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减轻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缺氧损伤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涛 宋敏 +3 位作者 巩彦龙 周灵通 董万涛 刘建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2-556,共5页
目的:研究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对抗缺氧所致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损伤的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和活血定眩胶囊组15只,采集2组大鼠血清。将bEnd.3细胞分为正常组、缺氧模型组和活血定眩胶囊血清组,给药后,b... 目的:研究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对抗缺氧所致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损伤的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和活血定眩胶囊组15只,采集2组大鼠血清。将bEnd.3细胞分为正常组、缺氧模型组和活血定眩胶囊血清组,给药后,bEnd.3细胞缺氧6 h。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按试剂盒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可显著对抗缺氧造成的损伤,明显改善bEnd.3细胞的形态,使缺氧所致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有效抑制缺氧诱导的bEnd.3细胞发生G_1/S期阻滞,抑制MDA生成,增强SOD活性。结论:活血定眩胶囊对缺氧所致bEnd.3细胞的损伤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机制与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定眩胶囊 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 缺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益气活血法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缺氧复氧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明冬 周文泉 +3 位作者 郭仁真 李浩 霍海如 李兰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36-738,共3页
关键词 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 缺氧复氧模型 补肾益气活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神经细胞中胱硫醚β合成酶催化生成的H_(2)S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与VEGFR _(2)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佳妮 陈志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38-1144,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中的胱硫醚β合成酶(CBS)催化生成的H_(2)S对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与VEGFR 2的关系。方法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法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细胞迁移,甲基蓝法检测H_(2)S含量和钙荧光成像法检...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中的胱硫醚β合成酶(CBS)催化生成的H_(2)S对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与VEGFR 2的关系。方法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法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细胞迁移,甲基蓝法检测H_(2)S含量和钙荧光成像法检测内皮细胞的细胞内游离Ca^(2+)浓度,HT22细胞和bEnd.3细胞进行Transwell细胞共培养。结果H_(2)S供体NaHS(1×10^(-8)—1×10^(-3.5) mol·L^(-1))可明显增加HUVEC细胞和bEnd.3细胞的增殖、迁移面积和迁移的细胞数,而VEGFR 2阻断剂SU5416(10μmol·L^(-1))可明显抑制NaHS促进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在共培养体系中,H_(2)S合酶底物L-cys(100μmol·L^(-1))可明显促进bEnd.3细胞增殖和迁移及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并提高体系中的H_(2)S含量,但CBS抑制剂AOAA(1 mmol·L^(-1))和SU5416则明显减弱L-cys的增殖和迁移,促进作用及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的增高。结论神经细胞中CBS催化生成的H_(2)S可促进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其作用可能与激活VEGFR 2,导致内皮细胞的胞内游离Ca^(2+)浓度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神经细胞 小鼠脑微血管细胞 增殖 迁移 VEGFR 2 细胞内游离Ca^(2+)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失重下miR-212-3p/SIRT1通路调控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被引量:3
4
作者 徐丽群 张晓雁 +6 位作者 张丽君 孙权 薛桐 胡泽兵 曹新生 石菲 张舒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 探究模拟失重下miR-212-3p/SIRT1信号通路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为失重导致的心血管功能失调的在体靶向干预寻求治疗靶点。方法 利用2D回转器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模拟失重处理,探究miR-212-3p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 目的 探究模拟失重下miR-212-3p/SIRT1信号通路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为失重导致的心血管功能失调的在体靶向干预寻求治疗靶点。