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对人胚胎干细胞存活、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婷 郑晓晗 +5 位作者 钟远吉 魏艳召 魏绪芳 曹旭东 冯晓丽 赵振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0-1387,共8页
背景: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种具有多效性作用的细胞因子,可以在不同类型干细胞中自分泌并且能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人胚胎干细胞自分泌MIF,且在培养液中浓... 背景: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种具有多效性作用的细胞因子,可以在不同类型干细胞中自分泌并且能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人胚胎干细胞自分泌MIF,且在培养液中浓度基本固定。然而,MIF是否参与了人胚胎干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分化尚不清楚。目的:探究MIF对人胚胎干细胞存活、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方法:(1)培养人胚胎干细胞H9,CCK-8法检测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培养基中MIF水平。(2)为了明确外源性MIF对人胚胎干细胞存活、增殖的影响,分为:对照组,细胞在干细胞培养基中正常培养;外源性MIF组,在干细胞培养基中分别添加30,100,300 ng/m L的MIF;MIF抑制剂ISO-1组,在干细胞培养基中分别添加2,7,21μmol/L的ISO-1;MIF+ISO-1组,在不同浓度ISO-1组中分别添加100 ng/m L MIF,采用CCK-8法检测上述各组细胞活力。(3)为进一步阐明MIF基因对人胚胎干细胞存活、增殖的影响,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MIF敲除的H9细胞系,观察建系情况。(4)为了明确高浓度MIF对人胚胎干细胞初步分化是否有影响,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0 ng/m L MIF和100 ng/m L CXCR4中和抗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免疫细胞荧光、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干细胞自我更新因子(KLF4、c-MYC、NANOG、OCT4、SOX2)及分化转录因子(FOXA2、OTX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人胚胎干细胞H9的对数生长期为3-6 d,正常生长的情况下自分泌MIF水平约为20 ng/m L,与细胞量无关;(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质量浓度MIF对人胚胎干细胞的增殖无影响(P>0.05);ISO-1明显抑制人胚胎干细胞的增殖,ISO-1浓度越大,抑制越明显(P<0.05);ISO-1中添加MIF可以减少ISO-1的抑制作用(P<0.05);(3)RT-q PCR检测MIF基因敲除约50%后,人胚胎干细胞生长活力显著降低并且无法建系成功;(4)在培养基中添加100 ng/m L外源性MIF,自我更新转录因子KLF4的m RNA、蛋白及荧光表达水平均下降;分化因子FOXA2的m RNA、蛋白及荧光表达水平均上升;(5)在培养基中添加100 ng/m L CXCR4中和抗体,KLF4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上升;FOXA2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与MIF组表达趋势相反。综上所述,人胚胎干细胞自分泌的MIF是其存活所必需的;培养基中额外添加MIF并不能促进人胚胎干细胞增殖,但可以使自我更新因子KLF4表达下降,转录因子FOXA2表达上升,为下一步探明MIF对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提供了线索,MIF-CXCR4轴在其中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人胚胎干细胞 自分泌 存活 分化 CXCR4 KLF4 FOX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1水平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
2
作者 高宇 杨磊 +3 位作者 胡光明 孙占虎 周涛 肖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66-869,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和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2017年12月~2022年11月我院诊治的AIH患者61例,均接受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联合治疗。在治疗前,行肝穿刺检查,采...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和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2017年12月~2022年11月我院诊治的AIH患者61例,均接受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联合治疗。在治疗前,行肝穿刺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IF和IL-21水平。结果17例临床重度AIH患者血清MIF和IL-21水平分别(2.5±0.9)μg/L和(321.5±34.2)pg/mL,显著高于44例轻中度患者【分别为(1.5±0.5)μg/L和(174.7±20.5)pg/mL,P<0.05】;26例肝组织G3~G4炎症活动度患者血清MIF和IL-21水平分别(2.6±1.1)μg/L和(332.9±35.4)pg/mL,显著高于35例G1~G2患者【分别为(1.5±0.6)μg/L和(170.8±25.4)pg/mL,P<0.05】;经标准免疫抑制治疗,本组61例AIH患者生化学应答率为88.5%;9例超过6个月获得生化学应答患者血清MIF和IL-21水平分别(2.9±1.5)μg/L和(334.5±40.6)pg/mL,显著高于22例在6个月内应答患者【分别为(1.5±0.3)μg/L和(194.8±19.5)pg/mL,P<0.05】或23例在3个月内应答患者【分别为(0.9±0.2)μg/L和(100.6±9.2)pg/mL,P<0.05】。结论AIH患者血清MIF和IL-21水平升高,可能与病情重或对标准治疗应答差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免疫抑制治疗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细胞介素-21 治疗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小青 刘亚贤 +4 位作者 王俊科 卢利霞 洪金鹏 陈嘉屿 于晓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1-565,共5页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作为一种促炎和致癌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招募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至肿瘤微环境中。MIF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的发生。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MIF不仅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抗炎作用,...