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体位复位联合术中提拉复位辅助Mis-TLIF技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1
作者 陆联松 孙韶华 +2 位作者 李豪杰 胡勇 马维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965-971,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结合术前体位复位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腰椎...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结合术前体位复位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腰椎峡部裂型滑脱患者,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35~72(51.32±4.24)岁。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5~71(51.80±6.38)岁;病程12~60(24.17±1.98)个月;L4滑脱18例,L5滑脱12例;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20例,Ⅱ度滑脱10例;采用术前体位复位联合术中撑开复位后经Quadrant通道Mis-TLIF。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36~72(50.00±4.24)岁;病程12~60(23.70±1.53)个月;L4滑脱16例,L5滑脱14例;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19例,Ⅱ度滑脱11例;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椎体融合术治疗。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放射线暴露时间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腰椎评分标准)评估临床效果,随访复查X线及CT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的随访。两组在手术时间、腰痛VAS、滑脱角、滑脱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出血量(165.50±15.56)、(59.17±10.59)ml,均少于对照组(259.33±35.32)、(165.33±29.56)ml(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3.53±0.68)d,少于对照组(5.20±0.41)d(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隙高度、滑脱角、滑脱率、ODI、VA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ODI[(9.93±1.11)%vs(10.93±1.11)%]和JOA[(26.07±1.01)分vs(25.43±1.2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治疗中,术前体位复位联合术中提拉复位辅助Mis-Tlif技术相比传统开放性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周期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Mis-TLIF Quadrant通道 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 体位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椎间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新型器械 被引量:2
2
作者 金根洋 汪建良 +3 位作者 于晓华 赵杰 连小峰 陈志明 《颈腰痛杂志》 2008年第6期526-528,525,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既能使滑脱椎体复位,又能保留椎体间的活动度的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新型内固定器械。方法根据腰椎生物力学特点:生理载荷下椎弓峡部为重力的前移剪切力与抵抗力集中的部位,设计一种加强椎弓峡部强度的椎弓成形复位固定... 目的研制一种既能使滑脱椎体复位,又能保留椎体间的活动度的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新型内固定器械。方法根据腰椎生物力学特点:生理载荷下椎弓峡部为重力的前移剪切力与抵抗力集中的部位,设计一种加强椎弓峡部强度的椎弓成形复位固定器(pedicular forming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PFRF),通过生物力学测试[1]后应用于临床,治疗17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Ⅰ-Ⅱ°),并长期跟踪随访。结果17例患者中,术后临床评价优14例,良2例,可1例,术前JOA评分平均19.2分,术后JOA评分平均25.3分,症状缓解率98%,随访病例未见断钉和再次滑脱现象。结论应用PFRF内固定系统非融合性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Ⅰ-Ⅱ°)疗效显著,可以保留腰椎的活动度,椎弓峡部可以骨性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椎弓成形复位固定器(PFRF) 非椎间融合手术 椎体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方向义 吴起宁 +2 位作者 郝定均 郭华 陈海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1416-1418,共3页
目的前瞻性探讨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术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通过对16例接受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方案治疗腰椎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资料的分析,验证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术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手术治疗... 目的前瞻性探讨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术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通过对16例接受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方案治疗腰椎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资料的分析,验证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术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以及临床应用疗效。结果接受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术的所有16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术后疗效满意,术后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假关节、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特别是在防止术后医源性、继发性椎管狭窄、维持脊柱稳定性方面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医源性椎管狭窄 椎板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联合Mantis螺钉治疗中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亚伟 镐英杰 +3 位作者 于磊 王正义 许朝君 蔡迎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7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分析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联合Mantis螺钉治疗中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46例单节段中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微创组患者接... 目的分析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联合Mantis螺钉治疗中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46例单节段中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微创组患者接受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联合Mantis螺钉手术治疗,开放组患者接受PLI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椎间融合率等。结果与开放组比较,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及手术切口较小,术后3 d VAS评分、ODI评分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联合Mantis螺钉是治疗中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椎间融合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旁间隙与正中入路单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叶握球 杨艳琴 +5 位作者 郑建河 卢镇生 江钦文 张育斌 冯奕鑫 黄伟帧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0-902,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经椎旁间隙入路与正中入路单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Ⅰ、Ⅱ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探讨椎旁间隙入路在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价值。方法 40例Ⅰ、Ⅱ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椎旁间隙入路组(椎旁组,n=20)和... 目的对比研究经椎旁间隙入路与正中入路单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Ⅰ、Ⅱ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探讨椎旁间隙入路在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价值。方法 40例Ⅰ、Ⅱ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椎旁间隙入路组(椎旁组,n=20)和正中入路组(正中组,n=20),均采用单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髂骨取骨植骨融合术,评估围手术期参数,融合率及疼痛状况。