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峰值电流型PFC电路的频率与电路参数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修科 陈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39-142,共4页
峰值电流型PFC电路的频率与电路参数关系赵修科陈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南京210016)(南通纺织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南通226000)功率因数校正PFC(PowerFactorCorection)是... 峰值电流型PFC电路的频率与电路参数关系赵修科陈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南京210016)(南通纺织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南通226000)功率因数校正PFC(PowerFactorCorection)是通过一定的控制方式,使输入电流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C电路 峰值电流型 工作频率 电路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值电流型PWM调制buck DC-DC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曾会平 金湘亮 周阿铖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5年第6期967-970,共4页
针对目前直流转直流(DC-DC)变换器系统建模方法受限于实际电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Cadence系统建模方法。利用Cadence工具及其理想元器件,建立脉宽调制(PWM)峰值电流型buck DC-DC的系统模型。为验证模型的性能,在旺宏0.5μm BCD... 针对目前直流转直流(DC-DC)变换器系统建模方法受限于实际电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Cadence系统建模方法。利用Cadence工具及其理想元器件,建立脉宽调制(PWM)峰值电流型buck DC-DC的系统模型。为验证模型的性能,在旺宏0.5μm BCD工艺条件下,用电路结构替换理想模型,得到电路系统,并将其与系统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以该系统模型为指导设计的buck DC-DC芯片在340 k Hz工作频率下具有宽输出电压范围,并能提供2 A的大负载电流,从而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建模 PWM调制 峰值电流型 直流转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峰值电流型脉宽调制器设计
3
作者 李汇 王继安 +1 位作者 蔡化 龚敏 《电子与封装》 2007年第6期31-34,共4页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AC/DC和DC/DC变换的峰值电流型脉宽调制器设计,并且用Cadence Spectre仿真工具进行了仿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通过采用改进的欠压锁定电路和基准电流源,使控制器在实现欠压保护功能的同时具有较低的启动电流,降...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AC/DC和DC/DC变换的峰值电流型脉宽调制器设计,并且用Cadence Spectre仿真工具进行了仿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通过采用改进的欠压锁定电路和基准电流源,使控制器在实现欠压保护功能的同时具有较低的启动电流,降低了待机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电源 峰值电流型 脉宽调制 基准电压源 欠压锁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转换范围的峰值电流模式BUCK电源环路设计
4
作者 陈波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23期54-58,共5页
宽转换范围的BUCK电源芯片使用峰值电流控制模式设计需要考虑全工作范围内的稳定性。首先分析了峰值电流型BUCK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归纳了其稳态工作时的传输函数。然后描述了控制环路的设计过程,尤其是Type Ⅱ和Type Ⅲ型跨导运放的补... 宽转换范围的BUCK电源芯片使用峰值电流控制模式设计需要考虑全工作范围内的稳定性。首先分析了峰值电流型BUCK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归纳了其稳态工作时的传输函数。然后描述了控制环路的设计过程,尤其是Type Ⅱ和Type Ⅲ型跨导运放的补偿网络的选择和设计方法。最后通过Mathcad及Simplis电路仿真对宽转换范围的BUCK电源芯片环路设计结果进行了验证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电流型 宽范围BUCK变换器 控制环路设计 电源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值电流控制变换器的小信号分析与补偿器的优化
5
作者 汪海明 王伟 《河南科技》 2013年第4期107-107,251,共2页
通过对采用峰值电流控制的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功率级传递函数的推导,得出其小信号传递函数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在不同应用条件下的开环传递函数的伯德图。根据其伯德图,优化补偿器,使补偿器的传递函数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电源在... 通过对采用峰值电流控制的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功率级传递函数的推导,得出其小信号传递函数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在不同应用条件下的开环传递函数的伯德图。根据其伯德图,优化补偿器,使补偿器的传递函数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电源在不同的应用条件下都满足环路的稳定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电流型控制 有源钳位正激 功率级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型变换器工作原理和斜坡补偿 被引量:2
6
作者 路秋生 《核工业自动化》 2001年第2期24-27,共4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恒频、峰值电流检测控制方案的电流型变换器存在的问题及采用斜坡补偿来克服存在这些问题的原理及方法。
关键词 斜坡补偿 电流变换器 占空比 工作原理 峰值电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串联型多输出变换器控制策略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7
作者 孟涛 顾冰冰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6年第2期90-95,共6页
基于变压器集成的输入串联型直流变换器适合高压输入、多输出的中小功率领域应用。针对该类变换器各串联电路同步开关工作的特点,提出一种各串联电路共用一套控制电路的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所提控制策略,介绍了基于峰值电流模式... 基于变压器集成的输入串联型直流变换器适合高压输入、多输出的中小功率领域应用。针对该类变换器各串联电路同步开关工作的特点,提出一种各串联电路共用一套控制电路的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所提控制策略,介绍了基于峰值电流模式的控制电路实现方案。最后,搭建了一台60 W的具有3个串联电路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串联 多输出 变压器集成 峰值电流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压器集成的输入串联型变换器环流影响机制及其抑制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安彦桦 孟涛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9年第3期59-68,共10页
