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P-HPLC法测定尿多酸肽注射液中5-羟基吲哚乙酸和4-羟基苯乙酸的含量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召 朱瑞 +1 位作者 廖海明 徐康森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多酸肽注射液中5-羟基吲哚乙酸和4-羟基苯乙酸的含量。方法:采用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 A 为1%的三氟乙酸溶液,B 为乙腈-甲醇(75:25);流速1.0 mL·min^(-1),梯度洗脱;检测波...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多酸肽注射液中5-羟基吲哚乙酸和4-羟基苯乙酸的含量。方法:采用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 A 为1%的三氟乙酸溶液,B 为乙腈-甲醇(75:25);流速1.0 mL·min^(-1),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5nm;进样量.20μL;柱温:40℃。结果:被测组分与相邻峰完全分离;5-羟基吲哚乙酸的线性范围为4-400 ng(r=0.9995),最低检测限为0.3 ng,精密度的 RSD 均小于1.89%(n=3),平均回收率为(102.2±1.5)%(n=9);4-羟基苯乙酸的线性范围为100-2800ng(r=0.9999),最低检测限为1.2 ng,精密度的 RSD 均小于0.72%(n=3),平均回收率为(96.64±1.14)%(n=9)。结论: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已用于尿多酸肽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基吲哚乙 4-羟基苯乙 尿多酸肽注射液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 RP-HPLC法测定 平均回收率 C18色谱柱 线性范围 梯度洗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尿多酸肽注射液中马尿酸及苯乙酰谷氨酰胺的含量
2
作者 刘丽梅 姚日生 赖静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612-613,共2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尿多酸肽注射液中马尿酸、苯乙酰谷氨酰胺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Luna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180∶820∶4.5),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25 nm。结果马尿酸、苯乙酰谷氨酰胺回收率...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尿多酸肽注射液中马尿酸、苯乙酰谷氨酰胺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Luna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180∶820∶4.5),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25 nm。结果马尿酸、苯乙酰谷氨酰胺回收率分别为100.4%、101.1%,RSD分别为0.82%、1.6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尿多酸肽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多酸肽注射液 尿 苯乙酰谷氨酰胺 HPLC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多酸肽注射液中大孔树脂有害残留物的检查方法研究
3
作者 王刚 《机电信息》 2018年第2期38-43,共6页
目的:检测尿多酸肽注射液合成过程中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工艺后的有害残留物。方法:通过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录的"三七总皂苷"中树脂残留检测相关方法及限度,建立了尿多酸肽注射液中大孔树脂的残留物分析方法,对样... 目的:检测尿多酸肽注射液合成过程中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工艺后的有害残留物。方法:通过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录的"三七总皂苷"中树脂残留检测相关方法及限度,建立了尿多酸肽注射液中大孔树脂的残留物分析方法,对样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残留物苯、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二乙烯苯等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检测大孔树脂中有害残留物限度的分析方法均有较高的准确度、精密度。结论:大孔树脂中的有害残留物不会残留在尿多酸肽注射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多酸肽注射液 大孔树脂 有害残留物 精密度 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多酸肽注射液中大孔树脂用量与上样量的研究
4
作者 王刚 《机电信息》 2018年第5期55-57,共3页
目的:确定尿多酸肽注射液中大孔树脂吸附达到饱和的量,并得出可上柱药液量与树脂用量的比值。方法:采用静态吸附及动态吸附两种方式进行试验,对树脂吸附后流穿液中的多肽、马尿酸及苯乙酰谷氨酰胺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根据三批超滤液动... 目的:确定尿多酸肽注射液中大孔树脂吸附达到饱和的量,并得出可上柱药液量与树脂用量的比值。方法:采用静态吸附及动态吸附两种方式进行试验,对树脂吸附后流穿液中的多肽、马尿酸及苯乙酰谷氨酰胺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根据三批超滤液动态吸附结果显示,马尿酸在上样量与树脂用量的体积比值为11.7~13.3时开始泄漏。结论:马尿酸的最佳上样量与树脂用量比为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多酸肽注射液 大孔树脂 静态吸附 动态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多酸肽注射液治疗晚期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青 冯奉仪 +11 位作者 陈强 焦顺昌 李方 王华庆 黄雯霞 凌昌全 李明众 任军 张阳 秦凤展 周美珍 朱允中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34-537,共4页
目的观察尿多酸肽注射液单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人组的160例患者中,非小细胞肺癌33例,原发性肺癌45例,乳腺癌17例,食管癌11例,胃癌18例,大肠癌19例,脑胶质瘤10例,肾癌4例,胰... 目的观察尿多酸肽注射液单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人组的160例患者中,非小细胞肺癌33例,原发性肺癌45例,乳腺癌17例,食管癌11例,胃癌18例,大肠癌19例,脑胶质瘤10例,肾癌4例,胰腺癌3例,均为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其中中止治疗21例,死亡1例,可评价疗效者138例,可评价毒副反应者160例。尿多酸肽注射液300ml经锁骨下静脉置管给药,每天1次,连续用药4~8周。结果在可评价客观疗效的138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5.8%,总肿瘤控制率为65.2%,临床受益率为57.2%。患者不良反应轻,主要有恶心呕吐(21.9%)和疼痛(6.3%),大多为Ⅰ~Ⅱ度,可自行恢复。结论尿多酸肽注射液单药治疗乳腺癌、原发性肝癌、非小细胞肺癌、大肠癌、脑胶质瘤等晚期恶性肿瘤有较高的肿瘤控制率,能明显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多酸肽注射液 肿瘤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尿多酸肽注射液体外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
6
作者 刘洋 胡晨 +1 位作者 孟长虹 陆益红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29-32,共4页
