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透过小说形式 寻找政治动力——试评裴亚莉的《政治变革与小说形式的演进》 |
温新瑞
于阿丽
|
《晋图学刊》
|
2011 |
0 |
|
2
|
小说形式与内容的新尝试——林白《妇女闲聊录》研究 |
朱坤领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3
|
关于小说形式美的美学意蕴——以何立伟作品为例 |
何先慧
|
《理论与创作》
CSSCI
|
2010 |
3
|
|
4
|
清末民初小说形式的演变与外来影响 |
袁荻涌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5
|
中国30年代现代派小说形式论 |
方长安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6
|
透过小说形式寻找政治动力——评《政治变革与小说形式的演进》 |
于阿丽
|
《阅读与写作》
|
2010 |
0 |
|
7
|
在戏仿和解构中再生——论福尔斯和巴塞尔姆的小说形式再生之路 |
陈俊松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8
|
距离的制造:“洪峰”及其它——洪峰小说形式谈 |
徐金葵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8 |
3
|
|
9
|
论小说形式对内容的超越 |
钟本康
|
《探索(浙江)》
|
1987 |
3
|
|
10
|
审美自觉意识的张扬和小说形式的追求——谢友鄞,从《窑谷》《窑变》到《马嘶》《秋诉》 |
殷晋培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8 |
1
|
|
11
|
一部以小说形式写成的社会学研究著作——《金翼》评介 |
王兴周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1993 |
2
|
|
12
|
中篇小说形式理论探讨综述 |
牛运清
|
《文史哲》
|
1988 |
0 |
|
13
|
记忆如何进入文本——浅论近年来小说形式中的记忆因素 |
张惠辛
钟萌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4
|
论当今小说形式的探索 |
胡宗健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5
|
中篇小说形式问题探讨 |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2 |
0 |
|
16
|
新时期小说形式创新的奥秘和意义——对一个并非仅仅属于小说形式的理论探讨 |
盛子潮
朱水涌
|
《当代文坛》
|
1987 |
0 |
|
17
|
波兰20世纪小说形式的演变(续) |
张振辉
|
《国际论坛》
|
1996 |
0 |
|
18
|
波兰20世纪小说形式的演变 |
张振辉
|
《国际论坛》
|
1996 |
0 |
|
19
|
论“格式的特别”——鲁迅对中国小说形式变革的贡献 |
谢会昌
|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2 |
0 |
|
20
|
寻求新的小说形式,反映未发现的世界——新小说派 |
李志远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
199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