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4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化疗后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相关感染1例护理体会
1
作者 吴晓冬 邓亚萍 彭琦 《中国乡村医药》 2025年第3期62-64,共3页
总结乳腺癌化疗后使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患者1例的护理过程,归纳护理要点:应采用多学科团队会诊并分析原因;紧急行输液港移除,局部清创,加强腔隙冲洗;识别营养风险,做好营养支持;落实集束化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感... 总结乳腺癌化疗后使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患者1例的护理过程,归纳护理要点:应采用多学科团队会诊并分析原因;紧急行输液港移除,局部清创,加强腔隙冲洗;识别营养风险,做好营养支持;落实集束化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感染;及时评估与引导,做好心理护理。通过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该患者移除输液港后全身及局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腔隙恢复良好,出院后96 d随访,创面已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乳腺癌 化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人员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护理实践知识现况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孙众 马晶淼 +1 位作者 翁峰霞 蔡虻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对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护理实践知识的掌握现况,以期为提高护理人员导管相关感染防控知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7月12日至8月12日,采用自行设计的导管相关感染防控相关知识问卷,通过中华护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对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护理实践知识的掌握现况,以期为提高护理人员导管相关感染防控知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7月12日至8月12日,采用自行设计的导管相关感染防控相关知识问卷,通过中华护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平台向临床护士、护理管理者及专业为护理的感控专职人员发放问卷。结果 :知识问卷11题中回答正确人数比例达到50%的有5题,达到80%的仅有3题。正确率最高的是输液接头消毒方法(97.49%),正确率较低是吸痰前稀释痰液方式(19.80%)、留置尿管的清洁消毒(19.06%)、气管插管患者不要定时气囊放气(15.51%)、拔出尿管前膀胱无需功能锻炼(9.97%)等。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及所在岗位的护理人员比较,回答正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护理实践知识掌握水平有待提升,需要加强循证能力及相关知识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感染 护理实践 现况调查 医院感染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个性化护理模式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李芬芬 刘丹 +1 位作者 罗小燕 廖慧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82-085,共4页
论个性化护理模式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24年7月我院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导管相关... 论个性化护理模式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24年7月我院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给予个性化护理模式,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显著改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模式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感染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TREM-1、sCD14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分析
4
作者 杨婧 杜洽军 +1 位作者 拜娅楠 姜雯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93-89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血液透析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是否合并导管相关感染分为感染组(n...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血液透析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是否合并导管相关感染分为感染组(n=23)和非感染组(n=79)。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TREM-1、sCD14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REM-1、sCD14对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sTREM-1、sCD14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血清sTREM-1、sCD14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3、0.761,特异度分别为66.03%、55.84%,灵敏度为92.04%、92.04%;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4,特异度为86.72%,灵敏度为85.46%。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2周占比均大于非感染组,CRP、白细胞、白蛋白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073)、导管留置时间≥2周(OR=2.416)、sTREM-1≥82.84 ng/L(OR=3.343)、sCD14≥2.56μg/L(OR=2.776)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sTREM-1、sCD14水平升高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潜在的预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构建的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方案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陈悦 吕新鑫 杨振宇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8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构建的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方案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1日~2021年5月31日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2021年6月1日~2022年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构建的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方案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1日~2021年5月31日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2021年6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12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构建的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方案;比较两组围术期间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包括过敏性皮炎、体温升高、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加);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皮肤表面细菌与导管接口表面细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围术期间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皮肤表面、导管接口表面的平均菌落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证护理构建的围术期导管相关感染预方案可缩短置管时间,减少皮肤表面及导管接口表面的细菌菌落,从而有效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介入治疗 围术期 导管相关感染预防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士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现状调查
6
作者 黄淑琼 林晓忆 张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2期170-174,共5页
目的调查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essel catheter associated infection,VCAI)预防与控制知识的现状,为提高ICU护理质量提供改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1—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目的调查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essel catheter associated infection,VCAI)预防与控制知识的现状,为提高ICU护理质量提供改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1—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 60名在职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VCAI预防与控制知识现状调查表和学习情况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并调查2020—2022年ICU的VCAI发生率。结果60名护士VCAI预防与控制知识总得分为10~27分,平均(20.57±3.50)分,平均得分率为76.18%,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知识掌握水平不等。2020年发生1例VCAI,发生率为3.19‰;2021年发生2例VCAI,发生率分别为2.52‰、2.91‰;2022年未发生VCAI。