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作为一种促炎和致癌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招募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至肿瘤微环境中。MIF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的发生。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MIF不仅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抗炎作用,还可诱导免疫逃避和免疫耐受,促进肿瘤的发生。这与在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免疫细胞密不可分,主要包括自然杀伤(NK)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B细胞、 T细胞及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等。本文总结了MIF在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关系,以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 免疫细胞 肿瘤免疫 肿瘤微环境 免疫应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506对急性胰腺炎大鼠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及肠屏障功能影响
4
作者 曾茹 毛山山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506(miR-506)对急性胰腺炎大鼠(AP)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PF级SD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506组、MIF组、miR-506+MIF组。观察各组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胰腺组织病... 目的探讨微小RNA-506(miR-506)对急性胰腺炎大鼠(AP)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PF级SD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506组、MIF组、miR-506+MIF组。观察各组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肠屏障功能[血清淀粉酶、内毒素、血浆D-乳酸、乳果糖/甘露醇排除率(L/M)、细菌移位率]及MIF水平变化。。结果HE染色显示,对照组胰腺组织形态结构正常,无明显的病理改变;模型组、MIF组、miR-506组及miR-506+MIF组均有不同程度胰腺坏死,MIF组病变最为严重;miR-506组病变最轻。miR-506组胰腺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内毒素、MIF、血浆D-乳酸水平、L/M、细菌移位率及MIF mRNA相对表达量较其他干预组降低,miR-506相对表达量则升高(P<0.05);miR-506+MIF组血清淀粉酶、内毒素、MIF、血浆D-乳酸水平、L/M、细菌移位率及MIF mRNA相对表达量较miR-506组升高,miR-506相对表达量较miR-506组下降(P<0.05)。结论miR-506的高表达减轻AP大鼠病变,改善肠屏障功能,其作用可能与抑制MI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miR-506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肠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谵妄与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的相关性
5
作者 先仙 谈程 +1 位作者 周航 姚昊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929-933,共5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109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65岁)。术前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109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65岁)。术前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每位患者进行认知评估,收集患者术前血液和脑脊液,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MIF水平;术后采用谵妄评定方法中文修订版(CAM-CR)进行谵妄评估。根据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13例)和非谵妄组(96例)。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IF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MIF与MMSE的相关性。结果109例老年患者中,谵妄发生率为11.93%(13/109)。与非谵妄组比较,谵妄组术前脑脊液和血液中MIF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脑脊液MIF水平(OR=1.273,95%CI 1.120~1.446;P<0.001)和血液MIF水平(OR=1.016,95%CI 1.001~1.031;P=0.032)是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脑脊液和血液MIF预测术后谵妄的AUC分别为0.877(95%CI 0.799~0.956)、0.884(95%CI 0.819~0.949),灵敏度分别分81.50%、76.84%,特异度分别为84.62%、100.00%,约登指数分别为0.66、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和血液MIF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335,-0.286;P<0.05)。结论术前MIF水平与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谵妄密切相关,有作为预测POD生物标志物的潜能。MIF可以反映认知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脑脊液和血液MIF浓度越高,MMSE评分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术后谵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的功能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6
