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即兴支架术对冠状动脉无保护简单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王硕 战吟戈 +3 位作者 郑庆厚 陈勤聪 王乐 李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947,共7页
目的探讨即兴支架术(provisional stenting,PS)在冠状动脉无保护简单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观察该术式对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S术式并完成... 目的探讨即兴支架术(provisional stenting,PS)在冠状动脉无保护简单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观察该术式对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S术式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无保护简单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完善术前检查,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静息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dynamic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D-SPECT)+瑞加诺生负荷D-SPECT检查,观察手术的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支架植入即刻成功率以及是否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冠脉无复流、分支受累、分支急性闭塞、急性左心衰、心脏传导阻滞、心脏压塞、大出血、死亡;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测得的冠状动脉左主干最小管腔面积(minimum lumen area,MLA),术前及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的心功能指标[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Ⅰ,cTnⅠ)];心肌灌注评价指标包括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应用静息D-SPECT+瑞加诺生负荷D-SPECT检查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心肌缺血总节段数。结果安全性指标观察显示:支架植入即刻成功率100%、回旋支受累行球囊对吻扩张19例(23.1%),分支急性闭塞1例,后行双支架术,应用PS-T(provisional stenting-T stenting)术式;无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冠脉无复流、急性左心衰、心脏传导阻滞、心脏压塞、大出血、死亡病例。有效性指标观察显示:术后IVUS测得的MLA较术前明显改善;自术后7 d开始,BNP、CK-MB、cTnⅠ较术前明显改善。心肌灌注指标观察显示:术后3个月的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心肌缺血总节段数情况显著优于术前。结论PS可改善冠状动脉无保护简单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的心功能、心肌损伤和心肌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D-SPECT) 冠状动脉无保护简单左主干分叉病变 即兴支架术(PS)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改良CRUSH技术治疗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7
2
作者 鲁爱粉 王恒亮 +1 位作者 白广海 李忠银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7年第5期16-19,108,共5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改良CRUSH技术对左主干分叉病变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例,均在IVUS指导下接受改良CRUSH技术治疗。治疗前... 目的分析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改良CRUSH技术对左主干分叉病变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例,均在IVUS指导下接受改良CRUSH技术治疗。治疗前后均行IVUS检查,记录术前左主干、前降支及回旋支病变最小管腔面积(MLA)、最小管腔直径(MLD)、斑块负荷(PB)及其术后即刻影像表现,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靶病变重建)及支架内血栓、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6例患者中,应用Reverse Crush技术1例、Step Crush技术2例、DK Crush技术3例,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共12枚,手术成功率为100%(6/6);术后临床症状均显著缓解,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IVUS提示,6例患者术前左主干MLA为(4.57±1.36)mm2,MLD为(2.28±0.48)mm;左前降支开口MLA为(3.89±1.66)mm2,PB为(67.20±11.87)%;左回旋支开口MLA为(4.87±0.51)mm2,PB为(64.26±5.15)%;IVUS检查左前降支MLD高于QCA检查结果(P<0.05)。随访2年,未出现MACE及支架血栓情况。结论IVUS指导下左主干分叉病变改良CRUSH技术治疗左主干分叉病变效果明显,手术成功率高,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临床中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分叉病变 改良CRUSH技术 血管内超声 中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双支架技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左主干分叉病变后的左前降支TIMI血流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罗长军 余烊 +3 位作者 柯组辉 蒋磊 何鹏程 谭宁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3期245-248,253,共5页
目的探讨4种不同双支架技术(Crush、Culotte、T、TAP)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左主干(left main,LM)分叉病变(left main bifurcation disease,LMBD)后的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descending,LAD)心肌梗死溶... 目的探讨4种不同双支架技术(Crush、Culotte、T、TAP)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左主干(left main,LM)分叉病变(left main bifurcation disease,LMBD)后的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descending,LAD)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变化。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为ACS合并LMBD并接受双支架技术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采用双支架技术的不同,将患者分成4组,分别是Crush组、Culotte组、T组、TAP组。通过检测术后LAD的TIMI血流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各组技术的相对优劣。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M-LAD直径是双支架技术的危险因素;而LM-左旋支(left circumflex,LCX)直径和LM支架总长度是保护因素。Culotte组术后LAD的TIMI血流改善情况明显差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双支架技术对患者术后LAD血流的改善程度有差异,Culotte技术改善LAD的TIMI血流效果比TAP、T和Crush技术差,TAP、T和Crush技术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分叉病变 双支架治疗技术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左主干分叉病变 被引量:3
4
作者 师恩祎 谷天祥 喻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999年3月至2008年4月我院共收治29例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观察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999年3月至2008年4月我院共收治29例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观察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以及随访情况。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48.2±15.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4.2±4.6h,住ICU时间3.3±0.8d,住院时间18.0±2.7d,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本组患者随访7~98个月(29.0±19.2个月),25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2例心绞痛症状缓解,3例于术后3年、4年和8年分别死于脑血管病变、心脏骤停及肺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收缩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应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CABG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分叉病变 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秀华 梁东 +1 位作者 刘华勇 廖驰林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11期1319-1321,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合并左主干分叉病变的ACS患者125例为左主干分叉病变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合并左...