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导洞法连拱隧道先行洞结构安全与支护参数
1
作者 王峰 方亚彪 +2 位作者 熊藤根 张洋语 袁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54-2563,共10页
针对目前无导洞法双连拱隧道普遍存在先行洞二次衬砌开裂问题,如何改善其受力特征以保证隧道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安全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以宜金高速黄角坪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数值计算方法,重点对先行洞初支厚度、钢拱架间距和二衬厚度... 针对目前无导洞法双连拱隧道普遍存在先行洞二次衬砌开裂问题,如何改善其受力特征以保证隧道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安全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以宜金高速黄角坪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数值计算方法,重点对先行洞初支厚度、钢拱架间距和二衬厚度等支护参数对先行洞围岩位移、初支和二衬受力特征的影响开展深入研究,提出了合理优化的支护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初支厚度增大或钢拱架间距减小,先行洞围岩位移、二衬主应力不断减小,初支主应力不断增大,其中二衬最大拉应力显著减小,初支厚度为0.28 m或钢拱架间距为0.5 m时较最不利情况减小了15%左右。随着二衬厚度增大,先行洞围岩位移、初支和二衬主应力均显著减小,其中二衬最大拉应力减小尤为显著,二衬厚度为0.7 m时较二衬厚度为0.5 m时减少了23.8%。因此适度增大初支厚度或减小钢拱架间距,同时增大二衬厚度可有效改善二衬受力,建议V级围岩浅埋状态下先行洞初支厚度取0.28 m,对应钢拱架型号I22b,钢拱架间距取0.5 m,二衬厚度取0.7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洞法 连拱隧道 结构安全 支护参数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洞法连拱隧道先行洞仰拱开裂及受力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袁松 王峰 +3 位作者 潘英东 张生 黄钒 李航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6-62,共7页
研究目的:为探明无导洞法连拱隧道先行洞仰拱衬砌开裂的原因,本文首先通过现场监测得到先行洞的受力规律,然后基于该受力特征提出一种考虑后行洞开挖的先行洞荷载-结构计算模型,进而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计算分析先行洞仰拱衬砌的开裂原因... 研究目的:为探明无导洞法连拱隧道先行洞仰拱衬砌开裂的原因,本文首先通过现场监测得到先行洞的受力规律,然后基于该受力特征提出一种考虑后行洞开挖的先行洞荷载-结构计算模型,进而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计算分析先行洞仰拱衬砌的开裂原因,最后评价先行洞二衬的安全性并给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研究结论:(1)当后行洞开挖前,先行洞二衬对称受力且各截面的安全系数大于2.4;当后行洞开挖后,先行洞二衬处于偏压受力状态,仰拱右侧的安全系数仅为1.25,其内表面恰是最大拉应力所在位置,与现场仰拱衬砌的开裂位置吻合;(2)先行洞仰拱衬砌开裂的原因是由于后行洞开挖导致的隧道偏压受力以及仰拱不均匀沉降;(3)提高支护抗力系数有助于改善衬砌结构的安全性,但支护抗力系数高于某值后安全系数变化不大;(4)本研究成果可为相关连拱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洞法 裂缝成因 数值分析 双连拱隧道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复杂环境大跨双连拱隧道三导洞法+主洞洞盖法施工技术分析
3
作者 白柱 《江西建材》 2024年第4期188-190,共3页
文中以厦门第二西通道(海沧隧道)工程下穿城市主干道大跨双连拱隧道为依托,对三导洞法+主洞洞盖法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为超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大跨度双连拱隧道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采用三导洞法+主洞洞盖法施工关键技术,确保了正洞开... 文中以厦门第二西通道(海沧隧道)工程下穿城市主干道大跨双连拱隧道为依托,对三导洞法+主洞洞盖法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为超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大跨度双连拱隧道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采用三导洞法+主洞洞盖法施工关键技术,确保了正洞开挖期间沉降稳定控制,为隧道安全快速的贯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环境 双连拱隧道 导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双连拱隧道“三导洞法”施工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夏永旭 王文正 胡庆安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52,106,共5页