作者 赵然 姚伟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3-99,共7页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类具有独特结构的多效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具有类似趋化因子的功能。自1966年被发现以来,MIF在人体内的功能,尤其是它在固有免疫、免疫细胞招募和炎症反应等方面有...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类具有独特结构的多效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具有类似趋化因子的功能。自1966年被发现以来,MIF在人体内的功能,尤其是它在固有免疫、免疫细胞招募和炎症反应等方面有了很多的研究进展。虽然名字被称为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但其实MIF还具有促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定向迁移,拮抗糖皮质激素,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其他促炎因子释放等功能。因此与多种具有炎症反应过程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自身免疫病、癌症和代谢性疾病等相关。本文就MIF的分子通路、功能、相关疾病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信号通路 动脉粥样硬化 自身免疫病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参与调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龙迎曦 唐轶珣 +4 位作者 黄晓玲 潘冰冰 刘永平 魏来 孔高茵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3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脊髓背根神经节(DRG)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结扎(CCI)模型对照组(以下简称CCI组)、ISO-1组(CCI+鞘内注射ISO-1)... 目的探讨脊髓背根神经节(DRG)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结扎(CCI)模型对照组(以下简称CCI组)、ISO-1组(CCI+鞘内注射ISO-1)。鞘内置管5 d后予以左侧坐骨神经结扎。CCI组和ISO-1组连续14 d鞘内注射10%DMSO 10μl或含ISO-1 30μg的DMSO 10μl,每天1次。在术前1天,术后第1、3、5、7、10及14天(给药2 h后)测定机械痛阈值;在第7和14天取大鼠DRG,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IF表达变化,并于第14天记录受损坐骨神经传导速度(CV)。结果与Sham组比较,术后CCI组机械痛阈值均降低(P <0.05);与CCI组比较,ISO-1组术后第10和14天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均升高(P <0.05)。与Sham组比较,CCI组第7和14天背根神经节MIF、TNF-α、IL-1β表达上调(P <0.05);与CCI组比较,ISO-1组第7和14天MIF、TNF-α、IL-1β表达下调(P <0.05)。神经电生理的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CCI大鼠坐骨神经的C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SO-1组与CCI组大鼠坐骨神经的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MIF拮抗剂ISO-1可以减轻大鼠机械痛敏,下调DRG MIF、TNF-α和IL-1β表达,但不能修复受损坐骨神经。MIF拮抗剂ISO-1可能通过抑制脊髓背根神经节炎症反应,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痛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ISO-1 促炎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艳 张亚妹 +4 位作者 王维伟 尹利国 彭清林 王国春 有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9期1245-1248,共4页
目的检测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水平,探讨其在PM/DM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125例DM、10例PM、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1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目的检测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水平,探讨其在PM/DM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125例DM、10例PM、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1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及64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IF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清MIF在PM/DM患者中[11 622.43(2 216.00~95 968.00)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1 472.67(805.25~1 940.25)pg/mL,(P<0.05)]。有吞咽困难PM/DM患者血清MIF水平明显高于无吞咽困难的患者(P<0.05);合并肿瘤的PM/DM患者血清MIF水平高于未合并肿瘤的患者(P<0.05),尤其是DM抗转录中介因子(TIF)-1γ抗体阳性患者MIF水平更高。血清MIF水平与B2淋巴细胞百分比(r=0.255,P=0.014)、血细胞沉降率(r=0.231,P=0.011)呈弱正相关;与T抑制性淋巴细胞(r=-0.190,P=0.048)、T淋巴细胞总数(r=-0.244,P=0.011)呈弱负相关。结论 PM/DM患者人群中血清MIF水平升高,血清MIF可作为PM/DM疾病活动标志,它还可能与抗TIF-1γ抗体联合用于DM合并肿瘤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皮肌炎 肿瘤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通过活性氧介导的有氧糖酵解促进肺纤维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高云 陈玉 +1 位作者 喻花平 蓝海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73-878,共6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肺纤维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20只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纤维化模型组,其中模型组气管内滴入博来霉素,30 d后检测肺组织中MIF的水平。用重组人MIF(rMIF)刺激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细胞,观...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肺纤维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20只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纤维化模型组,其中模型组气管内滴入博来霉素,30 d后检测肺组织中MIF的水平。用重组人MIF(rMIF)刺激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细胞,观察活性氧、有氧糖酵解和胶原生成的水平;用活性氧抑制剂、有氧糖酵解抑制剂后,观察rMIF对胶原生成的影响。结果小鼠肺纤维化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中MIF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rMIF可诱导活性氧、有氧糖酵解和胶原增加,并随着rMIF的浓度升高而增加(P<0.05)。抑制活性氧后,可抑制rMIF和过氧化氢诱导的有氧糖酵解和胶原增加;抑制有氧糖酵解后,可减少rMIF和活性氧诱导的胶原增加(P<0.05)。结论 rMIF参与肺纤维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活性氧上调成纤维细胞有氧糖酵解,促进胶原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肺纤维化 有氧糖酵解 活性氧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对2型糖尿病小鼠肾脏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志刚 魏萌 +3 位作者 王萌 陈蕾 刘华 史珂慧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894-898,906,共6页
