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平湖组层序构型差异及控砂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东浩 秦兰芝 +2 位作者 李峻颉 蔡坤 谢晶晶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66,共13页
平北斜坡带是西湖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区带之一,但实际勘探过程中存在岩性砂体厚度小、横向变化大等问题,亟需开展不同构造单元内地层发育样式、沉积中心变迁、砂体发育机制等构造-沉积响应研究。基于最新钻井、测井及覆盖全区的... 平北斜坡带是西湖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区带之一,但实际勘探过程中存在岩性砂体厚度小、横向变化大等问题,亟需开展不同构造单元内地层发育样式、沉积中心变迁、砂体发育机制等构造-沉积响应研究。基于最新钻井、测井及覆盖全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平北斜坡带平湖组三级层序-体系域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基于古地貌、断裂体系的差异,划分了平北斜坡带构造-沉积单元,分析了不同单元内层序构型下断裂组合样式、地层接触关系、沉积充填样式的差异,探讨了不同层序构型差异的控制因素和控砂模式。研究表明,平北斜坡带可以划分为断裂陡坡型、对向断阶型、反向断阶型、顺向断阶型4种层序构型,层序构型差异受物源供给强弱变化、断裂体系活动差异、微古地貌转换调节、基准旋回迁移变化等控制,形成了4种砂体发育模式。通过不同构造单元层序构型差异和控砂机制研究,对于推动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岩性油气藏领域勘探进程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北斜坡带 平湖组 层序构型 控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湖盆层序构型及其岩性预测意义: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朱红涛 Keyu Liu +3 位作者 杨香华 舒誉 吴静 李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9,共8页
地层岩相组合有规律地分布于层序的不同体系域。为了有效地进行储层发育、烃源岩分布的预测,文中提出层序构型的明确概念、类型、识别标志及其意义。层序构型是指三级层序内不同体系域地层单元时间-空间组成配置关系,其类型可分为L型、... 地层岩相组合有规律地分布于层序的不同体系域。为了有效地进行储层发育、烃源岩分布的预测,文中提出层序构型的明确概念、类型、识别标志及其意义。层序构型是指三级层序内不同体系域地层单元时间-空间组成配置关系,其类型可分为L型、T型、TH型、H型(E-H型和L-H型)4种,其中,L型层序主要为富砂层序,储层相对发育;T型层序为富泥层序,烃源岩最为发育;TH型层序为富泥层序,烃源岩相对发育;E-H型层序为富泥层序,烃源岩发育程度次于TH型层序;L-H型层序主要为富砂层序,储层相对发育。珠江口盆地富烃的惠州凹陷文昌组层序构型实例分析表明,惠州凹陷南缘主要为T型层序,烃源岩相对发育,北缘主要为H型层序,储层相对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构型 烃源岩 预测 文昌组 惠州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层序构型与砂体发育分布特征 被引量:24
3
作者 朱筱敏 陈贺贺 +4 位作者 葛家旺 谈明轩 刘强虎 张自力 张亚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6-762,共17页
陆相断陷盆地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阐明这类盆地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层序地层构型和砂体发育分布特征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在综述层序地层学发展现状和陆相断陷湖盆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断陷盆地构造演化的4个阶段,表征... 陆相断陷盆地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阐明这类盆地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层序地层构型和砂体发育分布特征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在综述层序地层学发展现状和陆相断陷湖盆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断陷盆地构造演化的4个阶段,表征层序构型及砂体成因分布特征:①盆地初始断陷期,边界断裂开始活动,准层序垂向加积叠置,发育近源粗粒的冲积扇、分支河流和扇三角洲等沉积体系;②盆地强烈断陷期,断层活动强烈,在不同构造带和体系域中,准层序发育多种叠置样式,沉积体系主要为河流、三角洲以及重力流;③盆地断-拗转换期,断层活动减弱,准层序进积、加积垂向叠置,发育长轴向河流和三角洲沉积体系;④盆地拗陷沉降期,断裂活动趋于停止,盆地沉积充填整体处于过补偿状态,以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特征。结合上述分析,指出了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热点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构型 砂体分布 造演化阶段 沉积体系 陆相断陷湖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嫩江组层序构型及其沉积演化 被引量:9
4
作者 黄薇 张顺 +1 位作者 张晨晨 魏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0-927,共8页
