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儿童川崎病左室收缩不同步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郁怡 孙锟 +3 位作者 陈树宝 高玲玲 倪金洪 席丽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35-1237,1242,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儿童川崎病(KD)左室收缩不同步性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KD患者60例,健康志愿者40名。分析所有患者的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Simpson法所测射血分数值并与三维超声心动图整体射血分数值比较。实时三维超声心...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儿童川崎病(KD)左室收缩不同步性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KD患者60例,健康志愿者40名。分析所有患者的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Simpson法所测射血分数值并与三维超声心动图整体射血分数值比较。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分析患者左室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图,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 KD患者二维Simpson法所测射血分数值与三维测量值呈中等程度相关。KD患者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呈方向不同的波形,其排列紊乱、不规则,到达最小容积的时间较离散。结论 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可作为评价左室心肌收缩不同步性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收缩不同步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川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收缩不同步在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预后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杜宗雷 王玉其 孙晓斐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左室收缩不同步在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入选72例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包括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根据心室内延迟时间(IVD...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左室收缩不同步在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入选72例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包括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根据心室内延迟时间(IVD)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IVD≤65 ms组(20例)和IVD>65 ms组(52例),主要终点定义为随访期内的全因死亡。结果:与IVD≤65 ms组比较,IVD>65 ms组患者有较长的IVD[(129±68)ms∶(58±9)ms;P<0.05],较高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31%∶10%;P=0.05),较高的病死率(56%∶5%;P<0.01)。IVD≤65 ms组、IVD>65 ms组分别有1例、12例患者发生猝死;因进展性心力衰竭死亡的17例患者均发生在IVD>65 ms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VD>65 ms组患者有较低的生存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IVD是惟一具有显著差异的死亡预测因子(P<0.01)。结论:高IVD是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非缺血性 左室收缩不同步 超声心动图 心电描记术 预后
原文传递
放射性核素门控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在左室收缩不同步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庞泽堃 李剑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1年第5期484-487,共4页
左室收缩不同步(LVD)是指左室(LV)不同节段之间的机械性收缩或舒张时机上的差异。目前对LVD最常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机械性LVD是其治疗适应证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放射性核素门控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G-SPECT)心肌灌注显像(... 左室收缩不同步(LVD)是指左室(LV)不同节段之间的机械性收缩或舒张时机上的差异。目前对LVD最常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机械性LVD是其治疗适应证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放射性核素门控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G-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可以做到"一站式"检测机械性LVD、心肌血流灌注和左室收缩功能,协助最优化选择CRT患者。此外,碲锌镉(CZT)心脏专用SPECT在降低辐射剂量、缩短扫描时间、提高LVD检测精度和准确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舒张期LVD准确评估也日益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左室收缩不同步 综述 心脏再同化治疗 放射性核素门控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 碲锌镉
原文传递
QRS波宽度正常的扩张型心肌病左室收缩同步性研究(英文)
4
作者 易娜 张赛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23-1028,共6页
目的:运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PW-DTI)技术评价QRS波宽度正常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左室收缩功能、心室重构、功能性二尖瓣返流(FMR)的关系。方法:应用PW-DTI技术测量47例DCM慢性心力衰... 目的:运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PW-DTI)技术评价QRS波宽度正常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左室收缩功能、心室重构、功能性二尖瓣返流(FMR)的关系。方法:应用PW-DTI技术测量47例DCM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CM组)和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左室壁12个节段的收缩达峰间期(Ts),计算Ts的极差(Ts-maxD)和标准差(Ts-SD)。结果:DCM组Ts-SD和Ts-maxD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DCM组中Ts-maxD大于100ms或Ts-SD大于34.4ms患者有14人,即不同步率为29.8%(14/47),收缩延迟的部位以左室下壁多见;DCM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s-SD,Ts-maxD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1),与左室舒张未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未容积(LVESV),功能性二尖瓣返流(FMR),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1)。结论:部分QRS波宽度正常的DCM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存在机械收缩不同步;左室机械收缩不同步加重心功能损害,与左室重构亦有密切关系,并可能是DCM患者FMR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慢性心力衰竭 左室收缩不同步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