目的利用db/db、db/m小鼠研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糖尿病肾病(DN)进展的影响。方法利用MIF抑制剂ISO-1干预db/db、db/m小鼠,观察不同分组小鼠血糖、蛋白尿、肾脏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程度的差异,分析MIF对DN的影响... 目的利用db/db、db/m小鼠研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糖尿病肾病(DN)进展的影响。方法利用MIF抑制剂ISO-1干预db/db、db/m小鼠,观察不同分组小鼠血糖、蛋白尿、肾脏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程度的差异,分析MIF对DN的影响。结果db/db小鼠血糖水平随时间增高,腹腔注射ISO-1(20 mg/kg,2次/周)后能降低db/db小鼠的血糖并改善糖耐量异常(P<0.05)。(1)与db/m小鼠相比,db/db小鼠的尿蛋白定量和尿蛋白肌酐比显著升高(P<0.05),ISO-1干预后,db/db小鼠两者均明显降低(P<0.05);(2)db/db小鼠肾脏中的MIF及IL-6、TNF-α表达较db/m小鼠升高(P<0.05),ISO-1干预后,IL-6、TNF-α、CD8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均出现较明显的下调(P<0.05);(3)db/db小鼠肾小管组织中纤维黏连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较db/m小鼠上调,同时E钙粘蛋白下调,ISO-1干预后,上述指标出现相反的改变(P<0.05)。结论MIF能够影响血糖、蛋白尿、肾脏巨噬细胞浸润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等多个环节,MIF被抑制后能延缓db/db小鼠DN损害,是潜在的DN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糖尿病 细胞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重症脓毒症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琛 苏华 +1 位作者 许玉环 马琴琴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314-1316,132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该院住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脓毒症患者入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器官功能障碍信息。根据患者生... 目的 探讨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该院住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脓毒症患者入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器官功能障碍信息。根据患者生存时间将其分为A、B两组,A组生存时间小于72h,B组生存时间大于30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MIF和IL-10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脓毒症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A、B两组间性别、年龄、呼吸功能障碍和肾、肝功能损害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心血管功能障碍、乳酸代谢障碍和血液功能障碍3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MIF和IL-10水平分别为(7633±658)和(883±312)pg/mL,B组血清MIF和IL-10水平分别为(2598±764)和(583±276)pg/mL;A组的血清MIF和IL-10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心血管、代谢和血液功能障碍以及MIF和IL-10水平升高均为脓毒症死亡风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代谢和血液功能障碍以及MIF和IL-10水平升高是重症脓毒症患者快速死亡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细胞介素-10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在小鼠脊髓损伤后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喆 姚远 +1 位作者 杜长国 邓其跃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小鼠脊髓损伤后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C57BL/6小鼠制作重物砸伤的脊髓损伤模型,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损伤节段为T。~T…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MIF在损伤急性期(术后72h)的表达改变。用RT...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小鼠脊髓损伤后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C57BL/6小鼠制作重物砸伤的脊髓损伤模型,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损伤节段为T。~T…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MIF在损伤急性期(术后72h)的表达改变。用RT—PCR显示MIF与RhoA的mRNA水平改变;用免疫荧光双标显示小胶质细胞表达MIF和RhoA的情况。结果重物坠落致脊髓损伤后72h,MIF在损伤段脊髓中蛋白表达量增加;同时MIF的mRNA水平升高,且伴随RhoA的mRNA水平升高,手术组和假手术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物坠落致脊髓损伤后的急性期,损伤局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中MIF表达增加;少突胶质和星形胶质样细胞中有MIF累积,神经元中MIF的水平变化不显著。同时,MIF的mRNA水平也出现上调,与RhoA的mRNA上调在时空上有一致性,提示MIF可能调节损伤局部微环境参与轴突再生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脊髓损伤 Ras同族基因家族成员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增加大鼠H9C2心肌细胞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
13