应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对连拱隧道“三导洞法”施工时围岩和结构的受力、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在两正洞拱部施工的时候,左右洞拱顶沉降约占最终沉降的70%。中墙受到偏载作用,不仅产生整体偏转,而且在偏转的同时产生扭转,引起墙体中部向左... 应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对连拱隧道“三导洞法”施工时围岩和结构的受力、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在两正洞拱部施工的时候,左右洞拱顶沉降约占最终沉降的70%。中墙受到偏载作用,不仅产生整体偏转,而且在偏转的同时产生扭转,引起墙体中部向左侧凸出的弯曲变形。二次衬砌分先后洞全断面一次浇筑时,围岩的底板隆起和拱顶沉降减小,边墙水平收敛增大,围岩稳定性增强。因此,在双连拱隧道设计与施工中,超前隧道初期支护尤其中墙顶拱脚处应予以加强;后进隧道一侧的中隔墙底部必须回填;中隔墙底部要设计足够的抗拉钢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双连拱隧道 施工过程 “三导洞法 线弹性模型 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洞法施工引起地表与洞内开裂的原因及治理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建华 《现代隧道技术》 EI 2003年第6期63-67,共5页
内昆线曾家坪 1#隧道三线进口段采用双侧壁导洞法施工 ,由于隧道埋深浅、且处于断层影响带中 ,围岩为自稳力极差的岩堆体 ,仅在小断面的左右导洞 1、2部施工时 ,地表就出现了裂缝、错台 ,洞室支护结构发生大变位 ,喷混凝土环向开裂 ,严... 内昆线曾家坪 1#隧道三线进口段采用双侧壁导洞法施工 ,由于隧道埋深浅、且处于断层影响带中 ,围岩为自稳力极差的岩堆体 ,仅在小断面的左右导洞 1、2部施工时 ,地表就出现了裂缝、错台 ,洞室支护结构发生大变位 ,喷混凝土环向开裂 ,严重影响了后续隧道的施工安全。文章介绍了左右导洞的施工和支护概况 ,分析了开裂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导洞法 开裂 整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横导洞法下穿危楼施工技术
6
作者 王先堂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0-93,共4页
介绍北京地铁五号线区间利用纵-横导洞法形成渡线大断面,并在管线渗漏水严重、围岩极差的情况下,采用地面防护与地下辅助工法相结合的施工技术,确保了危楼、管线及暗挖结构的安全。
关键词 地铁工程 导洞法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壁导洞法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
7
作者 彭显晓 周鑫 +1 位作者 孔慧 胡学智 《天津建设科技》 2021年第1期9-11,共3页
软弱地层大断面暗挖隧道通常采用双侧壁导洞法施工,施工工序复杂,技术难度较大。文章以天津地铁某车站工程为例,结合实际水文地质情况,介绍了双侧壁导洞法在下穿管线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工序、技术参数、施工要点等并给出了施工中需采取的... 软弱地层大断面暗挖隧道通常采用双侧壁导洞法施工,施工工序复杂,技术难度较大。文章以天津地铁某车站工程为例,结合实际水文地质情况,介绍了双侧壁导洞法在下穿管线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工序、技术参数、施工要点等并给出了施工中需采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壁 导洞法 软弱围岩 地层加固 地铁 大断面 暗挖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区富水砂卵石地层超大断面雨水调蓄池创新性多层导洞法暗挖施工技术研究
8
作者 王东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19年第1期00041-00047,共7页
本文介绍多层导洞暗挖施工技术在北京大红门立交桥区富水砂卵石地层超大断面雨水调蓄池的应用。文中对断面大、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丰富等诸多不利条件,结合调蓄池的使用功能特点,提出了多层导洞法(5列6行30个导洞),创新性地采用“保... 本文介绍多层导洞暗挖施工技术在北京大红门立交桥区富水砂卵石地层超大断面雨水调蓄池的应用。文中对断面大、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丰富等诸多不利条件,结合调蓄池的使用功能特点,提出了多层导洞法(5列6行30个导洞),创新性地采用“保留初衬中隔墙、每列导洞独立施做二衬结构”的方法,降低了安全风险。文中详细介绍了多层导洞法关键施工技术,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断面 富水 创新性多层导洞法 PBA工 第一层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部导洞法TBM卡机脱困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民庆 辛维克 +2 位作者 贾大鹏 司景钊 王唤龙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75,共8页
