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天门冬氨酸尿素产品质量不稳定原因分析及优化改进
1
作者 侯立业 《中氮肥》 2025年第1期25-27,32,共4页
中海石油华鹤煤化有限公司520 kt/a尿素装置采用斯塔米卡邦2000^(+TM)工艺,其大颗粒尿素造粒系统采用荷兰荷丰流化床造粒技术;2018年华鹤煤化开始生产增值尿素,2020年初新增1套小蒸发系统(药剂在小蒸发系统—小氨水槽—大颗粒造粒系统... 中海石油华鹤煤化有限公司520 kt/a尿素装置采用斯塔米卡邦2000^(+TM)工艺,其大颗粒尿素造粒系统采用荷兰荷丰流化床造粒技术;2018年华鹤煤化开始生产增值尿素,2020年初新增1套小蒸发系统(药剂在小蒸发系统—小氨水槽—大颗粒造粒系统间循环,避免对尿素装置高压/低压系统设备产生腐蚀)。针对聚天门冬氨酸尿素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不稳定(缩二脲、水分、粒度波动大,难达优等品质量指标要求)、聚天门冬氨酸含量低(活性降低)、药剂(聚天门冬氨酸)供应经常中断等问题,经分析与探讨,通过优化小蒸发系统工艺参数、改进药剂配制系统流程及操作方法、优化造粒系统工艺参数等,降低了聚天门冬氨酸尿素缩二脲、水分含量,提高了其颗粒度,保证了产品中聚天门冬氨酸的含量及活性,有效提升了聚天门冬氨酸尿素产品的质量及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装置 大颗粒尿素造粒系统 小蒸发系统 聚天门冬氨酸尿素 产品质量不稳定 原因分析 优化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氨化水稻秸秆对湖羊育肥效果的研究
2
作者 韩大勇 刘海霞 +2 位作者 周明夏 朱爱文 张耀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0,共6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尿素添加量对水稻秸秆氨化的效果及氨化水稻秸秆不同添加量对湖羊育肥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以不添加尿素的水稻秸秆为对照,用4种不同尿素添加量(3%,4%,5%,6%)氨化处理水稻秸秆,每个组设3个重复,40 ...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尿素添加量对水稻秸秆氨化的效果及氨化水稻秸秆不同添加量对湖羊育肥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以不添加尿素的水稻秸秆为对照,用4种不同尿素添加量(3%,4%,5%,6%)氨化处理水稻秸秆,每个组设3个重复,40 d后进行秸秆感官鉴定和营养成分含量测定。根据氨化试验结果,选取氨化效果最优的尿素添加量进行后续试验。选择90只体重20 kg左右的湖羊公羊进行育肥试验,试验羊只随机分为3组,每个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羊。试验Ⅰ组为对照组,粗饲料为未氨化水稻秸秆,试验Ⅱ组的粗饲料为50%未氨化水稻秸秆+50%氨化水稻秸秆,试验Ⅲ组的粗饲料全部为氨化水稻秸秆。秸秆氨化试验结果表明,尿素不同添加量条件下氨化水稻秸秆的色泽、气味、质地均可达到正常水平;各氨化处理组水稻秸秆的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尿素添加量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3%和4%尿素添加量组(P<0.05)。5%和6%尿素添加量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5%和6%尿素添加量组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湖羊育肥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Ⅱ、Ⅲ组羊只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试验Ⅱ、Ⅲ组羊只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1)。试验Ⅱ、Ⅲ组羊只的单位增重成本低于试验Ⅰ组,增重收益和最终盈利高于试验Ⅰ组。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氨化水稻秸秆的最适宜尿素添加量为5%;使用氨化水稻秸秆作为湖羊育肥日粮中的粗饲料,可显著提高湖羊日增重,降低料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氨化 水稻秸秆 湖羊 育肥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混尿素配施有机肥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产量及土壤供氮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常英 安静 +2 位作者 窦京海 丁美丽 杜娇娇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3,共9页
本试验以‘泰农18’为供试小麦品种,进行2年(2022、2023年)的田间肥料试验。基于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7∶3掺混,设置无氮对照(CK)、普通尿素处理(CU)以及有机肥(F)替代掺混尿素(M)比例分别为0、25%、50%、75%、100%处理(分别记为M100F0、M... 本试验以‘泰农18’为供试小麦品种,进行2年(2022、2023年)的田间肥料试验。基于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7∶3掺混,设置无氮对照(CK)、普通尿素处理(CU)以及有机肥(F)替代掺混尿素(M)比例分别为0、25%、50%、75%、100%处理(分别记为M100F0、M75F25、M50F50、M25F75、M0F100),共7个处理,研究等氮条件下有机肥不同比例替代掺混尿素一次性施用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产量以及土壤供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尿素处理(CU)提高了冬小麦生育前期表层(0~30 cm)土壤硝态氮与铵态氮含量,使得该阶段小麦长势较佳,但硝态氮与铵态氮淋溶量也较高,导致此后土壤有效氮含量迅速下降,因此冬小麦氮肥利用率(NUE)、产量均较低。与CU相比,掺混尿素配施有机肥处理延长土壤氮素的供应周期,降低氮素淋溶及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腐植酸组分转化,提高小麦干物质积累、氮肥利用率及产量。