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药微球对比碘化油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韩廷超 王忠 申梦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9-994,共6页
目的 对比碘化油肝动脉化疗栓塞(C-TACE)与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D-TACE)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巨块型肝癌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6例,对照组36... 目的 对比碘化油肝动脉化疗栓塞(C-TACE)与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D-TACE)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巨块型肝癌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局部热消融联合C-TACE治疗,研究组采用局部热消融联合D-TACE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肝功能、血清学指标、血流灌注指标、不良反应,术后随访2年,对比2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研究组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3个月,2组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2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均升高(P<0.05),而研究组低于对照组;2组白蛋白(ALB)均降低(P<0.05),而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胸腺激酶1(TK1)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2组血容量(BV)、血流量(BF)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2组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随访2年,2组各失访1例,随访率为97.22%,研究组中位PFS为15.41个月(95%CI:7.02~23.19),对照组中位PFS为12.34个月(95%CI:6.16~22.30),研究组PFS曲线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局部热消融联合D-TACE可改善巨块型肝癌患者肝功能、血流灌注情况,疗效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调节血清EGFR、VEGF、TK1表达,安全可靠,且可延长中位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微球 局部热消融 肝动脉化疗栓塞 巨块型肝癌 临床疗效 安全性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大肝癌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杨占祥 张坤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052-1053,共2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的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资料。所有入组患者随访时间至少3个月。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的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资料。所有入组患者随访时间至少3个月。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将完全缓解的患者与部分缓解的患者纳入客观缓解组共计44例,其余患者纳入对照组共计3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病情资料、治疗资料分组进行统计并行单因素比较,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项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总结影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80例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患者客观缓解率为55.0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肿瘤数量、肿瘤分期、术前肝功能分级、甲胎蛋白水平是影响客观缓解率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肿瘤分期超过Ⅲ期、直径超过7 cm、数量超过2个、术前甲胎蛋白水平超过200 ng/mL为影响客观缓解率的危险因素。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大肝癌可获得一定程度短期客观缓解,但患者自身病情严重程度对疗效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局部热消融 大肝癌 客观缓解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大肝癌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祖亮 杨栋云 +2 位作者 高杨 应希慧 赵中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8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诊的90例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诊的90例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评价近期疗效,统计客观缓解率。根据患者近期疗效将其分为客观缓解组与对照组(未达到客观缓解),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疗效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后,90例大肝癌患者中有47例患者客观缓解,其余43例未达到客观缓解,客观缓解率为52.22%。在单因素分析中,客观缓解组与对照组的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肿瘤临床分期、术前甲胎蛋白水平、门静脉癌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直径≥7 cm、肿瘤数目≥2个、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术前甲胎蛋白≥200μg/L、伴有门静脉癌栓是影响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在大肝癌中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患者疗效受到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肿瘤临床分期、术前甲胎蛋白水平、门静脉癌栓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需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实施相应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肝癌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局部热消融 疗效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文涛 汶芙蓉 李继昌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22例大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TACE联合局...