研究目的:TBM已在我国地下工程建设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复杂地质条件,TBM卡机问题仍十分突出,施工中曾多次遭遇连续卡机、长期卡机、突水涌泥、设备报废、工法改变等不同程度的困难,不但造成工期延误,还使工程建设成本大幅度增加... 研究目的:TBM已在我国地下工程建设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复杂地质条件,TBM卡机问题仍十分突出,施工中曾多次遭遇连续卡机、长期卡机、突水涌泥、设备报废、工法改变等不同程度的困难,不但造成工期延误,还使工程建设成本大幅度增加,因此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TBM卡机防控技术以及TBM卡机后的安全快速脱困技术十分必要。高黎贡山隧道全长34538 m,进口采用钻爆法施工,出口采用TBM法施工。TBM施工中,一般地质条件下掘进比较顺利,但遇到断层破碎带、岩性接触带、节理密集带、风化蚀变带、软岩挤压带等复杂地质条件时,仍发生了19次卡机事故,其中正洞8次、平导11次,严重影响TBM的正常掘进,特别是严重卡机时,常规的脱困方法难以奏效,需要研究安全有效的脱困技术,从而保证TBM的正常掘进。研究结论:(1)顶部导洞法是处理TBM卡机的一种有效脱困方法;(2)采用顶部导洞法处理TBM卡机时,导洞净空宽度宜为120 cm、净空高度宜为130 cm,管棚工作间宜在拱部120°范围内设置,管棚直径宜为76 mm,环向间距40 cm,仰角1°~3°,长度宜一次穿越隧道前方破碎带;(3)本研究成果可在类似隧道TBM施工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TBM 卡机 顶部导洞法 脱困 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复线三线隧道双侧壁导洞法施工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甘洪安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157,186,共8页
在山岭地区修建铁路,因受地形限制,往往几条铁路穿越同一山脉,线路并行需要大断面隧道通过,例如在建的兰渝高铁(双线)就和遂渝二线(单线)穿越同一座山,形成三线大跨隧道。与其他双线铁路隧道相比,三线隧道具有跨度大、高度变化相对较小... 在山岭地区修建铁路,因受地形限制,往往几条铁路穿越同一山脉,线路并行需要大断面隧道通过,例如在建的兰渝高铁(双线)就和遂渝二线(单线)穿越同一座山,形成三线大跨隧道。与其他双线铁路隧道相比,三线隧道具有跨度大、高度变化相对较小(即矢跨比变小)、结构形状更加扁平等特点。文章简要介绍了兰渝复线铁路唯一的一座三线隧道——新作坊隧道的"双侧壁导洞法"的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研究分析了施工方案优化及施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双侧壁导洞法 施工方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洞法施工连拱隧道技术 被引量:7
11
作者 舒磊 《铁道标准设计》 2008年第6期76-79,共4页
主要介绍白云山隧道燕尾段连拱隧道采用无导洞法施工的成功经验,并深入分析无导洞法施工的关键技术,其中包括主要施工工序的优化,开挖断面的选择,以及该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以促进无导洞法施工连拱隧道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导洞法 连拱隧道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双侧壁导洞法通过断层破碎带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慎文 《铁道建筑技术》 2000年第1期40-43,共4页
介绍采用双侧壁导洞法进行围岩破碎带隧道施工的方案选定、支护结构设计、施工工艺及作者的体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导洞法 断层 支护 施工 断层破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导洞法施工浅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立川 《铁道勘测与设计》 1999年第3期30-36,共7页
关键词 隧道 施工 导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洞法在地下暗挖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雷 《东北水利水电》 2019年第7期26-28,共3页
导洞法开挖是大断面开挖常用的一种开挖方法,文章以锦凌分水口地下洞室群事故闸门与工作闸门启闭机洞室采用导洞法开挖为例,具体介绍了大断面开挖的施工工艺、对应的支护措施以及工程中突发状况的处理。