松辽盆地上白垩统嫩江组是第二个湖泛期形成的一套退积—进积型地层,根据发育的构造不整合、沉积不整合、湖泛面及水退面等11个层序界面的发育特征,将嫩江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2个三级层序和10个四级层序,在四级层序格架内恢复了沉积... 松辽盆地上白垩统嫩江组是第二个湖泛期形成的一套退积—进积型地层,根据发育的构造不整合、沉积不整合、湖泛面及水退面等11个层序界面的发育特征,将嫩江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2个三级层序和10个四级层序,在四级层序格架内恢复了沉积充填演化史。嫩江组一段沉积时期是盆地第二次湖侵期,随着湖盆水域不断扩大,在地层顶部形成SB07最大湖泛面,由此形成了嫩江组一段以低角度退积型三角洲沉积为特征的退积型层序,同时在三角洲前缘发育大型的浊积水道及浊积扇。嫩江组二段到五段沉积时期,由于盆地东部抬升,形成了一系列由东向西高角度进积型三角洲为沉积特征的进积型层序,同时由于三角洲前缘斜坡发生滑塌,在其前部湖相区形成一系列呈南北向排列的滑塌浊积扇体。退积型与进积型层序控制的沉积体系区别是物源方向发生了90°转变,而进积型层序结构及沉积特征也表明嫩江组二段底部油页岩是在湖盆萎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是在最大湖泛期由于海水侵入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演化 层序构型 嫩江组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新近系层序构型及油气有利区 被引量:9
5
作者 易雪斐 张昌民 +3 位作者 李少华 杜家元 周凤娟 袁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是南海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之一。前人借助岩心、地震、测井曲线以及古生物资料,将全盆地新近系划分出14个三级层序。在等时地层层序格架下,对白云凹陷北坡重点层序进行了层序构型分析,进而指导了油气勘探有利区...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是南海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之一。前人借助岩心、地震、测井曲线以及古生物资料,将全盆地新近系划分出14个三级层序。在等时地层层序格架下,对白云凹陷北坡重点层序进行了层序构型分析,进而指导了油气勘探有利区域的预测。从北向南,研究区依次发育H型、TH型、T型以及L型层序。其中,L型和H型层序有利于储层发育,而T型有利于烃源岩发育。另外,内、外多种地质条件的共同控制使得白云凹陷北坡新近系发育着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单个层序内可依次出现陆架边缘三角洲—内陆架三角洲—中陆架三角洲的交替。L型层序主要由陆架边缘三角洲-峡谷水道-浊积扇体等沉积体系组成;TH型、T型层序以内-中陆架三角洲及陆棚体系为主;H型主要包括了中陆架三角洲-陆棚沉积体系。白云凹陷北部的内-中陆架三角洲中的分流水道,以及白云凹陷中部的陆架边缘三角洲中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远砂坝、峡谷水道、浊积扇体均为油气富集的有利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层序构型 陆架边缘三角洲 有利区域 白云凹陷北坡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层序构型与沉积充填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国臣 焦大庆 +4 位作者 肖斌 陈明权 杨小波 刘建军 王彦丽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3-230,共8页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层序构型复杂多样,时空变化快,为研究该区层序构型特征,提出采用一种"A/B"分式表征层序构型的新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地质、钻测井和地震资料,下白垩统划分为2个构造层序、4个超层序、7个(三级)层序和17个体系...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层序构型复杂多样,时空变化快,为研究该区层序构型特征,提出采用一种"A/B"分式表征层序构型的新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地质、钻测井和地震资料,下白垩统划分为2个构造层序、4个超层序、7个(三级)层序和17个体系域。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下,运用该方法研究各层序内部地层结构特征,下白垩统三级层序可划分为L/LTH型、T/LTH型、H/LTH型、TH/LTH型、L/LT型、T/LT型、LT型、T/TH型、H/TH型、TH型、T型、H型12种层序构型,及LTH型、TH型2种层序类型。进而详析各层序的层序构型类型与空间分布及体系域的沉积充填特征,揭示不同地质演化阶段层序构型特征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 层序构型 沉积充填 下白垩统 查干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99块杜家台油层层序构型及其沉积演化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燕 杨少春 +2 位作者 温静 兰志勤 张瑞香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5,共5页
辽河油田锦99块杜家台油层Ⅰ油组发育典型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文中以该油组的3砂层组为例,综合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构型理论,对基准面变化与沉积演化特征,特别是基准面变化、产状和发育程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认为:Ⅰ3砂层... 辽河油田锦99块杜家台油层Ⅰ油组发育典型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文中以该油组的3砂层组为例,综合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构型理论,对基准面变化与沉积演化特征,特别是基准面变化、产状和发育程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认为:Ⅰ3砂层组发育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和7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基准面旋回类型包括对称型和非对称型,其中,非对称型可以细分成向上变深和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而对称型也可以细分成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和上升与下降半旋回近似相等的对称型。基准面类型划分为泥质、物性和钙质界面,基准面高时,可容空间较大,河道宽度窄,平面上呈条带状。基准面低时,河道宽度大,平面上呈连片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构型 扇三角洲前缘 杜家台油 锦99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拉克M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层序构型及储层展布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峰峰 郭睿 +2 位作者 刘立峰 余义常 宋世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8-850,共13页
