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 被引量:6
1
作者 薄占东 洪光祥 王发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12期711-712,共2页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0年以来 ,我院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 2 9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2 0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 (...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0年以来 ,我院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 2 9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2 0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 (随访 6— 12个月 )。结果 2 9例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中 ,优 2 1例、良 8例 ,优良率 10 0 % ;2 0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中 ,优 9例、良 7例、可 4例 ,优良率 80 %。结论对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 ,特别是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 ,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术是一种理想的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方法 ,且操作简单 ,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侧腕伸肌 拇长 拇指对掌功能 正中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大为 刘志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研究拇对掌肌、拇短展肌的解剖学特点,探讨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解剖拇对掌肌、拇短展肌,并建立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手术模型。结果:拇短展肌肌纤维方向沿第... 目的:研究拇对掌肌、拇短展肌的解剖学特点,探讨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解剖拇对掌肌、拇短展肌,并建立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手术模型。结果:拇短展肌肌纤维方向沿第1掌骨纵轴方向,拇对掌肌肌纤维方向与第1掌骨成一定角度。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后,测量拇指远侧横纹中点到第3掌骨长轴与掌远侧横纹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可达(5.9±0.7)cm。结论(:1)尺侧腕伸肌长度、肌力足以重建拇对掌功能,拇短伸肌腱止点恒定,联合移位后其作用方向与拇短展肌方向一致,且旋前角度足够。(2)以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是一种符合拇对掌功能生物力学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对掌功能重建 腱移位 尺侧腕伸肌 拇短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洪加源 盛敏 +4 位作者 康两期 郭林新 丁真奇 林斌 郭志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7期579-580,共2页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以来,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15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和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15例单纯...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以来,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15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和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15例单纯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中,优11例,良4例,优良率100%;合并尺神经损伤的5例中,优3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0%。结论对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特别是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是一种理想的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侧腕伸肌 拇短 正中神经损伤 拇指对掌功能 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侧腕伸肌转位重建拇指外展、对掌功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勇 单健 范启申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2年第4期210-210,共1页
