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梁消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房角分离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
作者 任虹 张良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1062-1067,共6页
目的探讨小梁消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房角分离术在老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 目的探讨小梁消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房角分离术在老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小梁消融术。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3、6、12个月时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等。观察组患者根据术中不同消融弧度分为消融弧度90°组、消融弧度100°组和消融弧度120°组,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3、6、12个月时眼压、BCVA及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等。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前眼压、BCVA及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眼压均显著降低,BCVA均显著增高,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时BCV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1 d时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时BCVA均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均少于术后1 d时,术后3、6、12个月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均少于术后1个月时,术后6、12个月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均少于术后3个月时(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消融弧度患者术后1 d及术后1、3、6、12个月时眼压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消融弧度120°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时眼压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消融弧度90°组和消融弧度100°组(P<0.05)。不同消融弧度患者术后1、3、6、12个月时BCVA均显著低于术前及术后1 d(P<0.05);不同消融弧度组患者术后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消融弧度组患者术后6、12个月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3个月时(P<0.05);消融弧度120°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时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显著少于同时点消融弧度90°组和消融弧度100°组(P<0.05);消融弧度90°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与消融弧度10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具有滤过性手术联合白内障手术指征的老年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房角分离术联合小梁消融术治疗能有效降低眼压,减少其术后降眼压药物的使用种类,近期与远期疗效均良好,且消融弧度120°时降眼压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消融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房角分离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眼压 最佳矫正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路小梁切开术与小梁消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雪 惠玲 刘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5期84-85,共2页
目的研究外路小梁切开术与小梁消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外路组(外路小梁切开术)和消融组(小梁消融术),每组5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恢... 目的研究外路小梁切开术与小梁消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外路组(外路小梁切开术)和消融组(小梁消融术),每组5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消融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与外路组的94.44%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眼压、局部降眼压用药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消融组患者的眼压、局部降眼压用药均显著低于外路组(P<0.05);消融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外路组的20.37%(P<0.05)。结论外路小梁切开术与小梁消融术均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手术方法,但小梁消融术的创口更小,患者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路小梁切开术 小梁消融术 开角型青光眼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梁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Meta分析
3
作者 潘妹 黄苏敏 +1 位作者 王佳君 侯光辉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32-37,49,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小梁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小梁消融术(试验组)与传统手术组(对照组)治疗原发性... 目的通过Meta分析小梁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小梁消融术(试验组)与传统手术组(对照组)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文献资料,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6月22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研究、5篇队列研究,共7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3月、6月及12月的眼压控制效果相比对照组更为理想[MD=-8.71,95%CI(-16.07,-1.36),P=0.02]、[MD=-10.40,95%CI(-18.07,-2.72),P=0.008]、[MD=-8.64,95%CI(-13.55,-3.74),P=0.0006]。试验组术后3月、6月及12月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数量少于对照组[MD=-41.26,95%CI(-75.05,-7.47),P=0.02]、[MD=-36.96,95%CI(-56.63,-17.30),P=0.0002]、[MD=-29.92,95%CI(-36.68,-23.16),P<0.00001]。早期眼压低(眼压<10 mmHg)发生率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8,95%CI(0.02,0.40),P=0.002];浅前房发生率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9,95%CI(0.01,0.67),P=0.02]。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与传统手术相比,小梁消融术在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上具有术后眼压控制效果好、显著降低对青光眼药物的依赖性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消融术 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眼小梁消融术后对侧眼的眼压同感反应
4
作者 杨臻 孟素坤 张纯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4年第5期43-51,共9页