方法 利用2D回转器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模拟失重处理,探究miR-212-3p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I(SIRT1)在模拟失重下的表达变化;向bEnd.3细胞中转染mimic-212-3p、inhibitor-212-3p、pcDNA3.1-SIRT1及相应的阴性对照进行功能验证或挽救实验;采用qRT-PCR检测miR-212-3p及SIRT1 mRNA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CNA、SIRT1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CCK-8及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检测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模拟失重下,bEnd.3细胞中miR-212-3p表达升高、而SIRT1表达下降(P<0.01);转染mimic-212-3p、inhibitor-212-3p后,Western blotting、CCK-8及EdU检测均表明过表达miR-212-3p能够显著抑制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miR-212-3p能够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P<0.01);此外,沉默miR-212-3p可以缓解模拟失重导致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表现为模拟失重下转染inhibitor-212-3p后PCNA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增殖率升高(P<0.01);mimic-212-3p与pcDNA3.1-SIRT1共转染实验表明miR-212-3p通过抑制SIRT1从而负调控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P<0.01)。结论 模拟失重促进miR-212-3p表达,而抑制SIRT1表达;miR-212-3p通过直接负调控SIRT1从而抑制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提示抑制miR-212-3p/SIRT1通路可以部分降低模拟失重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miR-212-3p可以作为潜在的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2-3p SIRT1 模拟失重 细胞增殖 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朱醇提取物对高糖高脂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莉娟 柳国斌 +3 位作者 韩秋琴 赵志弘 何金晶 李文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6期4132-4138,共7页
背景:紫朱软膏由黄芪、紫草、朱砂、龙血竭、阿胶、冰片6味中药组成,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补气益血的功效。前期临床和动物实验已证实其在糖尿病溃疡愈合过程中发挥抑制炎症、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目的:在细胞水平上探究紫朱醇提取物... 背景:紫朱软膏由黄芪、紫草、朱砂、龙血竭、阿胶、冰片6味中药组成,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补气益血的功效。前期临床和动物实验已证实其在糖尿病溃疡愈合过程中发挥抑制炎症、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目的:在细胞水平上探究紫朱醇提取物对高糖高脂诱导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模拟高糖高脂环境,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葡萄糖和棕榈酸诱导bEnd.3细胞损伤,给予不同质量浓度的紫朱醇提取物干预,用CCK-8法筛选出最合适的刺激物质量浓度和最佳给药质量浓度;然后通过划痕实验、血管生成实验观察紫朱醇提取物对bEnd.3细胞促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AnnexinV/PI凋亡试剂盒检测bEnd.3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bEnd.3细胞中VEGFA、Ang-2、SPRED1、PIK3R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经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最终选定25 mmol/L葡萄糖+200μmol/L棕榈酸作用24 h作为模型组,500 mg/L紫朱醇提取物作用24 h作为紫朱醇提取物组给药方式;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bEnd.3细胞迁移和生成血管能力下降(P<0.001,P<0.05),bEnd.3细胞凋亡率上升(P<0.001),VEGFA、Ang-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01),SPRED1、PIK3R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01);③与模型组相比,紫朱醇提取物组bEnd.3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上升(P<0.05),bEnd.3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01),VEGFA、Ang-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01),SPRED1、PIK3R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01,P<0.05);④结果表明,紫朱醇提取物对高糖高脂诱导的bEnd.3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能够促进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并减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朱醇提取物 高糖高脂 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定眩胶囊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宋敏 刘涛 +3 位作者 巩彦龙 周灵通 董万涛 刘建鸿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17-1623,共7页