结论ICU护士对VCAI知识掌握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应进一步加强对护士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规范操作流程,提高ICU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防控 重症医学科 指南 知识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抗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周菊珍 王丽华 +1 位作者 陈秋萍 鞠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目的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化学治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化学治疗并留置PICC的400例肿瘤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将就诊患者以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300例)和测试集(... 目的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化学治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化学治疗并留置PICC的400例肿瘤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将就诊患者以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300例)和测试集(100例)。根据感染发生情况将训练集患者分为无感染组和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及随机森林的集成分类算法分析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对比二者的预测效能。结果 训练集300例化学治疗患者中,32例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感染(10.67%),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单次置管穿刺次数更多,PICC留置时间更长,导管移动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及换药频次更高,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免疫功能更低(均P<0.05)。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换药频次、WBC及免疫功能均为患者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随机森林模型显示不同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结果依次为: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WBC、换药频次及免疫功能。随机森林模型的集成分类算法预测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与logistic回归模型(AUC=0.791)相比预测效能更优。结论 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换药频次、WBC水平及免疫功能是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随机森林模型的集成分类算法可用于对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分析,其预测性能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感染 外周静脉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王超 吴振 +4 位作者 杨贤金 徐松涛 刘江宏 郑艳 巩成旋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880-884,共5页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安庆市石化医院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2,发...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安庆市石化医院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2,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和对照组(n=60,未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对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分析与鉴定,并对烧伤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共培养出74株菌株:革兰阴性菌48株(64.9%),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0株(27.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6株(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比例、烧伤面积、手术时间、静脉置管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烧伤面积≥10%、手术时间≥3 h、静脉置管时间≥7 d、WBC升高、CRP水平升高均是烧伤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抗生素使用时间≥48 h是烧伤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烧伤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根据病原菌感染情况采取针对性抗菌治疗;同时,烧伤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受年龄、烧伤面积、手术治疗时间、静脉置管时间及糖尿病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应加强对烧伤患者上述指标的筛查,并积极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病原菌分布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郭大伟 杨雨奇 +5 位作者 王朋飞 耿大海 王刚 孙海兵 廖文超 钱骏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5期1434-1438,共5页
目的探究重症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1月江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重症监护病房(ICU)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病原菌培养结果阳性),使用... 目的探究重症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1月江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重症监护病房(ICU)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病原菌培养结果阳性),使用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再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00例患者中57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纳入发生组;243例未发生纳入未发生组。57例导管相关感染患者中,26例(45.61%)为血流感染、31例(54.39%)为穿刺口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经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卧床时间、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插管次数、疾病危重程度、合并恶性肿瘤、皮肤消毒剂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是否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疾病危重程度、合并恶性肿瘤和皮肤消毒剂使用情况是影响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受导管留置时间、糖尿病、疾病危重程度、合并恶性肿瘤和皮肤消毒剂使用情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重症 卧床 导管相关感染 影响因素 病原菌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药学监护
10
作者 彭明丽 赵冠人 +1 位作者 姚林 王强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03-405,共3页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essel catheter associated infection,VCAI)是指留置血管导管期间及拔除血管导管后48 h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感染,包括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血流感染[1]。VCAI常见于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或接受...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essel catheter associated infection,VCAI)是指留置血管导管期间及拔除血管导管后48 h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感染,包括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血流感染[1]。VCAI常见于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或接受中心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如癌症患者、血液透析患者等。血液透析患者VCAI的发生率在2.5~6.6/千导管日,且中心静脉导管所引起的VCAI可进一步导致感染性休克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治疗,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降低生命质量,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2]。因此,VCAI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和应用对患者预后十分重要。本案例中,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76岁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过程,协助医师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抗感染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谵妄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媛媛 钟芳萍 +2 位作者 彭爱平 王丽 胡明亮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与制订对策。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MHD患者204例为对照组,将其分为感染组(n=...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与制订对策。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MHD患者204例为对照组,将其分为感染组(n=63)和无感染组(n=141)。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构建模型;据模型、临床经验与文献报道,重新构建干预体系。另选取MHD患者198例为观察组,评价新干预体系效果。结果糖尿病史(OR=2.237,95%CI:1.067~5.679,P=0.003)、置管时间(OR=3.647,95%CI:1.326~7.892,P=0.024)、导管护理频率(OR=6.679,95%CI:2.534~16.476,P=0.003)、无菌培训率(OR=2.889,95%CI:1.146~6.654,P=0.030)、血尿酸(OR=2.937,95%CI:1.627~8.883,P=0.014)是MHD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影响因素。预测模型方程为Y=-20.673+1.116×血尿酸+1.012×无菌培训率+2.017×导管护理频率+1.912×置管时间+1.079×糖尿病史,采用Hosmer和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方程(χ^(2)=10.678,P=0.236),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13,敏感性为89.47%,特异性为63.93%。