2年NUE平均以M50 F50处理最高,2022、2023年较其他施肥处理NUE分别增加1.51%~21.48%、8.90%~22.64%。综上,本试验条件下采用50%有机肥替代掺混尿素可提高土壤供氮性能,从而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为最佳有机肥替代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混尿素 有机肥 冬小麦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尿素氮构建列线图模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慢性危重症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朱瑞 尹丹乔 +3 位作者 王翠 朱芙蓉 汪艳 胡少华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5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BUN)与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慢重症(CCI)之间的关系,评价基于血尿素氮联合相关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CC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重症医学监护信息数据库Ⅳ数据库中2008年至2019年的9...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BUN)与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慢重症(CCI)之间的关系,评价基于血尿素氮联合相关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CC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重症医学监护信息数据库Ⅳ数据库中2008年至2019年的998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BUN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BUN<1.8 mg/L)、B组(1.8 mg/L≤BUN≤3.0 mg/L)和C组(BUN>3.0 mg/L)。研究纳入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脓毒症患者,排除反复住入重症医学科、存活时间少于24 h、缺少24 h内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记录或BUN的患者。结局指标为患者发生CCI。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指标对发生CCI的影响,结合预测因素建立列线图以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CCI的情况,并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辨别力。结果与B、C组比较,A组患者的CCI发生率明显下降(A组:12.0%,B组:15.8%,C组:23.0%),且简化急性生理功能评分Ⅱ得分[A组:36(30,42)分,B组:38(32,45)分,C组:47(40,54)分]、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系统评分[A组:4(2,6)分,B组:4(3,7)分,C组:7(5,9)分]、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A组:32(27,38)分,B组:34(29,40)分,C组:36(30,43)分]均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UN增加是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CCI的独立预测因子。1.8 mg/L≤BUN≤3.0 mg/L的OR值为1.307,95%CI:1.117~1.529;BUN>3.0 mg/L的OR值为2.069,95%CI:1.170~2.437,P<0.001。以最终结果构建列线图,列线图的AUC为0.711。结论BUN增加是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CCI的独立预测指标。BUN相关列线图有较好的区分度,能帮助临床医护人员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CCI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尿素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结构调控催化剂用于尿素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罗成玲 范小凡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5,共10页
尿素氧化反应(UOR)是一项备受关注的可持续清洁能源技术,有望成为治理含尿素废水并转化为能源的有效工艺。相较于高能耗的析氧反应(OER),UOR的热力学电位较低,具有替代OER的潜力。尿素作为稳定的多功能物质,尤其在环境温度下表现出良好... 尿素氧化反应(UOR)是一项备受关注的可持续清洁能源技术,有望成为治理含尿素废水并转化为能源的有效工艺。相较于高能耗的析氧反应(OER),UOR的热力学电位较低,具有替代OER的潜力。尿素作为稳定的多功能物质,尤其在环境温度下表现出良好稳定性,被认为是燃料电池中氢的潜在替代品。然而,UOR涉及复杂的中间吸附/解吸过程,需要高效的催化剂。通过形态工程、合金效应、原子掺杂等微结构调控改性催化剂可实现催化剂优异的UOR性能。虽然已有许多关于微结构调控催化剂的研究和综述,该综述旨在系统地概述微结构调控催化剂的前沿设计策略及其在电催化中的应用,并探讨不同策略如何优化催化剂的结构与功能,进而提升其在UOR中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氧化反应 析氧反应 电催化 直接尿素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蔬中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含量检测方法及尿素循环障碍患者食用分析
6
作者 叶新玉 李子樱 +8 位作者 唐淑军 孙丽萍 赵云霞 肖伟敏 顾亚萍 匡慧颖 陈欣 杨国武 黄雅丽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221,共10页