目的探讨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活血定眩胶囊组,2组分别ig给予7.5 g/kg活血定眩胶囊和等量生理盐水,连续7 d,采集2组大鼠血清。... 目的探讨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活血定眩胶囊组,2组分别ig给予7.5 g/kg活血定眩胶囊和等量生理盐水,连续7 d,采集2组大鼠血清。将bEnd.3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0%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组,给药后,bEnd.3细胞缺氧6 h。激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骨架,运用Affymetrix U133 plus2.0基因组表达芯片检测活血定眩胶囊对bEnd.3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应用分子注释系统MAS3.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根据P<0.01,|Fold Change|>3筛选差异基因,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共有405个差异基因,其中表达上调的有176个,表达下调的有229个。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组与模型组之间共有368个差异基因,其中表达上调的有146个,表达下调的有222个。这些共同的差异基因生物功能包括内皮细胞迁移的正调控、含氧酸代谢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产生、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正向调节等,参与的信号通路包括氧化应激诱导的衰老、有丝分裂前期、血小板聚集(堵塞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信号通路、p53通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凋亡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结论活血定眩胶囊对缺氧所致bEnd.3细胞的损伤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机制与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血管内皮新生、炎症及免疫反应有关,活血定眩胶囊在基因水平通过多条通路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定眩胶囊 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 基因芯片 抗氧化 bEnd.3细胞
原文传递
血必净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沈蕾 孙正达 +2 位作者 曹同瓦 边伟 祝禾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264-1267,共4页
目的观察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增殖活力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内皮损伤修复的药物效应。方法采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分别给予质量浓度为0、5、25和50 mg/ml血必净刺激12、24和48 h后,... 目的观察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增殖活力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内皮损伤修复的药物效应。方法采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分别给予质量浓度为0、5、25和50 mg/ml血必净刺激12、24和48 h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必净对细胞周期(增殖指数%=(G7-M)%+S%)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0 mg/ml)相比,血必净5 mg组和25 mg组在12 h和24 h的MTT和增殖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在48 h的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5),而MTT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 mg组的MTT在12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4 h和48 h则显著降低(P<0.05);其增殖指数在12 h和24 h均明显升高(P<0.01),在48 h显著下降(P<0.01)。结论血必净对于体外培养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特定药物浓度和时间内具有刺激增殖的作用,提示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 四甲基偶氨唑蒸法 细胞周期
原文传递
慢病毒介导的小RNA干扰组织蛋白酶B转染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条件
8
作者 周国宏 孔丽 《中国综合临床》 2012年第11期1128-1131,共4页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下小RNA干扰组织蛋白酶B转染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的最佳条件。方法实验分3组,完全培养基组(NP组)、培养基+5mg/L凝聚胺组(P1组)和培养基+8mg/L凝聚胺组(P2组),每组均有5个不同梯度的转染复数...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下小RNA干扰组织蛋白酶B转染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的最佳条件。方法实验分3组,完全培养基组(NP组)、培养基+5mg/L凝聚胺组(P1组)和培养基+8mg/L凝聚胺组(P2组),每组均有5个不同梯度的转染复数(MOI),即1、5、10、15、20,每个MOI值设3个孔,共45组。转染48、72、96h分别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绿色荧光蛋白,并求其转染率,从而得到其最佳MOI值;1周后采用MTr法检测最佳MOI值对bEND.3活性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转染48h时,在各组观察到少量绿色荧光蛋白,其转染率介于1%~9%;72h和96h时,MOI相同的各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MOI为1、5、15的各组转染率均低于20%;MOI为10和20组,转染率介于71%~97%与60%~84%,且MOI为10组转染率高于MOI为2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1rr检测Pl组和P2组存活率,l周时分别为(81.38±6。69)%、(62.03±5.13)%,Pl组显著高于P2组(t=15.795,P〈0.001)。结论慢病毒介导的小RNA干扰组织蛋白酶B转染bEND.3最佳优化条件为MOI=10,凝聚胺为5mg/L,最佳转染时间为转染后7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慢病毒 组织蛋白酶B 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 转染率
原文传递
