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低居住密度与治理城市拥堵的关联度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建高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73,共10页
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我国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成效并不显著,重要原因是未从居住密度的视角提出针对性举措。拥堵的本质是人、车密度过大。比较发现,与国外因汽车社会发展出现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现象不同,我国城市住宅集合化引致建成区... 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我国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成效并不显著,重要原因是未从居住密度的视角提出针对性举措。拥堵的本质是人、车密度过大。比较发现,与国外因汽车社会发展出现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现象不同,我国城市住宅集合化引致建成区居住极限密集,并且在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的最近十多年,部分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中居住和交通用地比重在减少、路网密度在降低,建成区人口密度却在增加,因此拥堵日益严重。顺应产业结构变化、汽车社会发展、贸易自由化的形势,土地利用中应提高居住和交通用地的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密度 交通拥堵 城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密度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胡晓青 蔡镇钰 《华中建筑》 201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从人口特征、居住特征和密度特征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居住密度。通过对居住密度指标的定量分析以及与现代城市居住密度数据的对比,指出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密度的特点。并分析了中国古代城市密度分布的规律。
关键词 居住密度 人口特征 中国古代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住宅居住密度的量化统计分析——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润芝 黄一如 《华中建筑》 2015年第9期47-51,共5页
居住密度是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塑造空间形态甚至决定居住品质的关键性指标,然而,目前有关其定义、计算、概念及与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以定性为主,缺少基于量化统计的研究。该文旨在通过对上海1985年至今约1300多个随机选取的居住小区... 居住密度是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塑造空间形态甚至决定居住品质的关键性指标,然而,目前有关其定义、计算、概念及与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以定性为主,缺少基于量化统计的研究。该文旨在通过对上海1985年至今约1300多个随机选取的居住小区进行密度量化统计,并以图表形式呈现居住密度分布及密度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实现抽象的居住密度的可视化(Visualization)表达,进而建立居住密度描述和比较的基础,呈现出居住密度指标横向间联系、纵向变化以及空间分布的规律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住宅 居住密度 量化统计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密度概念建构 被引量:4
4
作者 黄一如 胡润芝 《住宅科技》 2015年第3期1-5,共5页
居住密度既能简化为单一数据指标,又能综合反映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布、强度、紧凑、动态等,甚至与品质、舒适度等主观感知紧密相关,它不再是一个精确的物理概念或反映特定问题的指标,而变成了一个广义的概念。然而,目前的决策者、学者、... 居住密度既能简化为单一数据指标,又能综合反映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布、强度、紧凑、动态等,甚至与品质、舒适度等主观感知紧密相关,它不再是一个精确的物理概念或反映特定问题的指标,而变成了一个广义的概念。然而,目前的决策者、学者、规划师以及普通市民对居住密度概念的认识尚不全面和清晰,导致无法真正厘清其定义、计算、概念及与其他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文章旨在通过梳理居住密度的定义与演变,从居住密度的度量与可视化、居住密度的感知和居住密度的规划与设计三个方面,完成对居住密度的概念体系的建构——它不仅仅是一个计算度量的指标,更是一个衡量、评价居住环境的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密度 度量与可视化 密度感知 密度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市住区居住密度的量化统计与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润芝 沈岩 《住区》 2016年第5期130-136,共7页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居住密度(开发强度)决定了城市空间形态甚至人们的居住生活品质,然而,目前有关其定义、计算、概念及其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以抽象的、局部的定性研究为主,缺少大范围的、跨越一定时段的量化统计以及可视化研究。本...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居住密度(开发强度)决定了城市空间形态甚至人们的居住生活品质,然而,目前有关其定义、计算、概念及其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以抽象的、局部的定性研究为主,缺少大范围的、跨越一定时段的量化统计以及可视化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上海1985年至今约1300多个随机选取的居住小区进行密度量化统计,并以图表形式呈现居住密度分布及密度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实现抽象的居住密度的可视化(Visualization)表达,进而建立居住密度描述和比较的基础,呈现出居住密度指标横向间联系、纵向变化以及空间分布的规律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住区 居住密度 量化统计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密度与人居环境的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秦佑国 《建设科技》 2004年第2期34-35,共2页
疫病传播与居住密度 2003年的SARS爆发主要发生在大城市.而香港发生大规模社区感染的淘大花园又是居住密度极高的住区,这就首先引发了住区的建筑密度、人口密度与SARS传染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 居住密度 人居环境 建筑密度 SARS传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旧城居住空间分异状况与居住密度问题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程晓曦 《北京规划建设》 2011年第4期35-39,共5页
全球化动因与居住空间分异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理论在解释城市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愈来愈具有影响力,全球城市的分析框架也成为分析当今城市发展的基本逻辑之一。
关键词 居住空间分异 居住密度 北京旧城 城市发展 全球城市 全球化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住区居住密度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晓青 《住宅科技》 2015年第6期14-18,共5页
