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给药时间间隔对吗啡诱导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的影响
1
作者 熊剑 油珅 +2 位作者 长孙东亭 李晓丹 罗素兰 《热带生物学报》 2021年第3期363-368,共6页
为比较不同给药时间间隔下,同等剂量的吗啡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的差异,为后续抗吗啡依赖药物的筛选奠定基础,本研究建立了不同时间间隔的吗啡诱导CPP模型,(1)吗啡组(24 h):连续4 d皮下注射,上午注射吗啡(5 mg·kg^(−1)),下... 为比较不同给药时间间隔下,同等剂量的吗啡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的差异,为后续抗吗啡依赖药物的筛选奠定基础,本研究建立了不同时间间隔的吗啡诱导CPP模型,(1)吗啡组(24 h):连续4 d皮下注射,上午注射吗啡(5 mg·kg^(−1)),下午注射生理盐水,吗啡给药间隔24 h,建立CPP模型;(2)吗啡组(48 h):连续8 d皮下注射,1、3、5、7 d注射吗啡(5 mg·kg^(−1)),2、4、6、8 d注射生理盐水,吗啡给药间隔48 h,建立CPP模型。测定造模前后小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造模后CPP得分及CPP模型维持时间。结果表明,吗啡给药时间间隔24 h和48 h均能显著增加小鼠在伴药箱内的停留时间,造模后CPP得分明显增加,吗啡组(24 h)小鼠CPP模型能持续5 d,而吗啡组(48 h)小鼠CPP模型能持续15 d。短期内给药时间间隔不影响CPP模型的形成,与吗啡组(24 h)进行长期对比,给药时间间隔为48 h时,CPP模型维持时间更长、不易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药时间间隔 吗啡 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 维持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丹西隆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徐美林 余涓 陈崇宏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 :探讨 5 -HT3 型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奥丹西隆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效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吗啡CPP模型 ,观察奥丹西隆对CPP的影响。结果 :吗啡 (5mg·kg-1,sc)可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CPP ;测试前 30min注... 目的 :探讨 5 -HT3 型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奥丹西隆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效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吗啡CPP模型 ,观察奥丹西隆对CPP的影响。结果 :吗啡 (5mg·kg-1,sc)可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CPP ;测试前 30min注射奥丹西隆 (0 0 1- 1mg·kg-1,sc)不影响小鼠已形成的对吗啡的位置偏爱 ;而训练阶段于每次注射吗啡同时注射奥丹西隆 (0 0 1- 0 1mg·kg-1,ip)可拮抗小鼠对吗啡的CPP效应 ,但较大剂量奥丹西隆 (1mg·kg-1,ip)则不影响其效应 ,而且此剂量单独给药亦表现出自身的CPP潜力。结论 :一定剂量的奥丹西隆可拮抗小鼠对吗啡的偏爱效应的获得 ,但不影响其表达 ,提示该类药物有治疗阿片类依赖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丹西隆 小鼠 吗啡 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 CPP OND 给药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哌啶醇对氯胺酮所致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3
作者 丁晓维 史兰芃 +5 位作者 蒋道猛 徐小艳 周涵 戚灿 熊振天 马涛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2期1546-1548,共3页
目的观察氟哌啶醇对氯胺酮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方法受试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0.9%氯化钠注射液组(NS组),氯胺酮组(K组),氯胺酮+0.33 mg.kg-1氟哌啶醇组(KH1组)和氯胺酮+1.0 mg.kg-1氟哌啶醇组(KH2组)。各组小鼠... 目的观察氟哌啶醇对氯胺酮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方法受试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0.9%氯化钠注射液组(NS组),氯胺酮组(K组),氯胺酮+0.33 mg.kg-1氟哌啶醇组(KH1组)和氯胺酮+1.0 mg.kg-1氟哌啶醇组(KH2组)。各组小鼠分别接受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观察分析受试小鼠用药前后在白箱停留的时间。结果 NS组、K组、KH1组和KH2组白箱停留时间基础值分别为(157.38±68.75)(,197.78±90.16)(,190.11±127.47)(,244.00±127.88)s,戒断24 h后分别为(316.25±263.52)(,337.44±152.92)(,324.44±172.61)(,317.56±165.85)s;与基础值相比,K、KH1组戒断24 h后有精神依赖作用(P<0.05),KH2组戒断24 h后无明显的精神依赖作用(P>0.05)。结论氟哌啶醇可干扰氯胺酮所致小鼠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提示其可能有减弱氯胺酮精神依赖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哌啶醇 氯胺酮 位置偏爱 条件性 精神依赖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用于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的疼痛大鼠模型