柴油废气颗粒物诱导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莹莹 姜文博 高淑英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柴油废气颗粒物(diesel exhaust particles,DEP)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为探讨DEP对血脑屏障的损伤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分别用不同浓度的DEP(0、12.5、25、50和100μg/ml)处理24和48... 目的探讨柴油废气颗粒物(diesel exhaust particles,DEP)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为探讨DEP对血脑屏障的损伤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分别用不同浓度的DEP(0、12.5、25、50和100μg/ml)处理24和48 h;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Bcl-2、Bax和Caspase-3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分别用不同浓度DEP处理bEnd.3细胞培养24和48 h后,其中0、12.5、25、50和100μg/ml剂量组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数量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活力呈下降趋势,且细胞早期凋亡数量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12.5、25、50和100μg/ml DEP剂量组处理24和48 h后,Bcl-2 mRNA呈下降趋势,Bax、Caspase-3 mRNA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24和48 h 12.5、25、50和100μg/ml DEP剂量组处理24和48 h后,Bcl-2蛋白呈下降趋势,Bax、Caspase-3蛋白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P可能通过诱导小鼠脑微血管内皮凋亡,从而对血脑屏障产生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废气颗粒物 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非瑟酮改善高糖高脂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益铭 王洁 +5 位作者 徐飞飞 王梓林 田雅娟 李钦青 楚世峰 贺文彬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非瑟酮(Fis)对高糖高脂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高糖高脂诱导BEND3损伤,建立体外糖尿病BEND3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on,低糖DMEM完全培养基)、25 mmol/L葡萄糖(HG)+200μmol/L... 目的探讨非瑟酮(Fis)对高糖高脂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高糖高脂诱导BEND3损伤,建立体外糖尿病BEND3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on,低糖DMEM完全培养基)、25 mmol/L葡萄糖(HG)+200μmol/L棕榈酸(PA)模型组(HG+PA)、HG+PA+1μmol/L Fis组(HG+PA+1Fis)、HG+PA+5μmol/L Fis组(HG+PA+5Fis)、HG+PA+10μmol/L Fis组(HG+PA+10Fis)、HG+PA+20μmol/L Fis组(HG+PA+20Fis)。CCK-8检测BEND3细胞存活率,筛选最佳Fis浓度;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细胞毒性;ELISA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含量。结果与Con组比较,HG+PA组细胞存活率降低,LDH含量升高(P<0.05);与HG+PA组比较,HG+PA+20Fis组细胞存活率升高,LDH含量降低(P<0.05)。与Con组比较,HG+PA组ROS、NO、iNOS、VEGF、MMP-2、MMP-9、TIMP-1含量升高(P<0.05);与HG+PA组比较,HG+PA+20Fis组ROS、NO、iNOS、VEGF、MMP-2、MMP-9、TIMP-1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Fis可改善糖尿病BEND3损伤,可能与抑制细胞内源性ROS及相关氧化因子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瑟酮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 高糖 高脂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补肾活血方对高糖高脂诱导损伤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和RAGE/LRP-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闫敬来 张益铭 +3 位作者 赵佳奇 田雅娟 李钦青 贺文彬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7-401,共5页
目的:在细胞水平探索补肾活血方对高糖高脂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究补肾活血方对高糖高脂导致的内质网应激和转运Aβ相关受体蛋白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25mmol/L葡萄糖,200μmol/L棕榈酸)刺激B... 目的:在细胞水平探索补肾活血方对高糖高脂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究补肾活血方对高糖高脂导致的内质网应激和转运Aβ相关受体蛋白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25mmol/L葡萄糖,200μmol/L棕榈酸)刺激BEND3细胞,用CCK-8法筛选合适的补肾方(BS)、活血方(HX)、补肾活血方(BSHX)的最佳用药浓度;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BS、HX、BSHX最佳用药浓度对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磷酸化真核起始因子2α(p-eIF2α)、活性转录因子4(ATF4)、核因子κB(NF-κB)抗体以及脑内与转运β淀粉样蛋白相关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的表达情况。结果:CCK-8检测细胞活力,最终选定补肾方100mg/L、活血方20mg/L和补肾活血方120m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刺激BEND3细胞后,GRP78、p-eIF2α、ATF4、NF-κB、RAGE表达显著增加(P<0.01),LRP-1表达下降(P<0.01);药物干预后,GRP78、p-eIF2α、ATF4、NF-κB、RAGE蛋白下调,BSHX组LRP-1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1);且以BSHX组最为明显。结论:补肾方、活血方、补肾活血方对高糖高脂诱导的BEND3细胞损伤均有改善作用,但以补肾活血方疗效最为突出,且对高糖高脂导致的内质网应激和转运β淀粉样蛋白受体的蛋白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高糖高脂 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 内质网应激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