本研究基于酶解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开发了一种测定蔬菜和水果中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含量的方法。利用灰色链霉菌蛋白酶酶解样品,并... 本研究基于酶解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开发了一种测定蔬菜和水果中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含量的方法。利用灰色链霉菌蛋白酶酶解样品,并加入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苯甲醚,再取上清液进行UPLC-MS/MS分析;以甲醇-0.02%甲酸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经Phenomenex kinetex F5色谱柱分离,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扫描和多反应检测模式进行检测,并通过内标法定量。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在10~1 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方法检出限为1.5 mg/100 g,定量限为5.0 mg/100 g,回收率在80.0%~112.8%,相对标准偏差为1.2%~9.1%。对市场常见的49种蔬菜和50种水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蔬菜中天冬酰胺、谷氨酰胺的总含量均值从高到低排序为豆类、薯芋类、葱蒜类、菌类、瓜类、茄果类、白菜类、绿叶菜类,其中豆类的天冬酰胺、谷氨酰胺总含量均极显著高于绿叶菜类(P<0.01);在水果中天冬酰胺、谷氨酰胺的总含量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核果类、西甜瓜类、聚复果类、浆果类、柑果类、香蕉类、壳果类,核果类的天冬酰胺、谷氨酰胺总含量均显著高于壳果类(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尿素循环障碍患者在日常膳食中可以更多地摄入绿叶菜类、壳果类等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少的果蔬,特别是支链氨基酸与(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含量比值较高的小白菜、木耳、大葱、椰汁、桂圆、柚子等果蔬。另外,应减少对土豆、南瓜、长豆角、香瓜、红李、黄桃等比值较低果蔬的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酰胺 谷氨酰胺 蔬菜 水果 尿素循环障碍 日常膳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添加浓度对乳酸菌发酵秸秆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7
作者 毕庆悦 张敏 +2 位作者 金楚砚 耿春银 金英海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3,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发酵后的玉米秸秆添加不同浓度尿素对延边黄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分别在乳酸菌发酵玉米秸秆中添加0(对照组)、0.5%(T1组)、1.0%(T2组)、1.5%(T3组)和2.0%(T4组)的尿素,用3头体重600 kg左右,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延边... 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发酵后的玉米秸秆添加不同浓度尿素对延边黄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分别在乳酸菌发酵玉米秸秆中添加0(对照组)、0.5%(T1组)、1.0%(T2组)、1.5%(T3组)和2.0%(T4组)的尿素,用3头体重600 kg左右,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延边黄牛瘤胃液进行体外发酵,测定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产气参数、甲烷产量、瘤胃原虫数量、发酵参数、体外干物质消化率等指标。结果表明:T2组最大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甲烷产量随尿素添加量增加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T2组的甲烷产量最低,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T2组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T3、T4组(P<0.05);T2组pH显著低于对照组、T3、T4组(P<0.05);T2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高于其他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T2组乙酸/丙酸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4组(P<0.05);T1、T2组有机物消化率、代谢能显著高于对照组、T3、T4组(P<0.05);T2组干物质体外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3、T4组粗蛋白体外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1、T2组(P<0.05)。