为明确伊拉克M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展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基于岩芯、测井和铸体薄片资料,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的控制下,通过岩相分析识别碳酸盐岩地层暴露面、岩性转换面和最大海泛面,将Mishrif组划分为6个四级层序(SQ1~SQ6)... 为明确伊拉克M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展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基于岩芯、测井和铸体薄片资料,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的控制下,通过岩相分析识别碳酸盐岩地层暴露面、岩性转换面和最大海泛面,将Mishrif组划分为6个四级层序(SQ1~SQ6)。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浅滩暴露型、局限环境暴露型、浅滩非暴露型和长期暴露风化型4种层序构型,每种层序的沉积环境,体系域类型、层序界面特征、暴露时间及对储层的控制等存在差异。浅滩暴露型层序高位体系域晚期发育厚壳蛤滩、生屑滩及滩前等高能沉积型储层;局限环境暴露型层序界面以薄层炭质泥岩为特征,主要发育台内滩储集层,高位体系域顶部致密胶结带可作为物性隔层;浅滩非暴露型层序界面为岩性转换面,高位体系域发育潮道和生屑滩等高能沉积储层;长期暴露风化型层序高位体系域发育生屑滩储层,低位体系域形成的风化角砾岩带可作为良好的物性隔挡层。在深水沉积环境和潟湖沉积环境中,与生物扰动作用相伴生的白云化作用有效地改善沉积物的结构组分,形成了多套薄层低能成岩型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hrif组 碳酸盐岩 层序构型 体系域 生物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构型及对储层构型的控制——以东营凹陷梁11断块沙二段第7、第8砂层组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国景星 李凤群 国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砂体内部结构及其控制因素对于预测剩余油分布有重要作用。作者综合利用岩心、测井曲线形态、砂体的几何形态等资料,研究了基准面变化及其与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层段发育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 砂体内部结构及其控制因素对于预测剩余油分布有重要作用。作者综合利用岩心、测井曲线形态、砂体的几何形态等资料,研究了基准面变化及其与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层段发育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和20个超短期旋回,早期中期旋回由3个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短期基准面旋回组成,晚期中期旋回由4个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短期旋回组成,20个超短期旋回均属于非对称型;基准面的升降及物源供应共同控制了砂体发育的规模、岩石类型及内部结构。基准面下降、沉积物供给充足时,河口坝砂体规模增大,岩性以细砂岩、中砂岩等为主,夹层在不同位置发育程度不同,其中坝主体以钙质夹层、过渡性夹层为主,厚度较小且不甚稳定。基准面上升、沉积物供给充足时,水下分流河道宽,砂体厚度大,砂体内除了发育钙质夹层之外,泥质侧积层也较为发育;基准面较高、物源供应较少时,河道较窄,砂体厚度较小,平面上呈窄带状镶嵌于泥岩中产出,粒度偏细,且砂体内主要发育为数不多的钙质夹层,鲜见泥质侧积层;对于基准面较高背景下发育的远砂坝或前缘席状砂,粒度较细,主要发育泥质夹层且横向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构型 三角洲前缘亚相 单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浅南区NmⅡ和NmⅢ油组高分辨率层序构型及其对储层构型的控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志鹏 林承焰 +2 位作者 张家锋 李润泽 卜丽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6,共7页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构型分析法,对基准面变化与曲流河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特征,特别是基准面变化与夹层的发育程度、夹层产状等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NmⅢ和NmⅡ油组发育3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2个不完整的中期...