城市住区的居住密度特征反映深层的城市结构。分析了我国城市中5类典型住区的居住密度特征,包括传统住区、低层低密度住区、低层高密度住区、多层住区、高层住区。具体分析了各类密度住区的居住形态特征,为城市规划中地块开发强度的控... 城市住区的居住密度特征反映深层的城市结构。分析了我国城市中5类典型住区的居住密度特征,包括传统住区、低层低密度住区、低层高密度住区、多层住区、高层住区。具体分析了各类密度住区的居住形态特征,为城市规划中地块开发强度的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住区 居住密度 人口密度 建筑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居住密度的角度研究城市的居住质量 被引量:6
9
作者 蒋竞 丁沃沃 《现代城市研究》 2004年第7期44-47,共4页
以南京地区几个典型社区的调研为基础,分析当前城市居住密度和居住质量之间的关系。将居住密度细分为多项指标,以每个单项指标分别与居住质量的调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密度各项指标与居住质量之间相关联的紧密程度,探讨居住密度对城... 以南京地区几个典型社区的调研为基础,分析当前城市居住密度和居住质量之间的关系。将居住密度细分为多项指标,以每个单项指标分别与居住质量的调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密度各项指标与居住质量之间相关联的紧密程度,探讨居住密度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这是从密度的角度探讨提高城市居住质量与城市生活品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居住密度 城市建设 居住环境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合理的居住密度指标设置
10
作者 纪振鹏 《住宅科技》 2013年第6期43-47,共5页
居住密度指标是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和建设环节的重要技术指标,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合理规划与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良好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国内外案例调研为切入点,结合我国保障性住房的自身特点,对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合理的居住密... 居住密度指标是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和建设环节的重要技术指标,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合理规划与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良好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国内外案例调研为切入点,结合我国保障性住房的自身特点,对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合理的居住密度指标进行针对性地调研、研究和分析,总结出适合于上海地区保障性住房使用的居住密度指标,提出改善居住密度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对未来上海市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密度住宅 居住密度 改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对居住密度与住宅形式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诚 《南方建筑》 1998年第3期81-84,共4页
提高住宅居住密度并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始终是城市规划和城市住宅设计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欧美许多国家在从事住宅形式与居住密度关系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总结并发展了多种有效地提高土地使用率,增加居住人口密度的住... 提高住宅居住密度并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始终是城市规划和城市住宅设计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欧美许多国家在从事住宅形式与居住密度关系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总结并发展了多种有效地提高土地使用率,增加居住人口密度的住宅类型。本文试对其中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类型进行初步的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区 居住密度 城市规划 住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密度与住宅形式关系的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施则雄 《山西建筑》 2008年第3期77-78,共2页
论述了提高住宅居住密度的意义,同时评述了几种有效提高居住密度的中、低层住宅类型,从而对居住密度和住宅形式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 居住密度 住宅形式 集合住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提出改善居住密度五年目标
13
《住宅科技》 2005年第3期44-44,共1页
近日,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局长毛佳梁透露,上海今后的城市规划将在疏解中心城区人口作为目标之一。至2010年,努力使目前中心城区人口每平方公里居住15500人降至13000人,以改善市民居住质量和环境。为了达到中心城区人口居住比例计... 近日,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局长毛佳梁透露,上海今后的城市规划将在疏解中心城区人口作为目标之一。至2010年,努力使目前中心城区人口每平方公里居住15500人降至13000人,以改善市民居住质量和环境。为了达到中心城区人口居住比例计划下降幅度16%的目标,去年规划部门动用了四百余人耗时半年,对四千多个街坊进行了全方位的普查,在此基础上,对上海的城市规划着重进行了五大类的规划编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目标 中心城区 居住密度 降幅 人口 部门 街坊 民居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享极小·共享极大:共享时代高密度居住模式下的微型居住策略
14
作者 舒平 满意 王位 《世界建筑导报》 2024年第3期8-12,共5页
基于共享时代背景下居民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提出“私享极小·共享极大”的微型居住策略,探索通过适当控制缩减户型面积,充分使用城市公共资源、提高居住空间使用效率等措施,适应共享时代下居住建筑发展的新需求,积极思考未来微... 基于共享时代背景下居民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提出“私享极小·共享极大”的微型居住策略,探索通过适当控制缩减户型面积,充分使用城市公共资源、提高居住空间使用效率等措施,适应共享时代下居住建筑发展的新需求,积极思考未来微型居住空间的发展策略及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享 共享 密度居住模式 微型居住空间 空间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居住区背景下的社区绿道建设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市甘泉社区绿道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婧 张浪 +2 位作者 张桂莲 仲启铖 余浩然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89,共6页
高密度居住区是亚洲许多城市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模式,但普遍存在诸多社会与环境问题。社区绿道在高密度城市居住区内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将居民与开放空间、基础设施相连接,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活动场所,在缓解社会与环境问题中起着重要作... 高密度居住区是亚洲许多城市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模式,但普遍存在诸多社会与环境问题。社区绿道在高密度城市居住区内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将居民与开放空间、基础设施相连接,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活动场所,在缓解社会与环境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辨析高密度居住区背景下社区绿道的内涵和特点,总结社区绿道在提升邻里聚居环境、完善绿色基础设施、激活社区文化空间等方面的作用;其次,以上海市甘泉社区绿道为例,探讨城市高密度居住区中的社区绿道实践;最后,总结思考未来城市高密度居住区社区绿道建设的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密度居住 社区绿道 社区文化 生态环境 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既有高密度居住区公共空间光伏改造设计
