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王朝少数民族治理模式下财税政策设计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1
作者 马应超 《税收经济研究》 2012年第6期65-72,共8页
在我国古代王朝少数民族治理策略中,财税政策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文章考察了秦汉时期、魏晋唐宋时期以及宋元明清时期少数民族治理模式中的财税政策的设计原则、机制与成效,并得出了几个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结论与启示。
关键词 古代王朝 少数民族治理 财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乡村治理中的传统社会组织研究——以侗族寨老组织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周丹丹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0-34,共5页
少数民族乡村治理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型,少数民族乡村治理也面临着如何在特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有效开展治理实践的难题。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是少数民族乡村治理的重要地方组织资源... 少数民族乡村治理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型,少数民族乡村治理也面临着如何在特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有效开展治理实践的难题。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是少数民族乡村治理的重要地方组织资源和乡土根基,在当代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上而下的国家政权建设和国家治理实践,需要与自下而上的乡村社会力量互动和互嵌,形成国家与地方、官方与民间的有机格局,开创少数民族乡村治理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治理 乡村 传统社会组织 寨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湘黔交界地带少数民族地区治理方略与成果——以天柱改所为县为例
3
作者 李心雨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3-99,共7页
万历年间,明廷于天柱一地实施改所为县。该县县治策略围绕着重建官、军、苗、民四者的关系而设并成功实施,为流官提供了一套可供参考的少数民族地区治理方案。同时,各民族对天柱建县的共同支持不仅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良性交往,也为古代... 万历年间,明廷于天柱一地实施改所为县。该县县治策略围绕着重建官、军、苗、民四者的关系而设并成功实施,为流官提供了一套可供参考的少数民族地区治理方案。同时,各民族对天柱建县的共同支持不仅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良性交往,也为古代民族地区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柱建县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 改所为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青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0,共6页
当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治理,已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点。由于组织体系不完善、城乡二元制度改革滞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意愿不一能力不齐等原因,造成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滞后,仍处在初级阶段。市民化是城市少数民族流... 当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治理,已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点。由于组织体系不完善、城乡二元制度改革滞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意愿不一能力不齐等原因,造成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滞后,仍处在初级阶段。市民化是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治理的关键,关系到城市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大局,结合我国实际,有必要认清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的趋势、内涵、现状及挑战,坚持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模式,遵循"农民/牧民→农民工→新市民→市民"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化 城市化理论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治理 城市民族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贵州民族治理中的民生关怀问题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翁泽仁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34-47,共14页
自明政权建立以后,其大一统思想与治国方针一直未曾间断。被称之为“弹丸之地”“偏僻之地”的贵州,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就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扶持,尤其是针对世居少数民族的治理。在国家力量涉足的少数民族生活区,国家治理秩序得以有效地... 自明政权建立以后,其大一统思想与治国方针一直未曾间断。被称之为“弹丸之地”“偏僻之地”的贵州,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就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扶持,尤其是针对世居少数民族的治理。在国家力量涉足的少数民族生活区,国家治理秩序得以有效地建立。贵州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与文化格局逐渐形成。诚然,这当中不乏中央政权的有力引导,但重视民生、关怀民生与体恤民生则是其发展贵州的主线条。本文聚焦于明廷对贵州的民族治理政策,用以探讨贵州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贵州 少数民族治理 民生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族村社协同治理模式建构研究——以楚雄武定白路镇平地村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达 王奕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66,共8页
农业农村农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而有效的乡村治理则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性举措。中国的乡村治理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以适应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其中,协同治理理论也越来越多... 农业农村农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而有效的乡村治理则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性举措。中国的乡村治理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以适应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其中,协同治理理论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乡村治理之中。楚雄的彝族村在乡村治理中也积极的运用协同治理理论,并形成了较完备的彝族村协同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乡村治理 协同治理主体 少数民族村社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