结果 (1)椎旁组较正中组手术时间短(P<0.01),切口长度短(P<0.01),术中出血量少(P<0.01),术后引流量少(P<0.01)。(2)VAS评分:所有患者术后疼痛都得到明显的缓解(P<0.01);两组组间比较,术后第1天及1、3、6个月,椎旁组疼痛改善程度较正中组明显(P<0.01)。(3)ODI:所有患者术后ODI值都改善明显(P<0.01);两组组间比较,术后第1、3个月,椎旁组ODI评分较正中组改善明显(P<0.01)。(4)术后1年,正中组融合率为90%,椎旁组融合率为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单节段Ⅰ、Ⅱ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上,单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髂骨取骨植骨融合术效果良好,椎旁间隙入路无论在围手术期的效果还是术后临床疗效上都较正中入路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间隙 入路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单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式终板处理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祥宇 刘大勇 +2 位作者 吴沁民 张骁 徐兆万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纹式终板处理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纹式终板处理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34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应用JOA评分评估手术效果,测量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 目的探讨采用纹式终板处理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纹式终板处理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34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应用JOA评分评估手术效果,测量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评估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0~250(173. 33±35. 96) min,术中出血量100~600(378. 57±157. 77)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0(14. 71±3. 59)个月。随访期间X线及CT检查评估显示,所有患者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或椎体再滑脱。JOA评分:术前为6~20(13. 27±2. 96)分,术后为16~24(21. 42±1. 67)分,末次随访为18~25(23. 69±1. 31)分,术后较术前、末次随访较术后均明显改善(P <0. 05);滑脱复位率:术后为80. 13%,末次随访时为77. 90%。结论纹式终板处理自体骨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骨融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板处理器 自体骨植骨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椎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融合器旋转稳定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虞杰 龙亨国 +3 位作者 周成洪 谭军 刘玖行 熊小春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期44-46,共3页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是指一侧或两侧椎弓根峡部崩裂,患椎相对下位椎体向前滑移,使椎弓峡部连接错位,导致椎管内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出现以腰痛或下肢麻痹、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其两种主要的治疗手段。而当前主...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是指一侧或两侧椎弓根峡部崩裂,患椎相对下位椎体向前滑移,使椎弓峡部连接错位,导致椎管内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出现以腰痛或下肢麻痹、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其两种主要的治疗手段。而当前主要的手术治疗方法为腰椎后路减压融合Cage植入内固定术。本研究对传统的Cage植入方式加以改良,并分析其改良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CAGE 改良融合器旋转稳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自体髂骨椎间植骨椎弓根固定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4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建伟 安洪 +1 位作者 肖奇 黄力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21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体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结合椎弓根固定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PLIF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Nakai...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体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结合椎弓根固定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PLIF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Nakai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通过随访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42例患者随访1~6年,术后滑脱椎体平均复位率为92.5%,术后平均椎间隙高度为10.2mm,较术前增加5.2mm;植骨融合率为95.2%,平均融合时间6个月;临床症状按Nakai标准:优34例,良6例,可2例。结论经后路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结合椎弓根固定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植骨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自体髂骨植骨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TLIF对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疗效及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左炳光 王智培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34-1538,共5页
探讨不同入路的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对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疗效及矢状位影像学参数影响差异。选取102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各51例。微创组行Wiltse入路和MAST Quadrant管道下微创TL... 探讨不同入路的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对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疗效及矢状位影像学参数影响差异。选取102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各51例。微创组行Wiltse入路和MAST Quadrant管道下微创TLIF,开放组行传统入路TLIF。统计两组手术情况、治疗优良率。采用X线测定患者手术前后的腰椎-骨盆矢状位影像学参数:腰椎前凸角(LL)、腰骶角(LSA)、L1铅垂线与S1距离(LASD)、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骨盆入射角(PI)、滑脱角(SA)。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开放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LL较术前增大,SA较术前减小(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入路TLIF均可改善腰椎-骨盆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疗效相当,但Wiltse入路和MAST Quadrant管道下手术更具微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入路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矢状位影像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凯 车彪 王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8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单枚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螺钉联合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IS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4例IS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对比... 目的探讨单枚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螺钉联合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IS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4例IS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手术前后椎间隙变化、腰椎前凸弧度变化等方面对比均无差异(P>0.05),且植骨均达愈合标准;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枚或双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ISS均可获得较好效果,但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手术患者创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椎弓根螺钉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入路髂骨植骨融合术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中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欲燃 张玉民 +1 位作者 郭浩 王献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2期2646-2647,共2页