关键词 导洞法 大断面施工工艺 地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地铁车站十导洞洞桩法施工变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周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为确保大跨度地铁车站施工安全,需对十导洞洞桩法施工过程中车站结构的变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以西黄村站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大跨度车站十导洞洞桩法施工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施工阶段地面的沉降以及桩的水平变形规律... [目的]为确保大跨度地铁车站施工安全,需对十导洞洞桩法施工过程中车站结构的变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以西黄村站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大跨度车站十导洞洞桩法施工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施工阶段地面的沉降以及桩的水平变形规律,研究了导洞开挖顺序、导洞开挖错距及扣拱施工顺序等三种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规律。[结果及结论]车站上方导洞以及中间导洞施工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较大;各施工阶段的地面沉降规律均满足正态分布,最大沉降位于车站中线处,导洞施工及扣拱施工两个阶段引起的地面沉降占总沉降的74.7%。车站负二层土体开挖后,桩在水平方向的约束急剧减弱,导致桩水平变形增大。先开挖下层导洞引起的地面沉降较小;随着导洞开挖错距的增大,地面最大沉降逐渐减小;先开挖两侧扣拱再依次开挖中间扣拱的施工顺序引起的地面沉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地铁车站 施工变形规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拱隧道无导洞后扩挖法设计参数及其影响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晓 张奎红 +2 位作者 周飞 陈跃 华成龙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5,共8页
为了研究双连拱隧道采用无导洞后扩挖法施工时的设计参数取值及其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连拱隧道主洞错距、台阶长度、中隔墙厚度以及二衬施作时机4个参数对隧道受力与变形的影响规律,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为了研究双连拱隧道采用无导洞后扩挖法施工时的设计参数取值及其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连拱隧道主洞错距、台阶长度、中隔墙厚度以及二衬施作时机4个参数对隧道受力与变形的影响规律,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主洞错距达到75 m时,既能保证先行洞隧道的变形稳定,又能缩短工期;隧道先行洞台阶长度可以按单洞隧道取值,后行洞台阶长度建议控制在5~10 m为宜;考虑施工扰动的影响,隧道中隔墙厚度在1.4~1.6 m范围内取值较为合理;先行洞二衬在后行洞掌子面前保持35 m以上距离施工有利于隧道稳定性的控制。研究结果可为隧道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拱隧道 导洞法施工 设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大圆弧无导洞连拱隧道施工工艺及三维动态模拟优化
17
作者 岳秀斌 《四川水泥》 2025年第3期200-202,共3页
为解决传统连拱隧道施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实际案例,提出了不对称大圆弧无导洞连拱隧道施工方法。首先,阐述该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包括先行洞多级台阶法开挖、设置混凝土填充区与劲性骨架、后行洞循环短进尺爆破施工等关键技术要点... 为解决传统连拱隧道施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实际案例,提出了不对称大圆弧无导洞连拱隧道施工方法。首先,阐述该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包括先行洞多级台阶法开挖、设置混凝土填充区与劲性骨架、后行洞循环短进尺爆破施工等关键技术要点;其次,利用有限元三维动态模拟技术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并根据模拟结果提出施工工艺优化措施。结果表明,该施工方法能有效控制隧道沉降、均匀围岩应力,虽中墙底部出现拉应力集中等问题,但通过中墙结构优化、加强监测与质量控制等工艺优化措施,可确保施工安全与结构稳定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拱隧道 不对称大圆弧 导洞法 施工工艺 优化 三维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导洞洞桩法地铁车站施工方案优化分析
18
作者 解毅 陈伟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11期114-117,122,共5页
