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感冒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张翠英 姜艳艳 陈玉平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10期160-167,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感冒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HIT数据库筛选小儿退热口服液的成分和靶点,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感冒作用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小儿退热口服液与感冒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感冒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HIT数据库筛选小儿退热口服液的成分和靶点,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感冒作用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小儿退热口服液与感冒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小儿退热口服液中有253种成分,247个靶点作用于感冒,包括肿瘤蛋白P53(TP53)、蛋白激酶B抗体(AKT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信号通路。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与孕酮、TP53与熊果酸、IL-6与熊果酸对接的结合能绝对值较大。结论: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感冒涉及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可能与抗炎的作用机制有关,该结论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冒 小儿退热口服液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上感发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安源 王传吉 +2 位作者 张林英 李艳冬 解砚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4-145,共2页
目的 观察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上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上感发热患儿 74例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4 4例用小儿退热口服液 ,对照组 30例静滴青霉素、病毒唑 (高热时用 2 5 %安乃近溶液滴鼻或口服巴米尔 )。结果 治疗组 2 4h内体... 目的 观察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上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上感发热患儿 74例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4 4例用小儿退热口服液 ,对照组 30例静滴青霉素、病毒唑 (高热时用 2 5 %安乃近溶液滴鼻或口服巴米尔 )。结果 治疗组 2 4h内体温降至正常 (不再回升 )者为 93.18% ,总有效率为 97.73% ;对照组 2 4h内体温降至正常 (不再回升 )者为4 0 % ,总有效率为 93.33% ;2 4h内退热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但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上感发热具有退热快、效果稳定、疗效高的特点 ,无论对细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内感发 小儿退热口服液 中药制剂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黄芩苷和连翘苷的含量 被引量:3
3
作者 雷志英 龚建平 彭静 《中南药学》 CAS 2010年第5期359-361,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黄芩苷和连翘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2mol.L-1磷酸(64:16:7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黄芩苷在浓度7.21~1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黄芩苷和连翘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2mol.L-1磷酸(64:16:7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黄芩苷在浓度7.21~144.2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3%,RSD=1.5%(n=6);连翘苷在浓度2.98~59.6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9%,RSD=2.1%(n=6)。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快速,适用于小儿退热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黄芩苷 连翘苷 小儿退热口服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小兵 王晓东 +1 位作者 吴国秋 陈叶青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40-241,共2页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的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色谱柱为C18柱 ,流动相为 ψ甲醇∶水∶磷酸 ) =4 5∶5 5 ∶0 .2 ,检测波长为 315nm。结果 :黄芩苷在 0 .15~ 1.2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 ,口服...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的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色谱柱为C18柱 ,流动相为 ψ甲醇∶水∶磷酸 ) =4 5∶5 5 ∶0 .2 ,检测波长为 315nm。结果 :黄芩苷在 0 .15~ 1.2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 ,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平均回收率为 98.0 7% ,RSD =1.0 5 %。结论 :方法简便、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退热口服液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芩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四种目标成分 被引量:2
5
作者 冯叶彬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24期73-77,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方法同时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和丹皮酚含量。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 X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2%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绿原酸为330 nm,栀子苷... 目的建立HPLC方法同时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和丹皮酚含量。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 X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2%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绿原酸为330 nm,栀子苷为240 nm,黄芩苷、丹皮酚为278 nm。结果绿原酸在0.35~17.29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7%,RSD为1.41%(n=6);栀子苷在2.43~121.5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5%,RSD为0.15%(n=6);黄芩苷在3.36~169.8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9%,RSD为1.17%(n=6);丹皮酚在0.51~25.1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06%,RSD为1.51%(n=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小儿退热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小儿退热口服液 绿原酸 栀子苷 黄芩苷 丹皮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退热口服液的制备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义俊 《药学与临床研究》 1998年第4期43-44,共2页
对乙酰氨酚(Paracetamol)又名扑热息痛、醋氨酚(Acetamiophen),是一种非甾体类的解热镇痛药,
关键词 小儿退热口服液 息痛 聚乙二醇6000 含量测定 阿司匹林 助溶剂 留样观察 镇痛药 纤维素钠 消化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连翘苷含量 被引量:5
7
作者 麻琳瑜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8年第4期49-51,共3页
目的:采用HPLC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连翘苷的含量。方法:选用Hyper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24∶76);检测波长:230nm;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连翘苷线性关系良好(r=0.99998),平均回收率为99.43%(RSD为1.83%)。
关键词 小儿退热口服液 连翘苷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退热口服液抑菌效力的测定研究
8
作者 肖建光 欧国栋 赖珊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3年第5期498-502,共5页
目的:测定和评价小儿退热口服液抑菌体系的有效性。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第四部1121抑菌效力检查法,增加不同来源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挑战菌,确定小儿退热口服液的菌落计数方法,以测定不同时间点的存活菌落数并换算成lg值,建... 目的:测定和评价小儿退热口服液抑菌体系的有效性。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第四部1121抑菌效力检查法,增加不同来源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挑战菌,确定小儿退热口服液的菌落计数方法,以测定不同时间点的存活菌落数并换算成lg值,建立了小儿退热口服液的抑菌效力检查方法。结果:小儿退热口服液抑菌体系对细菌类抑菌效果良好,对真菌类,有6批抑菌效果达不到《中国药典》2020年版要求。结论:抑菌效力不符合要求的小儿退热口服液存在一定的微生物污染风险,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抑菌体系,以保证小儿退热口服液在有效期内微生物数量符合药典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小儿退热口服液 抑菌效力 微生物污染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退热口服液的制备与质量标准
