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氧化纳米药物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向治疗
1
作者 吴青芸 苏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4期7431-7438,共8页
背景: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过量活性氧会加速心肌损伤,抗氧化疗法虽有效但存在低生物利用度和靶向特异性差等局限性。纳米药物以精准靶向与延长药效的优势在心肌保护中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目的:总结心肌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活性氧产生的途径... 背景: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过量活性氧会加速心肌损伤,抗氧化疗法虽有效但存在低生物利用度和靶向特异性差等局限性。纳米药物以精准靶向与延长药效的优势在心肌保护中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目的:总结心肌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活性氧产生的途径以及纳米医学治疗心肌缺血性损伤的最新进展。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抗氧化纳米药物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靶向治疗的相关文献,以“纳米,纳米药物,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活性氧”为中文检索词,以“nanostructures,nanomedicine,nanomaterials,nanotechnology,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oxidative stress,reactive oxygen specie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时限为2019年8月至2024年8月,通过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剔除与文章主题相关性不高的文献,最终纳入65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高浓度活性氧的累积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核心机制之一。不同来源途径的活性氧能够直接干预物质与能量的代谢过程,进而触发心肌细胞的凋亡或坏死,对心脏组织构成显著损害,因此,清除或降低活性氧水平被视为有效遏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展的重要治疗策略。传统药物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缺乏靶向性,再加上肝脏和脾脏的螯合作用以及心肌部位血流的持续冲刷,严重影响了临床药物的预期疗效。纳米药物在突破上述局限方面展现出非凡的潜力,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方向。通过精确设计的纳米颗粒可实现对药物的靶向递送,显著提高药物在受损心肌部位的浓度与滞留时间,从而增强治疗效果。此外,纳米药物作为抗氧化剂、生长因子或细胞疗法的载体有效减轻了氧化应激,促进了心肌细胞的修复与再生,为心肌功能的恢复带来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 纳米药物 传统药物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急性心肌梗死 氧化应激 活性氧 靶向治疗 工程化血管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