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在诊断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艳 袁军 +1 位作者 李健 孙兴旺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CT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病例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征象。结果:50例病例中,良性病变21例,恶性病变29例,其平扫几均表...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CT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病例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征象。结果:50例病例中,良性病变21例,恶性病变29例,其平扫几均表现为低密度,高血供病变在动脉期呈现高密度,少血供的病变,门脉期扫描病灶可为明显低密度易被显出,部分病灶有延迟强化之特点,与其良恶性无必然联系。结论:螺旋CT结合高压注射器的使用及多期扫描特点,对正确诊断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盱脏 局灶性占位性病变 多期增强扫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CT灌注成像对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耀忠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13期105-107,共3页
目的:分析64排CT灌注成像对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37例疑似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均行64排CT灌注成像和二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的符... 目的:分析64排CT灌注成像对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37例疑似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均行64排CT灌注成像和二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的符合率、敏感度、漏诊率及误诊率,以及不同性质病灶64排CT灌注成像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发现恶性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64例,良性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73例;64排CT灌注成像诊断敏感度和符合率高于二维超声检查,且诊断漏诊率和误诊率低于二维超声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患者实性部分肝动脉灌注量、肝动脉灌注指数低于良性患者,门静脉灌注量高于良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总肝灌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CT灌注成像较二维超声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和敏感度,并且能够反映肝脏不同病灶的血流特点,能为临床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CT灌注成像 二维超声检查 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燕 杨磊 +6 位作者 候新华 宋涛 徐新建 韩玮 林海 何铁英 姚兰辉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23-325,共3页
目的分析胰腺良、恶性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对疑有胰腺病变的35例患者分别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结合手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其超声造影增强水平、增强速度及增强模式。结果 35例胰腺病变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为恶性病... 目的分析胰腺良、恶性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对疑有胰腺病变的35例患者分别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结合手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其超声造影增强水平、增强速度及增强模式。结果 35例胰腺病变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为恶性病变28例,良性病变7例。其中25例胰腺腺癌全程为整体不均匀低增强,24例晚增强,1例同步增强;3例早退,19例晚退,3例同时消退。2例神经内分泌癌动脉相不均匀缓慢高增强,静脉相低增强;1例晚退,1例早退。1例转移癌动脉相不均匀缓慢低增强,静脉相高增强并晚退。1例胰岛细胞瘤动脉相不均匀快速高增强,静脉相呈等增强并早退。2例假性囊肿始终无增强。2例囊腺瘤动脉相不均匀等增强,静脉相低或等增强;1例早增强并早退,1例晚增强并晚退。2例局灶性胰腺炎与胰腺实质同时增强和消退。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弥补常规超声不足,通过不同增强模式对胰腺占位行病变进行定性诊断,并且能够对胰腺肿瘤的血流灌注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局灶性占位性病变 胰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参数选择及应用
4
作者 石健 《交通医学》 2009年第6期715-715,717,共2页
目的:探讨DWI在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检查中成像稳定的技术参数。方法:对30名肝脏局灶占位病变行肝脏DWI,比较不同b值、激励次数(NEX)、采集矩阵对图像质量的影响。A组b值分别取50s/mm2、500s/mm2、800s/mm2;B组激励次数分别取2、4、6;... 目的:探讨DWI在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检查中成像稳定的技术参数。方法:对30名肝脏局灶占位病变行肝脏DWI,比较不同b值、激励次数(NEX)、采集矩阵对图像质量的影响。A组b值分别取50s/mm2、500s/mm2、800s/mm2;B组激励次数分别取2、4、6;C组采集矩阵分别取128×64、128×128、128×256。结果:在3种不同扫描参数的比较中,b值为500s/mm2的图像质量较b值为50s/mm2和800s/mm2;NEX取4的图像质量优于NEX取2和6;采集矩阵为128×256的图像质量优于采集矩阵为128×64和128×128。结论:b值取500s/mm2、NEX取4和采集矩阵取128×256是DWI在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检查中较理想的扫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局灶性占位性病变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