原文传递
基于SIRT1/VEGFA信号通路探讨川芎嗪调节缺血性脑卒中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的新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舒梦琦 戴瑶瑶 +7 位作者 宋丽娟 马东 刘可心 苗珠月 魏汝恒 殷金珠 马存根 黄建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4,共13页
该文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 TMP)能否通过刺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新生,缓解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IS)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体内实验: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 该文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 TMP)能否通过刺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新生,缓解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IS)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体内实验: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 MCAO/R)组、MCAO/R+TMP组(腹腔注射20 mg·kg^(-1))。采用Z-Longa法评估神经功能;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 Ang)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免疫荧光检测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li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VEGFA、SIRT1、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B,PDGFB)。体外实验:培养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derived endothelial cells.3,Bend.3),确定TMP的最佳药物浓度;加入血管新生抑制剂卡博替尼(cabozantinib, BMS),ELISA检测VEGF、Ang和PDGF;Western blot检测VEGFA、Ang-2和PDGFB;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31、CD34、Ki67;成管实验观察Bend.3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能力。加入SIRT1特异性抑制剂selisistat (EX-527)检测SIRT1和VEGFA的蛋白和免疫荧光,观察TMP对SIRT1/VEGFA通路的调控。结果显示,在体内实验中与sham组相比,MCAO/R组神经功能受损严重,脑梗死体积增大,VEGF、VEGFA、Ang、Ang-2、PDGF和PDGFB表达上升,Ki67和SIRT1表达下降(P<0.01)。与MCAO/R组相比,MCAO/R+TMP组神经功能受损症状改善、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激活了VEGF、VEGFA、Ang、Ang-2、PDGF和PDGFB、Ki67和SIRT1表达(P<0.01)。体外实验中发现与sham组相比,Bend.3细胞经糖氧剥夺复糖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 OGD/R)处理后被激活(P<0.05,P<0.01)。与OGD/R组相比,OGD/R+TMP组VEGF、VEGFA、Ang、Ang-2、PDGF、PDGFB、SIRT1、Ki67、CD31和CD34的表达水平上调,Bend.3细胞的成管能力增强,同时不受BMS和EX-527的抑制作用(P<0.05,P<0.01,P<0.001)。由此表明,TMP能通过激活SIRT1/VEGFA通路,刺激血管新生,缓解CIS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TMP) 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 血管新生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
原文传递
蝇蛆壳聚糖对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覃容贵 吴建伟 +1 位作者 国果 付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930-2931,共2页
目的研究蝇蛆壳聚糖(HMC)对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正常及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不同剂量蝇蛆壳聚糖共同孵育,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化法和放免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一氧化氮(NO)、内皮素(... 目的研究蝇蛆壳聚糖(HMC)对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正常及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不同剂量蝇蛆壳聚糖共同孵育,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化法和放免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考察蝇蛆壳聚糖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MTT实验壳聚糖各剂量组OD值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上清液中NO水平升高(P<0.01),ET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壳聚糖+ox-LDL各剂量组OD值高于ox-LDL处理组(P<0.01)。细胞上清液中NO水平均升高(P<0.01),ET含量降低(P<0.01),各剂量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HMC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细胞生存率,减轻ox-LDL诱导的受损内皮细胞NO释放减少,ET释放增加,保护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提高细胞内SOD活性,增强其抗氧化能力,从而清除活性氧,产生内皮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蛆壳聚糖 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超氧化物歧化氮 丙二醛 一氧化氮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B-RNAi-慢病毒对体外类毛细血管形成的抑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丽 周国宏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β-RNAi-慢病毒CathepsinB-RNAi-Lentivirus(CTSB-RNAi-LV)对体外类毛细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RNAi慢病毒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构建体外类毛细血管模型的方法,检测CTSB-RNAi-LV转染小鼠脑微血管...