添加尿素对降低甲烷产量、瘤胃原虫数量等作用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添加1.0%尿素的乳酸菌发酵秸秆相对于其他组在提高产气量、有机物消化率、粗蛋白体外消化率,降低乙酸/丙酸值方面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乳酸菌 发酵参数 玉米秸秆 瘤胃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和玉米浆复合预处理对玉米秸秆营养成分和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沙志行 洪海洋 +7 位作者 姜明明 任文义 刘帅 刘淼 孔伟豪 张力莉 徐晓锋 马玉林 《中国畜牧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86,共6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尿素和玉米浆复合预处理对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体外产气特性和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分为4个组别,即对照组、3%尿素(UC)组、5%玉米浆(CCL)组、3%尿素+5%玉米浆(UCC)组,每组4个重复。在发酵1、3、5、7、14、28、56 d... 本试验旨在探究尿素和玉米浆复合预处理对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体外产气特性和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分为4个组别,即对照组、3%尿素(UC)组、5%玉米浆(CCL)组、3%尿素+5%玉米浆(UCC)组,每组4个重复。在发酵1、3、5、7、14、28、56 d后采集样品,测定尿素和玉米浆复合预处理和预处理时间对玉米秸秆营养成分的影响,并利用体外发酵法测定分析体外产气特性和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尿素+玉米浆复合预处理时间的延长,各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蛋白质(CP)含量均降低(P<0.01),在第28天时趋于稳定;相较于对照组,UCC组CP含量升高(P<0.01),NDF含量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UCC组在前24h的累积产气量升高(P<0.05),UCC组产气速率c值升高(P<0.001);UCC组微生物蛋白(MCP)浓度、乙酸含量、乙酸/丙酸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3%尿素+5%玉米浆复合预处理有助于提高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改善体外瘤胃发酵,促进微生物蛋白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尿素 玉米浆 体外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褐牛与中国西门塔尔牛乳尿素氮的遗传参数估计
9
作者 马凯伦 李雪 +5 位作者 张晓雪 张涛 张梦华 王丹 胥磊 黄锡霞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2-1210,共9页
【目的】全面评估新疆褐牛与中国西门塔尔牛的健康与营养状态,进而优化饲养管理策略,以期达到提升其整体生产性能的目的。【方法】收集新疆地区4个牛场2016―2023年间702头新疆褐牛(1085条)和4079头中国西门塔尔牛(6352条)奶牛生产性能... 【目的】全面评估新疆褐牛与中国西门塔尔牛的健康与营养状态,进而优化饲养管理策略,以期达到提升其整体生产性能的目的。【方法】收集新疆地区4个牛场2016―2023年间702头新疆褐牛(1085条)和4079头中国西门塔尔牛(6352条)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利用SAS 9.2软件分析测定场、产犊年份、产犊季节和胎次对乳尿素氮的影响,通过DMU软件构建单性状重复力模型,估计新疆褐牛与中国西门塔尔牛乳尿素氮的遗传参数。【结果】测定场、产犊年份对新疆褐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乳尿素氮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产犊季节对中国西门塔尔牛乳尿素氮有极显著影响(P<0.01);胎次对新疆褐牛和中国西门塔尔乳尿素氮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P<0.01)。新疆褐牛与中国西门塔尔牛乳尿素氮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10±0.05和0.15±0.03,均属于低遗传力性状;乳尿素氮平均估计育种值均随产犊年份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两个品种牛的乳尿素氮均为低遗传力性状,近几年中国西门塔尔牛乳尿素氮的遗传趋势上升,而新疆褐牛呈下降趋势,因此,应注重不同因素对乳尿素氮的影响,合理调整饲养管理方式,加强对其选择的重视程度。本研究结果为提高两个品种牛的生产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褐牛 中国西门塔尔牛 尿素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固定化中性脲酶及其降解黄酒中的尿素
10
作者 任遇福 徐岩 王栋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4,共7页
开发利用新型固定化中性脲酶降解黄酒中的尿素,是有效控制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一种可行的方法。近年来,基于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原位合成固定化酶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该研究基于黄酒的特性,通过对ZIF-8与MI... 开发利用新型固定化中性脲酶降解黄酒中的尿素,是有效控制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一种可行的方法。近年来,基于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原位合成固定化酶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该研究基于黄酒的特性,通过对ZIF-8与MIL-100(Fe)两种MOF材料的比较,选择以MIL-100(Fe)作为固定化载体,在室温水环境下原位合成了固定化中性脲酶NU@MIL-100(Fe),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表征以及酶学性质的评价。结果表明,以酸稳定性和酒精稳定性良好的MIL-100(Fe)为载体进行固定化,中性脲酶的引入不影响MIL-100(Fe)的晶体结构与形貌。相较于游离中性脲酶,固定化中性脲酶NU@MIL-100(Fe)最适pH、最适温度以及活性受酒精的影响未发生明显变化,但NU@MIL-100(Fe)表现出更好的酸性活性和酒精耐受性,酸稳定性也有一定的提高。将NU@MIL-100(Fe)用于黄酒中的尿素降解,处理4 h后尿素降解率达到79.96%,24 h后尿素降解率达93.83%,重复使用3次,处理4 h仍可达到48.29%的尿素降解率,表现出良好的尿素降解效果和重复使用性。该研究结果为固定化中性脲酶在黄酒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脲酶 金属有机框架 固定化 黄酒 尿素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NFC/NDF比例对奶牛瘤胃中微生物尿素氮代谢流的影响
