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3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腥草治疗小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伟杰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11期958-958,共1页
关键词 鱼腥草 急性轮状病毒肠炎 疗效观察 儿童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电解质渗透压与阴离子间隙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丽丽 杨翼 《山西临床医药》 2001年第4期294-296,共3页
关键词 儿童 急性轮状病毒肠炎 电解质渗透压 阴离子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肠炎的效果
3
作者 过申云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肠炎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9月—2022年5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福建省总队医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95例分为消旋卡多曲组和常规组。常规组47例予常规治疗,消旋卡多曲...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肠炎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9月—2022年5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福建省总队医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95例分为消旋卡多曲组和常规组。常规组47例予常规治疗,消旋卡多曲组48例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2、IL-6、IL-10]水平。结果消旋卡多曲组总有效率(95.83%)高于常规组(82.98%)(χ^(2)=4.166,P=0.041);消旋卡多曲组退热、止泻、脱水纠正、止吐及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周后,2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增加,大肠杆菌数量降低,且消旋卡多曲组高/低于常规组(P<0.01);2组TNF-α、IL-6、IL-10水平降低,IL-2水平升高,且消旋卡多曲组低/高于常规组(P<0.05或P<0.01)。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肠炎的效果良好,能有效调节炎性因子水平,纠正肠道菌群紊乱,以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肠炎 小儿 消旋卡多曲颗粒 肠道菌群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证理念的系统化护理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症状改善的意义研究
4
作者 何秋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研究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症状,应用基于循证理念的系统化护理方法对其改善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于2022年11月至2024年11月,取本院共接收并治疗的8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经由随机分配后,划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组,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则为循证... 研究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症状,应用基于循证理念的系统化护理方法对其改善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于2022年11月至2024年11月,取本院共接收并治疗的8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经由随机分配后,划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组,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则为循证组,接受基于循证理念的系统化护理,每组各有41例。对比两组的内容为:症状缓解情况、炎症因子、生活质量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循证组的症状改善情况相比于传统组的情况更好(P<0.05);相较于传统组,循证组的炎症因子水平更低,差异明显(P<0.05);循证组相较于传统组,在生活质量上的得分更高(P<0.05);同时家属的满意率也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应用基于循证理念的系统化护理,获得的成果明显,患儿的症状有显著的好转,且炎症因子得到有效控制,有助于提升其生活水平,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所提升,证明了该方法的高效性,值得在实践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系统化护理 循证理念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特点及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5
作者 刘丽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172-175,共4页
深入探究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并系统分析针对性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为优化临床诊疗与护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近三年我院收治的387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临床资料,总结疾病流行病学、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另选... 深入探究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并系统分析针对性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为优化临床诊疗与护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近三年我院收治的387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临床资料,总结疾病流行病学、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另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213例确诊患儿,2023年1月-2023年12月的108例患儿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与2024年1月-2024年12月的105例患儿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流行病学显示男性患儿居多,秋冬高发,多为混合/人工喂养。临床症状上,患儿腹泻频繁、呕吐常见、发热普遍且脱水、电解质紊乱多发。实验室检查有对应特征。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腹泻停止时间、呕吐停止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有鲜明特点,针对性护理从饮食、补液、臀部护理及病情监测与心理关怀多维度发力,能加快患儿症状缓解、缩短住院时长,提升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临床特点 针对性护理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理论运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湿热泻疗效观察
6
作者 梁美琪 毛庆东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2期21-25,共5页
目的基于“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理论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湿热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2月于芜湖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湿热泻的80例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基于“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理论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湿热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2月于芜湖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湿热泻的80例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儿泻停颗粒口服,观察组予手指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两组常规治疗相同。连续治疗5 d。比较两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水平,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及轮状病毒转阴率,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症状体征恢复时间、轮状病毒转阴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两组治疗期间除对照组出现3例恶心外,其他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基于“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理论,应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湿热泻,疗效显著,症状体征缓解更快,可加快轮状病毒抗体转阴,患儿依从性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注下迫 皆属于热 穴位按摩 中药敷脐 小儿 轮状病毒肠炎 湿热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湿热证的疗效
7
作者 吴嘉莉 戴宇轩 +1 位作者 徐庆博 徐芳菲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9期135-138,共4页
目的观察肠炎宁颗粒辅治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湿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湿热证患儿40例,采用分层随机单盲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目的观察肠炎宁颗粒辅治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湿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湿热证患儿40例,采用分层随机单盲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炎宁颗粒,2组均治疗3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vs.65.00%,χ^(2)=3.906,P=0.048)。治疗3 d后,2组腹泻、食欲不振、恶心、腹痛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CRP、SAA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IgA、IgG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退热时间与腹痛、呕吐、腹泻、大便异常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湿热证的效果显著,可减轻炎性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缩短症状消失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感染性腹泻 小儿 湿热证 肠炎宁颗粒 炎性反应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8