4
作者 叶少剑 黄念芳 +2 位作者 陈晓青 汤凌燕 李长雷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背部切口疼痛模型,以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CPP)观察大鼠对止痛药对乙酰氨基酚作用的主观反应。方法:在大鼠右下背部定位作手术切口并缝合后,以对乙酰氨基酚100 mg/kg伴药适应4次,每次间隔12 h,观察适应前后大鼠CPP值的变化... 目的:建立大鼠背部切口疼痛模型,以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CPP)观察大鼠对止痛药对乙酰氨基酚作用的主观反应。方法:在大鼠右下背部定位作手术切口并缝合后,以对乙酰氨基酚100 mg/kg伴药适应4次,每次间隔12 h,观察适应前后大鼠CPP值的变化。结果:切口痛大鼠在伴药适应后对伴药箱CPP值显著增加,而非手术用药大鼠及未用药对照组大鼠的CPP值变化无显著意义。结论:背部切口痛大鼠模型可以用于CPP实验,有助于观察大鼠对镇痛药的奖赏效应以及实验者评估动物对疼痛的主观不愉快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痛 动物模型 条件性位置偏爱 大鼠 主观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总皂苷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及NO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黄迪 陈崇宏 《中国药理通讯》 2006年第4期47-48,共2页
目的:观察黄芪总皂苷对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效应的影响及其与中枢NO水平的关系。方法:建立小鼠吗啡CPP模型,观察黄芪总皂苷对CPP的影响,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小鼠脑中NO含量。结果:吗啡(6mg/kg,SC)可诱导小鼠... 目的:观察黄芪总皂苷对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效应的影响及其与中枢NO水平的关系。方法:建立小鼠吗啡CPP模型,观察黄芪总皂苷对CPP的影响,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小鼠脑中NO含量。结果:吗啡(6mg/kg,SC)可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CPP(P〈0.01),小鼠脑组织NO水平亦显著升高(P〈0.01);训练阶段于每次给予吗啡前30min给予黄芪总皂苷(40~160mg/kg)可拮抗小鼠对吗啡的CPP效应的(P〈0.05,P〈0.01,P〈0.01),并能降低脑内NO含量(P〈0.05,P〈0.01,P〈0.01);仅在测试前30min一次给予黄芪总皂苷160mg/kg可抑制小鼠已形成的CPP(P〈0.01),并降低脑内NO含量(P〈0.05),而黄芪总皂苷40和80mg/kg组则不影响其效应(P〉0.05)。结论:黄芪总皂苷可抑制吗啡诱导的小鼠CPP效应的形成和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中枢NO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吗啡 条件性位置偏爱 中枢NO水平 黄芪总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唯信康胶囊对吗啡依赖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及戒断症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乔立俊 李松梅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4期438-440,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唯信康胶囊对吗啡依赖小鼠戒断综合征的疗效,及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影响。方法采用吗啡依赖小鼠模型,注射药物催促使小鼠产生戒断症状;吗啡连续给药适应训练6 d,建立小鼠吗啡CPP,观察复方唯信康胶囊对CPP...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唯信康胶囊对吗啡依赖小鼠戒断综合征的疗效,及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影响。方法采用吗啡依赖小鼠模型,注射药物催促使小鼠产生戒断症状;吗啡连续给药适应训练6 d,建立小鼠吗啡CPP,观察复方唯信康胶囊对CPP形成及维持的影响。结果复方唯信康胶囊可显著减少小鼠的跳跃反应,降低小鼠的戒断反应症状分值,控制小鼠的体重下降;复方唯信康胶囊6.88 g/kg能明显加速吗啡CPP效应的消退。结论复方唯信康胶囊能抑制吗啡依赖动物的戒断症状,抑制吗啡引起的奖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小鼠 复方唯信康胶囊 条件性位置偏爱 戒断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各种因素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杰 肖琳 +1 位作者 李勇辉 隋南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5-88,共4页