关键词 尺侧腕伸肌转位 重建 拇指外展 对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侧腕伸肌一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韩继洲 陈奇鸣 余林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14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尺侧腕伸肌一拇短伸肌位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采用尺侧腕伸肌一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治疗腕部正中神经损伤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单纯正... 目的探讨尺侧腕伸肌一拇短伸肌位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采用尺侧腕伸肌一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治疗腕部正中神经损伤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单纯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的优良率达100%;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优良率为66.67%。结论尺侧腕伸肌一拇短伸肌位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治疗腕部正中神经损伤或合并尺神经损伤具有操作方便、疗效理想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侧腕伸肌 拇短 拇指对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侧腕伸肌腱副腱变异一例
6
作者 成贝贝 熊革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4期251-251,256,共2页
患者,女,50岁,以“右手外伤术后麻木、畸形伴活动受限2年”为主诉于2022年11月14日来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就诊。右手2年前被机器轧伤,于当地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1年因患肢感觉和功能受限,于当地医院再次接受瘢痕及神经松解手术治疗,... 患者,女,50岁,以“右手外伤术后麻木、畸形伴活动受限2年”为主诉于2022年11月14日来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就诊。右手2年前被机器轧伤,于当地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1年因患肢感觉和功能受限,于当地医院再次接受瘢痕及神经松解手术治疗,术后手指感觉较术前略改善。现受伤后2年,右手大鱼际肌萎缩明显,拇指外展和对掌功能受限,虎口挛缩严重,桡侧三个半手指掌侧麻木,求进一步治疗。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积水潭医院 大鱼际 手指感觉 手外科 尺侧腕伸肌 功能受限 虎口挛缩 神经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 被引量:4
7
作者 崔岩 李均 +1 位作者 陈波 童哲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9-211,共3页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8月,采用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20例单纯腕部正中神经损伤、1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拇指对掌功能。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8月,采用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20例单纯腕部正中神经损伤、1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拇指对掌功能。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0~53岁,平均33.5岁。致伤原因:锐器伤24例,钝器伤9例,热压伤2例。合并尺、桡骨远端骨折6例。患者均于伤后1~3 h行神经修复术,平均2 h。受伤至该次入院时间为6~14个月,平均7.5个月。35例患者除2例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拇外展功能不完全消失、无对掌功能外,其余拇外展及主动对掌功能完全消失。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腕关节屈伸、拇指末节背伸活动正常。20例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患者均恢复正常拇外展及对掌功能。15例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中,13例恢复正常对掌功能,2例对掌功能不全;拇外展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后12个月,根据赵书强等拇指对掌功能评定标准,患者拇对掌功能测量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对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或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是一种操作简便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损伤 尺侧腕伸肌 拇短 腱转移术 拇指对掌功能重建
原文传递
尺侧腕伸肌内神经血管分布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刚 江华 +5 位作者 林子豪 刘安堂 李文鹏 张盈帆 党瑞山 沈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1-273,i0005,共4页
目的观察尺侧腕伸肌内神经血管解剖分布,探讨该肌肉能否被分割为若干个功能单位,以提供新的功能性骨骼肌游离移植供区。方法解剖10具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共20侧尺侧腕伸肌,观察其肌外神经血管的分布形式。10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共20侧... 目的观察尺侧腕伸肌内神经血管解剖分布,探讨该肌肉能否被分割为若干个功能单位,以提供新的功能性骨骼肌游离移植供区。方法解剖10具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共20侧尺侧腕伸肌,观察其肌外神经血管的分布形式。10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共20侧尺侧腕伸肌,一侧的尺侧腕伸肌完整剥离后用Sihler染色法行肌内神经的染色,另一侧尺侧腕伸肌用30%硫酸钡、乳胶混悬液血管灌注并行X线钼靶摄片。而后对照观察神经、血管在肌内分布及其关系。结果尺侧腕伸肌血供多为骨间后动脉和骨间返动脉肌支。其神经支配来自骨间后神经发出的神经支。其肌内神经分布呈现3种不同的类型,肌支在进入肌肉前多有动脉伴行,构成神经血管束。其伴行动脉分支和神经分支在肌内的分布区域大致吻合。结论根据尺侧腕伸肌内神经血管在肌内分布的不同情况,可将其分为不同的功能单位,供节段性游离肌肉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侧腕伸肌 内神经分支 神经肉室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关节镜治疗尺侧腕伸肌钙化性肌腱炎一例
