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习惯国际法的识别与解释——以2022年“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为中心
1
作者 金永明 张景惠 《中国海商法研究》 2025年第1期3-15,共13页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习惯国际法紧密依存,国际法院正加速对其条款习惯法属性的肯定。在识别习惯国际法的司法实践上,基于考察“一般惯例”和“法律确信”要素的“归纳法”难以全面适用,本质上的主观选择性和外在形式上的客观公正性...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习惯国际法紧密依存,国际法院正加速对其条款习惯法属性的肯定。在识别习惯国际法的司法实践上,基于考察“一般惯例”和“法律确信”要素的“归纳法”难以全面适用,本质上的主观选择性和外在形式上的客观公正性构成国际法院的裁判逻辑主线。其中,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条第1款的属性识别上,2022年“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判决实质上采用的“断言”方法是该逻辑运用的结果,也是国际法院追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普遍性的“效率”体现。同时,习惯国际法的“识别”与“解释”存在阶段性区分,与该案相关的判决内容也贯穿一致的司法能动主义。在具体解释上,该案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条第1款的解释属于对条款原有文义的实质突破,构成司法造法,相关判决结果在司法造法规律上还呈现出较大可能的沿袭趋势。对此,中国学界有必要对国际法院的相关裁判动向予以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国际法的识别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 司法造法 直线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毗连区立法的国际法问题——以“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2022年判决为中心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新军 陈曦笛 《中国海商法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45-53,共9页
“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2022年判决回应了部分有关毗连区立法的国际法问题。在判决中,国际法院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毗连区制度的习惯国际法属性加以确认,阐释毗连区制度与专属经济区制度的规范关系,并明确将领海基线外24海里作... “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2022年判决回应了部分有关毗连区立法的国际法问题。在判决中,国际法院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毗连区制度的习惯国际法属性加以确认,阐释毗连区制度与专属经济区制度的规范关系,并明确将领海基线外24海里作为毗连区的最大边界,否定沿海国可依据特殊情况对此扩张的观点。同时,国际法院不承认哥伦比亚享有超出毗连区四个管制事项的那些基于安全、国家海洋利益或环境保护的管制权。然而,法院的上述判断,是在哥伦比亚毗连区同时也是尼加拉瓜专属经济区这一本案特定情形下作出的,其一般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澄清。特别指出的是,在哥伦比亚毗连区的安全事项立法问题上,尼加拉瓜在其专属经济区也没有“安全”事项的专属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在这一点上,岩泽雄司法官将其和领海外第三国的航行自由相联系,富有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 毗连区 安全事项 域外管辖 航行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法院跨界环境损害救济的“守成”与“创新”——哥斯达黎加与尼加拉瓜跨界环境损害纠纷案评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士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6,共13页
哥斯达黎加与尼加拉瓜跨界环境损害纠纷案是联合国国际法院近年来做出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环境法判决,它标志着综合性跨界环境损害救济机制的初步建立。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属于事前救济制度,其在内容、程序方面缺乏严密规范,导致国... 哥斯达黎加与尼加拉瓜跨界环境损害纠纷案是联合国国际法院近年来做出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环境法判决,它标志着综合性跨界环境损害救济机制的初步建立。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属于事前救济制度,其在内容、程序方面缺乏严密规范,导致国际法院较难就当事国是否违反跨界环境影响评价义务形成一致判断标准。指示临时措施属于事中救济制度,本质上是一种经由国际法院司法活动形成的“禁令救济”,因尚未形成自主法律制度而缺乏强制性法律拘束力。总体来看,国际法院在该案判决中虽进一步探讨了跨界环境损害救济制度,但在规则理解和适用上“守成”有余,进步意义有限。该案最具创新意义的是国际法院于国际法层面首次认可了跨界环境损害的可赔偿性,但它在生态损害评估、赔偿方式和科学证据使用等方面的说理论证不尽完善。综合性跨界环境损害救济机制的健全,仍有待更多国际司法实践的发展和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斯达黎加与尼加拉瓜跨界环境损害纠纷 跨界环境影响评价 指示临时措施 跨界环境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尼加拉瓜诉美国案”对南海仲裁案的启示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徽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1,共13页