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构型分析法,对基准面变化与曲流河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特征,特别是基准面变化与夹层的发育程度、夹层产状等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NmⅢ和NmⅡ油组发育3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2个不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1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和19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基准面旋回类型可以划分出向上变深和向上变浅两种非对称型,以及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和上升与下降半旋回近于相等的近完全对称型;基准面低时,河道砂体宽而缓、且侧向切割严重,边滩较发育,侧积层倾角小、钻遇频率低;基准面高时,河道窄而深,河道砂体镶嵌在泥岩中呈孤立条带状产出,边滩发育程度低而堤岸亚相较发育,侧积层倾角大、钻遇频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构型 河流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构型及地震沉积学解释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大坤 王晖 +5 位作者 范廷恩 胡晓庆 赵卫平 张显文 牛涛 张宇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6-662,共7页
建立渤海湾盆地A油田扇三角洲沉积的高分辨率层序构型格架,并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解释储层展布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对于扇三角洲巨厚储层,应坚持主体沉积区域刻画为核心、不同相带区别对待的原则。以储层对比模式为指导,逐级确定层序界面... 建立渤海湾盆地A油田扇三角洲沉积的高分辨率层序构型格架,并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解释储层展布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对于扇三角洲巨厚储层,应坚持主体沉积区域刻画为核心、不同相带区别对待的原则。以储层对比模式为指导,逐级确定层序界面,在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下共划分出5个短期旋回及12个超短期旋回。基于优选敏感频率地震数据体,总结连续进积型、连续退积型、先退后进型及先进后退型4种多期扇体地层切片模式,开展高分辨率层序构型格架下的地震沉积学解释。结果表明,A地区沙河街组第一、第二段自下而上扇体规模先扩大后缩小,形态由裙带状逐渐演化为狭长条带状,符合层序构型划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巨厚储 高分辨率层序构型 地震沉积学 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构型及砂体预测——以沙湾凹陷西斜坡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熊婷 党玉芳 +2 位作者 贾春明 李胜 尚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22,共7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沙湾凹陷西斜坡二叠系上乌尔禾组已有的层序和沉积相研究较粗,砂体预测缺乏定量表征,为了明确砂体发育特征及其展布规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建立了高分辨层序构型。通过分析超短期旋回层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沙湾凹陷西斜坡二叠系上乌尔禾组已有的层序和沉积相研究较粗,砂体预测缺乏定量表征,为了明确砂体发育特征及其展布规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建立了高分辨层序构型。通过分析超短期旋回层序内的缓坡浅水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单井相,建立了单一型、水道天然堤复合型、侧向迁移型、非限制型、半限制型和限制型复合水道6种地质模式。结合地震正演,构建了研究区地震振幅、水道砂体厚度及水道宽度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缓慢退积型低位旋回层序内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位置。随着远离物源,垂向叠置横向连片的水道砂体逐渐呈现条带状分布;快速退积型湖侵旋回层序底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部分发育,整体呈孤立状条带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构型 水下分流河道 地质模式 地震正演模拟 砂体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层序地层构型与沉积模拟研究现状及进展
13
作者 邵龙义 王浪浪 +2 位作者 连豪杰 朱红涛 朱筱敏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层序地层学作为一种新的盆地分析方法,受到广大地质学家的重视,尤其是陆相层序构型与数值模拟研究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热门方向。文中总结了陆相层序构型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外近年来的“下游控制区”和“上游控制区”概念以及层... 层序地层学作为一种新的盆地分析方法,受到广大地质学家的重视,尤其是陆相层序构型与数值模拟研究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热门方向。文中总结了陆相层序构型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外近年来的“下游控制区”和“上游控制区”概念以及层序构型特征,“下游控制区”发育依赖于相对海(湖)平面变化的“低位正常海(湖)退”、“海(湖)侵”、“高位正常海(湖)退”和“下降阶段”体系域,“上游控制区”发育不依赖相对海(湖)平面变化的高河道合并体系域和低河道合并体系域。国内层序构型研究也有多种观点,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L型、T型、TH型、H型(E-H型和L-H型)”层序构型的划分。陆相层序模拟已经从水槽物理实验为主发展到当今以数值模拟及水槽实验并举的时代。在介绍层序数值模拟发展史、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SEDPAK正演化模拟、SEDSIM正演数值模拟、基于Delft3D模型的三维正演模拟、DIONISOS的三维正演模拟及基于N-S方程的层序数值模拟等5种数值模拟方法,总结了陆相湖盆层序构型及数值模拟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理论问题、数值模拟技术难点及数值模拟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下游控制区 上游控制区 层序构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 被引量:27