作者 邢梦娟 Dake Qi +4 位作者 张成芳 丁文华 江开达 马端 崔东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通过奥氮平处理心肌细胞来探讨奥氮平诱导心血管疾病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10,20和40uM)及不同作用时间(1,3,12和24 h)的奥氮平处理大鼠心肌细胞H9C2,检测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mRN... 目的通过奥氮平处理心肌细胞来探讨奥氮平诱导心血管疾病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10,20和40uM)及不同作用时间(1,3,12和24 h)的奥氮平处理大鼠心肌细胞H9C2,检测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奥氮平处理H9c2细胞时,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MIF mRNA及MIF蛋白随着浓度的递增及时间的延长而增高(P<0.05)。结论奥氮平处理心肌细胞后,MIF的mRNA及蛋白均发生显著改变,这种改变存在浓度与时间的依赖关系,MIF可能参与奥氮平诱导的心血管系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奥氮平 H9C2大鼠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类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志富 邵丁丁 王恒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5-518,共4页
目的克隆、表达恶性疟原虫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同源基因Pfmif。方法参照人MIF基因(Humif)氨基酸序列在P.falciparum基因组中找到同源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恶性疟原虫3D7株红内期RNA扩增获得Pfmif基因;利用... 目的克隆、表达恶性疟原虫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同源基因Pfmif。方法参照人MIF基因(Humif)氨基酸序列在P.falciparum基因组中找到同源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恶性疟原虫3D7株红内期RNA扩增获得Pfmif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所扩增的基因;原核表达重组PfMIF蛋白,并亲和纯化。结果从恶性疟原虫RNA中扩增到Pfmif基因,长度为351bp,编码116个氨基酸,具有MIF家族蛋白的典型特征。成功的表达及纯化了融合有GST标签的重组PfMIF蛋白。结论获得来自恶性疟原虫的MIF同源基因,初步确定PfMIF是MIF家族的一个新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的抗寄生虫病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乐 刘海鹏 曹建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0,共5页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是一种重要的促炎和免疫调节蛋白,作为天然免疫应答级联反应的上游因子,参与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负反馈调节糖皮质激素的抗炎功能,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并参与调节多种寄生虫感染与免疫过...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是一种重要的促炎和免疫调节蛋白,作为天然免疫应答级联反应的上游因子,参与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负反馈调节糖皮质激素的抗炎功能,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并参与调节多种寄生虫感染与免疫过程。疟原虫、硕大利什曼原虫、马来丝虫等多种寄生虫的MIF与哺乳动物的MIF为同系物,并参与调控虫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发挥新型的免疫逃避作用。因此,针对抗MIF的小分子抑制物和疫苗的研发为上述相关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 糖皮质激素 天然免疫 适应性免疫 MIF直系同源蛋白 互变异构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水平与血管钙化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富宇婷 郝丽荣 +2 位作者 常靓 张雷 曹强强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12期832-836,共5页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水平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8例MHD患者,分为钙化组(n=64)和...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水平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8例MHD患者,分为钙化组(n=64)和非钙化组(n=34),收集受试者临床基线资料;分析血清MIF水平与腹主动脉钙化积分(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 score,AACS)、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相关性;影响MHD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因素;血清MIF、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对MHD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钙化组比较,钙化组25(OH)D水平降低(t=15.408,P<0.001),血钙、血磷、iPTH、血清MIF、IL-6、TNF-α水平均升高(t值分别为12.098,13.384,24.570,7.255,9.694,15.567;P值分别<0.001,<0.001,<0.001,<0.001,<0.001,<0.001)。血清MIF水平与IL-6、TNF-α、AAC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6,0.693,0.501;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血清MIF、25(OH)D、血钙、血磷、iPTH水平单独检测对MHD患者发生血管钙化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1、0.698、0.709、0.665、0.716;联合检测的AUC为0.919,诊断效能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血清MIF水平升高与MHD患者炎症状态及血管钙化有关,是影响MHD血管钙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25(OH)D、血钙、血磷、iPTH水平联合检测可能对MHD发生血管钙化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血管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CD74和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对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樊奇 吴丰学 朱小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CD74(sCD74)和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预警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脓毒症患者92例,根据入院1周内检查结果,38例患者脓... 目的探讨可溶性CD74(sCD74)和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预警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脓毒症患者92例,根据入院1周内检查结果,38例患者脓毒症合并ARDS为ARDS组,54例患者未合并ARDS为非ARDS组,ARDS组根据氧合指数(PaO2/FiO2)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亚组。