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东焦家和三山岛巨型金矿床的发现及有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46
1
作者 宋明春 宋英昕 +6 位作者 丁正江 魏绪峰 孙绍立 宋国政 张军进 张丕建 王永国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110,共19页
胶东焦家和三山岛地区过去认为是由若干个独立矿床组成的2个金矿田。近年来深部找矿揭示,以往确定的浅部金矿床,其主矿体在深部连为一体。本文通过对浅部和深部找矿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出焦家和三山岛是2个金资源储量分别达1200余吨和100... 胶东焦家和三山岛地区过去认为是由若干个独立矿床组成的2个金矿田。近年来深部找矿揭示,以往确定的浅部金矿床,其主矿体在深部连为一体。本文通过对浅部和深部找矿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出焦家和三山岛是2个金资源储量分别达1200余吨和1000余吨的巨型金矿床,二者分别沿焦家和三山岛二条相邻断裂对应产出,主矿体在剖面上各形成浅部和深部二个缓倾斜的赋矿台阶。焦家巨型金矿床主要金矿体向南西倾伏,向南侧伏,呈左列式分布。三山岛巨型金矿床主要金矿体向北东倾伏,向北侧伏,呈右列式分布。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胶东伟德山型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与焦家和三山岛巨型金矿床及邻区金矿床成矿年龄(110.6~123 Ma)相近,因此,早白垩世伟德山型花岗岩、崂山型花岗岩、脉岩和青山群火山岩属于成矿期地质体,大规模岩浆活动为金成矿提供了热动力条件和部分流体来源。分析指出,胶东型金矿床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具有独特的矿床特征和成矿机制,是不同于国际其他金矿的独特金矿类型;郯庐断裂深切地幔,可能诱发了成矿期岩浆和流体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和三山岛巨型金矿床 深部找矿 控矿断裂 成矿期地质体 胶东型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焦家巨型金矿床的剥露历史与保存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琪彬 宋明春 +5 位作者 丁正江 郭美丽 周明岭 戴长国 霍光 张朋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91-1408,共18页
焦家巨型金矿床已探明金资源量约1200t,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床.目前对该矿床剥露历史的研究尚较薄弱,已获得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集中于−1000m标高以浅,缺乏更深部的数据约束矿床形成后较晚时期的剥露历史.本文对该矿床典型勘探线剖面−1100~−... 焦家巨型金矿床已探明金资源量约1200t,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床.目前对该矿床剥露历史的研究尚较薄弱,已获得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集中于−1000m标高以浅,缺乏更深部的数据约束矿床形成后较晚时期的剥露历史.本文对该矿床典型勘探线剖面−1100~−2000m标高样品的锆石和磷灰石进行裂变径迹测试,结果表明,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144.2±6.3)~(124.4±5.5)Ma,代表了样品冷却及受成矿流体热扰动的年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28.1±2.6)~(16.2±1.0)Ma,是金矿床晚期剥露和冷却过程的时间记录.结合前人对焦家金矿田−1000m以浅的低温热年代学研究,估算了矿床的剥露速率和剥蚀厚度,分析了矿床的剥露历史与保存程度.按抬升冷却速率将矿床的剥露历史分为120~95Ma(快速抬升冷却期)、95~50Ma(较缓慢抬升冷却期)、50~30Ma(缓慢抬升冷却期)和30Ma以来(较快速抬升冷却期)四个阶段.各阶段分别对应胶东强烈伸展和胶莱盆地火山喷发、胶莱盆地拗陷和巨厚王氏群磨拉石沉积、构造宁静期、胶北隆起顶部临朐群玄武岩喷发等地质事件,与胶东地区白垩纪以来的盆-山耦合过程相吻合.获得的矿床剥蚀总厚度为(5.2±1.2)km,认为矿体的剥蚀程度较弱,焦家及邻区金矿床深部找矿潜力巨大.新的研究结果对胶东地区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剥露历史 保存 焦家巨型金矿床 胶东
原文传递
胶东金矿集区深部找矿重要进展及成矿特征 被引量:70
3
作者 宋英昕 宋明春 +9 位作者 丁正江 魏绪峰 徐韶辉 李杰 谭现峰 李世勇 张照录 焦秀美 胡弘 曹佳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7年第3期4-18,共15页
胶东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金矿集区,已累计探明金资源储量4 500余吨。通过全面梳理并总结胶东矿集区深部找矿成果,从典型矿床空间分布、控矿要素、矿床类型及规模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胶东金矿集中区的主要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 胶东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金矿集区,已累计探明金资源储量4 500余吨。通过全面梳理并总结胶东矿集区深部找矿成果,从典型矿床空间分布、控矿要素、矿床类型及规模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胶东金矿集中区的主要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该区深部找矿工作。研究表明,三山岛和焦家金矿均已发展成为世界级巨型金矿床,近年来在三山岛北部海域一次性提交金资源量470 t,在焦家成矿带的曲家、东季—南吕、南吕—欣木、朱郭李家、焦家深部和新城深部等矿段提交的金资源量均超过100 t,在纱岭矿段提交金资源量389 t。焦家和三山岛2个巨型金矿床分别沿2条大致平行的焦家和三山岛断裂的对应位置分布,相向而倾,金矿体表现为"阶梯式"分布规律,现已揭露2个成矿台阶,断裂走向的拐弯部位和菱形格状断裂交会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在玲珑金矿田,近年来主要沿破头青断裂和九曲断裂探明破碎带蚀变岩型深部金资源储量逾500 t,致使蚀变岩型金矿资源量明显超过了石英脉型金矿,从而改变了该矿田的矿床类型格局,矿化分布总体表现为"上有蚀变岩(主断裂带中)、下有石英脉(主断裂下盘)"的特征。在栖霞金矿田,拓展了沿主要断裂带开展深部找矿的新方向,在台前—陡崖断裂的栖霞笏山村探明了大型蚀变岩型金矿床。在蓬家夼金矿田开展的深部找矿发现了资源量近70 t的牟平辽上深部金矿床,控矿断裂呈铲式阶梯状和舒缓波状展布,矿体产于断裂深部倾角明显变缓处,该矿床的矿石类型与胶东其他金矿床不同,主要为碳酸盐脉型金矿石,被命名为"辽上式"金矿。