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β-RNAi-慢病毒CathepsinB-RNAi-Lentivirus(CTSB-RNAi-LV)对体外类毛细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RNAi慢病毒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构建体外类毛细血管模型的方法,检测CTSB-RNAi-LV转染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mouse brain mic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END.3)后对Cathepsin B和类毛细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END.3内Cathepsin B的表达呈棕褐色,主要位于细胞核周围,各组间Cathepsin B的表达以RNAi慢病毒组最少;bEND.3和培养基总蛋白测定与体外类毛细血管形成实验表明:RNAi慢病毒组总蛋白的含量和体外类毛细血管的形成区域明显低于其余两组,其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SB-RNAi-LV能抑制bEND.3内Cathepsin B的表达和体外类毛细血管区域的形成。CTSB-RNAi-LV可靶向抑制体外类毛细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B 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 类毛细血管形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881-3p对MBMEC增殖和迁移作用的研究
15
作者 曹芳 魏勇 +2 位作者 吴忧 任静静 齐亚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7-1116,共10页
为探究miR-881-3p对白细胞介素9受体(IL9R)的靶向性及其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MBMEC)增殖和迁移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将MBMEC分为模拟物组(转染miR-881-3p模拟物)、模拟物对照组(转染miR-881-3p模拟物对照物)、抑制剂组(转染miR-881-3p... 为探究miR-881-3p对白细胞介素9受体(IL9R)的靶向性及其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MBMEC)增殖和迁移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将MBMEC分为模拟物组(转染miR-881-3p模拟物)、模拟物对照组(转染miR-881-3p模拟物对照物)、抑制剂组(转染miR-881-3p抑制剂)、抑制剂对照组(转染miR-881-3p抑制剂对照物),通过双荧光素酶试验检测miR-881-3p对IL9R的靶向性;采用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881-3p、IL9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小型染色体维持蛋白复合体3(MCM3)、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的相对转录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水平;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IL9R、PCNA蛋白、MCM3、claudin-5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试验结果显示,miR-881-3p对IL9R具有直接靶向作用。RTqPCR结果显示,转染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模拟物组中miR-881-3p的相对转录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而IL9R的相对转录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与抑制剂对照组相比,抑制剂组中miR-881-3p的相对转录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而IL9R的相对转录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与抑制剂组相比,模拟物组中PCNA、MCM3、claudin-5的相对转录水平极显著降低(P<0.001)。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miR-881-3p通过负调控IL9R进而抑制MBMEC的增殖。划痕试验结果显示,miR-881-3p通过负调控IL9R进而抑制MBMEC的迁移。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miR-881-3p后MBMEC中的IL9R、MCM3、claudin-5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01),PCNA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首次证实miR-881-3p通过负调控IL9R抑制MBMEC的增殖和迁移,本研究为探究细菌性脑膜炎损伤机制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881-3p 细胞介素9受体 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蝇蛆壳聚糖对H_2O_2致内皮细胞损伤保护作用
16
作者 覃容贵 吴建伟 +1 位作者 国果 付萍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75-1276,共2页
