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海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6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90例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接受外科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记录其治疗前后眼压...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90例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接受外科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记录其治疗前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眼压、前房深度均较之前降低,而视力则较之前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同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可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冲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1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7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7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前眼压为(42.0±6.1)mm Hg(1 mm Hg=0.133 k Pa)、前房深度为(3.5±0.2)mm、视力为(0.41±0.08),术后患者眼压为(10.7±3.7)mm Hg、前房深度为(1.2±0.2)mm、视力为(1.3±0.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眼压、前房深度以及视力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彭子刚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9期152-153,共2页
目的:探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6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6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前房深度、眼压均小于治疗前,视力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角膜内皮水肿、轻度虹膜炎性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痊愈;3例患者出现低眼压与浅前房,经滤口加压包扎与散瞳处理后恢复。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非常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视力,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巩膜瓣制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张德玉 邢雁飞 刘新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32-136,163,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巩膜瓣制作及缝合方法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纳入摩洛哥拉西迪亚大区眼科医院2021年4月—2022年9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98例(98只眼),其中双眼发病8例以临床症状相对较重眼入组,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50只眼)和对照... 目的探讨改良巩膜瓣制作及缝合方法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纳入摩洛哥拉西迪亚大区眼科医院2021年4月—2022年9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98例(98只眼),其中双眼发病8例以临床症状相对较重眼入组,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50只眼)和对照组48例(48只眼)。其中观察组术中采用改良的巩膜瓣制作方法,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矩形巩膜瓣手术。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7 d平均眼压、早期浅前房形成情况及术后14 d功能性滤过泡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1)手术时间: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01,P=0.000)。(2)眼压:2组术后7 d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浅前房形成情况:观察组术后7 d发生轻度及中度浅前房2例(4.00%),而对照组为10例(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5,P=0.016)。(4)功能性结膜滤过泡形成情况:2组术后14 d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采用改良巩膜瓣制作方法,可有效减少手术损伤,缩短手术时间,更好地调控房水滤过率,减小缝线的局部刺激,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巩膜 小梁切除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角结构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5
作者 侯春婷 张静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6期47-49,53,共4页
目的:探究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4医院眼科诊治的86例单眼发病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研... 目的:探究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4医院眼科诊治的86例单眼发病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采用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眼压与视力、前房角结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视力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前房角开放距离500、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较术前缩短,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可降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提高视力水平,改善前房角结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巩膜 隧道 小梁切除 眼压 视力 前房角 并发症
原文传递
CO_(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继发性青光眼手术后失败患者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秦莉 程钢炜 李仕豪 《大医生》 2024年第19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CO_(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CLASS)联合小梁切除手术(Trab)治疗继发性青光眼手术后失败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收治的40例继发性青光眼手术后失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目的探讨CO_(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术(CLASS)联合小梁切除手术(Trab)治疗继发性青光眼手术后失败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收治的40例继发性青光眼手术后失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CLASS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CLASS联合Tra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力、眼压、手术成功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水平无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眼压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LASS联合Trab治疗继发性青光眼手术后失败的效果较好,有效降低眼压,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青光眼手后失败 CO_(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 小梁切除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刀制作双层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付敏 喻谦 庄永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197-1200,共4页
目的:探讨隧道刀制作双层巩膜瓣并切除层间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46例60眼青光眼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32眼和对照组22例28眼。前者用隧道刀制作双层巩膜瓣,浅层巩膜瓣大小约为5mm×5.5mm,1/3... 目的:探讨隧道刀制作双层巩膜瓣并切除层间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46例60眼青光眼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32眼和对照组22例28眼。前者用隧道刀制作双层巩膜瓣,浅层巩膜瓣大小约为5mm×5.5mm,1/3巩膜厚度,瓣下再做一大小约3.5mm×4mm的巩膜瓣,1/3巩膜厚度,切除中间层的巩膜瓣,切除2mm×2mm小梁组织,常规行虹膜周边切除,可调节缝线缝合浅层巩膜瓣,缝合球筋膜、球结膜;后者行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1a,治疗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眼压。术后1,3mo时,两组患者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12mo检查发现,治疗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累积完全成功率分别为90.63%和75%,两组的累积条件成功率分别为96.88%和8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隧道刀制作双层巩膜瓣并切除层间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降眼压效果好,巩膜瓣厚薄均匀、表面光滑,滤过泡功能维持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青光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双层 巩膜 青光眼 小梁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刀制作巩膜瓣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华锋 江兵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前瞻性、完全随机对比研究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在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完全随机方法将拟手术的青光眼病人分至两组,分别施行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A组)及以角膜缘为... 目的:前瞻性、完全随机对比研究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在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完全随机方法将拟手术的青光眼病人分至两组,分别施行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A组)及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常规方法制作巩膜瓣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术后观察6月,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成功率分别为75%,70%,其差别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相近。