目的探讨椎旁入路髂骨植骨融合术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51... 目的探讨椎旁入路髂骨植骨融合术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施行正中入路髂骨植骨融合术+椎弓根钉内固定,实验组施行椎旁入路髂骨植骨融合术+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对比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腰痛改善情况(ODI)、滑脱率及术后12个月腰椎融合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P <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实验组ODI评分、滑脱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个月实验组椎体融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椎旁入路髂骨植骨融合术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椎旁入路髂骨植骨融合术 正中入路髂骨植骨融合术 椎弓根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洁 姜伟举 刘婷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3期3226-3227,共2页
目的探讨和研究关于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方法选取我院自2005~2011年在我院采用单枚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患者15例,术前先进行常规检查,显示其不同程度的椎间隙狭窄,腰椎滑脱。... 目的探讨和研究关于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方法选取我院自2005~2011年在我院采用单枚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患者15例,术前先进行常规检查,显示其不同程度的椎间隙狭窄,腰椎滑脱。术中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手术下进行的,采用俯卧位,腰椎中心正中切口,两侧的棘突开放腰背筋膜,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推,拉椎棘突椎板然后切除,然后在臂X线机透视下保证每个钉位置准确,选择症状显着一侧的影响椎体半椎板和关节,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切除。结果术后15例患者伤口均回到I期愈合时间,无感染,无神经根损伤和脊髓硬膜破裂,无椎间融合器移位,无断钉棒固定,破碎,松散,没有出现位移。结论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既可以保留脊柱后部结构,也可以实现充分的后路减压,同时也可以确保可靠的融合,其适用于腰椎复位或固定等手术操作,并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椎弓根螺钉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后外侧融合术对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辉 冯金州 +1 位作者 王富启 贾红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6期2969-2971,共3页
目的研究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11月兰考第一医院收治的92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椎弓... 目的研究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11月兰考第一医院收治的92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椎弓根内固定联合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用时和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预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实施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可显著优化手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椎弓根内固定 后外侧融合术 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内固定联合PLIF对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JOA、ODI评分的影响
14
作者 薛书生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17期84-84,87,共2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对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后外侧融合术...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对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后外侧融合术(PLF),观察组实施椎弓根内固定联合PLIF,对比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JOA评分较对照组高,且观察组ODI指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内固定联合PLIF治疗,可有效缓解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椎弓根内固定 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后外侧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减压后撑开椎间隙提拉复位并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15
作者 李忠伟 张树文 +3 位作者 杨新明 银乐乐 周坤 崔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7期683-686,共4页
目的观察充分减压后撑开椎间隙、提拉复位、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21-06诊治的27例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采用充分减压后撑开椎间隙、提拉复位、经... 目的观察充分减压后撑开椎间隙、提拉复位、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21-06诊治的27例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采用充分减压后撑开椎间隙、提拉复位、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术前与术后2周腰背痛VAS评分,术前与术后6个月ODI指数。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80~245 min,平均223.2 min;术中出血量100~250 mL,平均110.0 mL。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16个月,平均11.2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切口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椎体再滑脱等并发症。椎间融合时间为8~14个月,平均9.9个月。术后2周腰背痛VAS评分为(1.70±0.46)分,较术前(5.00±1.03)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0,P<0.001)。术后6个月ODI指数为(19.90±3.41)%,较术前(53.93±5.8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50,P<0.001)。结论充分减压后撑开椎间隙、提拉复位、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可以取得满意疗效,在获得解剖复位融合的同时确保了手术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椎间孔入路 提拉复位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超 孙天威 +3 位作者 田融 贾宇涛 徐天同 申庆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融合方式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2012年5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98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3例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 目的比较两种融合方式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2012年5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98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3例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45例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滑脱节段及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滑脱复位率及复位丢失率、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改善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B组显著增加(P〈0.05)。术中A组4例、B组1例发生硬脊膜撕裂;术后A组6例出现下肢根性症状;两组各出现1例切口感染。A组患者获随访24-36个月,B组26-40个月。术前及术后2周两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时A组JOA评分及改善率显著优于B组(P〈0.05)。X线片复查示,A组术后2周滑脱复位率显著高于B组,术后2年复位丢失率显著低于B组;术后2周及2年,A组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均高于B组;术后2年,A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B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外侧融合相比,后路椎体间融合能更大程度复位椎体,恢复腰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较高,更大程度上恢复脊柱的力学稳定性,获得更好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内固定 椎间融合 后外侧融合