9
作者 李祥永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2年第6期649-649,共1页
关键词 小儿退热口服液 制备 质量标准 黄芩苷 紫外分光光度法 薄层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退热口服液薄层鉴别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伟东 苏丽静 +1 位作者 方思 高原 《今日药学》 CAS 2009年第7期13-15,共3页
目的建立小儿退热口服液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的大青叶、金银花、栀子、牡丹皮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中能明显地检出大青叶、金银花、栀子、牡丹皮。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 目的建立小儿退热口服液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的大青叶、金银花、栀子、牡丹皮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中能明显地检出大青叶、金银花、栀子、牡丹皮。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小儿退热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退热口服液 薄层色谱法 定性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丹皮酚的含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海燕 钟建理 钟名诚 《中国药事》 CAS 2008年第5期415-416,共2页
建立小儿退热口服液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53:47),流速为0.9mL·min^-1,检测波长为274nm,柱温为30℃。丹皮酚进样量在0.04124-0.41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 建立小儿退热口服液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53:47),流速为0.9mL·min^-1,检测波长为274nm,柱温为30℃。丹皮酚进样量在0.04124-0.41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0%(n=9),RSD为0.5%。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退热口服液 HPLC 丹皮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绿原酸与黄芩苷含量 被引量:4
12
作者 范全民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1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方法。方法采98.2%,RSD=1.2%(n=6)。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HPLC 小儿退热口服液 绿原酸 黄芩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黄芩苷和丹皮酚的含量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丽红 储忠英 刘惠军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12期1853-1855,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黄芩苷和丹皮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CNW-C_(18)柱(250n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冰醋酸(45:55),检测波长为276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黄芩苷在3.144~62.87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黄芩苷和丹皮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CNW-C_(18)柱(250n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冰醋酸(45:55),检测波长为276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黄芩苷在3.144~62.87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90%,RSD为1.03%(n=9);丹皮酚在0.822~16.44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38%,RSD为1.33%(n=9)。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方法简单准确,阴性样品无干扰,适用于小儿退热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退热口服液 HPLC 黄芩苷 丹皮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HPLC法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栀子苷的含量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霞 胡滨湘 《食品与药品》 CAS 2007年第11A期50-51,共2页
目的研究用HPLC法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栀子苷的含量。方法采用XTerra C18柱,以乙腈-水(12:8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8 nm,流速1.0 mL.min-1。结果栀子苷在63.12~631.2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结论该方... 目的研究用HPLC法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栀子苷的含量。方法采用XTerra C18柱,以乙腈-水(12:8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8 nm,流速1.0 mL.min-1。结果栀子苷在63.12~631.2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可靠,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该产品质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退热口服液 栀子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尊喜 《安徽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342-342,共1页
关键词 小儿退热口服液 含量测定方法 HPLC法 中绿原酸 卫生部药品标准 有效成分 中药组成 疏风解表 解毒利咽 感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绿原酸和丹皮酚含量 被引量:2
16
作者 柯鹏颉 《海峡药学》 2016年第5期61-63,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方法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绿原酸和丹皮酚含量。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 XB-C18(250mm×4.6mm,5μm);以甲醇-0.2%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 L·min-1;检测波长:绿原酸:330nm,丹皮酚:278nm。结果绿原酸... 目的建立HPLC方法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绿原酸和丹皮酚含量。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 XB-C18(250mm×4.6mm,5μm);以甲醇-0.2%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 L·min-1;检测波长:绿原酸:330nm,丹皮酚:278nm。结果绿原酸在0.50-25.06μ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0%,RSD为1.05%(n=6);丹皮酚在1.23-61.52μ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5%,RSD为0.55%(n=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小儿退热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小儿退热口服液 绿原酸 丹皮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栀子苷含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申莉 吴伟东 《广东药学》 2005年第2期12-13,共2页
目的 采用HPLC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栀子苷的含量。方法 选用Hypersil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10∶90),检测波长: 238nm,流速: 1. 0ml/min,柱温:室温。结果 栀子苷线性关系良好(r=0. 9999 ),平均回收率达96. 9% (RSD=1 .33% )。
关键词 小儿退热口服液 栀子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高之君 吕芳 《吉林医学》 CAS 2006年第9期1075-1075,共1页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外感发 小儿退热口服液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退热口服液退热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孙晋营 牛家丰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1999年第6期408-408,共1页
1 材料 动物: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体重1.8~2.3kg,雌雄兼用,由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药物:小儿退热口服液(由柴胡、大青叶、石膏、老鹳草、麻黄等组成)由山东中医药大学天然药物实验室制剂,相当于含生药3g/ml,批号为960408... 1 材料 动物: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体重1.8~2.3kg,雌雄兼用,由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药物:小儿退热口服液(由柴胡、大青叶、石膏、老鹳草、麻黄等组成)由山东中医药大学天然药物实验室制剂,相当于含生药3g/ml,批号为960408。双黄连口服液,郑州众生制药厂生产,批号970517。主要仪器:WMK—08型电热恒温培养箱,山东潍维坊医疗器械厂生产。QP—4型组织切片机、上海红宇电子设备厂生产。2 方法2.1 动物造模及给药 18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即治疗组、双黄连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各组建立外感卫分证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退热口服液 退作用 中药 抗炎作用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退热口服液的工艺改进
20
作者 王建红 《适宜诊疗技术》 2001年第6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小儿退热口服液 中药制备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