结论:采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在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中可有效简化青光眼手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巩膜 小梁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凝血功能及PEDF、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朱红娜 苏安乐 王佳慧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1068-1069,共2页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凝血功能及PEDF、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和试验组(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各40例。对两组术后1个月临床疗效、术后1 ...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凝血功能及PEDF、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和试验组(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各40例。对两组术后1个月临床疗效、术后1 d凝血指标进行比较;于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及血清PEDF、VEG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血浆Fbg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PTT均延长,且试验组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眼压、血清VEGF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前房深度、血清PEDF水平均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可稳定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部眼压,避免损害视神经,改善患者凝血指标,促进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 凝血功能 PEDF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隧道刀制作单切口巩膜瓣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申世鹏 全雷 +1 位作者 王宏伟 张威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80-681,共2页
目的探讨用隧道刀制作单切口巩膜瓣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60例(75只眼)行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结果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1年,术后各时期... 目的探讨用隧道刀制作单切口巩膜瓣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60例(75只眼)行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结果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1年,术后各时期的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均明显下降;术后1年,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82.86%;无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显著延长了滤过泡的功能,有效降低了眼压,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小梁切除 隧道 单切口 制作 临床观察 巩膜 小粱切除 严重并发症 后并发症 滤过泡 临床疗效 后眼压 观察指标 黄斑病变 低眼压性 显著延长 形成率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巩膜隧道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英文)
11
作者 赵军民 刘钢生 +1 位作者 刘杰 杨国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131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微小巩膜隧道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9例52眼行2.8mm巩膜隧道瓣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巩膜隧道内的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52眼眼压控制满意,术后1wk;1,3,6mo眼压平均值分别为:(8... 目的:探讨微小巩膜隧道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9例52眼行2.8mm巩膜隧道瓣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巩膜隧道内的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52眼眼压控制满意,术后1wk;1,3,6mo眼压平均值分别为:(8.24±3.61)mmHg,(13.22±4.12)mmHg,(12.11±4.23)mmHg,(12.59±4.26)mmHg。取本组术后半年平均眼压与行5.5mm巩膜隧道瓣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一片式硬性PMMA人工晶状体并联合小梁切除术的56眼术后半年平均眼压(13.27±3.84)mmHg进行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t=1.7536,P=0.08239)。26眼手术前后随访1a,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0.8者占62%。结论:该术式切口小,无需做巩膜瓣,切口无需缝合,并避免滤过过畅,减少术后散光发生,迅速恢复术后视力,术后反应轻,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隧道瓣/微小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巩膜隧道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
12
作者 赵军民 刘钢生 +1 位作者 刘杰 杨国科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微小巩膜隧道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49例(52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2.8mm巩膜隧道瓣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巩膜隧道内的小梁切除术。结果 52只眼术后眼压控制满意,术后1周、1个月、3个月... 目的探讨微小巩膜隧道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49例(52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2.8mm巩膜隧道瓣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巩膜隧道内的小梁切除术。结果 52只眼术后眼压控制满意,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眼压平均值分别为(8.24±3.61)mmHg、(13.22±4.12)mmHg、(12.11±4.23)mmHg及(12.59±4.26)mmHg。取本组术后半年平均眼压与行5.5mm巩膜隧道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植入一片式硬性PMMA人工晶状体并联合小梁切除术的56只眼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3.27±3.84)mmHg进行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t=1.7536,P=0.08239)。26只眼手术前后1年随访,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2只眼中,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0.8者占61.54%。结论该术式切口小,无需做巩膜瓣,切口无需缝合,并避免滤过过畅,减少了术后散光发生,迅速恢复术后视力,术后反应轻,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隧道瓣/微小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巩膜隧道切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
13
作者 王林农 方芳 +4 位作者 张扬 陈力迅 赵太宏 肖磊 唐弘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4年第6期363-365,i007,共4页
目的探讨直线巩膜隧道切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 C(mytomycin C,MMC)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同期连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患者分为:A 组:直线巩膜隧道切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MMC 眼98例(128眼);B 组: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M... 目的探讨直线巩膜隧道切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 C(mytomycin C,MMC)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同期连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患者分为:A 组:直线巩膜隧道切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MMC 眼98例(128眼);B 组: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MMC 71例(95眼);C 组:小梁切除术+MMC 48例(60眼)。比较3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3组术后1年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浅前房和低眼压:A、B 组无统计学差异,但都低于 C 组;高眼压和脉络膜脱离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角膜散光量:A 组术后2 wk 增高不明显(P=0.187,P>0.05),术后1年时接近术前水平;B、C 组术后2 wk 明显增高,术后1年时仍明显高于术前(P=0.001,P<0.01)。术后角膜极向散光值:3组术后早期明显增高,出院后逐渐下降。结论直线巩膜隧道切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MMC 与另两种术式相比,疗效相当,但术性角膜散光较小,3种术式都可以引起顺规性散光,随着时间延长,向逆规性散光漂移。可拆除缝线的应用有利于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巩膜隧道切口 可拆除缝线 小梁切除 丝裂霉素C 后并发症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及浅前房发生的影响
14
作者 汪雪婷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TRA)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84例(96眼)PACG患者分为2组,各42例(48眼)。对照组采用TRA治疗,观察组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TRA)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84例(96眼)PACG患者分为2组,各42例(48眼)。对照组采用TRA治疗,观察组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TRA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眼压、BCVA低于对照组,视力相关的生活质量量表(LV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水平低于对照组,浅前房、非功能性滤过泡、巩膜瓣粘连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CG患者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与TRA联合治疗眼压控制效果更好,可降低bFGF及CXCR2水平,改善视力,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巩膜瓣可调节缝线 小梁切除 眼内压 并发症 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8