中菲南海仲裁案虽涉及国际法问题,但却不限于法律。未雨绸缪,我们有必要对南海仲裁案的最终结果进行相应的预判,特别是研究如何应对潜在的不利裁决。对此,"尼加拉瓜诉美国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表现为两案均在管辖权问题... 中菲南海仲裁案虽涉及国际法问题,但却不限于法律。未雨绸缪,我们有必要对南海仲裁案的最终结果进行相应的预判,特别是研究如何应对潜在的不利裁决。对此,"尼加拉瓜诉美国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表现为两案均在管辖权问题上存在较大异议;案件当事人均包括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案件均涉及复杂的政治纠纷与特定的国际关系。为最终化解"尼加拉瓜诉美国案",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法律与非法律措施。类似地,中国在南海仲裁案中也可参考美国的部分实践,具体包括:围绕法律问题提出相应的抗辩,就案件的后续问题妥善制定相关策略,寻求长远的一揽子解决契机,以及做好国际公关与国际政治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加拉瓜诉美国 南海仲裁 不接受 不参与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2022年判决看沿海国毗连区安全权
5
作者 融雪 《中华海洋法学评论》 2023年第4期167-199,共33页
国际法院在“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2022年判决中认定了毗连区制度及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3条的习惯国际法地位,指出依据当今的习惯国际法沿海国在其毗连区的权力限于海关、财政、移民、卫生四项并否定被告哥伦比亚在国内法... 国际法院在“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2022年判决中认定了毗连区制度及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3条的习惯国际法地位,指出依据当今的习惯国际法沿海国在其毗连区的权力限于海关、财政、移民、卫生四项并否定被告哥伦比亚在国内法中规定其于毗连区内有关安全等方面管制权的合法性。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也将“安全事项”写入毗连区管制权的范围内。面对国际法院的裁定,应谨慎审视法院论证的充分性与说服力并结合我国相关立法的时代背景和当前局势思考我国相关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 毗连区 安全事项 管制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大陆架权利的新制约——国际法院“尼加拉瓜外大陆架案”批判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健军 《国际法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3-19,共17页
国际法院在“尼加拉瓜外大陆架案”中宣告,根据习惯国际法,一国的外大陆架权利不得扩展至他国200海里范围内。国际法院的这一观点值得商榷。《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文简称《公约》)中没有这样的明文规定。国际法院在分析中强调专属经... 国际法院在“尼加拉瓜外大陆架案”中宣告,根据习惯国际法,一国的外大陆架权利不得扩展至他国200海里范围内。国际法院的这一观点值得商榷。《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文简称《公约》)中没有这样的明文规定。国际法院在分析中强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相互联系,然而《公约》维护的是大陆架而非专属经济区的完整性。根据《公约》第56条第3款,专属经济区的海床底土可以与上覆水域分离,由此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的权利并不能阻止邻国的外大陆架在其200海里范围内扩展。国际法院认为《公约》中含有一个“假定”,即外大陆架仅会延伸至那些或将位于国际海底区域的海域,但国际法院对《公约》的这一解释存在明显问题。国际法院所认定的习惯国际法规则是否满足国际习惯的构成要件同样颇值得怀疑。实际上,将他国的200海里界限作为外大陆架的制约线不仅改变了《公约》建立的海域制度,而且也不符合划定国家管辖海域外部界限以及国家间边界的一般规则。根据《公约》,沿海国的大陆架从领海以外一直扩展至按照第76条划定的外部界限。当一国的外大陆架扩展至他国的200海里范围内时,应当通过划界解决它们之间的权利重叠问题。国际法院试图消除此类大陆架划界,但却给相关国家造成了如何确立彼此间海上边界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加拉瓜外大陆架 国际法院 外大陆架 专属经济区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 国际习惯
原文传递
美国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角色 被引量:1
7
作者 罗丽.丹逻思 潘俊武 《法治研究》 2011年第12期12-21,共10页