建立尿多酸肽注射液体外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染色法,检测不同时间与不同浓度尿多酸肽注射液处理前后,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尿多酸肽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HepG2有明显的抑制作... 建立尿多酸肽注射液体外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染色法,检测不同时间与不同浓度尿多酸肽注射液处理前后,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尿多酸肽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HepG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稀释度在1∶320~1∶2. 5范围内有很好的剂量反应关系,作用24,48,72,96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人肝癌细胞HepG2的存活率逐渐降低。辅料对人肝癌细胞HepG2无刺激作用,方法专属性符合要求,测定10批尿多酸肽注射液,结果显示该方法有很好的耐用性。尿多酸肽注射液在体外可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可用于尿多酸肽注射液的体外生物学活性的评价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多酸肽注射液 体外实验 人肝癌细胞HEPG2 生物学活性 方法建立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尿多酸肽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钱朋飞 张树平 +2 位作者 邓素华 董菊红 闻国权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307-1311,共5页
目的化疗常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骨髓毒性及免疫功能下降,本研究旨在探究尿多酸肽是否可改善接受TE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出现的骨髓毒性及免疫功能不全。方法选取2013-01-01-2015-06-30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目的化疗常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骨髓毒性及免疫功能下降,本研究旨在探究尿多酸肽是否可改善接受TE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出现的骨髓毒性及免疫功能不全。方法选取2013-01-01-2015-06-30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需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99例,根据入组标准分为尿多酸肽联合TEC组(观察组)50例和单纯TEC组(对照组)49例。观察组:尿多酸肽注射液300mL/次,1次/d,化疗前7d给药,化疗当天停用;多西他赛75mg/m2,d1;表柔比星90mg/m2,d1;环磷酰胺500mg/m2,d1。均静脉滴入,每3周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对照组化疗方案和周期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KPS评分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7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0,P=0.014;在体质量上,有效率分别为86.00%和79.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5,P=0.398。化疗前后观察组患者血常规各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常规各计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化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骨髓毒性发生率分别为72.00%和81.63%(χ2=0.638,P=0.424),Ⅱ度以上骨髓毒性发生率为24.00%和4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3,P<0.01。化疗后两组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PBMC对MDA-MB-231(P=0.033)、MDA-MB-453(P<0.01)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后观察组PBMC杀伤作用明显增强(P<0.05),而对照组杀伤作用明显下降,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中联合应用尿酸多肽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所致的骨髓毒性,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多酸肽注射液 乳腺癌 化疗 骨髓毒性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化疗联合CDA-Ⅱ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章卫华 叶敏 +1 位作者 周荣伟 孙坚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4361-4362,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化疗联合尿多酸肽注射液(CDA-Ⅱ)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二线化疗失败出现复发或者转移而采用三线化疗的NSCLC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 目的探讨分析化疗联合尿多酸肽注射液(CDA-Ⅱ)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二线化疗失败出现复发或者转移而采用三线化疗的NSCLC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化疗联合CDA-Ⅱ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单纯化疗,21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远期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2个周期治疗后均有一定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58.2%(32/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9%(1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49.1%(27/55),中位生存时间为8.7个月,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30.9%(17/55),中位生存时间为5.7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CDA-Ⅱ治疗晚期复治NSCLC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非小细胞肺 尿多酸肽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联合CDA-Ⅱ在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博 肖玉婉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2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尿多酸肽注射液(CDA-Ⅱ)在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8例NSCLC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联合CDA-Ⅱ治疗。比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远期...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尿多酸肽注射液(CDA-Ⅱ)在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8例NSCLC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联合CDA-Ⅱ治疗。比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远期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22%、远期生存率为57.41%,均高于对照组的42.59%、29.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复治NSCLC,通过化疗联合CDA-Ⅱ治疗,临床效果较佳,且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尿多酸肽注射液 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