目的观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眼小梁消融术后对侧眼的眼压波动趋势、眼压同感反应(ophthalmotonic consensual reaction,OCR)现象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并... 目的观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眼小梁消融术后对侧眼的眼压波动趋势、眼压同感反应(ophthalmotonic consensual reaction,OCR)现象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并接受单眼小梁消融术的开角型青光眼(Open-angle glaucoma,OAG)患者97例(97只眼),收集所有病例的人口学资料、双眼既往眼部疾病史及抗青光眼手术史、双眼局部所用的降眼压药种类及数目及包括双眼基线眼压和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在内的眼科检查资料。将对侧眼的眼压相较基线水平升高≥4 mm Hg或较基线水平相对升高≥20%定义为对侧眼发生OCR现象。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对侧眼眼压较基线的变化,采用秩和检验、Fisher精确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探究术后1 d对侧眼发生OCR现象的影响因素,采用秩和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术后1 d对侧眼眼压升高幅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手术眼接受小梁消融术后,相比于基线眼压(17.3±6.5)mm Hg,对侧眼眼压仅在术后1 d升高至(18.1±7.8)mm Hg(P=0.008),但在其他术后随访时间点较基线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1 d对侧眼OCR现象的发生率为34.0%,高于其他术后随访时间点;健康的对侧眼是单眼小梁消融术后1 d对侧眼发生OCR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术前手术眼基线眼压越高或术后1 d手术眼眼压下降幅度越大时,术后1 d对侧眼眼压升高幅度越大。结论单眼小梁消融术术后早期会引起对侧眼的眼压升高,在术后早期需要监测对侧眼的眼压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侧眼 开角型青光眼 眼压同感反应 小梁消融术 眼压波动
原文传递
小梁消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怀洲 石砚 +2 位作者 洪洁 赵博文 王宁利 《眼科》 CAS 2014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小梁消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设计前瞻性非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1例(12眼)、先天性青光眼1例(1眼)、发育性青光眼2例(2眼)。方法用小梁切开器(Trabectome,NeoMedixCorp.)... 目的探讨小梁消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设计前瞻性非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1例(12眼)、先天性青光眼1例(1眼)、发育性青光眼2例(2眼)。方法用小梁切开器(Trabectome,NeoMedixCorp.)在手术显微镜下1.7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前房注入黏弹剂,在前房角镜辅助下消融小梁网120度。其中2例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随访3周一12个月。用或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眼压下降≥20%且无二次手术定义为手术成功。主要指标眼压、降眼压药物应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3个月者为53.3%,1年为20.0%。所有15眼术前平均眼压(27.57±9.46)mmHg,用药数量(2.27±0.88)种。术后平均眼压(20.07±7.86)mmHg,平均下降17.3%,平均用药数量(1.15±1.04)种。7眼(46.7%)最后一次随访时手术成功。所有眼手柄撤出眼球变软时发生血液反流至前房的现象;术后1日10眼(67.7%)前房出血,3眼因出血视力下降(对数视力表〉2行),前房出血吸收时间(5.4±3.1)天,视力均恢复至术前。4眼(26.7%)房角镜检查显示在电消融切除区域内局部房角粘连。结论本小样本量的中国人短期随访研究结果显示,小梁消融术可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降低眼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消融术 开角型青光眼 外科学
原文传递
小梁消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长期随访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慧娟 侯宪如 +2 位作者 梁勇 任泽钦 鲍永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1323-1327,共5页
目的对小梁消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观察。方法对42例原发或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消融术,其中34例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随访最长时间为51个月,达24个月者为13例(31.0%),达12个月者为30例(7... 目的对小梁消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观察。方法对42例原发或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消融术,其中34例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随访最长时间为51个月,达24个月者为13例(31.0%),达12个月者为30例(71%)。以术后3月后随机2次随访眼压均≤21mmHg、眼压下降≥20%(包括使用降眼压药物)、无需二次手术为手术成功判定标准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2个月眼压平均降低24%,术后24个月平均降低20%。术前使用降眼压药物平均为(2.1±0.9)种,术后12个月平均用局部降眼压药(1.0±0.7)种,术后24个月平均用局部降眼压药(1.5±1.0)种,术后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数量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眼手术顺利,术中可见Schlemm管返血,术后2例前房少量出血均在1-2日内自行吸收。12个月的总体手术成功率为78%,24个月的总体成功率为64%。在小梁消融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病例中,12个月的总体成功率为96%,24个月的总体成功率为90%。有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的1-3个月内接受了小梁切除术的治疗。结论小梁消融术手术并发症少、术后降眼压效果明确,小梁消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成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消融术 开角型青光眼 眼压 微创青光眼手术
原文传递
小梁消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长期视野缺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孟素坤 张纯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39-148,共10页
目的观察小梁消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长期疗效及视野缺损进展情况。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62例接受小梁消融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例。主要观察指标为视野,次要观察指标包括眼压、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和手术并发症。Wilcoxo... 目的观察小梁消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长期疗效及视野缺损进展情况。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62例接受小梁消融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例。主要观察指标为视野,次要观察指标包括眼压、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和手术并发症。Wilcoxon符号秩检验用于比较手术前后的眼压和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使用加强版青光眼分期系统评估术前视野缺损的严重程度,将术前视野进行分期。将历次视野检查的弥漫性视野缺损参数(Octopus视野的平均缺损,Humphrey视野的平均偏差)与时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方程斜率判断视野缺损是否进展,计算视野进展率并进一步探索视野缺损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62例病例的术前眼压为(20.9±7.5)mmHg,术前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为(2.6±1.2)种。术后5年眼压降低至(17.6±3.4)mmHg(P=0.018),用药数量减少至(2.3±1.1)种(P=0.317)。病例视野缺损出现进展共计14例,进展率为22.6%。视野缺损进展组和无进展组在糖尿病史和术前视野分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糖尿病史的病例中出现视野缺损进展的比例为46.2%,而在无糖尿病史的病例中仅16.3%(P=0.022)。术前视野分期较轻(0~3期)的病例中出现视野缺损进展的比例为38.9%,而在术前视野分期较重(4~5期)的病例中为15.9%(P=0.049)。结论小梁消融术的长期疗效明确;小梁消融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视野缺损持续进展,术后随访时应关注青光眼功能损害;有糖尿病史和术前视野分期较轻的患者出现视野缺损进展的可能性高,在术后随访时应提高随访频率、密切监测患者的视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消融术 开角型青光眼 视野 微创青光眼手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小梁消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利 林丁 《国际眼科纵览》 2016年第6期361-364,共4页