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合并左主干分叉病变的ACS患者125例为左主干分叉病变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合并左主干分叉病变的ACS患者105例为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组。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S患者发生左主干分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左主干分叉病变组糖尿病占比高于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组,血尿酸、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coefficient of variation,RDW-CV)、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高于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血尿酸、RDW-CV、BNP、hs-CRP是ACS患者发生左主干分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385、1.005、2.366、1.920、1.340,P<0.05)。结论糖尿病、血尿酸和RDW-CV、BNP、hs-CRP是ACS患者发生左主干分叉病变的独立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左主干分叉病变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脑钠肽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支架术28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伶 林英忠 +3 位作者 王风 徐广马 袁军 黄宗燕 《内科》 2010年第5期498-499,共2页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择期行PCI的2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单支架12例,双支架16例。术后每2周或1个月门诊复查1...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择期行PCI的2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单支架12例,双支架16例。术后每2周或1个月门诊复查1次,8~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28例PCI均取得成功,16例置入双支架的患者均成功进行球囊对吻扩张。所有病例术后达TIMI3级血流,住院期间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术后随访20~30个月,6个月内有4例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显示支架内再狭窄3例(10.71%),随访期内死亡1例。结论经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PCI即刻成功率高,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左主干分叉病变 支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单支架术与复杂支架术对左主干分叉病变疗效比较
7
作者 李珊 盖鲁粤 +3 位作者 杨庭树 王禹 刘宏斌 陈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9期882-883,共2页
目的评价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不同支架治疗策略的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分析27例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结局,其中采用简单支架技术横跨技术(crossover)14例,复杂支架技术包括挤压技术(crush)、T支架术(T-stent... 目的评价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不同支架治疗策略的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分析27例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结局,其中采用简单支架技术横跨技术(crossover)14例,复杂支架技术包括挤压技术(crush)、T支架术(T-stenting)、V支架术(V-stenting)等13例。结果共植入40枚支架,操作成功率100%,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真性分叉病变复杂支架术组较简单支架术组多(84.6%vs14.3%,P=0.0004),复杂支架术组合并更多多支病变(100%vs57.1%,P=0.0074)。支架植入术后即刻前降支开口残余狭窄复杂支架术组(10.85±5.51)%较简单支架术组(4.29±4.25)%明显增高(P=0.002),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开口残余狭窄复杂支架术组(4.61±3.01)%较简单支架术组(13.63±11.21)%明显减轻(P=0.009)。出院随访2~53个月,心绞痛复发3例(11.1%),靶病变血运重建(TLR)2例(7.41%),MACE2例(7.41%)。二组心绞痛复发率(7.1%vs15.4%,P=0.59)和TLR发病率(0%vs15.4%,P=0.13)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各种支架植入技术均能取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左主干分叉病变 支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US引导下Step-Crush术治疗左主干分叉病变对支架贴壁情况及患者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曾紫微 许滔 +4 位作者 周竹花 熊健 殷锡虎 刘继文 王新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6期42-46,共5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下Step-Crush术治疗左主干分叉病变对支架贴壁情况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3月—2022年12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IVUS... 目的:分析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下Step-Crush术治疗左主干分叉病变对支架贴壁情况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3月—2022年12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IVUS组(n=34,采用IVUS引导下StepCrush术)和常规组(n=26,采用常规Step-Crush术)。对比两组支架情况(最大支架直径、左主干支架长度、支架贴壁不良发生率、支架边缘夹层发生率)、球囊参数(球囊最大直径、球囊最大压力)、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常规组,IVUS组最大支架直径、左主干支架长度、球囊最大直径均更长,球囊最大压力更大(P<0.05);术后2个月,IVUS组LVEF较常规组更高,LVEDD较常规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US组支架贴壁不良发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架边缘夹层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US应用于Step-Crush术中可改善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支架置入情况,降低支架贴壁发生率,有效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Step-Crush术 左主干分叉病变 支架贴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张秀华 梁东 刘华勇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15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予以... 目的:探讨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予以追踪随访,对手术特征及手术即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分型为A型35例,B型20例,C型15例,D型13例,E型12例,F型5例。80例患者主支出现狭窄,占80.0%;45例患者侧支产生狭窄病变,占45.0%。手术前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分支血管最小腔直径(MLD)短于手术后即刻,手术前管腔狭窄程度高于手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白细胞黏附缺陷症MLD短于手术后即刻,手术前管腔狭窄程度高于手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左回旋支MLD短于手术后即刻,手术前管腔狭窄程度高于手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进行治疗时采用单纯药物涂层球囊具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药物涂层球囊 冠状动脉 左主干分叉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梁国泉 罗剑静 +2 位作者 廖广婧 杨澄 翟永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7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分析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证实存在心肌缺... 