关键词 各种因素 位置偏爱实验 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 动物模型 药物渴求 模型训练 测验成绩 实验报告 前提条件 实验研究 环境线索 实验设计 试验动物 药物影响 行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哌利多对氯胺酮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8
作者 余雨媚 王珊珊 +3 位作者 王乃堃 王思恬 冯亦豪 马涛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9年第8期903-905,共3页
目的观察氟哌利多对氯胺酮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方法将48只小鼠分4组(n=12):生理盐水组(NS组)、氯胺酮组(KT组)、5mg/kg氟哌利多+氯胺酮组(KD1组)、10mg/kg氟哌利多+氯胺酮组(KD2组)。接受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观察分析受试... 目的观察氟哌利多对氯胺酮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方法将48只小鼠分4组(n=12):生理盐水组(NS组)、氯胺酮组(KT组)、5mg/kg氟哌利多+氯胺酮组(KD1组)、10mg/kg氟哌利多+氯胺酮组(KD2组)。接受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观察分析受试小鼠用药前后的位置偏爱情况。结果与基础值相比,在戒断24h和48h后,KT组小鼠在白箱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KD2组小鼠在白箱停留时间无延长(P>0.05),KD1组小鼠仅在戒断24h后延长(P<0.05);与NS组比较,KT组小鼠在白箱停留时间延长(P<0.05),KD2组小鼠则无差异(P>0.05);与KT组比较,KD2组小鼠在白箱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氯胺酮可诱导小鼠产生条件性位置偏爱,并且一定剂量的氟哌利多能够减弱或取消小鼠对氯胺酮的精神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哌利多 氯胺酮 条件性位置偏爱 多巴胺D2样受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性位置实验方法及非倾向性实验设计在药物依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邓慧琼 周旭辉 +1 位作者 张登科 郝伟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11,共4页
关键词 条件性位置偏爱 实验设计 药物依赖 倾向性 验方 阿片类成瘾药物 药物成瘾 实验模型 测验成绩 精神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珀酸对小鼠吗啡依赖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10
作者 陈兆琴 姜正林 龚永生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抑制剂甘珀酸(CBX)对小鼠吗啡成瘾的抑制作用。方法将24只小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吗啡组、甘珀酸干预组和甘珀酸治疗组。进行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测定,并作腹侧被盖区内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抑制剂甘珀酸(CBX)对小鼠吗啡成瘾的抑制作用。方法将24只小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吗啡组、甘珀酸干预组和甘珀酸治疗组。进行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测定,并作腹侧被盖区内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条件反射训练后,吗啡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出现明显的位置偏爱效应(P〈0.05)。在甘珀酸干预组,吗啡引起的小鼠位置偏爱行为受到显著抑制(尸l〈0.05)。甘珀酸治疗组,位置偏爱行为有所抑制,但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吗啡组腹侧被盖区GFAP免疫反应强度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而甘珀酸干预组GFAP的强度显著低于吗啡组。结论甘珀酸能抑制吗啡依赖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形成,而对条件性位置偏爱表达的作用较弱。机制可能与其阻断缝隙连接后继而降低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有关,也可能是阻断缝隙连接后的一个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吗啡成瘾 甘珀酸 条件性位置偏爱(C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对吗啡依赖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波 周禹希 +2 位作者 严伟 彭静 胡丽娟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28-1832,共5页
