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层间位移利用率法修正消能减震结构的附加阻尼 被引量:7
1
作者 兰香 潘文 +2 位作者 况浩伟 周强 陈晓彬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64-71,共8页
详细分析了悬臂墙式黏滞阻尼器层间位移利用率(阻尼器位移与楼层位移之比)中阻尼器位移的三个组成部分,即楼层位移、梁柱节点转动、悬臂墙自身变形所引起的阻尼器位移。推导了层间位移利用率与阻尼器布置位置和消能子结构梁柱刚度比两... 详细分析了悬臂墙式黏滞阻尼器层间位移利用率(阻尼器位移与楼层位移之比)中阻尼器位移的三个组成部分,即楼层位移、梁柱节点转动、悬臂墙自身变形所引起的阻尼器位移。推导了层间位移利用率与阻尼器布置位置和消能子结构梁柱刚度比两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与这两个参数相关的修正函数来考虑仿真模拟中较为繁琐的阻尼器动刚度问题,得到实用的层间位移利用率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层间位移利用率在阻尼器靠边布置时小于1,居中布置时大于1,且布置越接近梁跨中层间位移利用率越大;随着消能子结构梁柱刚度比的增大,层间位移利用率在阻尼器靠边布置时增加,居中布置时减小,即都更接近于1;层间位移利用率越大,达到同样期望附加阻尼比所需的附加阻尼越小,体现出更好的经济性。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充分地验证了该减震设计方法的正确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位移利用率 附加阻尼 黏滞阻尼器 消能减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墙式连接阻尼器的布置方式对其层间位移利用率的影响
2
作者 戴轶苏 彪仿俊 邓文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25年第2期65-72,130,共9页
墙式连接方式是目前国内减震建筑中最常用的连接方式,研究如何提高该种连接方式的减震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近年来,国内已有学者对如何提高该种连接方式的减震效率进行了研究。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将子结构梁简化为两端固接... 墙式连接方式是目前国内减震建筑中最常用的连接方式,研究如何提高该种连接方式的减震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近年来,国内已有学者对如何提高该种连接方式的减震效率进行了研究。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将子结构梁简化为两端固接梁,分别从两端固接梁在跨内承受集中弯矩以及梁端转角引起的梁的变形曲线出发,推导了两种荷载条件下梁的转角公式,总结出阻尼器沿立面连续集中布置时,跨中位置的层间位移利用率最高的规律,并根据上述公式进一步分析了层间位移利用率的影响因素。依据梁在跨内承受集中弯矩时梁的转角公式提出了两种更高效的立面布置形式:分布式布置和同跨错位式布置。上述两种方式可大大降低阻尼器对梁的集中弯矩引起的转动变形的不利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可显著提高阻尼器的层间位移利用率。通过具体算例对上述多项结论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式连接阻尼器 布置方式 层间位移利用率 分布式布置 同跨错位式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柱式黏滞阻尼器同跨内布置位置对减震效率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兰香 潘文 +2 位作者 孙柏锋 白羽 苏何先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2-204,共13页
为了研究中间柱式黏滞阻尼器在框架结构同一跨内不同位置布置时对减震结构减震效率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将阻尼器位移分解为楼层剪切变形、梁柱节点转动位移和支撑阻尼器上柱或下柱自身变形三方面,并对同跨内不同布置位置下阻尼器的层... 为了研究中间柱式黏滞阻尼器在框架结构同一跨内不同位置布置时对减震结构减震效率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将阻尼器位移分解为楼层剪切变形、梁柱节点转动位移和支撑阻尼器上柱或下柱自身变形三方面,并对同跨内不同布置位置下阻尼器的层间位移利用率进行分析;通过对单层和三层钢框架开展振动台试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例中,进一步分析布置位置对减震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震效率与阻尼器布置位置关系密切,与阻尼器位于梁跨度的1/6相比,位于梁跨度的1/2时,层间位移利用率增大15%~25%,附加阻尼比增大10%~30%,顶点位移或楼层位移减小5%~15%,基底剪力或楼层剪力减小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震结构 黏滞阻尼器 布置位置 减震效率 振动台试验 层间位移利用率 附加阻尼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