胶东地区深部找矿成果表明,其深部找矿潜力依然巨大,重点找矿方向有胶西北3条主要成矿带深部、栖霞金矿田和蓬家夼金矿田深部及三山岛北部海域,而在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型花岗岩的深部空间找矿潜力不大。经初步推测,胶东3 000 m深度以浅金资源量不少于6 000 t,5 000 m深度以浅金资源量将会超过10 000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找矿 金矿集区 巨型金矿床 赋矿构造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资源潜力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玲珑金矿田成矿特征和成矿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李世勇 李杰 +8 位作者 宋明春 丁正江 周明岭 范家盟 解天赐 刘向东 王斌 张亮亮 杨真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234-3260,共27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胶东地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金成矿区。玲珑金矿田是胶东石英脉型金矿的典型产地,也是我国最早勘查开发金矿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该区深部探明的蚀变岩型金矿资源量已超过以往探明的石英脉型...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胶东地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金成矿区。玲珑金矿田是胶东石英脉型金矿的典型产地,也是我国最早勘查开发金矿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该区深部探明的蚀变岩型金矿资源量已超过以往探明的石英脉型金矿。但对深部矿体的空间分布以及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关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本文较详细分析了玲珑金矿田的矿床特征及深部变化,综述了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时代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断裂与成矿的关系、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关系和矿床成因机制。研究发现,蚀变岩型金矿受总体缓倾斜的主断裂控制,石英脉型金矿赋存于主断裂下盘的陡倾张裂隙中。以往认为的多个蚀变岩型矿床实际是同一个金资源量近600 t的巨型金矿床,矿床在垂向2500 m范围内形成3个矿化富集带。其Ⅰ-2号主矿体埋深44~2333 m,控制最大走向长4750 m,最大倾斜深2430 m,矿体平均厚度11.50 m,矿石平均品位3.15 g/t。综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金矿化发生于约120 Ma。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还原条件HO-CO-NaCl±CH体系热液,H-O同位素组成大部分投点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线之间,矿石的S、Pb同位素特征与赋矿围岩相似,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下地壳,有少量幔源组分贡献。研究发现,大型蚀变岩型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倾角变化部位构成阶梯成矿模式,其原因是断裂倾角变化引起流体压力波动造成金质沉淀;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的矿体特征有明显区别,后者矿体倾角缓、规模大,矿石平均品位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含量少(平均S含量约是前者的1/3),金矿物粒度细,金矿物的赋存状态以晶隙金为主(前者主要为包体金);二者的地球化学特征略有差异,后者成矿期的流体包裹体类型较为单一、盐度和温度相对较低,石英脉型矿石的H-O同位素投点位置更接近于岩浆水,蚀变岩型金矿偏向于大气降水,石英脉型矿石的S同位素特征与胶东岩群相似,而蚀变岩型矿石的S同位素特征与晚中生代岩浆岩更接近。这些差异说明,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是同一成矿事件不同成矿方式和不同构造位置的产物。综合分析认为,胶东地区的大规模壳幔混合源岩浆活动,为成矿流体活动提供了热动力条件、运移通道和部分流体来源;岩浆快速隆升引发地壳浅部产生拆离断层和相关张裂构造,为流体聚集、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玲珑金矿 石英脉型 蚀变岩型 深部找矿 巨型金矿床 阶梯式成矿 热隆-伸展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金矿深部找矿主要成果和关键理论技术进展 被引量:103
5
作者 宋明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58-1771,共14页
系统总结了胶东金矿深部找矿的主要成果,回顾了胶东金矿的主要找矿理论认识和找矿方法技术发展历程。目前,胶东地区深、浅部累计探明金矿资源储量超过4500t,其中,500-2000m深度的深部金资源储量逾2700t,单矿床规模大于等于100t的超大型... 系统总结了胶东金矿深部找矿的主要成果,回顾了胶东金矿的主要找矿理论认识和找矿方法技术发展历程。目前,胶东地区深、浅部累计探明金矿资源储量超过4500t,其中,500-2000m深度的深部金资源储量逾2700t,单矿床规模大于等于100t的超大型金矿床累计资源储量超过2900t,以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的金矿床资源储量逾3900t。探明了千吨级焦家巨型金矿床和三山岛巨型金矿床。对成矿模式的认识,经历了从受小构造控制的石英脉型金矿到受区域性大断裂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再到深部阶梯式成矿的逐步扩展的发展过程。对成矿机制的认识,由绿岩带型金矿、多源长期成矿、岩浆热液金矿、幔源成矿、造山型金矿等发展为热隆伸展成矿。对矿床类型的认识,综合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玲珑式石英脉型金矿及其他多种类型金矿认识,提出了胶东型金矿的概念。找矿方法技术由早期的常规方法技术,发展为现今的高精度、大探测深度找矿方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找矿 巨型金矿床 胶东型金矿 成矿模式 热隆-伸展成矿 高精度找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