泌蛋白对活化的脾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制备BALB/c小鼠脾细胞悬液,加入ConA及SMA的胞外分泌蛋白组分,于37℃、5%CO2培养箱培养24 h~48 h,采用双... 目的研究嗜麦芽窄食(寡养)单胞菌(Stenor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胞外分泌蛋白对活化的脾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制备BALB/c小鼠脾细胞悬液,加入ConA及SMA的胞外分泌蛋白组分,于37℃、5%CO2培养箱培养24 h~48 h,采用双抗夹心ELISA测定上清中的IFN-γ、IL-4和IL-2,分析胞外分泌蛋白对ConA活化的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胞外分泌蛋白C1组分对活化的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有抑制作用,但不影响IL-2和IL-4的产生。结论 SMA胞外分泌蛋白具有抑制活化的淋巴细胞分泌IFNγ作用,可能是SMA的致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单胞菌 胞外分泌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Γ干扰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