防止眼压升高对视神经的不可逆性损伤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关键。手术治疗目前仍是临床控制眼压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微创青光眼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小梁消融术通过增加生理性小梁网房水引流途径而达到降眼压作用。与传统的滤过性手术... 防止眼压升高对视神经的不可逆性损伤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关键。手术治疗目前仍是临床控制眼压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微创青光眼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小梁消融术通过增加生理性小梁网房水引流途径而达到降眼压作用。与传统的滤过性手术相比,小梁消融术以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降眼压效果良好、术后护理简单等特点成为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颖术式。本文对小梁消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原理、适应证、疗效、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消融术 青光眼微创手术 开角型青光眼
原文传递
小梁消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房角分离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思瑶 厉君 +4 位作者 林利 唐琼燕 叶长华 段宣初 林丁 《眼科》 CAS 2019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观察小梁消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房角分离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具有青光眼滤过性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指征的P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16例。方法16... 目的观察小梁消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房角分离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具有青光眼滤过性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指征的P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16例。方法16例患者术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和房角分离手术,再行小梁消融术。小梁消融范围为鼻侧90°~120°。术后随访6个月。主要指标眼压,降眼压药物数量,术后并发症。结果16例完成达6个月随访者14例(87.5%)。术前眼压平均(33.4±12.4)mmHg,术后6个月(13.3±1.8)mmHg。术前用降眼压药平均(2.1±0.5)种,术后6个月(0.5±0.7)种(P=0.000)。术中消融小梁网时均出现一过性前房积血,术后2~10天自行吸收;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眼压升高;1例虹膜前粘连。16例患者均未行二次青光眼手术。结论小样本量短期随访显示,小梁消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房角分离对具有行滤过性手术联合白内障手术指征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降眼压、减少降眼压药物数量的作用,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小梁消融术
原文传递
青光眼微创手术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辛晨 汪军 +1 位作者 刘广峰 孟忻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7,共6页
青光眼超微手术以其手术切口单一、创伤小、降眼压效果良好、安全性高以及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成为目前青光眼治疗研究和发展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近5 a来的青光眼微创手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青光眼 微创手术 小梁消融术 准分子激光小梁切开术 TRABECULAR micro-by-pass STENT Fugo blade房角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青光眼手术的新时代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慧娟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6年第3期149-155,159,共8页
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是近年来青光眼治疗领域的热点话题。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MIGS操作相对简单,手术并发症相对少,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更小。虽然手术效果各有千秋,但其发展方兴未艾。本文简要回顾目前可检索到的MIGS发展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 青光眼手术 微创 小管成形术 小梁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阿依努.努拉厚 郭宁 +1 位作者 高云仙 李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02-1905,共4页
目的:探究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及小梁消融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ACD)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3/2017-01我院64例64眼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3... 目的:探究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及小梁消融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ACD)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3/2017-01我院64例64眼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34眼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A组), 30例30眼行小梁消融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5mo时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ACD、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差异,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术后5mo时,两组BCVA、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A组=39. 359、21. 045,tB组=23. 126、16. 863,均P<0.01),且A组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52、2.761,均P<0.01)。两组手术前后ACD水平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mo时,A组黄斑区GCC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黄斑区GCC厚度则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1,P<0.05),且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69,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B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83,P<0.05)。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及小梁消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均较好,但前者降眼压与提高视力效果优于后者,且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损害,对患者病情转归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 小梁消融术 中央前房深度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AG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艾萌 原慧萍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631-635,共5页
POAG在药物或激光控制眼压无效时常需手术治疗.目前小梁切除术是治疗POAG最主要的手术方法,但其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常见,如前房出血、术后浅前房、滤过道纤维化等.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许多治疗POAG的新方法逐渐涌现.Ex-PRESS植入术... POAG在药物或激光控制眼压无效时常需手术治疗.目前小梁切除术是治疗POAG最主要的手术方法,但其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常见,如前房出血、术后浅前房、滤过道纤维化等.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许多治疗POAG的新方法逐渐涌现.Ex-PRESS植入术以其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以及无需组织切除等特点已逐渐被广泛应用.此外,SOLX黄金分流器、人工纳米引流植入物、iStent小梁微旁路系统、Eyepass双向青光眼植入物、Aquaflow青光眼植入物、Schlemm's管成形术、小梁消融术等也分别从不同角度用于POAG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Ex-PRESS青光眼引流装置 Schlemm's管成形术 小梁消融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