作者 王春莲 詹玉磊 +4 位作者 张景 兰小丰 李苗 杨业勤 时小丽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3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枝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及布拉氏...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枝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及布拉氏酵母菌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持续治疗3 d。比较两组治疗3 d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治疗前、治疗3 d后的肠黏膜损伤指标、肠道菌群、免疫功能,以及研究期间安全性。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止泻时间、热退时间早于对照组;治疗3 d后,两组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菌落数较治疗前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粪肠球菌菌落数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3 d后,两组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3 d后,两组外周血CD4^(+)、CD4^(+)/CD8^(+)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外周血CD8^(+)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研究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肠道菌群,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肠道黏膜损伤,安全性较高,且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感染性肠炎 小儿 重组人干扰素 Α-1B 布拉氏酵母菌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及疗效
9
作者 王雪梅 雷瑞玲 蒋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81-0085,共5页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需要高质量的临床护理,本文探究整体护理干预方法的具体干预成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22年12月到2023年12月期间确诊并且收治的38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为形成随机对照试验,再从我院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需要高质量的临床护理,本文探究整体护理干预方法的具体干预成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22年12月到2023年12月期间确诊并且收治的38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为形成随机对照试验,再从我院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38例,后者为本文的参照组,前者为本文观察组。参照组患儿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实施本文所重点探究的整体护理干预。两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72h之后,由我院护理团队将两组患儿的实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观察组中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实施整体干预方法之下,在平均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及住院时间数据信息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比较短的平均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及住院时间意味着患儿的痛苦时间减少,家庭负担也由此得以减轻。观察组和参照组患儿的组间护理结果数据信息比较,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显著降低、减少平均退热时间、止泻时 间及住院时间,对于患儿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提升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值得在临床层面进行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小儿病毒肠炎 整体护理 干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轮状病毒肠炎及伴心肌损害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其意义分析
10
作者 刘宝俊 程佩杰 +1 位作者 袁焕焕 武苏华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疾病诊疗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 目的观察急性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疾病诊疗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伴有心肌损害分为伴心肌损害组(100例)和不伴心肌损害组(50例)。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呕吐、脱水、腹泻、发热及代谢性酸中毒),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心肌损伤标记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hs-CRP、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心肌损伤标记物及hs-CRP、PCT、CRP水平对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伴心肌损害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儿呕吐、脱水、腹泻及发热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伴心肌损害组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患儿占比均高于不伴心肌损害组,cTnI、CK、CK-MB、hs-CRP、PCT及CRP水平均高于不伴心肌损害组(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证实,血清cTnI、CK、CK-MB、hs-CRP、PCT及CRP水平诊断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伴心肌损害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0.824、0.873、0.826、0.744及0.858。结论血清cTnI、CK、CK-MB、hs-CRP、PCT及CRP在急性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中表现出较高水平,且上述指标均可用于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伴心肌损害的诊断,可指导临床及时给予相应治疗措施,以预防或减轻心肌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轮状病毒肠炎 心肌损害 心肌损伤标记物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全血白细胞及便常规检测对小儿急性胃肠炎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叶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61-064,共4页
此研究旨在探究在小儿急性胃肠炎诊断中,全血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的数量与其分类与便常规检测的综合运用价值。方法 挑选了2023年至2024年期间医院接收治疗的80名小儿腹泻病例作为调查对象,并把2024年实施健康检查的30名小儿作为健... 此研究旨在探究在小儿急性胃肠炎诊断中,全血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的数量与其分类与便常规检测的综合运用价值。方法 挑选了2023年至2024年期间医院接收治疗的80名小儿腹泻病例作为调查对象,并把2024年实施健康检查的30名小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基于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的便培养学数据与轮状病毒检测数据,把80个腹泻病例划分成细菌组40个以及病毒组40个。对所有患儿组展开了hs-CRP检测、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还有粪便的常规检查。结果 细菌组中的患儿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明显超出病毒组与健康对照组。虽然病毒组患儿的白细胞数量稍微增加,然而,与健康组相比,增加的并不多,同时单核细胞的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也呈现出差别。另外,细菌组病人的hs-CRP水平大幅上升,和病毒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但病毒组与健康对照组的hs- CRP结果并没有太大区别。在开展日常的便常规检测时,根据镜检使用高倍镜对3组粪便样本的红白细胞展开了计数,当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均超过2个符合阳性判定标准。结果 揭示,细菌组的阳性反应率明显地优于病毒组、健康对照组。结论 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全血白细胞的计数、分类及便常规检测,对于小儿急性胃肠炎的诊断,展现出了不可或缺的临床重要性。此类技术能够为疾病的初步诊断、设计恰当的治疗计划带来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急性肠炎 便常规 超敏C反应蛋白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疏导对急性小儿肠炎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的影响
12
作者 陈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浅析心理疏导对急性小儿肠炎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的影响。方法 于2022年10月-2024年9月期间,选取76例急性小儿肠炎患儿分组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心理疏导,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效果更加明显... 浅析心理疏导对急性小儿肠炎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的影响。方法 于2022年10月-2024年9月期间,选取76例急性小儿肠炎患儿分组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心理疏导,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效果更加明显(P<0.05)。结论 对急性小儿肠炎患儿实施心理疏导,有助于提高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疏导 急性小儿肠炎 住院适应能力 自我保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访单院外管理联合多元化心理干预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腹泻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淑妍 陈绵绵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8期45-48,共4页
