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左颈部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治疗遗传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初探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靖 李锟 +10 位作者 陈东红 杨帆 李剑锋 徐碧荷 刘元伟 佘飞 何榕 刘芳 崔迎春 郭继鸿 张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96-801,共6页
目的分析交感应激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左颈部交感神经节切除(LCSD)术前及术后的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特点,初步评价LCSD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回顾性地选取2006年9月至2020年5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和... 目的分析交感应激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左颈部交感神经节切除(LCSD)术前及术后的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特点,初步评价LCSD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回顾性地选取2006年9月至2020年5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LCSD治疗的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和长QT综合征(LQTS)患者,LCSD手术指征为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或服药后存在心律失常事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LCSD术前及术后1个月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分析心率及运动耐量、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QTc间期、猝死风险评价指标。收集LCSD术后1、3、6、12个月及此后每年的随访数据,随访内容包括有无心脏事件发生及药物调整。结果共纳入5例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2例为CPVT、1例为LQT1、2例为LQT2。5例患者首发症状均为晕厥,初发症状年龄为12(10,16)岁,行LCSD年龄为21(16,26)岁。5例患者LCSD术后平板运动试验过程中基础心率无明显变化[术前(65.6±6.5)次/min比术后(68.0±11.1)次/min,P=0.57];运动耐量呈下降趋势[术前(12.1±2.8)MET比术后(10.5±2.4)MET,P=0.07]。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均较前减少,最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评分下降(例序1由术前4分降至术后3分,例序2由术前5分降至3分),3例LQTS患者QTc间期下降[术前基线心率QTc(546.6±72.3)ms比术后(493.0±61.1)ms,P=0.047,术前峰值心率QTc(516.3±73.7)ms比术后(486.7±64.2)ms,P=0.035]。猝死相关指标改善,T波电交替(TWA)呈下降趋势,且恢复阶段1 min内心率变化值(ΔHRR1)由术前(51.5±21.1)次/min降至术后(32.0±13.9)次/min(P=0.035)。随访1(1,4)年,5例患者均规律口服普萘洛尔,剂量调整至(37.0±21.7)mg/d,4例患者无心脏事件,仅1例因情绪激动发生心跳骤停导致心脏性猝死。结论LCSD手术对交感应激引起遗传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存在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安全性较好。平板运动试验分析初步示LCSD可在不影响心率的前提下,控制恶性心律失常,改善猝死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左颈部交感神经节切除 平板运动试验
原文传递
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神经瘤一例
2
作者 贾德平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8年第5期106-106,共1页
患者,女55岁,因右上胸肋部疼痛5个多月,于2007年12月入院。患者无发热及明显的内分泌体征,体检:腹部及肾区未见异常。B超提示右肾上腺区圆形肿块,排泄性尿路造影显示双肾分泌及排泄正常。CT检查提示右肾上腺区有一分叶状境界清楚... 患者,女55岁,因右上胸肋部疼痛5个多月,于2007年12月入院。患者无发热及明显的内分泌体征,体检:腹部及肾区未见异常。B超提示右肾上腺区圆形肿块,排泄性尿路造影显示双肾分泌及排泄正常。CT检查提示右肾上腺区有一分叶状境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大小5×4CM^2,密度欠均匀,CT值23—32Hu,其中可见散在的小点状钙化。本例术前诊断为肾上腺腺瘤,后在连续硬脊膜外腔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检结果为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神经瘤。这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由交感神经纤维组成,多发生于成人,以女性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神经 肾上腺区 连续硬脊膜外腔麻醉 低密度肿块 交感神经纤维 肾上腺腺瘤 肿瘤切除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翼腭窝颊部化学感受器瘤1例
3
作者 满城 高思继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S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化学感受器瘤 翼腭窝 细胞学检查 混合瘤 手术切除 穿刺抽吸 纤维瘤 交感神经 术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腋部多汗症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秀丽 沈正洲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25期3398-3399,共2页
多汗症是由小汗腺分泌旺盛所致,表现为全身(泛发性多汗症)或局部(局限性多汗症)异常地出汗过多,最常发生的部位是手掌、腋窝和足底,偶有发生于头颈部、躯干部和小腿。发病年龄多为自幼开始,至青少年期加重并伴随终身,病情严重时不... 多汗症是由小汗腺分泌旺盛所致,表现为全身(泛发性多汗症)或局部(局限性多汗症)异常地出汗过多,最常发生的部位是手掌、腋窝和足底,偶有发生于头颈部、躯干部和小腿。发病年龄多为自幼开始,至青少年期加重并伴随终身,病情严重时不仅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汗症 肉毒毒素 注射治疗 患者 交感神经切除 远期并发症 泛发性 躯干 性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外科学
5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9年第2期71-71,共1页
9905113 消化道异物的急诊内镜检查[日]/高桥宽∥救急医学.-1997,21(11).-1450~1452 冀医情 9905114 内镜下异物复得的器械选择和经验水平:一种体内试验/Faigel D O∥Gastrointest Endosc.-1997,45(6).
关键词 外科学 经皮扩张 甲状腺功能亢进 治疗经验 慢性脓皮病 交感神经切除 气管造口术 肌皮瓣 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颈动脉体瘤伴一侧迷走神经及颈静脉鼓室副神经节瘤一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文 杨柳 +2 位作者 秦伟 陈敏 易雪莲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39-1040,共2页
患者女,56岁,因左侧搏动性耳呜及左外耳道黏性分泌物半年入院。患者无明显全身系统疾病史。家族中7名兄弟姐妹中4名发现一侧或双侧颈部有肿块,其中一名已行外科手术切除一侧颈部肿块,术后病理证实为颈动脉体瘤。入院体格检查显示,... 患者女,56岁,因左侧搏动性耳呜及左外耳道黏性分泌物半年入院。患者无明显全身系统疾病史。家族中7名兄弟姐妹中4名发现一侧或双侧颈部有肿块,其中一名已行外科手术切除一侧颈部肿块,术后病理证实为颈动脉体瘤。入院体格检查显示,双侧颈部肿块,无颅冲经、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鼓室副神经 双侧 迷走神经 颈静脉 交感神经功能障碍 肿块 外科手术切除
原文传递
Q-T间期延长综合征1例
7
作者 林建宇 江传林 《浙江医学》 CAS 2004年第11期856-856,共1页
关键词 Q-T间期延长综合征 病例报告 左颈交感神经切除 心脏复律除颤器 倍他乐克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