目的分析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证实存在心肌缺血证据,且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真性分叉病变(依据Medina分型,其中111,101,011为真性分叉病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术前1 d两组病人均口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剂量为300 mg,对照组进行拘禁导丝保护技术治疗,研究组进行拘禁球囊技术治疗。记录所有病人手术操作相关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曝光时间、支架植入数量、球囊数量、导丝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胸痛、术中冠状动脉夹层、术中支架膨胀不全发生率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手术均成功,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心律失常、术中血流减慢,术后分支闭塞或夹层、术后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水平升高、术后分支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对照组为27.08%,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凭借操作简单、造影剂用量少、X线曝光时间短、支架植入少、球囊用量少、导丝用量少、治疗费用少等诸多优势适用于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并未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 拘禁球囊保护技术 拘禁导丝保护技术 心肌缺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洋 辜和平 +2 位作者 刘恒道 邢军辉 李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6期989-993,共5页
目的观察单纯药物涂层球囊(DCB-only)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证实为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且接受DCB-only策略治疗的患... 目的观察单纯药物涂层球囊(DCB-only)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证实为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且接受DCB-only策略治疗的患者35例,通过回顾住院病历以及门诊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追踪,随访的终点是复查CAG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记录术前、术后即刻及复查CAG时各靶血管的最小管腔直径(MLD),计算相应的管腔狭窄程度及复查时的晚期管腔丢失(LLL)。结果35例患者术后即刻复查CAG,靶血管病变处MLD较术前明显增加,管腔狭窄程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所有患者围术期无MACE发生。16(45.71%)例患者返院复查CAG,CAG中位随访时间7.00(6.00,11.75)个月。随访期间1(2.86%)例患者接受了靶病变血运重建。其余15例患者随访时靶血管病变处MLD较术前明显增加,管腔狭窄程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靶血管病变处LLL分别为:左主干(0.16±0.21)mm,左前降支(-0.02±0.18)mm,左回旋支(-0.06±0.25)mm。结论DCB-only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是有效的,并且相对安全,这为未来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分叉病变 单纯药物涂层球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肖蓉雪 汪谞 +1 位作者 郜俊清 刘宗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DES)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LM)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采用DES联合DCB治疗的8例LM分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接受LM和左前降支病变处DES治疗,左回旋支...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DES)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LM)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采用DES联合DCB治疗的8例LM分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接受LM和左前降支病变处DES治疗,左回旋支开口处DCB治疗,其中6例手术在血管内超声导引下进行。术后即刻造影评价病变血管通畅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再狭窄率及6个月内严重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 DES联合DCB治疗LM分叉病变再狭窄率低[LM(8.4±5.3)%,左前降支(18.2±5.0)%,左回旋支(30.5±16.5)%]。术后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临床事件。结论 DES联合DCB介入治疗LM分叉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分叉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洗脱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主干分叉病变严重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功能性评价
13
作者 张慧霞 王浩然 +1 位作者 毛伯龑 刘有军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8年第3期221-227,共7页
目的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治疗方式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变的严重程度。SYNTAX评分是基于冠脉造影图像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的方法,是一种完全解剖学的评价,缺少功能性的分析。本文以总灌注量作为判断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量,... 目的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治疗方式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变的严重程度。SYNTAX评分是基于冠脉造影图像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的方法,是一种完全解剖学的评价,缺少功能性的分析。本文以总灌注量作为判断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量,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对不同类型分叉病变严重程度做出评价。方法采用患者三维模型(three-dimensional,3D)耦合个性化的集中参数模型(lumped parameter model,LPM,0D)对不同的分叉病变进行多尺度数值仿真计算,提取不同分支的流量、分叉区域的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壁面切应力振荡指数(oscillatory shear index,OSI)3个血流动力学参数,通过对比这些参数,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对不同类型分叉病变严重程度做出分析。结果分支(回旋支)是否病变对总灌注量是有影响的,当分支存在病变时,总灌注量会降低,与SYNTAX评分中对分叉病变严重程度的分类是一致的。从恶化风险(WSS,OSI)来看,当左主干存在狭窄时,分叉区域平均WSS相对比较大,OSI并没有呈现出一定的规律。结论分支存在狭窄的左主干分叉病变比分支不存在狭窄的病变总灌注量更小,心肌缺血程度更严重,狭窄进一步恶化并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分叉病变 几何多尺度计算 流量 壁面切应力 壁面切应力振荡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晓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年第7期29-3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进修时,通过研究分析92例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介入治疗中对患者应用主动球囊保护技术,记录分析患者术中参数... 目的研究分析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进修时,通过研究分析92例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介入治疗中对患者应用主动球囊保护技术,记录分析患者术中参数变化情况和住院期间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92例患者的99处分叉病变中,对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应用,81%的患者病变为Medina1.1.1型。患者术毕之后,TIMI3级血流,其中主支占100%,分支占99%。有1例患者分支闭塞进行导丝将分支支架置入。同时1例患者分支血流TIMI为2级,分支较小,患者没有相对明显的症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患者住院起的随访中,1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同时患者IVUS检查中,13例患者术毕,患者的主支支架充分扩张,有着满意的贴壁状况,患者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分支被挤压的球囊和导丝,全部顺利的撤出。结论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应用疗效较好,手术成功率较高,患者边支闭塞发生率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主动球囊保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在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15