9
作者 刘同凯 杨光 +2 位作者 王苏龙 孙鸿斌 李强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7-528,共2页
患者女,66岁,因左腕持续性疼痛伴活动受限5d、加重3d入院。5d前无明显诱因左腕部出现持续性疼痛,3d前不慎挫伤致疼痛加重。局部外固定制动、外敷及口服非留体类药物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既往无腕关节外伤史,无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化脓... 患者女,66岁,因左腕持续性疼痛伴活动受限5d、加重3d入院。5d前无明显诱因左腕部出现持续性疼痛,3d前不慎挫伤致疼痛加重。局部外固定制动、外敷及口服非留体类药物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既往无腕关节外伤史,无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化脓性关节炎等病史。临床检查:左腕无畸形,腕关节尺侧略肿胀,未见擦痕,皮色稍红,皮温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 尺侧腕伸肌 钙化性腱炎 皮温 关节镜治疗 关节 活动受限
原文传递
尺侧伸腕肌结合同种异体肌腱转位的改良拇对掌功能重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凌李 李学渊 +3 位作者 周晓玲 陈薇薇 孟良 沈华军 《浙江实用医学》 2018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以尺侧腕伸肌腱为动力肌,利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代替自体掌长肌腱进行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2例拇对掌功能丧失或不全的患者,其中手掌严重挤压伤术后大鱼际肌坏死缺损5例、腕部及以上正中神经损伤术后17例,... 目的探讨以尺侧腕伸肌腱为动力肌,利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代替自体掌长肌腱进行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2例拇对掌功能丧失或不全的患者,其中手掌严重挤压伤术后大鱼际肌坏死缺损5例、腕部及以上正中神经损伤术后17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同时损伤术后10例。全部采用尺侧腕伸肌及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来重建拇对掌的功能。术后石膏制动于屈腕,拇对掌位6周。6周后开始功能训练,并随访记录手术切口及异体肌腱愈合情况、拇对掌对指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同种异体肌腱的排异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2年,疗效优20例,良6例,可4例,差2例。全部病例术后均未服用任何免疫抑制药物,未发生感染、免疫排斥反应、肌腱不愈合及断裂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改良拇对掌功能重建手术减少了自体移植供区的损伤,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 尺侧腕伸肌 拇对掌功能 腱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尺桡关节病变和腕尺侧疼痛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堪达 王秋根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24-325,339,共3页
下尺桡关节(DRUJ)由尺骨头、桡骨远端乙状切迹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构成,司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和腕关节由桡偏向尺偏的侧方运动,关节间还能传导载荷.TFCC是DRUJ的软组织稳定结构,由三角纤维软骨盘、尺-月和月-三角韧带、背侧... 下尺桡关节(DRUJ)由尺骨头、桡骨远端乙状切迹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构成,司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和腕关节由桡偏向尺偏的侧方运动,关节间还能传导载荷.TFCC是DRUJ的软组织稳定结构,由三角纤维软骨盘、尺-月和月-三角韧带、背侧和掌侧尺桡韧带、尺侧副韧带和尺侧腕伸肌腱鞘、半月板同系物等结构组成,其中尺桡韧带(背侧和掌侧)是稳定DRUJ的最重要的结构.临床上,在处理涉及DRUJ的损伤和疾病时,会遇到DRUJ病变与腕尺侧疼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关节 尺侧腕伸肌 关节病变 关节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疼痛 三角韧带 结构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肌内效贴扎方法对腕关节活动度及相关主要肌肉的即时影响
12
作者 银龙 郭媛 +6 位作者 张绪树 柯海波 聂文彬 郭壮 张凯 继斌平 文云鹏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8-128,共1页
目的探究不同肌内效贴扎方法对腕关节活动度和相关主要肌肉的影响。方法招募了26名(13男,13女)健康志愿者。志愿者优势侧前臂屈肌上应用4种不同贴扎方法(无贴扎、I形促进技术、I形和Y形抑制技术)时,腕关节进行屈伸和尺桡偏运动,同时测... 目的探究不同肌内效贴扎方法对腕关节活动度和相关主要肌肉的影响。方法招募了26名(13男,13女)健康志愿者。志愿者优势侧前臂屈肌上应用4种不同贴扎方法(无贴扎、I形促进技术、I形和Y形抑制技术)时,腕关节进行屈伸和尺桡偏运动,同时测量腕关节活动度和采集前臂五块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在应用肌内效贴之前,对贴布进行了拉伸实验,以保证贴扎拉力在贴布线弹性范围之内。结果腕关节屈伸和尺桡偏活动度在4种不同贴扎条件时无显著差异。在腕关节屈伸过程中,与无贴扎相比,I形促进技术显著增加了尺侧腕伸肌、尺侧腕屈肌和屈肌群的积分肌电值(P<0.05),I形抑制技术明显增加了尺侧腕屈肌的积分肌电值(P<0.05);在腕关节尺桡偏运动中,与无贴扎相比,I形促进技术明显增加了尺侧腕屈肌的积分肌电值(P<0.05)。结论肌内效贴对健康志愿者的腕关节活动度没有明显影响。然而,促进技术相比抑制技术更能增加前臂肌肉的激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效贴 尺侧腕伸肌 前臂屈 表面电信号 关节 贴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间背神经肌支医源性损伤7例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永青 杨志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31期230-231,共2页