11
作者 张仕琦 郑楠 +1 位作者 王加启 赵圣国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2-1312,共11页
旨在探究改变饲粮NFC/NDF比例模拟不同能量供应速度,阐明能量供应对瘤胃微生物尿素氮利用效率和尿素氮代谢流向的调控作用,为尿素高效利用提供参考。通过体外发酵技术,将40个发酵瓶随机分为4组(n=10),为扣除15 N本底值,每组添加常规尿素... 旨在探究改变饲粮NFC/NDF比例模拟不同能量供应速度,阐明能量供应对瘤胃微生物尿素氮利用效率和尿素氮代谢流向的调控作用,为尿素高效利用提供参考。通过体外发酵技术,将40个发酵瓶随机分为4组(n=10),为扣除15 N本底值,每组添加常规尿素(n=5)和15 N-尿素(n=5,15 N 15 N-尿素丰度:99.08 atom%),每组NFC/NDF比例分别为0.89、1.10、1.33和1.66。进行24 h体外发酵,并采集发酵液分析发酵参数、微生物15 N丰度以及15 N代谢流。结果表明,随着饲粮中NFC/NDF比例的增加,微生物蛋白质产量和尿素氮利用率呈线性增加(P<0.05)。代谢组分析表明,饲粮中NFC/NDF比例改变了瘤胃微生物的嘌呤代谢、氨循环、谷氨酸代谢等代谢途径。15 N标记代谢流分析表明,尿素氮流向34种含氮化合物,涉及氨基酸、核苷酸和能量代谢。随着饲粮NFC/NDF比例上升,尿素氮更多流向脱氧胸苷酸、UDP-葡萄糖和氨基酸等代谢物,从而活化了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途径。在本试验的体外条件下,饲粮快速发酵碳水化合物比例的增加能促进尿素氮向微生物氨基酸和核苷酸转化,进而提高尿素氮利用率和微生物蛋白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瘤胃微生物 尿素 同位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及水分对稳定型尿素硝酸铵溶液调控氮素的影响及其肥效研究
12
作者 张迪 杜连凤 +5 位作者 魏丹 金梁 丁建莉 王磊 董淑祺 肖强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413,共10页
为验证稳定型尿素硝酸铵溶液(YUAN,脲酶、硝化抑制剂用量均占UAN的0.06%)在夏玉米栽培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室内培养与田间试验,探究不同土壤[褐土(S1)和红壤(S2)]、不同土壤田间持水量[40%(W1)、60%(W2)和80%(W3)]以及夏玉米种植条件下[... 为验证稳定型尿素硝酸铵溶液(YUAN,脲酶、硝化抑制剂用量均占UAN的0.06%)在夏玉米栽培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室内培养与田间试验,探究不同土壤[褐土(S1)和红壤(S2)]、不同土壤田间持水量[40%(W1)、60%(W2)和80%(W3)]以及夏玉米种植条件下[不施氮(CK)、追施普通尿素(CN)、优化CN(CNU)、追施普通尿素硝酸铵溶液(UAN)、追施稳定型尿素硝酸铵溶液(UANa和UANb)],稳定型尿素硝酸铵溶液(YUAN)对其所含氮素的调控效果及肥效。结果表明,YUAN处理下,土壤铵态氮含量平均上升和下降速率均慢于UAN处理,铵态氮含量在下降期内显著高于UAN处理。铵态氮含量在S1中的平均上升速率(41.63 mg·kg^(-1)·d^(-1))和下降速率(25.50 mg·kg^(-1)·d^(-1))均大于在S2中的平均上升速率(35.79 mg·kg^(-1)·d^(-1))和下降速率(16.74 mg·kg^(-1)·d^(-1)),0~56 d内二者铵态氮含量整体达到显著差异,说明YUAN的氮素在S2中转化的慢,其对氮素的调控效果更佳。在W1、W2和W3土壤田间持水量条件下,0~91 d内YUAN处理铵态氮含量整体显著高于UAN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分别为7、91和21 d(分别为933.70、1128.80和1507.10 mg·kg^(-1)),说明W2田间持水量条件下YUAN调控氮素的效果较优。与CN相比,UANa处理玉米产量提升690 kg·hm^(-2),增产率为8.73%,氨挥发减少67.10%。与UAN相比,UANa处理玉米产量提升779 kg·hm^(-2),增产率为9.97%,氨挥发减少60.64%。在0~20 cm土层内,硝态氮含量以CN和UANa处理较高,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他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在180~200 cm土层内,施肥处理中以UANa处理硝态氮含量最低,分别较CN、CNU、UAN和UANb处理降低46.60%、26.08%、40.59%和27.07%,其中UANa处理显著低于CN和UAN处理。本研究结果为稳定型尿素硝酸铵溶液氮肥的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硝酸铵溶液 土壤酸碱 土壤水分 抑制剂 夏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壳状Ni_(3)S_(2)/NiMoP_(2)异质结构电催化剂高效大电流密度电解水/尿素复合系统
13
作者 王佳奕 庆绍军 +3 位作者 童希立 项婷 张坤 徐良骥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7,共12页