通过检测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对吗啡依赖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表达的影响,探讨rTMS对吗啡依赖小鼠的治疗效应.结果显示rTMS治疗的前3d内,rTMS治疗组小鼠的CPP值显著低于CPP模型组(P<0.01),且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表明1HzrTM... 通过检测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对吗啡依赖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表达的影响,探讨rTMS对吗啡依赖小鼠的治疗效应.结果显示rTMS治疗的前3d内,rTMS治疗组小鼠的CPP值显著低于CPP模型组(P<0.01),且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表明1HzrTMS能有效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的CPP表达,可能成为戒毒治疗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 吗啡依赖 小鼠 条件性位置偏爱 表达 mice MORPHINE dependence CPP RTMS treatment therapeutic effect 治疗的新方法 results significant 治疗效应 治疗组 three novel model 抑制
原文传递
吗啡不同剂量和给药时程对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邵晓霞 赵永娜 +1 位作者 李顺英 杨贞永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26-329,共4页
目的:比较吗啡不同给药剂量及不同给药时程对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的影响,用于建立滿意的CPP模型。方法:分别采用15mg/kg吗啡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SC)6d,10mg/kg吗啡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SC)6d、8d、10d进行CPP训练,测定大鼠... 目的:比较吗啡不同给药剂量及不同给药时程对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的影响,用于建立滿意的CPP模型。方法:分别采用15mg/kg吗啡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SC)6d,10mg/kg吗啡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SC)6d、8d、10d进行CPP训练,测定大鼠在伴药箱停留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5mg/kg吗啡6d组、10mg/kg吗啡8d组和10mg/kg吗啡10d组大鼠在伴药箱停留的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诱导大鼠CPP建立,三组大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mg/kg吗啡训练大鼠6d后,与相应的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大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能诱导CPP形成。结论:大鼠在用10mg/kg吗啡训练8d、10d及15mg/kg吗啡训练6d后,均可诱导大鼠CPP形成,但10mg/kg吗啡训练8d建立的CPP模型较滿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 吗啡 大鼠
原文传递
一种用于评价药物精神依赖性的实验模型 被引量:10
13
作者 万兴旺 黄矛 +2 位作者 李万亥 谈治雄 由振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3-384,共2页
阿片类物质的长期应用不可避免地带来药物的耐受及依赖问题。文献报道很多药物可有效地抑制或解除阿片类物质的戒断综合征,但关于药物精神依赖性报道很少。而临床上,阿片类物质滥用的脱毒治疗仅仅是治疗的开始,要使病人戒毒成功,解... 阿片类物质的长期应用不可避免地带来药物的耐受及依赖问题。文献报道很多药物可有效地抑制或解除阿片类物质的戒断综合征,但关于药物精神依赖性报道很少。而临床上,阿片类物质滥用的脱毒治疗仅仅是治疗的开始,要使病人戒毒成功,解决其精神依赖性显得更为重要[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依赖性 评价 条件性位置偏爱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对小鼠吗啡的精神依赖以及cAM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彩云 莫志贤 邵红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5-577,共3页
目的 观察中药单体成分青藤碱 (sinomenine ,Sin)对吗啡诱导的小鼠精神依赖及其中枢cAMP水平的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有倾向性程序引起小鼠显著的位置偏爱效应 ,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观察ipSin 10、30、6 0mg·kg-1对小鼠吗啡... 目的 观察中药单体成分青藤碱 (sinomenine ,Sin)对吗啡诱导的小鼠精神依赖及其中枢cAMP水平的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有倾向性程序引起小鼠显著的位置偏爱效应 ,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观察ipSin 10、30、6 0mg·kg-1对小鼠吗啡奖赏效应的影响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脑中cAMP含量。结果 Sin可剂量依赖性地缩短小鼠在吗啡伴药箱的时间 ,对吗啡慢性作用引起的小鼠脑内cAMP含量增加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Sin能减弱小鼠对吗啡的精神依赖 ,降低中枢cAMP水平 ,且其本身未显示精神依赖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青藤碱 吗啡 条件性位置偏爱 CAMP 精神 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茴芹果实精油对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获得和表达的作用