观察组CRBSI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3.606、32.780,均P<0.001)。结论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效度,基于循证的系统化护理干预体系具有良好的防控MHD患者发生CRBSI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循证 导管相关感染 预测模型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版国际腹膜透析协会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防治指南建议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成水芹 余乐 +1 位作者 张志宏 俞雨生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2期81-85,共5页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相关感染是PD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是PD导管拔除和腹膜炎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影响PD患者的预后。2023年5月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itoneal Dialysis,ISPD)更新了《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相关感染是PD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是PD导管拔除和腹膜炎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影响PD患者的预后。2023年5月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itoneal Dialysis,ISPD)更新了《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治指南建议》,修订和明确了PD导管出口处感染(exit site infection,ESI)和隧道感染的定义和分类,其中要求PD导管ESI的感染率不应超过每年0.4例,关于PD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最后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本文就该指南内容作一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 指南建议 预防 治疗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管理理论指导下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干预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颖 王东丽 +1 位作者 韩美玲 丁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4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对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患者实施以目标管理理论为导向的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CAI)预防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收治的102例CRRT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目标组和对照组,各51例。... 目的探讨对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患者实施以目标管理理论为导向的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CAI)预防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收治的102例CRRT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目标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目标组同时实施以目标管理理论为导向的VCAI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VCAI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目标组VCA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VCAI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VCAI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目标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CRRT患者实施以目标管理理论为导向的VCAI预防性护理,可降低VCAI发生率,延缓VCAI的发生并缩短持续时间,在治疗过程中促进患者机体恢复并提升机体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管理理论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预防性护理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感染管控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
14
作者 曾艳 陈友明 +1 位作者 田洁 郑晓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期22-26,30,共6页
目的 分析强制性感染管控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CAI)的群体特征、感染率、病原菌及药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7例,其中施行强制... 目的 分析强制性感染管控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CAI)的群体特征、感染率、病原菌及药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7例,其中施行强制性管控前(2019年3月—2020年2月)患者295例,施行强制性管控后(2020年3月—2021年2月)患者272例。收集管控前后2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置管部位)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对管控前后VCAI群体特征变化、感染率、病原学结果及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管控后感染率为10.29%(28/272),低于管控前的16.27%(48/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37)。管控后患者平均年龄较管控前更高(Z=-6.889,P<0.01)。管控前分离出病原菌58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3.79%,管控后分离出病原菌33株,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4.55%,管控后革兰阳性菌感染较前有明显下降(χ^(2)=3.899,P=0.048)。管控前检出多重耐药菌28株(48.28%),管控后检出多重耐药菌23株(69.70%)。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苯唑西林耐药率均>50%;青霉素、庆大霉素耐药严重,但分别对粪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突出。革兰阴性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耐药率较低;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50%;替加环素对阴性、阳性菌均覆盖良好,且未发现耐药菌。结论 强制性感染管控是行之有效的VCAI防控措施,在目前已形成习惯的基础上可常态化保持。管控后感染人群年龄增大,革兰阳性致病菌检出率下降,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上升,故应加强老年患者的管理,优选颈内静脉作为置管部位并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临床推荐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作为经验性全身用药,抗生素封管首选万古霉素、头孢吡肟,局部外用可考虑庆大霉素软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感染 维持性血液透析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4例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患者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性
15
作者 宋月娟 冯强生 +2 位作者 哈小琴 张萍 杨志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724例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CAI)患者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VCAI患者724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和导管尖端标本后,使用Vitek Compact-2微生物全自动鉴定仪进行菌株检测,使用VITEK-Ⅱ自动药敏系统采用MIC法或纸片扩散法进行... 目的观察724例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CAI)患者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VCAI患者724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和导管尖端标本后,使用Vitek Compact-2微生物全自动鉴定仪进行菌株检测,使用VITEK-Ⅱ自动药敏系统采用MIC法或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724例VCAI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61种病原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199株、鲍曼不动杆菌8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5株、肺炎克雷伯菌38株、溶血葡萄球菌38株、大肠埃希菌35株、铜绿假单胞菌33株、人葡萄球菌33株、白色念珠菌25株、屎肠球菌23株、阴沟肠杆菌23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6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1株、粪肠球菌11株等。鉴定出的病原菌中,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1.1%、61.8%、90.2%,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96%,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724例VCAI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青霉素等耐药率较高,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等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情况、危险因素与预测模型构建
16