水-尿素电解是实现氨氮废水脱氮及高效绿色产氢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该技术面临的关键难题是缺乏高活性和大电流耐久性的双功能电催化剂。本研究采用水热耦合气相磷化法,在泡沫镍(NF)上合成了一种贝壳状Ni_(3)S_(2)/NiMoP_(2)异质结构催化... 水-尿素电解是实现氨氮废水脱氮及高效绿色产氢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该技术面临的关键难题是缺乏高活性和大电流耐久性的双功能电催化剂。本研究采用水热耦合气相磷化法,在泡沫镍(NF)上合成了一种贝壳状Ni_(3)S_(2)/NiMoP_(2)异质结构催化剂,得益于其片状层叠的非均相纳米结构、丰富的氧空位和高效的电子传质,该电催化剂在析氢反应(HER)和尿素氧化反应(UOR)中表现出优异的活性,产生1000 mA/cm^(2)的大电流密度分别仅需−0.205和1.423 V(vs.RHE)的超低电位。双功能Ni_(3)S_(2)/NiMoP_(2)催化剂组装的水-尿素系统的电解活性得到显著提升,仅需要1.580 V的槽压来驱动500 mA/cm^(2)电流密度实现HER和UOR,比全水解系统的电压低159 mV。此外,它在高电流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耐久性,可以连续稳定运行长达10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3)S_(2)/MoNiP_(2) 异质结构 电催化剂 尿素氧化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绳菁煜 刘凡凡 +5 位作者 马梅 田霖 刘雨桐 刘凤敏 高杉 于春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31-1839,共9页
背景血尿素氮(BUN)与血清白蛋白(ALB)比值(BAR)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被认为与多种心肺系统疾病的不良结局相关,但冠心病(CHD)患者的BAR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CHD患者BAR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 背景血尿素氮(BUN)与血清白蛋白(ALB)比值(BAR)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被认为与多种心肺系统疾病的不良结局相关,但冠心病(CHD)患者的BAR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CHD患者BAR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19年9月天津市6家医院住院的CHD患者入院数据。BAR通过BUN/ALB计算。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HD患者BAR与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斑块数量和斑块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校正混杂因素后行进一步分析。绘制BAR诊断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10808例CHD患者数据。其中8158例患有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患病率为75.5%。将10808例CHD患者数据按BAR的四分位数(Q1、Q2、Q3、Q4)分为4组。Q1组BAR≤-0.3954,-0.3954<Q2组BAR≤-0.1587,-0.1587<Q3组BAR≤0.1324,Q4组BAR>0.1324。与Q1组相比,经过多变量调整后,Q4组的BAR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最强(OR=1.512,95%CI=1.273~1.795,P<0.001)。CHD患者BAR诊断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AUC为0.612(95%CI=0.600~0.624)。女性群体中BAR水平与斑块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OR=1.583,95%CI=1.260~1.989,P<0.001),老年群体中BAR与斑块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OR=1.810,95%CI=1.459~2.246,P<0.001)。且BAR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不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影响。结论高水平的BAR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关,且在女性、中老年人群中更显著。BAR升高可能有助于早期识别CHD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从而避免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尿素 血清白蛋白 颈动脉斑块 影响因素分析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型包膜尿素在海南砖红壤中保水缓释效果研究
15
作者 张实玉 杨红竹 +3 位作者 刘海林 林清火 茶正早 罗微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9-44,共6页
采用核壳包覆式工艺制备出膜材用量为3%、6%、9%的保水型包膜尿素,研究保水型包膜尿素在海南砖红壤中保水缓释效果。结果表明:保水型包膜尿素表面包覆形成了厚度为57.6~191.5μm的保水剂膜层。与普通尿素相比,保水型包膜尿素可减少氮素... 采用核壳包覆式工艺制备出膜材用量为3%、6%、9%的保水型包膜尿素,研究保水型包膜尿素在海南砖红壤中保水缓释效果。结果表明:保水型包膜尿素表面包覆形成了厚度为57.6~191.5μm的保水剂膜层。与普通尿素相比,保水型包膜尿素可减少氮素淋出速率,其首次氮素淋出率显著降低了33.04%~55.48%;随着包膜材料用量增加,保水型包膜尿素的氮素缓释性能逐渐增强。施用保水型包膜尿素可提高砖红壤的保水能力,添加保水型包膜尿素的砖红壤在30 d内土壤水分蒸发率减少7.30%~20.86%,而且增加膜材用量可提高保水型包膜尿素的保水性能。表明保水型包膜尿素在砖红壤中具有较好的保水缓释效果,且可通过调节膜材用量调控其保水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型包膜尿素 缓释性能 保水性能 砖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毒害引发的核桃焦叶症与尿素的缓解作用研究
16
作者 周志豪 赵喆 +6 位作者 李宝鑫 王春燕 张亮 梁兆林 白永超 周荣飞 裴东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7,共14页