目的 分析回访单院外管理联合多元化心理干预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泉州市安溪县虎邱卫生院收治的80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 目的 分析回访单院外管理联合多元化心理干预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泉州市安溪县虎邱卫生院收治的80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回访单院外管理联合多元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间疗效、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家属心理状态、疾病知识掌握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家属干预后疾病知识掌握度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呕吐缓解时间、脱水缓解时间、腹泻缓解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大便形成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均P <0.05);观察组干预后家属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腹泻采取回访单院外管理联合多元化心理干预,可以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同时,有助于帮助家属掌握更多疾病知识,减轻家属心理负面情绪,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访单院外管理 多元化心理干预 小儿轮状病毒 肠炎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胶凝集法检测小儿急性胃肠炎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
14
作者 刘瑛 谈意隽 沈霞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5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轮状病毒 急性肠炎 乳胶凝集法 抗原 腹泻 婴幼儿 死亡 世界范围 脱水性 准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护理技术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应用
15
作者 王兴磊 赵仕国 +2 位作者 熊光轶 张莹 陈祖琨(指导) 《光明中医》 2024年第9期1882-1885,共4页
轮状病毒肠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传染性极强,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护理技术对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促进患儿康复具有积极意义。此文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常用的艾灸、穴位贴敷、推拿按摩和中药灌肠等中医护理技... 轮状病毒肠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传染性极强,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护理技术对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促进患儿康复具有积极意义。此文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常用的艾灸、穴位贴敷、推拿按摩和中药灌肠等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分析思考其应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规范和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炎 轮状病毒 中医护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酶谱检测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童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81-0084,共4页
探究心肌酶谱检测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此次开展时间为2023.04~2023.10,研究样本为在我院确诊为小儿轮状病毒且接受治疗的腹泻患儿,共计38例,将其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从同期确诊非小儿轮状病毒导致的腹泻... 探究心肌酶谱检测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此次开展时间为2023.04~2023.10,研究样本为在我院确诊为小儿轮状病毒且接受治疗的腹泻患儿,共计38例,将其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从同期确诊非小儿轮状病毒导致的腹泻患儿中,选取38例,76例观察对象均实施心肌酶谱监测,分析心肌酶谱应用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前心肌酶谱水平高于非小儿轮状病毒导致的腹泻患儿,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后2组患儿心肌酶谱水平相近,P>0.05,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后心肌酶谱水平较治疗前变化幅度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儿心肌酶谱水平随着脱水与酸中毒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呈现升高变化,即无脱水/酸中毒<轻度脱水/酸中毒<<中度脱水/酸中毒<<重度脱水/酸中毒<,P<0.05,两两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其他病因导致的腹泻相比,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心肌酶谱水平显著更高,后者脱水、酸中毒程度越严重,其心肌酶谱水平变化越大,因此,心肌酶谱检测可以作为常规检查来诊断、鉴别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其他腹泻,可以为该种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估等提供相关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心肌酶谱 腹泻 检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湿热泻45例
17
作者 毛庆东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RVE)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RVE湿热泻患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双歧杆菌四联活性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穴位按摩联合中药...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RVE)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RVE湿热泻患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双歧杆菌四联活性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5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止泻率、大便性状复常率及轮状病毒转阴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42/45),对照组为77.78%(35/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止泻率、大便复常率及轮状病毒转阴率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RVE湿热泻,临床疗效更佳,症状缓解更快,依从性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湿热泻 小儿 穴位按摩 中药敷脐
原文传递
中药敷贴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郭梦凯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敷贴辅助治疗小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平邑县平邑卫生院收治的8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治疗的纳入对照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中药敷贴辅助... 目的探讨中药敷贴辅助治疗小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平邑县平邑卫生院收治的8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治疗的纳入对照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中药敷贴辅助治疗的纳入观察组(42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大便次数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呕吐、腹泻、脱水、发热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结论中药敷贴辅助治疗小轮状病毒肠炎可缓解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敷贴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级链式下医护协同护理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位晓翠 刘一进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7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层级链式下医护协同护理在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RV肠炎患儿,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层级链式下医护协同护理。... 目的探讨层级链式下医护协同护理在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RV肠炎患儿,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层级链式下医护协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依从性、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儿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退热、腹泻消失、呕吐停止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操作技能、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服务态度、治疗效果等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层级链式下医护协同护理在小儿RV肠炎中的护理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促进病症消失,减少住院时间,还能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医护协同护理 层级链式护理 护理效果 依从性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张健 《吉林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319-320,共2页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150例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①组给予口服消旋卡多曲崩解片治疗;②组给予口服肯特令+贝飞达治疗;③组给予口服消旋卡多曲+肯特令+贝飞达治疗。结...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150例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①组给予口服消旋卡多曲崩解片治疗;②组给予口服肯特令+贝飞达治疗;③组给予口服消旋卡多曲+肯特令+贝飞达治疗。结果:三个治疗组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安全性、有效性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旋 卡多曲 小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