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22例大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TACE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及总胆红素(TBIL)]、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83.8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TBIL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ALB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AL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70.9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大肝癌患者可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肝功能,还能提高远期生存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肝癌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 局部热消融 肝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锥形散射激光局部热消融肝组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洪德飞 彭淑牖 +2 位作者 童利民 李松英 蔡秀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49-851,共3页
目的 通过半导体锥型散射激光热消融肝组织的实验研究 ,探索一项价廉、疗效好、应用方便的有自主知识产权 (试验阶段 )的热消融肝癌新技术。 方法 应用自我研制的实体肿瘤锥形散射激光治疗系统热消融健康家兔的肝组织 ,比较消融前后... 目的 通过半导体锥型散射激光热消融肝组织的实验研究 ,探索一项价廉、疗效好、应用方便的有自主知识产权 (试验阶段 )的热消融肝癌新技术。 方法 应用自我研制的实体肿瘤锥形散射激光治疗系统热消融健康家兔的肝组织 ,比较消融前后肝功能变化 ,观察组织温度变化及消融 1个月后的病理变化。 结果 术后家兔均成活 ,热凝固 10min光纤中心、距光纤中心 5mm、10mm处肝组织温度分别为 96 39℃± 3 97℃、6 0 79℃± 6 2 1℃、4 6 10℃± 4 5 8℃ ;术后 7d肝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别 (P >0 0 5 )。术后 1个月可见消融区横径为 2 6 0mm(2 1mm~ 33mm)灰白色凝固坏死带和纤维包膜。光镜下可见中心为凝固坏死 ,外周为 0 5mm炎症细胞浸润带和 2 4mm肉芽组织。 结论 半导体锥形散射激光可安全有效热消融肝组织 ,提示该技术有可能成为肝癌热消融治疗的一种适合国情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锥形散射激光 局部热消融 肝组织 实验研究 肝癌 治疗
原文传递
入肝血流阻断对局部热消融治疗肝癌疗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洪德飞 彭淑牖 +1 位作者 童利民 李松英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研究入肝血流阻断对局部热消融治疗肝癌效果的影响 ,为临床提高局部热消融治疗肝癌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SD大鼠 ,采用癌组织块包埋法建立大鼠W 2 5 6肝癌模型 4 0只。随机分 4组 ,每组 10只 :肝门非阻断组 (A组 ) ;肝动... 目的 研究入肝血流阻断对局部热消融治疗肝癌效果的影响 ,为临床提高局部热消融治疗肝癌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SD大鼠 ,采用癌组织块包埋法建立大鼠W 2 5 6肝癌模型 4 0只。随机分 4组 ,每组 10只 :肝门非阻断组 (A组 ) ;肝动脉阻断组 (B组 ) ;门静脉阻断组 (C组 ) ;肝动脉和门静脉联合阻断组 (D组 )。对 4 0只大鼠的癌灶 ,应用自我研制的半导体锥形散射激光热疗系统进行辐照。比较辐照时的癌灶温度 ,并观察辐照后即刻、1周、2周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4组间各时点癌灶温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4组间各时点癌灶温度两两比较 ,除B组和C组在 12 0秒时点和C组、D组各时点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外 ,其余组间各时点癌灶温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光学显微镜下见 4组SD鼠癌灶标本以治疗头为中心 ,向外依次为凝固坏死区、移行区和正常肝癌细胞对照区。C、D组比A、B组三区分界清楚。结论 入肝血流阻断可提高激光热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 ,以联合阻断或门静脉阻断效果最好 ,肝动脉阻断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血流 阻断 局部热消融 治疗 肝癌 疗效
原文传递
浅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大肝癌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7
作者 董文霞 孙福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283-284,共2页
分析大肝癌行局部热消融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象以67例大肝癌患者为例,时间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为起止,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所有对象均行TACE治疗治疗,其中30例联合射频消融(RFA),37例联... 分析大肝癌行局部热消融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象以67例大肝癌患者为例,时间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为起止,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所有对象均行TACE治疗治疗,其中30例联合射频消融(RFA),37例联合微波消融(MWA)。观察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68例患中部分消融23例(34.3%),完全消融44例(65.7%)。经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治疗效果以肿瘤所处部位危险、包膜不完整、合并门静脉癌栓等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大肝癌行局部热消融联合TACE治疗的效果尚可,但肿瘤部位、包膜完整性、合并门静脉癌栓是其疗效主要影响因素,因此需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肝癌 局部热消融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肿瘤热消融治疗并发症原因及其防治 被引量:15
8
作者 经翔 陈敏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2147-2149,共3页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肝癌的治疗手段不断更新,影像引导的局部热消融已成为肝癌的主要根治性治疗方法之一,其中射频消融(RFA)及微波消融(MWA)已被公认为早期肝癌的一线治疗手段。肝癌局部热消融治疗的目标是追求肿瘤完全灭活的...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肝癌的治疗手段不断更新,影像引导的局部热消融已成为肝癌的主要根治性治疗方法之一,其中射频消融(RFA)及微波消融(MWA)已被公认为早期肝癌的一线治疗手段。肝癌局部热消融治疗的目标是追求肿瘤完全灭活的同时要最大限度的避免并发症发生。充分了解和掌握热消融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规范化的操作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并发症 局部热消融 肝肿瘤 早期肝癌 防治 消融治疗 治疗方法 影像引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