随着洞桩法地铁车站宽度的增加,导洞数量也逐渐增多,因此造成的扰动影响越大,施工风险也会增加。依托采用八导洞洞桩法施工的北京地铁12号线大钟寺站,建立了二维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对不同导洞初期支护厚度、加固方案、导洞开挖顺序下地... 随着洞桩法地铁车站宽度的增加,导洞数量也逐渐增多,因此造成的扰动影响越大,施工风险也会增加。依托采用八导洞洞桩法施工的北京地铁12号线大钟寺站,建立了二维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对不同导洞初期支护厚度、加固方案、导洞开挖顺序下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的数值分析,开展了施工方案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导洞开挖阶段地表沉降量最大;车站施工横向影响范围约为2.5倍车站宽度;地表最大沉降与导洞初期支护厚度近似成指数衰减关系;导洞顶部加固对地表沉降改善的贡献大于扣拱顶部加固;导洞初期支护厚度变化和加固对1倍车站宽度范围内地表沉降改善较为明显;先中间两个导洞再两侧导洞为最优导洞开挖顺序;初期支护厚度的变化对中间两个导洞拱顶下沉控制效果优于两侧导洞;上导洞拱顶下沉控制的关键在于两侧导洞顶部加固。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站 初支厚度 顶部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隧道TBM导洞扩挖法施工的探讨与展望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立川 陈海勇 +3 位作者 王占军 徐润泽 潘建平 陈宏宇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介绍导洞法的概念及其作用,分析导洞法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以2座已建成运营的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和1座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双洞6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共3座地质差异较大的特长隧道为依托,主要进行以工期关键工序——挖掘和初期支护为研究对象的... 介绍导洞法的概念及其作用,分析导洞法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以2座已建成运营的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和1座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双洞6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共3座地质差异较大的特长隧道为依托,主要进行以工期关键工序——挖掘和初期支护为研究对象的工期方案模拟,并比对模拟方案工期与实际或施工图设计工期。认为:1)软弱破碎围岩比例高的单洞隧道应慎重采取TBM导洞法。2)仅用1台TBM单向导洞法取代工期性辅助导坑对单洞特长隧道而言是不可行的;在单洞特长隧道建设中,2台TBM相向实施TBM导洞法是可行的,但须具备设置辅助导坑的条件,辅助导坑宜按无轨双车道断面设置。3)在双洞特长隧道建设中,双洞各用1台TBM相向平行导洞法则有望取代工期性辅助导坑;双洞特长隧道实施TBM导洞法,在工期、成本(投资)、不良地质应对方面有明显优势。4)川渝地区广泛分布的泥岩、砂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及其互层地层具有实施TBM导洞法的天然地质优势。最后对TBM导洞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TBM扩挖 钻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连拱隧道无导洞法施工断面对隧道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剑雄 刘军旗 +2 位作者 张冬妍 袁柳峰 林孔斌 《土工基础》 2020年第4期404-411,共8页
为了对比分析采用无导洞法施工连拱隧道时最安全稳定的开挖断面形式,提高施工过程中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福建某连拱隧道作为工程背景,按照中墙顶部回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选取了三种不同的施工断面方案,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 为了对比分析采用无导洞法施工连拱隧道时最安全稳定的开挖断面形式,提高施工过程中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福建某连拱隧道作为工程背景,按照中墙顶部回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选取了三种不同的施工断面方案,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最终状态衬砌结构安全系数、临时支撑和中墙稳定性三个方面,对三种方案稳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发现后行洞上台阶开挖与支护的过程是衬砌结构受力变化最大的过程;无论哪种方案,在浇筑中墙后立刻回填中墙顶部的空隙总是对衬砌结构有利。可见,选择方案三作为无导洞法施工连拱隧道的断面形式,并及时回填中墙顶部,可以有效提高连拱隧道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是最优的断面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导洞法施工方案 数值模拟 双连拱隧道 安全系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