[目的]明确灌溉水诱发核桃硼毒害的阈值,探究硼毒害对叶片表型、矿质元素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硼毒害初期施用尿素对焦叶症发生的缓解作用,为新疆核桃焦叶症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连续调查南疆硼毒害核桃果园的灌溉水质、土肥管理... [目的]明确灌溉水诱发核桃硼毒害的阈值,探究硼毒害对叶片表型、矿质元素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硼毒害初期施用尿素对焦叶症发生的缓解作用,为新疆核桃焦叶症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连续调查南疆硼毒害核桃果园的灌溉水质、土肥管理及对产量影响等的基础上,开展温室重演试验,选取长势均一的1月龄‘温185’幼苗,以硼酸为硼源,设置不同浓度硼溶液(0.1、0.2、1、10、50、100 mg·L^(-1))为实验组,以纯净水处理作对照组,观测并统计叶片发病情况;大田试验是以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灌溉水质优良的健康果园中10年生‘温185’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灌施硼处理SP1(250 g·株^(-1))、SP2(500 g·株^(-1))、SP3(1000 g·株^(-1))和SP4(2000 g·株^(-1)),与0.5%硼-0.2%尿素联用喷施处理B3(施3次硼)、B6(施6次硼)、B3N(施3次硼后再喷3次尿素)、B6N(施6次硼后再喷3次尿素),以及农户常规管理(CK),测定不同处理下叶缘和叶心中硼、磷、钾、锌与铁元素含量。[结果]当长期灌溉硼含量超过0.2 mg·L^(-1)的水时,可诱发成幼龄核桃发生焦叶现象;主要表现为树体的下部成熟叶先焦枯,并逐渐向上部嫩叶蔓延;单个叶片上叶尖和叶缘首先出现褐色点状斑,伴随着叶脉间规律的条形带状失绿,逐步向叶心蔓延,直至整叶焦枯。随着施硼量的增加,硼元素在叶片内大量积累,尤其在叶缘处,SP4处理下核桃叶缘硼含量高达CK的4.14倍,同时显著提高了叶片的磷、锌、铁元素含量,降低了叶片钾元素的含量。在叶缘硼含量低于360 mg·kg^(-1)时喷施0.2%尿素可以有效降低叶片内硼积累,减轻核桃焦叶症发病程度。[结论]核桃属于硼敏感型植物,硼毒害是诱发核桃焦叶症的重要因子之一。硼因焦叶症与氯因焦叶症叶片表型特征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叶脉间是否出现较规律的条形带状失绿。硼的大量积累影响了核桃对其他矿质元素的吸收。尿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核桃硼毒害,建议在核桃园发生硼毒害初期喷施适量尿素,可有效缓解当地焦叶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毒害 叶片矿质元素 核桃焦叶症 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肾CT平扫直方图分析预测血尿素氮价值的研究
17
作者 韩爱萍 谭伟 +2 位作者 魏毅 胡守章 涂武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137-139,143,共4页
目的评估两肾CT平扫直方图参数预测血尿素氮(BUN)异常的可行性。方法采用FireVoxel软件,对武汉科技大学附属老年病医院69名两肾CT平扫患者(34名BUN异常,35名正常)的图像进行直方图分析。分析包括信号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中位数、... 目的评估两肾CT平扫直方图参数预测血尿素氮(BUN)异常的可行性。方法采用FireVoxel软件,对武汉科技大学附属老年病医院69名两肾CT平扫患者(34名BUN异常,35名正常)的图像进行直方图分析。分析包括信号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偏度、峰度、熵及百分位值(1%,5%,10%,25%,50%,75%,90%,95%,99%)。利用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这些参数在区分BUN异常与正常水平上的诊断价值。结果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信号标准差、变异系数、偏度、峰度及1%百分位值在正常与异常BUN水平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信号标准差、变异系数及峰度的AUC分别为0.713、0.663、0.667。变异系数联合峰度、标准差联合峰度、标准差联合变异系数及三者联合的AUC值在0.68至0.734之间,表明组合使用能增强预测准确性。结论基于两肾CT平扫的直方图参数对血尿素氮异常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d Tomography(CT) 肾脏 直方图分析 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变性PAGE中ssDNA回收方法的研究与优化
18
作者 郑楚君 黄海轩 +3 位作者 王雨萱 叶煜玮 徐斐 袁敏 《工业微生物》 2025年第1期110-115,124,共7页
从变性PAGE中获得高纯度、高回收率的ss DNA,是功能核酸研究及适配体筛选的关键环节之一。文章采用直取法、改良煮沸法、试剂盒回收和正丁醇回收4种方法,在尿素变性PAGE中对ss DNA进行了提取回收研究,并发现改良煮沸法的ss DNA回收效率... 从变性PAGE中获得高纯度、高回收率的ss DNA,是功能核酸研究及适配体筛选的关键环节之一。文章采用直取法、改良煮沸法、试剂盒回收和正丁醇回收4种方法,在尿素变性PAGE中对ss DNA进行了提取回收研究,并发现改良煮沸法的ss DNA回收效率显著优于其他3种回收方法。对实验条件作进一步优化,使ss DNA回收效率达到了70.33±0.35%,并获得了较高的回收纯度(A260/A280=1.85)。可见,该种方法操作简便、回收速度快,且不易受有机试剂的干扰,同时成本低廉,单次回收成本不足1元,在功能核酸的筛选及回收利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变性PAGE ss DNA回收 改良煮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尿素氮/肌酐、B型脑钠肽前体及左室射血分数预测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
19