15
作者 李爱群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3年第1期27-27,共1页
洋茴芹 Pimpinella anisum L.广泛分布于伊朗、印度、土耳其以及其他温暖地区,在民间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作者研究了该植物精油对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获得和表达的作用。该植物精油用芝麻油配成所需浓度。实验装置由一... 洋茴芹 Pimpinella anisum L.广泛分布于伊朗、印度、土耳其以及其他温暖地区,在民间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作者研究了该植物精油对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获得和表达的作用。该植物精油用芝麻油配成所需浓度。实验装置由一个连接通道(C)将位于同侧的两个毗邻的分隔间 A、B 连接起来,A、B 间分别涂成黑、白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茴芹 吗啡 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 小鼠
原文传递
不同因素对吗啡诱导的小鼠CPP实验的影响
16
作者 李晓丹 胡远艳 +4 位作者 邴晖 于树润 丁青 罗素兰 长孙东亭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41-146,共6页
为了比较不同因素对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实验模型的影响,以建立理想的CPP模型,本实验首先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小鼠来注射吗啡(5 mg·kg-1),分为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2种不同给药方式组,于不同给药时间组连续皮下注射吗啡3 ... 为了比较不同因素对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实验模型的影响,以建立理想的CPP模型,本实验首先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小鼠来注射吗啡(5 mg·kg-1),分为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2种不同给药方式组,于不同给药时间组连续皮下注射吗啡3 d,5 d,7 d,并于不同测试时间(15 min或30 min)组,分别对小鼠进行CPP训练,然后进行测试,同时以小鼠在伴药箱(白箱)的活动时间为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与吗啡组相比较,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皮下注射吗啡组与腹腔注射吗啡组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连续给药3 d,5 d,7 d均能成功建立CPP模型(P<0.001),CPP训练后,3 d吗啡组与5 d、7 d吗啡组相比较,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5 d与7 d吗啡组相比较,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连续给药5 d的基础上,不同测试时间(15 min与30 min)吗啡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小鼠在伴药箱的活动时间具有极显著差异性(P<0.001).由此得出结论: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2种给药方式对吗啡诱导的小鼠CPP模型的建立无影响;连续注射5 d所建立的CPP模型更稳定,更经济,更理想;测试时间为15 min时更省时,更具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性位置偏爱(CPP) 吗啡 小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必利对小鼠的吗啡所致奖赏及cAMP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刘闯 蔡绍晖 +2 位作者 彭英 张敏 黄明生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50-352,共3页
为了解多巴胺D2受体阻滞剂舒必利对吗啡奖赏特性及其与中枢cAMP水平的效应,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及放射免疫测定观察小鼠对吗啡所致奖赏的行为及中枢cAMP水平变化。结果显示:吗啡组小鼠在吗啡搭配箱体中停留时间及其中枢cAMP水平较... 为了解多巴胺D2受体阻滞剂舒必利对吗啡奖赏特性及其与中枢cAMP水平的效应,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及放射免疫测定观察小鼠对吗啡所致奖赏的行为及中枢cAMP水平变化。结果显示:吗啡组小鼠在吗啡搭配箱体中停留时间及其中枢cAMP水平较盐水组及舒必利加吗啡组显著增加(P<0.05),而盐水组与舒必利加吗啡组之间无差异(P>0.05),说明舒必利对吗啡的奖赏特性有对抗作用,该作用是通过舒必利抑制中枢cAMP水平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舒必利 条件性位置偏爱 腺苷酸环化酶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莨菪碱、黄芪合用对小鼠吗啡精神依赖性的影响
18