桡神经在肘关节水平分为浅、深两支,其中深支即为骨间背神经。骨间背神经穿过旋后肌腱弓前发出桡侧腕长、短伸肌肌支和旋后肌肌支,穿旋后肌后依次发出指总伸肌肌支、小指固有伸肌肌支、尺侧腕伸肌肌支、拇长展肌肌支、拇短伸肌肌支、... 桡神经在肘关节水平分为浅、深两支,其中深支即为骨间背神经。骨间背神经穿过旋后肌腱弓前发出桡侧腕长、短伸肌肌支和旋后肌肌支,穿旋后肌后依次发出指总伸肌肌支、小指固有伸肌肌支、尺侧腕伸肌肌支、拇长展肌肌支、拇短伸肌肌支、拇长伸肌肌支及示指固有伸肌肌支。前臂骨间背神经及其分支为单纯运动神经,临床表现为部分手指伸指功能障碍及腕关节背伸力量改变。2006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骨间背神经分支损伤患者7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骨间背神经 神经 医源性损伤 旋后腱弓 指功能障碍 指总 固有 尺侧腕伸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德隆畸形的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韩金豹 陈居文 +1 位作者 马栋梁 赵宝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1-363,共3页
目的 探讨马德隆畸形的治疗方法。 方法 2 0 0 0年3月~2 0 0 3年11月,治疗7例马德隆畸形,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18~2 3岁;原因不明5例,外伤史2例。桡骨尺倾角37~70°,掌倾角大于16°。手术分别在前臂远端尺桡侧作纵行切口... 目的 探讨马德隆畸形的治疗方法。 方法 2 0 0 0年3月~2 0 0 3年11月,治疗7例马德隆畸形,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18~2 3岁;原因不明5例,外伤史2例。桡骨尺倾角37~70°,掌倾角大于16°。手术分别在前臂远端尺桡侧作纵行切口,对尺骨实施段切,桡骨楔形截骨,矫正畸形,双十字钢丝纵向加压固定尺骨,髓内针对桡骨矫形并固定。腕关节位于休息位,紧缩尺侧腕伸肌腱。 结果 术后7例腕畸形均改善,桡骨尺倾角减小到2 0~2 4°,掌倾角<15°。7例均获随访9个月~3年8个月,平均2年;与术前比较患者腕部畸形全部矫正,腕痛消失,腕关节活动及前臂旋转功能接近正常;腕关节背伸有力。 结论 尺骨段切、桡骨远端截骨、改善内固定及加尺侧腕伸肌紧缩术治疗马德隆畸形,对消除畸形、减轻腕痛、改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德隆畸形 治疗方法 前臂旋转功能 创伤性关节炎 2003年 2000年 尺侧腕伸肌 桡关节 原因不明 楔形截骨 矫正畸形 加压固定 部畸形 关节活动 桡骨远端 掌倾角 关节 外伤史 髓内针 畸形 紧缩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网球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文丰 张诚 +3 位作者 陈丹 许道洲 姜法伟 吕海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0期78-78,共1页
网球肘亦称肱骨外上髁炎,其诊断以临床症状为主要依据。本研究对2008~2009年我院收治的符合网球肘临床诊断标准的25例(29侧)患者进行了MRI检查。现分析其检查结果,并探讨MRI在网球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临床资料:25例拟诊网球肘的患者中... 网球肘亦称肱骨外上髁炎,其诊断以临床症状为主要依据。本研究对2008~2009年我院收治的符合网球肘临床诊断标准的25例(29侧)患者进行了MRI检查。现分析其检查结果,并探讨MRI在网球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临床资料:25例拟诊网球肘的患者中,男6例,女19例;年龄13~70岁;病程3 d~3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球肘 临床诊断标准 肘关节 病理检查 纤维增殖 超导磁共振 尺侧腕伸肌 退变 患者 骨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前臂滑膜肉瘤一例分析
16
作者 贾俊青 岳建军 毕树雄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5期691-692,共2页
滑膜肉瘤是一种组织学来源和分化方向均不明确的少见软组织恶性肿瘤,,占软组织肉瘤的6%左右,多发生于儿童或青壮年,主要位于四肢关节和肌腱附近,也可发生于没有滑膜组织的部位,如肌肉、腹壁、腹膜后区等。滑膜肉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 滑膜肉瘤是一种组织学来源和分化方向均不明确的少见软组织恶性肿瘤,,占软组织肉瘤的6%左右,多发生于儿童或青壮年,主要位于四肢关节和肌腱附近,也可发生于没有滑膜组织的部位,如肌肉、腹壁、腹膜后区等。滑膜肉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且缺乏特异的影像表现,所以误诊率较高,高度恶性的更容易被误诊为良性肿瘤,因此医师仅作单纯肿物切除,而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软组织恶性肿瘤 软组织肉瘤 分化方向 滑膜组织 四肢关节 腹膜后区 误诊率 无特征性 尺侧腕伸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异性腱鞘炎491例治疗分析
17
作者 孙立华 王井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1991年第12期21-23,共3页