作者 罗水光 宋晗 +2 位作者 黄海深 林伟卓 卢敏 《右江医学》 2025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尿素氮/肌酐(BUN/Cr)、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预测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89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LVEF低于50%且心功能Ⅲ级以上,依据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将常规药物抗... 目的 探讨血清尿素氮/肌酐(BUN/Cr)、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预测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89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LVEF低于50%且心功能Ⅲ级以上,依据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将常规药物抗心力衰竭治疗且每日呋塞米用量≥200 mg的21例患者归入顽固组,其余68例纳入普通组。两组患者入院时均进行血清NT-proBNP、BUN和Cr水平检测,计算血BUN/Cr值;同时采用B超进行心功能检查及测量LVEF,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顽固性心力衰竭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三者及三者联合检测在预测顽固性心力衰竭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 顽固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和BUN/Cr比值高于普通组,LVEF水平低于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BUN和Cr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结果显示LVEF是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LVEF在预测顽固性心力衰竭方面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500(95%置信区间为0.6097~0.8903),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9.71%和60.00%。血清LVEF、NT-proBNP及BUN/Cr三个指标联合检测的ROC分析显示,三个指标联合的AUC为0.7949(95%置信区间为0.6651~0.9246),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提升至91.18%和65.00%。结论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可能与BUN/Cr、NT-proBNP的升高及LVEF的降低有关,NT-proBNP、LVEF、BUN/Cr检测简单便捷,不同基层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单一LVEF或联合检测进行顽固性心力衰竭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心力衰竭 B型脑钠肽前体 血清尿素 肌酐 左心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肝素结合蛋白、尿素量与清除率比值、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预测血透导管性感染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
20
作者 施晴波 刘伟英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尿素量与清除率比值(Kt/V)、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预测维持性血透(MHD)患者血透导管性感染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实施MHD治疗且发生血透导管性感染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28 d后患者的结局情...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尿素量与清除率比值(Kt/V)、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预测维持性血透(MHD)患者血透导管性感染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实施MHD治疗且发生血透导管性感染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28 d后患者的结局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51例、预后不良组31例,比较两组的HBP、Kt/V、TSAT测定值及患者一般资料、病情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项指标与患者预后结局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分析HBP、Kt/V、TSAT三项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MHD导管性感染患者预后结局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的HBP、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降钙素原(PCT)、血磷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的TSAT、白蛋白(ALB)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HD发生血透导管性感染患者的HBP升高、CRP升高、TNF-α升高、PCT升高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MHD发生血透导管性感染患者的TSAT、ALB升高是其预后良好的保护性因素(均P<0.05);HBP、TSAT预测MHD患者血透导管性感染不良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90(0.685~0.895)、0.839(0.752~0.927)。结论:HBP增高、TSAT降低与MHD患者血透导管性感染不良预后结局关系密切,并且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蛋白 尿素量与清除率比值 转铁蛋白饱和度 维持性血透 导管性感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