作者 庞婷 吴伟莉 杨斌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60-65,共6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情况、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回顾性收集2022年6月—2024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进行MHD治疗的2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情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情况、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回顾性收集2022年6月—2024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进行MHD治疗的2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情况,依据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将MHD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无感染组,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为避免过度拟合,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变量,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HD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基于各风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应用K-fold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深度验证。结果208例MHD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率为24.52%(51/208),其中导管局部感染22例,隧道感染17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2例;共分离培养出革兰阳性菌36株,革兰阴性菌28株,真菌1株。感染组与无感染组在合并糖尿病、白蛋白、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维护频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糖尿病(OR=3.651,95%CI:2.056~7.508)、白蛋白低(OR=1.782,95%CI:1.129~2.815)、置管部位为股内静脉(OR=2.298,95%CI:1.269~4.162)、导管留置时间长(OR=2.959,95%CI:1.327~6.599)、导管维护频率≤2次/月(OR=2.373,95%CI:1.316~4.276)均为MHD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的AUC为0.885(95%CI:0.838~0.931),灵敏度为0.875,特异度为0.847;100次K-fold交叉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结论MHD患者导管相关感染风险较高,构建预测模型能有效评估MHD患者导管相关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士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知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何朝红 彭丹 江妹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11期126-129,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知识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4年3月—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148名来自湖南省儿童医院的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知识问卷及信息素养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知识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4年3月—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148名来自湖南省儿童医院的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知识问卷及信息素养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临床护士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知识问卷总分为(55.28±7.63)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护士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知识得分在性别、第一学历、是否为静脉治疗小组成员、职称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护士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知识总分与信息素养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56,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护士第一学历、职称、是否为静脉治疗小组成员、信息素养水平是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知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护士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医院护士的具体情况制订培训计划,以满足临床护士对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知识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信息素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与非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5
18
作者 刘大鹰 谢正福 +3 位作者 施焕中 覃雪军 陈强 肖常青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62-167,共6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的差异,以及CVCRI的发生率、细菌谱和高危因素,为临床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的60例ICU患者...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的差异,以及CVCRI的发生率、细菌谱和高危因素,为临床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的60例ICU患者和62例非ICU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同步留取导管尖端和外周静脉血标本行病原学检查,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共收集132根导管,有41根培养阳性,阳性率31.1%;共培养出44株致病菌;每天每1000根导管感染数16.4次。ICU的CVCRI发生率(ICU:24.6%,非ICU:37.3%)、高危因素、微生物学特点与非ICU相似(P均〉0.05)。经CVC胃肠外营养(PN)者更易感染球菌和真菌(P值分别为0.021和0.013)。21株球菌均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棒酸耐药,对万古霉素均敏感;12株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达9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敏感率均为58.3%,对其他常用广谱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50%;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达10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导管留置时间、股静脉置管及PN为CVCRI的危险因素。结论ICU与非ICU中CVCRI的发病情况和易患因素基本相同。CVCRI的球菌和杆菌耐药现象严重,真菌极少耐药。导管留置时间、股静脉置管及PN为CVCR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院内感染 导管相关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9
作者 张会平 史广鸿 +3 位作者 田真 宋红岩 刘玉岭 丁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8-620,共3页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某院ICU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2013年为实施风险管理前组,2014年为实施风险管理后组。观察呼吸机、留置导尿管及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某院ICU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2013年为实施风险管理前组,2014年为实施风险管理后组。观察呼吸机、留置导尿管及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率及相关感染发病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监测ICU患者481例,实施风险管理后,2014年的呼吸机、留置导尿管及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率较2013年均降低(38.73%、81.49%、54.10%vs 55.31%、82.87%、61.37%,均P<0.05),2014年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均较2013年降低(9.79‰、1.30‰、0.84‰、vs 10.15‰、2.84‰、1.92‰,均P<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ICU患者导管使用率及相关感染发病率,有利于针对性地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风险管理 导管相关感染 呼吸机相关肺炎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唑林封管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汤颖 钟一红 +4 位作者 丁小强 陈利明 邹建洲 刘中华 沈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评价头孢唑林封管对尿毒症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入选113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行血透治疗患者,排除床旁治疗以及置管超过0.5 h者,随机分入干预组(60例,使用肝素+头孢唑林联合封... 目的评价头孢唑林封管对尿毒症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入选113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行血透治疗患者,排除床旁治疗以及置管超过0.5 h者,随机分入干预组(60例,使用肝素+头孢唑林联合封管,浓度分别为45 mg/mL和10 mg/mL)与对照组(53例,使用肝素封管,浓度为50 mg/mL)。随访导管相关感染事件,比较两组发病率,进行多种感染相关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40.0±51.5)d,干预组(39.0±46.0)d,对照组(41.1±57.5)d,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感染7例,其中6例为血行感染,1例为导管定植;总体感染率为6.19%(感染次数/总导管数)或1.55‰(感染次数/1 000导管日),其中干预组为6.67%或1.7‰,对照组为5.66%或1.4‰,两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体感染率与留置时间显著相关,留置越久感染危险越大(P<0.05)。结论加用头孢唑林封管未降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对革兰阳性球菌可能有预防作用;规范操作、缩短留置时间有利于减少感染;局部应用抗生素可能预防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 血液透析 抗生素封管 头孢唑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