目的研究蝇蛆壳聚糖(HMC)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不同剂量HMC预培养,通过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化法和放免法检测细胞培养液超氧化物... 目的研究蝇蛆壳聚糖(HMC)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不同剂量HMC预培养,通过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化法和放免法检测细胞培养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结果中、高剂量HMC组细胞存活率A值分别为(0.714 0±0.059 5)、(0.811 9±0.059 7),均高于H2O2损伤组(0.597 2±0.042 2)(P<0.01);低、中、高剂量HMC组细胞SOD活性分别为(14.76±1.59)、(16.99±1.69)、(19.22±2.31)NU/mL,明显高于H2O2损伤组(P<0.05,P<0.01);低、中、高剂量HMC组细胞MDA含量分别为(10.11±1.91)、(8.23±1.64)、(6.74±1.26)nmol/L,明显低于H2O2损伤组(P<0.01);各剂量HMC组细胞NO水平明显高于H2O2损伤组,而ET含量则明显低于H2O2损伤组(P<0.01)。结论 HMC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NO释放、增加ET水平、维护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完整及增强其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蛆壳聚糖 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P-糖蛋白抑制剂tariquidar对黄芪甲苷在bEND.3细胞上跨膜转运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伟 朱全刚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4-209,共6页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抑制剂N-[2-[[4-[2-(6,7-二甲氧基-3,4-二氢-1H-异喹啉-2-基)乙基]苯基]氨基甲酰基]-4,5-二甲氧基苯基]喹啉-3-甲酰胺(tariquidar)对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I)跨膜转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抑制剂N-[2-[[4-[2-(6,7-二甲氧基-3,4-二氢-1H-异喹啉-2-基)乙基]苯基]氨基甲酰基]-4,5-二甲氧基苯基]喹啉-3-甲酰胺(tariquidar)对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I)跨膜转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bEND.3细胞模型评价P-gp抑制剂tariquidar对bEND.3细胞摄取ASI的影响,以及P-gp抑制剂tariquidar对ASI跨膜转运的影响。结果ASI浓度在10~100μmol·L^(-1)内对bEND.3细胞活性无影响。P-gp抑制剂tariquidar能够明显增加ASI在bEND.3细胞内摄取含量(P<0.05)。当加入P-gp抑制剂tariquidar后,ASI从AP→BL侧P_(app)值基本没有变化,而ASI从BL→AP侧P_(app)值明显下降(P<0.05),ASI的P_(app)(B→A)/P_(app)(A→B)从1.01降到0.55,表明ASI跨膜转运受到转运蛋白P-gp的外排作用。结论ASI跨膜转运机制为被动转运,兼有外排蛋白参与。P-gp抑制剂可以减少ASI外排进而增加ASI在组织中的渗透和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P-糖蛋白 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 跨膜转运
原文传递
柴油废气颗粒物通过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诱导血脑屏障损伤的体外实验研究
18
作者 高志健 陈莹莹 +2 位作者 游一帆 姜月 高淑英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目的探讨柴油废气颗粒物(diesel exhaust particulates,DEP)是否通过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导致血脑屏障损伤。方法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细胞系构建血脑屏障体外模型,按照DEP染毒浓度不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0μg/mL)和实验组(DEP浓... 目的探讨柴油废气颗粒物(diesel exhaust particulates,DEP)是否通过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导致血脑屏障损伤。方法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细胞系构建血脑屏障体外模型,按照DEP染毒浓度不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0μg/mL)和实验组(DEP浓度为12.5、25、50、100μg/mL),染毒48 h后,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和ZO-1的表达。结果bEnd.3细胞经不同浓度DEP染毒48 h后,100μg/mL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GSH-Px活力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51±2.22)U/mg protein比(23.22±3.27)U/mg protein,q=4.741,P<0.05];活性氧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8±0.03)比(1.00±0.00),q=12.400,P<0.05];IL-1β分泌水平显著增加,25,50和100μg/mL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74±0.36)ng/L,(3.20±0.37)ng/L,(3.26±0.33)ng/L比(1.76±0.09)ng/L,q值分别为6.708、5.982、6.216,P值均<0.05];IL-6分泌水平显著增加,100μg/mL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7.79±4.20)ng/L比(20.31±1.12)ng/L,q=15.000,P<0.05];TNF-α分泌水平显著增加,50μg/mL和100μg/mL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88±4.77)ng/L,(24.41±6.53)ng/L比(7.54±2.81)ng/L,q值分别为4.715、5.962,P<0.05];claudin-5表达水平显著下降,12.5,25和100μg/mL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87±0.16)、(0.92±0.17)、(0.37±0.12)比(1.24±0.11),q值分别为5.551、5.152、11.280,P<0.05];ZO-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25、50和100μg/mL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46±0.06)、(0.39±0.08)、(0.30±0.05)比(1.06±0.13),q值分别为6.724、7.572、8.470,P<0.05]。结论DEP可能通过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导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降低进而造成血脑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废气颗粒物 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损伤 炎症反应 屏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