美国介入国际争端解决的历史悠久,涉及的面广泛深厚。本文通过美国18世纪以来介入国际争端的实践,说明美国历史和政治中法律和外交的密切关系,分析美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利用不同的国际争端解决机构的实践和态度,总结美国在解决国际争端中... 美国介入国际争端解决的历史悠久,涉及的面广泛深厚。本文通过美国18世纪以来介入国际争端的实践,说明美国历史和政治中法律和外交的密切关系,分析美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利用不同的国际争端解决机构的实践和态度,总结美国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经验,以提出可供中国未来实践借鉴的建议。美国一方面积极参加国际争端机制的构建以及通过仲裁和司法和平解决争端(包括涉及军事活动的争端)的案件,另一方面也对以国际仲裁和司法解决国际争端持怀疑态度。这种怀疑态度在尼加拉瓜诉美国案后开始占上风,在最近墨西哥诉美国案后进一步恶化。然而,美国仍是在国际法院案件最多的当事国之一。美国在和平贸易争端解决中采取十分积极的态度。另外,美国在没有直接的物质和法律利益的情况下也积极推动其他争端国和平解决争端。美国在利用国际法院分庭机制经验良好,值得中国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国际争端解决 仲裁 国际法院 任意强制管辖 尼加拉瓜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述评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卫彬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64,共7页
新近一段时期以来,针对一些国家之间争议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国际法院适用了多重分级判案规则。国际法院2012年11月对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的判决就是这方面的最新案例。经过审查,国际法院最终主要以有效统治作为判案依据将阿尔布开克... 新近一段时期以来,针对一些国家之间争议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国际法院适用了多重分级判案规则。国际法院2012年11月对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的判决就是这方面的最新案例。经过审查,国际法院最终主要以有效统治作为判案依据将阿尔布开克礁群等7个岛屿判归哥伦比亚所有,而且明确了领土条约中对"附属岛屿"界定的解释规则,以及关键日期的确定及对证据可采性的影响。国际法院的判案法理及相关证据规则虽然存在某些令人难以信服之处,但对于中国等沿海国家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 条约解释有效统治 争议岛屿 国际法治
原文传递
浅析不干涉原则与人道主义干预的法律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铁婧可 《人民法治》 2019年第22期54-57,共4页
引言:本文将着重讨论不干涉原则和新干预主义、特别是人道主义干预之间的矛盾。前者一直被视为国际习惯法中一条基本且重要的原则,但是似乎越来越受到新干涉主义的冲击。后者则广泛被应用于现代战争的发起中,使得他国发动武力协助等军... 引言:本文将着重讨论不干涉原则和新干预主义、特别是人道主义干预之间的矛盾。前者一直被视为国际习惯法中一条基本且重要的原则,但是似乎越来越受到新干涉主义的冲击。后者则广泛被应用于现代战争的发起中,使得他国发动武力协助等军事干预手段有了依据,尽管这种干预的国际合法性还存在许多争议。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平条约》签署以来,主权和不干涉的双重原则一直支配着国际政治事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干预 不干涉原则 尼加拉瓜诉美国 国际法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法院“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2023年判决之批评——以习惯国际法的识别为中心
10
作者 孔令杰 陈龙 《国际法研究》 2025年第1期50-71,共22页
国际法院在“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2023年判决中提出,依据习惯国际法,一国对自其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外大陆架的权利不能延伸至从另一国基线量起200海里以内。一般惯例和法律确信是习惯法规则的构成要素,“两要素法”是公认的识别习... 国际法院在“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2023年判决中提出,依据习惯国际法,一国对自其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外大陆架的权利不能延伸至从另一国基线量起200海里以内。一般惯例和法律确信是习惯法规则的构成要素,“两要素法”是公认的识别习惯法的基本方法,该方法要求单独评价和认定两项要素的存在。在这项习惯法规则的识别上,国际法院声称但并未真正适用“两要素法”,没有单独识别一般惯例和法律确信。在一般惯例的认定上,法院主要依据的是有关国家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的划界案,忽视了其他类型的国家实践及相反的国家实践,其所依据的国家实践难以称得上具有足够的广泛性、代表性和一致性。在法律确信的认定上,法院没有依据直接相关的确凿证据,而是基于动机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国家实践作出推断。可以说,法院以自我断言的方式直接声称习惯法规则的存在,这种做法既与习惯法认定的一般做法不符,也严重偏离其自身形成的相关判例。法院所声称的习惯法规则实质上改写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条款,可能对全球范围内众多沿海国大陆架外部界限的确定、划界及相关海洋权利争端的解决产生长远影响。法院的做法本质上属自我造法,将遭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沿海国的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 国际法院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00海里外大陆架 习惯国际法 两要素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