作者 黄小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年第8期18-20,共3页
目的探究在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的效果。方法 6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均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应用单导丝保护技术治疗)和实验组30例(应用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治疗)。均随访一年,对比两... 目的探究在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的效果。方法 6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均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应用单导丝保护技术治疗)和实验组30例(应用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治疗)。均随访一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X射线曝光时间、病变冠脉狭窄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X射线曝光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实验组手术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63.33%),P<0.05;且随访1年发现,实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3.33%)较对照组(23.33%)更低(P<0.05);实验组主支血管狭窄情况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更小(P<0.05)。结论在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的效果更优,手术成功率更高,具有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及X射线曝光时间少等优点,且更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减小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单导丝保护技术 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边支血管直径小于2.5mm介入处理策略
16
作者 刘德超 刘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8年第8期00345-00345,共1页
目前冠心病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一直是国内外介入专家较为棘手的问题,而目前临床对于边支保护的介入治疗手段繁多,如何更好的选择手术方式目前仍是广大介入医师讨论的热点。本文就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边支血管直径小于2.5mm的介... 目前冠心病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一直是国内外介入专家较为棘手的问题,而目前临床对于边支保护的介入治疗手段繁多,如何更好的选择手术方式目前仍是广大介入医师讨论的热点。本文就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边支血管直径小于2.5mm的介入手术方式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左主干分叉病变 单支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左主干分叉病变Step-Crush术式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占修 赵仙先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左主干分叉病变Step-Crush术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解放军313医院心血管内科及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于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手术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明确诊...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左主干分叉病变Step-Crush术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解放军313医院心血管内科及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于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手术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左主干分叉病变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是否使用IVUS将患者分为IVUS组(n=64)与非IVUS组(n=56)。比较两组患者的左主干病变特点、手术相关特点,以及住院期间、随访1年时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左主干病变位置、Medina分叉病变分型、三支血管病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US组患者的SYNTAX评分显著高于非IVUS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入路、支架植入数量、支架长度、支架直径、后扩张球囊直径、后扩张球囊/支架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VUS组患者的后扩张球囊压力显著高于非IVUS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总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随访,IVUS组总MACCE发生率、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显著低于非IVU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VUS指导下行左主干分叉病变Step-Crush术式,可精确识别病变的特征,充分获得最大管腔面积,保证支架良好贴壁,降低远期MACCE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左主干分叉病变 Step-Crush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以拘禁球囊技术处理非左主干真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郑晓东 梁嘉诚 +4 位作者 邱创佳 李晚泉 梁建光 涂军荣 曾小茹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10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以拘禁球囊技术(JBT)处理非左主干真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6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使... 目的: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以拘禁球囊技术(JBT)处理非左主干真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6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使用DCB以JBT处理,对照组使用普通球囊以JBT处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管最小管径直径(MLD)、晚期管腔丢失(LLL);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边支术后1年MLD高于对照组,LL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LVEF均提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B以JBT处理非左主干真分叉病变效果优良,可保护边支血管,增强心脏收缩功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拘禁球囊技术 主干分叉病变 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1年第19卷主题索引
19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1年第6期361-366,共6页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心肌梗死患者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左主干分叉病变 阿托伐他汀 血管内超声 药物洗脱支架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主题索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指南与共识发布会在线成功举办
20
作者 任嘉霖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2年第9期7-7,共1页
4月24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以线上形式召开了《中国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微循环保护策略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发布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急诊PCI 中国专家共识 介入治疗 微循环 左主干分叉病变 冠状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