14
作者 朱红涛 刘可禹 +3 位作者 朱筱敏 姜在兴 曾洪流 陈开远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70-785,共16页
不同于具有相对稳定构造-沉积背景海相盆地的层序构型,陆相盆地的层序构型具有多样性.针对陆相盆地具有局限、封闭、类型多样、控制因素多变、多物源、古地貌差异大等典型特征,提出"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的观点."... 不同于具有相对稳定构造-沉积背景海相盆地的层序构型,陆相盆地的层序构型具有多样性.针对陆相盆地具有局限、封闭、类型多样、控制因素多变、多物源、古地貌差异大等典型特征,提出"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的观点."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是指不同类型陆相盆地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会形成不同的层序构型、沉积充填样式,构成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该体系包含经典层序构型和特征性层序构型两大类,在系统总结不同类型陆相盆地经典层序构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断陷盆地非同步叠加、迁移型、陆内克拉通盆地"溯源退积"等多种新的特征性层序构型,补充、丰富了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反映了陆相盆地沉积动力学过程的复杂性,可以将不同类型陆相盆地所发育的不同层序构型纳入到一个统一体系,有利于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系统化,丰富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盆地 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 经典层序构型 特征性层序构型
原文传递
非海相沉积层序的成因和构型特征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继红 魏魁生 +3 位作者 厉大亮 张守鹏 郝运轻 邱以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9-415,共7页
根据东部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初步对非海相层序地层学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非海相沉积层序的形成要素 ,既有外旋回、又有自旋回 ,构造和气候因素很重要 ,强调了环境因素。沉积基准面在海上为海平面 ,在陆上为潜水面、湖平面、河... 根据东部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初步对非海相层序地层学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非海相沉积层序的形成要素 ,既有外旋回、又有自旋回 ,构造和气候因素很重要 ,强调了环境因素。沉积基准面在海上为海平面 ,在陆上为潜水面、湖平面、河流平衡剖面。相对基准面的周期性变化引起了可容纳空间的周期性变化 ,并由之形成了一系列旋回式的层序。大多数情况下内陆基准面的变化不受海平面变化的控制 ,在全球最大海泛期有某种联系。湖盆小而沉积速率高 ,形成层序的频率高于海相。以沾化凹陷为依据 ,提出了 5种层序构型特征 :冲积—河湖型 ,(半 )盐湖—淡水湖泊过渡型 ,海流—深湖型 ,半深湖—缓坡型 ,河流—冲积平原型。在盆地主要发育期 ,断阶式坡折对沉积体系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除低水位扇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海相沉积 成因 自旋回 环境要素 低水位楔断阶式坡折 平衡剖面 层序构型 海平面变化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内克拉通盆地“溯源退积”层序构型构建:以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红涛 刘依梦 +1 位作者 Liu Keyu 刘强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6-782,共7页
陆内克拉通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类型之一,其层序地层学研究相对薄弱.以我国典型的陆内克拉通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的层序地层学研究为例,提出陆内克拉通盆地长期持续退积、短期进积"溯源退积"层序构型的模式.其涵... 陆内克拉通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类型之一,其层序地层学研究相对薄弱.以我国典型的陆内克拉通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的层序地层学研究为例,提出陆内克拉通盆地长期持续退积、短期进积"溯源退积"层序构型的模式.其涵义是指陆内克拉通盆地所形成的三级层序的层序构型均以LST为主,TST和HST相对不发育,对应的基准面旋回具有长期持续退积(水进)、短期进积(水退)旋回特征;不同级别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的砂体,自下而上(从老到新),具有向北部物源区依次退积叠置的"溯源退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内克拉通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层序构型 溯源退积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辽河滩海西部沙三段层序界面构型及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国禄 《资源与产业》 2014年第4期57-65,共9页
