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屋尘螨过敏原淋巴免疫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舒孙华 季冬敏 《当代医学》 2016年第13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屋尘螨过敏原淋巴免疫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应用价值,并探究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8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皮下注射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屋尘螨过敏... 目的探讨屋尘螨过敏原淋巴免疫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应用价值,并探究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8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皮下注射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屋尘螨过敏原淋巴免疫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的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特异性Ig E及特异性Ig G 4。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皮损受累面积百分比、瘙痒评分及用药评分分别为(5.4±0.6)、(9.2±0.2)%、(1.9±0.1)分、(1.8±0.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7.4±2.3)、(19.2±0.9)%、(5.3±0.5)分、(12.4±4.8)分,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1048,t2=71.1254,t3=43.7247,t4=14.2840,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特异性Ig E及特异性Ig G 4基本相符,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特异性Ig E及特异性Ig G 4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特异性Ig E(0.5±0.1)k U/L,Ig G 4(1494.2±312.2)ng/L改善更为明显,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9.5425,t2=2.8636,P<0.05)。结论屋尘螨过敏原淋巴免疫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特异性Ig E,提高患者的特异性Ig G 4,安全可靠,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尘螨过敏原淋巴免疫 特应性皮炎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屋尘螨过敏原淋巴免疫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邸宇姿 宋俐 +1 位作者 王胜春 张嫦娥 《中国民康医学》 2018年第13期4-6,12,共4页
目的:探讨屋尘螨过敏原淋巴免疫治疗在小儿特应性皮炎(AD)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A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维生素B6软膏、氯雷他定片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他... 目的:探讨屋尘螨过敏原淋巴免疫治疗在小儿特应性皮炎(AD)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A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维生素B6软膏、氯雷他定片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组采用屋尘螨过敏原淋巴免疫治疗,治疗20周后,采血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白介素-4(IL-4)、白介素-12(IL-12)、巨噬细胞来源趋化因子(MDC)、人噬酸性细胞趋化因子-2(Eotaxin-2)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分析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NK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4、MD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IL-12、Eotaxin-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的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屋尘螨过敏原淋巴免疫治疗能进一步改善AD患儿的炎症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应用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屋尘螨过敏原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者全血在尘螨主要过敏原刺激下辅助性T淋巴细胞1/辅助性T淋巴细胞2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与偏移 被引量:12
3
作者 邵洁 A.Purohit +3 位作者 石学耕 俞善昌 邓伟吾 F.de Blay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37-639,共3页
目的对尘螨过敏的哮喘儿童外周全血体外持续给予尘螨主要过敏原Der p和Der f刺激,观察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内细胞因子的表达,探讨过敏原暴露对Th1/Th2偏移的影响。方法选择尘螨皮试阳性的哮喘患者23例,采集全血,体外与尘螨主要过敏原De... 目的对尘螨过敏的哮喘儿童外周全血体外持续给予尘螨主要过敏原Der p和Der f刺激,观察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内细胞因子的表达,探讨过敏原暴露对Th1/Th2偏移的影响。方法选择尘螨皮试阳性的哮喘患者23例,采集全血,体外与尘螨主要过敏原Der p、Der f共同孵育培养8h,以单克隆抗体对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细胞内白介素(IL)-4,干扰素(IFN)-γ进行标记,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哮喘患者全血体外Der p、Der f持续暴露后(过敏原暴露组),Th0、Th1、Th2表达率分别为(0.83±0.45)%、(10.70±4.42)%、(2.16±1.17)%,非过敏原暴露组Th0、Th1、Th2表达率分别为(0.93±0.52)%、(9.19±3.75)%、(1.67±0.82)%。过敏原暴露组Th2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过敏原暴露组(P<0.05),而两组Th0、Th1表达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过敏原暴露组因Th2增高,Th1/Th2比例降低,Th1/Th2平衡向Th2偏移,与非过敏原暴露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Der p、Der f对Th细胞有明显的选择性,过敏原的持续暴露促进Th2优势表达,Th1/Th2平衡向Th2转化,可能是引起哮喘症状反复和加重的机制之一。因此,过敏原的回避和特异性的脱敏治疗也是哮喘治疗的措施之一,应予以必要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尘螨过敏原 辅助性T淋巴细胞1 辅助性T淋巴细胞2 流式细胞术 辅助性T淋巴细胞 细胞内细胞因子 过敏 哮喘患者 过敏原 Th1/Th2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屋尘螨过敏原Der p 1基因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4
作者 周鹰 俞黎黎 +2 位作者 杨李 李启松 崔玉宝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2-545,558,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能快速、准确检测环境中屋尘螨过敏原Der p 1基因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可视化(RT-LAMP)技术。方法 用Primer Explore 4.0对Der p 1基因进行RT-LAMP引物设计与筛选,提取屋尘螨、粉尘螨、热带无爪螨、腐食酪螨总RNA,利用... 目的 建立一种能快速、准确检测环境中屋尘螨过敏原Der p 1基因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可视化(RT-LAMP)技术。方法 用Primer Explore 4.0对Der p 1基因进行RT-LAMP引物设计与筛选,提取屋尘螨、粉尘螨、热带无爪螨、腐食酪螨总RNA,利用优化的RT-LAMP反应体系分别扩增4个螨种的Der p 1基因,评价方法的特异度和灵敏度。采集74份哮喘患儿的床尘样品,提取总RNA进行Der p 1基因RT-PCR和RT-LAMP检测。结果 利用优化的RT-LAMP方法检测4种螨的Der p 1基因,只有屋尘螨阳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呈现特征性梯形条带,肉眼和紫外灯下均观察到绿色荧光。建立的RT-LAMP对Der p 1基因的最小检测量为1.0×10^(-6 )μg,敏感性比常规RT-PCR高10倍;检测74份床尘样品,阳性率85.1%,与RT-PCR阳性率70.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2,P<0.05)。结论 建立的屋尘螨过敏原Der p 1基因RT-LAMP较常规RT-PCR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可用于屋尘螨过敏原污染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可视化 屋尘螨过敏原Der p 1 过敏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