15
作者 胡佩宏 刘新华 +4 位作者 裴重刚 黄歆 邵毅 李汉林 张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8-74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1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8例(76眼)采用三角形巩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60例(78眼)... 目的探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1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8例(76眼)采用三角形巩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60例(78眼)采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是否浅前房、眼压情况、滤过泡形态等。结果术后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为18.42%,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1.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62,P=0.000)。术后1周和6个月,对照组患者眼压分别为(13.32±4.41)mm Hg(1k Pa=7.5 mm Hg)和(14.62±3.50)mm Hg,观察组患者眼压分别为(13.29±4.08)mm Hg和(14.67±3.71)mm Hg;眼压随时间推移有升高趋势;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3,P=0.953)。术后1个月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占78.9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92.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1,P=0.018)。结论采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操作简便,浅前房发生少,术后降压效果及滤过泡形成好,手术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 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杨志强 单松亮 郭雪勤 《中原医刊》 2004年第11期20-20,共1页
目的 :总结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5年来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 2 7例 2 7眼应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了手术治疗 ,术后定期观察视力、眼压不少于 ... 目的 :总结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5年来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 2 7例 2 7眼应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了手术治疗 ,术后定期观察视力、眼压不少于 3个月。结果 :术后 3个月视力 0 3以上 2 4眼占 80 % ,眼压正常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损伤小、恢复快 ,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隧道切口 白内障摘除 小梁切除 并发症 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隧道刀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李宏 王梗 司海涛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5年第3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刀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法,将42例(58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治疗组29只眼和对照组29只眼,前者为巩膜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者为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果:治疗组与对...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刀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法,将42例(58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治疗组29只眼和对照组29只眼,前者为巩膜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者为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每眼术程所需时间短,术后散光小,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应用巩膜隧道刀可以安全、快速、有效地完成小梁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 巩膜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联合丝裂霉素C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凌 钟晓东 +1 位作者 华远锋 张功秀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252-1253,共2页
目的:探讨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联合丝裂霉素C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3例61眼各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并应用0.4g/L丝裂霉素C浸泡,时间2min。结果:随访12mo。术后各时期的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 目的:探讨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联合丝裂霉素C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3例61眼各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并应用0.4g/L丝裂霉素C浸泡,时间2min。结果:随访12mo。术后各时期的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93%,无持续性浅前房及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隧道刀制作巩膜瓣创伤小、时间短,瓣的厚度均匀、表面光滑,联合丝裂霉素C,明显减少了术后滤过道的瘢痕粘连,提高了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巩膜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小梁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池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湿态羊膜移植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其对眼压、视力及滤过泡形成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董辉 杨春 《实用防盲技术》 2024年第3期110-113,104,共5页
目的探讨巩膜池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湿态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其对眼压、视力及滤过泡形成的影响分析。方法将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期间153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传统... 目的探讨巩膜池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湿态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其对眼压、视力及滤过泡形成的影响分析。方法将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期间153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传统组77例予以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组76例予以巩膜池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湿态羊膜移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成(随访3个月)、手术失败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中治疗后,联合组病例脱落3例,传统组病例脱落4例,联合组总有效率95.89%(70/73)高于传统组86.30%(63/73)(χ^(2)=4.137,P=0.042);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BCVA的表达(0.51±0.21)logMAR低于传统组(0.63±0.14)logMAR(t=3.334,P=0.002),联合组眼压值(12.75±1.19)mmHg低于传统组(13.12±1.28)mmHg(t=2.241,P=0.029);两组均有效控制滤过道瘢痕化,且联合组的滤过泡形成情况的优于传统组(Z=8.279,P=0.041);联合组手术失败率(5.48%)低于传统组(19.18%)(χ^(2)=6.431,P=0.011),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8%)低于传统组(16.44%)(χ^(2)=4.722,P=0.029)。结论巩膜池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湿态羊膜移植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眼压,减少滤过泡的疤痕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池复合小梁切除 湿态羊膜移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巩膜隧道瓣下小梁切除术
20
作者 王新 《医药论坛杂志》 2004年第13期54-54,63,共2页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巩膜隧道瓣下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 31例 34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巩膜隧道瓣下小梁切除术 ,35眼行经典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作为对...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巩膜隧道瓣下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 31例 34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巩膜隧道瓣下小梁切除术 ,35眼行经典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作为对照组 ,分析比较了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控制及并发症情况。随访 7个月~ 14个月 ,平均 8个月。结果 术后 6个月平均眼压观察组为 15 .2 0mmHg± 1.87mmHg ,对照组术后平均眼压为 15 .31mmHg± 1.89mmHg。两组术后平均眼压下降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乳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具有较好的降眼压作用 ,可以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小梁切除 巩膜隧道瓣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