通过钻测井、地震等资料,将辽河滩海西部地区沙三段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并深入研究了层序界面不整合构型及分布特征。层序界面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纵向继承性与横向分带性,洼陷区持续接受沉积,地层接触关系以整合为主;斜坡区发育多级次坡折... 通过钻测井、地震等资料,将辽河滩海西部地区沙三段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并深入研究了层序界面不整合构型及分布特征。层序界面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纵向继承性与横向分带性,洼陷区持续接受沉积,地层接触关系以整合为主;斜坡区发育多级次坡折带,各时期地层超覆其上,形成超覆不整合;上斜坡区地层遭受剥蚀,为上超下削型不整合区。纵向上,不同盆地演化阶段湖盆范围发生变化,相对沙三底,沙二底整合区的范围相对向西扩大,反映该时期湖盆扩张,水体范围增大。滩海西部地区沙三段层序发育总体具有北厚南薄、中间厚两侧薄的特征。西部斜坡带层序发育齐全,但厚度相对较薄,层序结构清晰,东部海南洼陷带层序厚度大,沉积了一套湖相细粒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滩海 层序构型 界面性质 发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高北地区“异迁移”型层序构型成因及其对沉积的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可行 甘华军 +5 位作者 陈思 孟令箭 李潇鹏 柯友亮 马江浩 王思洋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03-3617,共15页
受到区域性幕式构造活动的影响,南堡凹陷高北地区沙河街组时期发育典型的"异迁移"型层序地层构型.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和高分辨率三维地震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盆地分析相关理论和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异迁移"... 受到区域性幕式构造活动的影响,南堡凹陷高北地区沙河街组时期发育典型的"异迁移"型层序地层构型.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和高分辨率三维地震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盆地分析相关理论和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异迁移"型层序构型的特征和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高北地区沙河组为3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SQ1~SQ7),在地震剖面上呈现出独特的"跷跷板式"交替增厚的横向叠加特征.其中,SQ1~SQ2层序主要发育于盆地西侧,SQ3~SQ4层序在盆地两侧均匀发育,SQ5~SQ7层序主要发育于盆地东侧.多重因素相互叠加形成了这种独特的层序构型:(1)幕式运动造成边界断层活动性发生东西转换,从而导致层序沉积中心自西向东大范围迁移;(2)不同时期板块活动引起区域应力场的方向发生顺时针旋转,使得控凹断层由早期的NW-SE向逐渐变为N-S向;(3)不同类型的断层组合样式也影响着沉积中心发育的位置和规模,从而导致了研究区沙河街组时期层序发生大范围的迁移."异迁移"型层序在侧向迁移过程中,不同层序内发育的沉积相特征和充填样式均发生自西向东规律性的转移,提出"异迁移"型层序构型成因机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为幕式构造活动背景下陆相断陷湖盆沉积层序演化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高北地区 幕式造活动 “异迁移”层序构型 沉积
原文传递
霸县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构型 被引量:15
19
作者 谢晓军 邓宏文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2期74-77,118,共5页
以霸县凹陷古近系地层为例,分析凹陷的内部结构和层序地层构型。牛东断层及其导致的凹陷结构的"东西分带"与斜坡形态的"南北分段"将霸县凹陷分为3个构造-地貌单元,即南、北、中3段。各段的层序地层构型、物源体系... 以霸县凹陷古近系地层为例,分析凹陷的内部结构和层序地层构型。牛东断层及其导致的凹陷结构的"东西分带"与斜坡形态的"南北分段"将霸县凹陷分为3个构造-地貌单元,即南、北、中3段。各段的层序地层构型、物源体系发育程度、沉积体系与砂体成因类型、砂体与构造-地貌配置样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东断 古近系 霸县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北带下-中中新统层序构型及其差异性分析:对岩性圈闭发育的启示 被引量:8
20
作者 高阳东 张向涛 +2 位作者 李智高 丁琳 李小平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58-1770,共13页
针对海相三角洲层序地层研究中的理论和应用问题,选取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北带下-中中新统(T50-T35)古珠江三角洲为目标开展了精细解剖.在消化吸收"沉积层序"理论最新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古珠江三角洲发育特点和井震资料条件,提... 针对海相三角洲层序地层研究中的理论和应用问题,选取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北带下-中中新统(T50-T35)古珠江三角洲为目标开展了精细解剖.在消化吸收"沉积层序"理论最新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古珠江三角洲发育特点和井震资料条件,提出了基于层序界面(SB)、最大海退面(MRS)、最大海泛面(MFS)和高频海泛面(FS)等4种类型界面的高频层序划分方案,划分结果具有旋回特征明显、界面特征统一等优点,并揭示了研究区低位体系域较为发育的重要特征.在高精度层序格架约束下,进一步采用地震沉积学技术开展了精细沉积剖析,结果显示研究区低位域以大型交切状辫状水道为主,砂体厚度大且连片分布;相比而言,海侵、高位体系域含砂率明显变低,以弯曲、低能河道或滨岸-沿岸坝体为主,具备更大的岩性圈闭潜力.此外,结合层序构型分类的结果,提出以A型层序构型(高位域占比大)为主的韩江组六段和珠江组一段具备较大的岩性圈闭潜力.相关结论对珠江口盆地和其他海相盆地岩性圈闭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古珠江三角洲 层序构型 恩平凹陷 中新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