作者 田振 徐振华 +6 位作者 刘威 臧婷 王进龙 圣春平 周苏 戴体俊 王丹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75-76,共2页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黄芪合用对吗啡依赖小鼠精神依赖性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30只,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东莨菪碱组(D组)、黄芪组(H组)、东莨菪碱+黄芪组(DH组)。前3天上午小鼠皮下注射吗啡后立即放入偏爱器的白室30 min,下午按...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黄芪合用对吗啡依赖小鼠精神依赖性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30只,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东莨菪碱组(D组)、黄芪组(H组)、东莨菪碱+黄芪组(DH组)。前3天上午小鼠皮下注射吗啡后立即放入偏爱器的白室30 min,下午按分组分别皮下注射东莨菪碱、黄芪、东莨菪碱+黄芪30min后放入黑室30 min,第4天将小鼠放入偏爱器中,记录15 min内小鼠在白室的停留时间。结果DH组在白室停留时间明显短于D组和H组(P<0.05)。结论东莨菪碱和黄芪合用较分别单用对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形成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即二者合用对抑制小鼠吗啡精神依赖性的形成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莨菪碱 黄芪 吗啡 条件性位置偏爱 精神依赖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对小鼠吗啡依赖和复发的作用
19
作者 张晓冬 艾恒 +4 位作者 郑杰民 陈梅玉 王强 由振东 黄矛 《中国药理通讯》 2006年第4期48-48,共1页
目的:研究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对小鼠吗啡依赖和复发的作用。方法:制备和纯化两种不同形式的CART,观察对吗啡诱导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以及对身体依赖和自发活动的影响。结果:两种不同形式的CART蛋白对Mor诱导的身体依赖和... 目的:研究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对小鼠吗啡依赖和复发的作用。方法:制备和纯化两种不同形式的CART,观察对吗啡诱导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以及对身体依赖和自发活动的影响。结果:两种不同形式的CART蛋白对Mor诱导的身体依赖和CPP形成无显著影响,且无自身精神依赖性。复性的CART增强已形成的Mor诱导的CPP,使消退的Mor诱导的CPP再现,并且显著增加小鼠活动的总路程。还原的CART可以部分拮抗已形成Mor CPP和复发。复性的CART诱导的CPP再现,可以被还原的CART、Ru38486和氟哌啶醇拮抗。还原的CART的具有部分拮抗小剂量Mor和拈抗Hyd诱导复发的作用以及Mor诱导的自发活动的增加。结论:CART影响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形成与复发以及小鼠的自发活动,是一种具有介导或调节精神活性物质作用,在阿片类药物依赖和复发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肽类递质,并且其结构与活性密切相关。其精神活性作用可能与多巴胺系统和皮质激素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吗啡依赖 复发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 条件性位置偏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1信号通路在小鼠可卡因情景线索记忆过程中的作用
20
作者 张磊 顾晶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72-78,共7页
目的:探讨Rac1信号通路在小鼠可卡因情景线索记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可卡因配对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组(CPP)和Rac1抑制剂NSC23766处理组(NSC),利用CPP实验检测可卡因是否可诱导小鼠产生C... 目的:探讨Rac1信号通路在小鼠可卡因情景线索记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可卡因配对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组(CPP)和Rac1抑制剂NSC23766处理组(NSC),利用CPP实验检测可卡因是否可诱导小鼠产生CPP,利用立体定位技术注射AAV-GFP病毒于小鼠海马CA1区并做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形态;利用Western Blot及GST-pull down方式检测蛋白表达及活性变化;采用Rac1抑制剂NSC23766阻断信号通路探讨其对小鼠可卡因诱导的CPP的影响。结果:可卡因可以诱导小鼠形成CPP,并导致Rac1 GTPase活性增强及其下游信号分子cofilin磷酸化活性升高,并最终导致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发生神经可塑性变化。结论:Rac1信号通路通过影响小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发生结构可塑性,从而参与调控可卡因情景线索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卡因 条件性位置偏爱 RAC1 神经可塑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