原文传递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后路椎间植骨治疗重症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少华 张宏其 +5 位作者 陈斌 郭超峰 陈凌强 葛磊 刘金洋 王锡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并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重症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月,对51例重症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年龄25~67岁,平均41岁... [目的]探讨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并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重症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月,对51例重症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年龄25~67岁,平均41岁;术前滑脱程度按Meyerding分级标准均大于33%,平均为42%,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根受损症状。通过术前、术后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Beaujon functional score(BFS)评分,分析临床疗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5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3年10个月,平均2年8个月。术后平均滑脱复位率92%;椎间隙高度由术前平均4.9 mm恢复至术后的10.3 mm;植骨融合率100%,平均融合时间4个月;BFS评分由术前平均8.1分升至术后2年的17.9分,疗效优良率为91%。随访期间滑脱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可以用于治疗重症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能保留更多的腰椎运动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短节段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 复位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
原文传递
微创及开放椎间融合术治疗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及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欣 曾荣 +6 位作者 李广盛 魏波 胡资兵 林颢 陈光华 陈思园 孙杰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04-1509,共6页
目的 探讨微创及开放椎间融合术治疗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86例MeyerdingⅠ、Ⅱ度单节段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39例在Quadrant通道下行椎间融合术... 目的 探讨微创及开放椎间融合术治疗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86例MeyerdingⅠ、Ⅱ度单节段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39例在Quadrant通道下行椎间融合术(微创组),47例行开放经后路椎间融合术(开放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腰椎滑脱分度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VAS评分及ODI,以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滑移百分数(percentage of slipping,PS)、椎间隙高度、滑脱角(angle of slip,AS)、胸腰联合角(thoracolumbar junction,TLJ)、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C_7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脊柱-骨盆角(spino-sacral angle,SSA)、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并对以上指标手术前后差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微创组术后住院时间(5.1±1.6)d,较开放组的(7.2±2.1)d显著缩短(t=2.593,P=0.017)。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0个月,平均15个月。微创组复位率为68.53%±20.52%,开放组为64.21%±30.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5,P=0.093)。术后3个月,两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中,除P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外,其余各参数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两组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差值相关性分析显示:ODI与SVA、SSA、PT、LL相关(P〈0.05)。结论 开放及微创椎间融合术在改善单节段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方面效果相似,均应注重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的SVA、SSA、PT、LL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椎间融合术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 微创手术 开放手术
原文传递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连续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邢文华 霍洪军 +6 位作者 杨学军 肖宇龙 赵岩 付裕 祝勇 李峰 辛大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00-1503,共4页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连续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3年12月,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17例连续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男12例,女5例;年龄48~69岁,平均55.4岁。病程11个月~17年,...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连续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3年12月,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17例连续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男12例,女5例;年龄48~69岁,平均55.4岁。病程11个月~17年,中位病程22个月。滑脱程度按照Meyerding分度:Ⅰ度30个节段,Ⅱ度3个节段,Ⅲ度1个节段;涉及节段:L_(4、5)14例,L_(3、4)3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6±3.2)分。结果 术中2例硬脊膜撕裂出现脑脊液漏;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年,平均3.4年。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1±0.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2,P=0.008)。术后1周X线片检查示,滑脱椎体均获得不同程度复位,完全复位率为85%(29/34)。术后6~12个月达椎间融合,平均7.4个月;椎间融合按Lenke标准评价:A级13例,B级4例。随访期间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结论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连续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可取得较好疗效,术中准确植钉、有效减压、先撑开后复位、合理使用提拉螺钉、椎间融合是手术成功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双节段 后路椎间融合术
原文传递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疗效 被引量:8
20
作者 吕游 陈鸣 秦入结 《江苏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300-304,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单节段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MIS-TLIF(MIS-TLIF组)与传统TLIF(Open-TLIF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单节段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MIS-TLIF(MIS-TLIF组)与传统TLIF(Open-TLIF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末次随访行三维CT检查显示,MIS-TLIF组椎间融合率为96.4%(27/28),Open-TLIF组均融合。MIS-TLIF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重返工作时间均少于Open-TLIF组(P<0.05),重返工作率高于Open-TLIF组(89.3%vs.82.1%)(P<0.05)。MIS-TLIF组术后腰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Open-TLIF组(P<0.05)。结论与Open-TLIF比较,MIS-TLIF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具有创伤小、手术出血少、并发症少和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微创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