16
作者 陈倩颖 张文 +2 位作者 程晓华 陈钰涵 贾楚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0期94-106,共1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城市低碳发展与光伏能源应用越来越受到各国关注。此背景下,我国所提出的“双碳”发展计划势在必行,尤其是既有高密度居住区低碳节能改造更是城市低碳发展的重点。然而因为住宅楼屋顶产权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城市低碳发展与光伏能源应用越来越受到各国关注。此背景下,我国所提出的“双碳”发展计划势在必行,尤其是既有高密度居住区低碳节能改造更是城市低碳发展的重点。然而因为住宅楼屋顶产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城市既有高密度居住区光伏应用发展仍然是难点。研究团队以四川省成都市高密度居住区为例,从设计角度探讨既有高密度居住区内公共空间光伏应用的潜力,提出了高密度居住区公共空间光伏应用范式。最终以一个既有高密度居住区作为研究对象,计算高密度居住区公共空间光伏应用潜力以及减碳能力。通过实测数据发现,成都市典型高密度住宅区公共空间光伏应用可降低公共空间碳排放和物业运营成本约48%,基本能满足所有地上公共用电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应用 既有高密度居住 公共空间 光伏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高密度居住区的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青松 陈长锡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4年第6期99-101,共3页
随着国家城市建设的发展,居住区开发越来越密集,高密度居住区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以福州市某高密度居住区为例,通过对其排水系统现状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低影响开发理念和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提出了适合未来高... 随着国家城市建设的发展,居住区开发越来越密集,高密度居住区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以福州市某高密度居住区为例,通过对其排水系统现状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低影响开发理念和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提出了适合未来高密度居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方案。实践表明:改造后的排水系统能够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雨水的渗透和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居住 排水系统 雨污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居住区噪声实时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18
作者 韩敏 李玲 刘倩倩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16期193-195,共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高密度居住区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噪声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对高密度居住区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和有效管理至关重要。针对传统监测设备安装复杂、数据采集不及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高密度居住区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噪声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对高密度居住区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和有效管理至关重要。针对传统监测设备安装复杂、数据采集不及时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先进技术的高密度居住区噪声实时监测技术。同时,通过引入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对噪声数据的实时分析和预警,提高了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实用性。通过在实际高密度居住区的部署和测试,验证了该技术在噪声监测领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高密度居住区的噪声情况,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从而促进噪声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对于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保障其健康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居住 噪声监测 实时监测技术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密度与城市宜居性关系的一般性规律探索 被引量:7
19
作者 尹春 孙斌栋 姚夏劼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91,共13页
建设宜居的生活环境是人类社会实践一直追求的目标,而优化城市人口密度是改善城市宜居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相关学科理论基础上,以中国城市和美国城市作为主要研究案例,比较不同情境下人口密度与城市宜居性关系的研究结果,总结人... 建设宜居的生活环境是人类社会实践一直追求的目标,而优化城市人口密度是改善城市宜居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相关学科理论基础上,以中国城市和美国城市作为主要研究案例,比较不同情境下人口密度与城市宜居性关系的研究结果,总结人口密度和城市宜居性的关系规律。研究发现,在低密度情境下,提高人口密度有助于缩短出行时耗,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居民身体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而在高密度情境下,提高人口密度却会延长出行时耗,加剧空气污染,损害居民身体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基于此,本文认为在兼顾低密度和高密度情境下,人口密度与城市宜居性之间的关系应遵循更具一般性的倒U型规律,即在低密度情境下,提高人口密度有助于增加城市宜居性;而在高密度情境下,提高人口密度则会降低城市宜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密度 建成环境 宜居城市 健康城市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居住密度视角的北京传统院落改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石炀 边兰春 《北京规划建设》 2019年第3期69-74,共6页
居住密度的高与低是判断北京老城传统院落保护状况的基础性问题,微观视角下院落、家庭的居住密度呈现两极分化和马赛克分布的状态,形成保护实践中复杂的空间-社会问题。集中连片腾退、家庭式申请和院落式申请等疏解方式,以及住房管理政... 居住密度的高与低是判断北京老城传统院落保护状况的基础性问题,微观视角下院落、家庭的居住密度呈现两极分化和马赛克分布的状态,形成保护实践中复杂的空间-社会问题。集中连片腾退、家庭式申请和院落式申请等疏解方式,以及住房管理政策,未能有效调节微观居住密度,难以实现传统居住院落的有效保护。传统居住院落保护应当采取系统性住房管理、评估式疏解腾退和多元化住房保障的政策体系,解决总体居住密度过高、微观居住密度两极分化和马赛克化问题,实现有效的居住改善和传统风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院落 微观居住密度 居住改善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