入院后24h内采集静脉血,比较两组患者以及ARDS各亚组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和PaO2/FiO2。结果与非ARDS组比较,ARDS组入院24h内,PaO2/FiO2(315.77±72.59 vs.174.62±56.98)、PCT(ng/mL:17.12±2.83 vs.19.57±2.79)、CRP(mg/L:148.57±112.69 vs.227.05±139.35)、MIF(ng/mL:46.39±15.52 vs.84.46±16.87)、sCD74(ng/mL:35.18±10.26vs.76.29±11.8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O2/FiO2降低以及MIF、PCT、sCD74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患者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外周血MIF、PCT、sCD74水平以及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95%CI为0.145~0.872)、0.708(95%CI为0.443~0.827)、0.667(95%CI为0.515~0.781)及0.846(95%CI为0.708~0.894),检测效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87,P<0.05)。外周血MIF、sCD74水平与ARDS严重程度有关(P<0.05)。结论血清MIF、sCD74有望成为脓毒症患者发生ARDS的早期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 可溶性CD74(sCD74)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YAO Mawulikplimi Adzavon 赵鹏翔 +2 位作者 张旭娟 王丽敏 马雪梅 《生物技术进展》 2018年第5期389-396,461,共9页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类多效性的前炎症细胞因子,能够促进其他多种前炎症因子的分泌或表达。其基因在大多数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具有90%的同源性。MIF启动子区含有能够与多种转录因子结合...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类多效性的前炎症细胞因子,能够促进其他多种前炎症因子的分泌或表达。其基因在大多数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具有90%的同源性。MIF启动子区含有能够与多种转录因子结合的DNA结合位点,同时含有与其表达水平相关的多态性位点。MIF发挥其生物学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非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实现MIF与c-Jun激活结构域结合蛋白-1(JAB1)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受体依赖型的MIF能够激活包括PI3K/AKT、MAPK和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等。此外,MIF还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调节肿瘤抑制基因p53的功能。MIF已经被证实参与调解炎症、肿瘤生成和纤维化等生物学过程。从MIF表达、相关受体、涉及的信号通路与生物学过程等方面,对其分子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MIF相关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综述,旨在为MIF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信号通路 生物学功能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对肿瘤微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其冰 李芬 陶泽璋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644-648,共5页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是肿瘤微环境(TME)中重要组成和调节者,在肿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MIF已被发现数十年,然而关于MIF对TME中免疫细胞及基质细胞的作用尚缺乏总结,对于MIF是否促使TME向免疫抑制方向发展、不同的疾...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是肿瘤微环境(TME)中重要组成和调节者,在肿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MIF已被发现数十年,然而关于MIF对TME中免疫细胞及基质细胞的作用尚缺乏总结,对于MIF是否促使TME向免疫抑制方向发展、不同的疾病模型中MIF的功能为何不同仍无定论。文章就MIF对TME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肿瘤微环境 免疫抑制 翻译后修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毛滴虫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叶 朱雨莲 +7 位作者 朱莉 刘卿 朱昱蓉 凌薇 唐昌霞 姜旭淦 陈盛霞 曹建平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原核表达阴道毛滴虫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of Trichomonas vaginalis,Tv MIF)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Tv MIF基因,并克隆至p TG19-T载体,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再定向插入p ET-... 目的:原核表达阴道毛滴虫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of Trichomonas vaginalis,Tv MIF)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Tv MIF基因,并克隆至p TG19-T载体,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再定向插入p ET-30a(+)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采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Tv MIF蛋白,并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多克隆抗体。结果:从阴道毛滴虫c DNA中扩增出Tv MIF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与基因库收录序列一致。成功构建p ET-30a-TvMIF重组质粒,重组Tv MIF蛋白约为15. 5 k Da,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获得Tv MIF重组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蛋白印迹法检出Tv MIF的特异性条带。结论:成功获得阴道毛滴虫MIF蛋白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可用于后续研究阴道毛滴虫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毛滴虫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