基于变压器集成的输入串联型变换器具有各串联电路自然均压、结构简单的优势。由于各串联电路器件参数误差的存在,导致在均压过程中各串联电路间产生一定的环流。以该类输入串联型反激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对各串联电路间环流的产生机理及... 基于变压器集成的输入串联型变换器具有各串联电路自然均压、结构简单的优势。由于各串联电路器件参数误差的存在,导致在均压过程中各串联电路间产生一定的环流。以该类输入串联型反激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对各串联电路间环流的产生机理及其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该类变换器采用峰值电流型控制的特点,提出一种可消除环流对变换器轻载运行影响的方法。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在所搭建的1.5kV/60W实验样机上进行实验研究,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以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串联 变压器集成 环流 峰值电流型控制 反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输出Boost变换器的高亮LED驱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静 庄圣贤 刘雪山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0,共3页
提出了一种工作于断续模式(DCM)下单电感双输出恒流变换器驱动高亮LED的方法。为避免变换器两路输出的交叉影响,应用时分复用理论,由时分复用信号决定两路输出中相应输出支路的调节,实现每一条输出支路电流的独立调节,从而可使每路分别... 提出了一种工作于断续模式(DCM)下单电感双输出恒流变换器驱动高亮LED的方法。为避免变换器两路输出的交叉影响,应用时分复用理论,由时分复用信号决定两路输出中相应输出支路的调节,实现每一条输出支路电流的独立调节,从而可使每路分别驱动不同类型的LED;驱动器其中一路故障不影响另一支路的正常输出,提高了驱动器的可靠性。由于该方法只用到一个电感即可实现两路输出,进而降低了驱动器的成本。通过建立小信号模型,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器 发光二极管 峰值电流型控制 时分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频率控制开关变换器低频波动现象抑制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松荣 许建平 +2 位作者 龚华彬 周国华 王金平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6,共6页
针对传统双频率控制技术应用于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开关变换器时存在的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压低频波动问题,在介绍该技术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输出电容储能迭代模型,利用该模型揭示了一个开关周期内电感储能变化量不为零是产生低频波... 针对传统双频率控制技术应用于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开关变换器时存在的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压低频波动问题,在介绍该技术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输出电容储能迭代模型,利用该模型揭示了一个开关周期内电感储能变化量不为零是产生低频波动现象的根本原因。为解决此问题,通过将电感电流信息引入反馈控制环路,提出并研究了峰值电流型固定关断时间双频率控制技术,分析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低频波动现象抑制机理。通过与传统双频率控制技术进行仿真和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峰值电流型固定关断时间双频率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抑制低频波动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器 双频率控制 低频波动 峰值电流型 固定关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火箭电源调理单元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树君 刘泽伟 +2 位作者 卢振洋 汤海滨 刘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27-1131,共5页
为了解决小电流、高电压下电弧火箭等离子体的稳定性问题,研究了电弧火箭发动机对电源调理单元(PCU)的输出特性要求,基于逆变电源脉宽调制技术与峰值电流型控制原理,以MOSFET为主功率器件,研制了一台电弧火箭电源调理单元,给出了Arcjet... 为了解决小电流、高电压下电弧火箭等离子体的稳定性问题,研究了电弧火箭发动机对电源调理单元(PCU)的输出特性要求,基于逆变电源脉宽调制技术与峰值电流型控制原理,以MOSFET为主功率器件,研制了一台电弧火箭电源调理单元,给出了Arcjet工作时的实验数据,通过增加PCU输出电压的闭环反馈电路,可以使PCU的输出外特性呈现正阻性,保证电弧的稳定燃烧,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源调理单元能使电弧火箭发动机达到高电压工作模式(100 V,10 A),保持电弧工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火箭推进系统 逆变电源 稳定性 峰值电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输入Boost变换器的拓扑分析和光伏MPPT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振华 李铮 +4 位作者 吴天龙 刘胜涛 吴量 徐江 周述晗 《中国重型装备》 2023年第4期35-40,共6页
研究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双输入Boost变换器。首先介绍了常见的双输入Boost变换器拓扑结构,详细分析了双输入Boost变换器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CCM)和断续导电模式(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 研究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双输入Boost变换器。首先介绍了常见的双输入Boost变换器拓扑结构,详细分析了双输入Boost变换器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CCM)和断续导电模式(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DCM)时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由于太阳能光伏电池具有供电不稳定的特点,根据太阳能光伏电池输出功率与负载功率的关系,在稳定输出电压和功率的基础上实现对新能源的优先利用。根据太阳能光伏模块P-V特性的非线性,采用扰动观察法实现对光伏模块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基于PSIM仿真平台,搭建基于MPPT控制算法的双输入Boost变换器的仿真电路,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搭建的MPPT算法模型实现了最大功率点的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输入Boost变换器 拓扑分析 峰值电流型控制 MPPT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激式微逆集群并网谐波交互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夏云 汪飞 +2 位作者 吴春华 杜燕 苏建徽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54-2563,共10页
采用小信号法建立了电流反馈控制型及准谐振峰值电流控制型反激式微型逆变器的诺顿等效模型,并提出了并网谐波交互机理的分析方法。基于该诺顿等效模型,分析了两种反激式微型逆变器的并网谐波交互情况,研究了两种逆变器集群并网时的抗... 采用小信号法建立了电流反馈控制型及准谐振峰值电流控制型反激式微型逆变器的诺顿等效模型,并提出了并网谐波交互机理的分析方法。基于该诺顿等效模型,分析了两种反激式微型逆变器的并网谐波交互情况,研究了两种逆变器集群并网时的抗谐波交互能力以及集群的并网谐波交互性能。揭示了准谐振峰值电流控制型反激式微型逆变器具有比电流反馈控制型反激式微型逆变器更窄的谐振频带,从而使得前者比后者具备更强的抗谐波交互能力。最后在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基础上,设计了2台250 W样机进行机理性的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反馈控制 准谐振峰值电流控制 反激式微逆变器 诺顿等效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