非特异性腱鞘炎是常见病,多发于手部劳动者,至目前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现就笔者治疗的491例作一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笔者自1980年初至1990年12月治疗491例(506腱)非特异性腱鞘炎(或无菌性,狭窄性腱鞘炎)。其中男性94例,女性397例(... 非特异性腱鞘炎是常见病,多发于手部劳动者,至目前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现就笔者治疗的491例作一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笔者自1980年初至1990年12月治疗491例(506腱)非特异性腱鞘炎(或无菌性,狭窄性腱鞘炎)。其中男性94例,女性397例(412腱)。年龄最小2.6岁(2.5岁及3岁各1例),最大年龄75岁(仅1例),成人平均年龄46.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性腱鞘炎 特异性 指间关节 弹响指 关节疼痛 尺侧腕伸肌 滑膜鞘 关节固定 环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背侧皮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昶 白志刚 +2 位作者 王润生 王爱国 李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改进切取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手术方法。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20侧,对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及其皮支进行解剖测量。临床应用前臂骨间背侧皮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创面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16~62岁,平均32岁。损伤情况:机... 目的改进切取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手术方法。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20侧,对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及其皮支进行解剖测量。临床应用前臂骨间背侧皮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创面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16~62岁,平均32岁。损伤情况:机器挤压伤14例,皮肤撕脱伤10例,电击伤1例,烧伤1例。损伤部位:手背20例,虎口3例,拇指背侧1例,腕屈侧2例。转位皮瓣最大面积为14cm×9cm,最小面积为6cm×8cm。供区全厚皮片植皮。结果在尺侧腕伸肌和小指伸肌的腱腹交界区域有恒定的前臂背侧皮动脉存在,前臂背侧皮动脉距尺骨茎突(9.24±1.33)cm,直径(0.70±0.15)mm。据此设计了前臂背侧皮动脉的逆行岛状皮瓣,并应用于临床,26例全部成活。术后22例未使用扩血管药物;2例使用扩血管药物6h后皮瓣下出现张力血肿,清理血肿并停用扩血管药物后,皮瓣成活;2例术后4h皮瓣苍白,使用扩血管药物后皮瓣成活。术后随访6周~1年,皮瓣良好。26例均未发生静脉血管危象。皮瓣游离后,供区功能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游离包含前臂背侧皮动脉的皮瓣使切取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手术简便、快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背 皮动脉 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扩血管药物 皮瓣成活 皮肤撕脱伤 尺侧腕伸肌 手术方法 上肢标本 解剖测量 临床应用 损伤情况 损伤部位 拇指背 转位皮瓣 全厚皮片 术后随访 血管危象 皮瓣游离 挤压伤
原文传递
一期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治疗重度腕管综合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于家傲 刘志刚 +2 位作者 路来金 张志新 李大为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9-300,共2页
目的介绍一期肌腱转位治疗重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对7例(10侧)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在腕管切开减压的同时,一期采用尺侧腕伸肌为动力肌,拇长伸肌或拇短伸肌转位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结果术后随访2~13个月,平均6.6个月.术后桡侧3... 目的介绍一期肌腱转位治疗重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对7例(10侧)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在腕管切开减压的同时,一期采用尺侧腕伸肌为动力肌,拇长伸肌或拇短伸肌转位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结果术后随访2~13个月,平均6.6个月.术后桡侧3个半手指感觉均有明显的恢复,尺侧腕伸肌-拇长伸肌转位(6侧):优5侧(占83%),良1侧(占17%);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转位(4侧):优3侧(占75%),良1侧(占25%).结论对重度腕部正中神经压卡患者,在腕管松解的同时行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术后能早期恢复拇指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综合征 腱转移术 治疗结果 拇指对掌功能 重度 重建治疗 尺侧腕伸肌 功能重建术 转位治疗 术后随访
原文传递
拇指对掌功能重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志刚 李大为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6-287,共2页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建立以尺侧腕伸肌为动力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的解剖模型,并观察到该肌腱移位后的走行和拇短展肌的走行基本一致,并有旋前功能.2004...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建立以尺侧腕伸肌为动力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的解剖模型,并观察到该肌腱移位后的走行和拇短展肌的走行基本一致,并有旋前功能.2004年2月-2005年1月,对6例拇指对掌功能丧失者,实施肌腱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拇指对掌功能满意.6例中优5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 %.结论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手术方式简单,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对掌功能 腱转移术 治疗结果 拇指对掌功能重建 临床应用 腱移位术 尺侧腕伸肌 应用解剖学研究 临床疗效 上肢标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