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otlight模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层析成像方法(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渠刚荣 李大年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2-56,共5页
:Spotlight模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能用沿上半圆曲线积分的层析成像来实现 .使用解析函数的外推和沿上半圆曲线Radon变换的反演 。
关键词 层析成像 合成孔径雷达 上半圆曲线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区复杂场景高分辨率差分SAR层析成像研究
2
作者 魏恋欢 赵栋 《城市勘测》 2025年第1期179-184,共6页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SAR系统投入运行,高分辨率SAR数据资源日益丰富。高分辨率SAR影像中建筑等大型人工地物的细节清晰可见。但是,由于SAR传感器独有的侧视成像机理,城市场景下高分辨率SAR图像中的建筑物往往互相遮挡,引起了明显的多次散...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SAR系统投入运行,高分辨率SAR数据资源日益丰富。高分辨率SAR影像中建筑等大型人工地物的细节清晰可见。但是,由于SAR传感器独有的侧视成像机理,城市场景下高分辨率SAR图像中的建筑物往往互相遮挡,引起了明显的多次散射、叠掩等现象,导致地物目标解译难度加大。SAR层析成像作为一种真正的三维技术,可以估算叠掩在同一像元内的多个散射体目标,实现对沿高程向分布散射体的直接测量,获得高程向分辨率。目前国内外已经围绕SAR层析成像和差分SAR层析成像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本文分别采用BSVD法和TWIST法,开展差分SAR层析成像研究,建立了完整的差分SAR层析成像处理流程,通过一系列仿真分析和真实数据实例,进一步检验了BSVD和TWIST法在差分SAR层析成像应用中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 INSAR SAR层析成像 奇异值分解 双步迭代收缩阈值 差分SAR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开采沉陷监测——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侯建国 杨成生 +1 位作者 王亚男 王宏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75,共5页
采矿引起地面沉陷是矿区经常发生的一种破坏性灾害。作为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大范围的矿区开采沉陷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采用"两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矿区... 采矿引起地面沉陷是矿区经常发生的一种破坏性灾害。作为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大范围的矿区开采沉陷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采用"两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矿区开采沉陷监测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取了垂直形变图,分析了试验区开采沉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对沉陷区作了剖线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煤矿 开采沉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地面沉降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监测 被引量:50
4
作者 王超 张红 +2 位作者 刘智 陈锁忠 闾国年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1-624,T001,共5页
利用欧洲空间局ERS-1/2获取的苏州地区1993~2000年SAR数据,通过差分干涉测量处理,得到1993~1995,1995~1998和1998~2000年苏州市地面沉降场测量值.地面水准测量数据的验证分析表明,差分干涉测量值与水准测量值的相关度达0.943,标准... 利用欧洲空间局ERS-1/2获取的苏州地区1993~2000年SAR数据,通过差分干涉测量处理,得到1993~1995,1995~1998和1998~2000年苏州市地面沉降场测量值.地面水准测量数据的验证分析表明,差分干涉测量值与水准测量值的相关度达0.943,标准误差均值为0.1706,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精度可达5mm(以水准测量代表地面形变的真实情况).文中以7个水准测量基准点为例,分析上述3个时段的地面沉降速率,其总体趋势反映苏州市地面沉降速率趋于减缓,说明近年苏州的地面沉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SAR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进行城市地面沉降方面监测和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可用于其他类型城市地质灾害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地区 地面沉降 合成孔径雷达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概述 被引量:24
5
作者 马超 单新建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0-418,共9页
本文综述了地球表面形变的主要类型 (包括开采沉陷、地表沉降、地壳运动、地震形变、火山运动、冰川运动及山体滑坡等 )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状况 ,结合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包括InSAR及D InSAR ,统称InSAR技术 )的技术原理及特点 ,介绍... 本文综述了地球表面形变的主要类型 (包括开采沉陷、地表沉降、地壳运动、地震形变、火山运动、冰川运动及山体滑坡等 )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状况 ,结合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包括InSAR及D InSAR ,统称InSAR技术 )的技术原理及特点 ,介绍了国内外InSAR技术近年来在形变监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通过与传统形变监测及GPS监测技术的对比后指出 ,由于InSAR特有的技术特点 ,使其在各类形变监测应用中具有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 ,必将对形变监测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形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监测伊朗Bam地震同震形变场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志勇 刘磊 周兴东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0-316,共7页
介绍了差分干涉测量的原理、差分干涉数据对的选取方法,以及三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数据处理的流程。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测量技术和ENVISAT ASAR雷达数据对2003年12月26日伊朗Bam 6.5级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场进行了测量试... 介绍了差分干涉测量的原理、差分干涉数据对的选取方法,以及三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数据处理的流程。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测量技术和ENVISAT ASAR雷达数据对2003年12月26日伊朗Bam 6.5级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场进行了测量试验,成功地获取了Bam地震的蝴蝶状的同震形变场生成了地表形变的等值线图,并且根据相干图确定了地震造成破坏最严重的区域的位置、分布及面积。试验证明D-InSAR技术是地表形变测量和地震研究的一个强大和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测量 合成孔径雷达 地表形变 相干图 伊朗Bam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在穿墙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芳芳 张业荣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79-83,共5页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全天候、全天时的现代高分辨率微波成像雷达。分析了收发共置天线模型和多元静态雷达模型,FDTD建模模拟了室内目标探测场景,通过后向投影算法(back projection,BP)得到雷达图像,很好...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全天候、全天时的现代高分辨率微波成像雷达。分析了收发共置天线模型和多元静态雷达模型,FDTD建模模拟了室内目标探测场景,通过后向投影算法(back projection,BP)得到雷达图像,很好的验证了该雷达用于穿墙中的高分辨率成像。电磁波在穿墙传播时发生折射,速度的改变、信号的衰减,这些影响将导致像的散焦、偏移,甚至可能产生虚像,所以成像算法中必须考虑墙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 超宽带 合成孔径雷达 后向投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形变监测的质量评定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超英 张勤 +1 位作者 杨成生 马静 《遥感信息》 CSCD 2009年第1期27-31,共5页
通过对D-InSAR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不同误差进行分析,尤其是通过对差分干涉图和相位解缠的质量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比较,研究了D-InSAR监测方案的质量评定与方案选取问题。并以西安地区1992~1993年间不同航迹,不同ERS干涉对的三个地面沉... 通过对D-InSAR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不同误差进行分析,尤其是通过对差分干涉图和相位解缠的质量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比较,研究了D-InSAR监测方案的质量评定与方案选取问题。并以西安地区1992~1993年间不同航迹,不同ERS干涉对的三个地面沉降监测方案为例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干涉图和相位解缠的质量评定指标可以很好的进行监测方案的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质量评定 形变监测 增强干涉图 相位解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地震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其欢 何秀凤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149-151,共3页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D-INSAR 地震 灾害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空局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差分测量与相关特性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家琳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6,共2页
本文评述了利用欧洲空间局ERS-1卫星进行的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差分测量(D-IN-SAR)试验。该技术能探测到厘米甚至毫米级的高程变化。简述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影像之间的相关性,它可充当地表分类与变化探测的... 本文评述了利用欧洲空间局ERS-1卫星进行的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差分测量(D-IN-SAR)试验。该技术能探测到厘米甚至毫米级的高程变化。简述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影像之间的相关性,它可充当地表分类与变化探测的度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测量 相关特性 合成孔径雷达 高程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韬 张明义 +3 位作者 裴万胜 王金国 岳攀 毕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7-1097,共11页
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严重影响着区域内生态环境和工程设施的稳定性。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为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提供了新... 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严重影响着区域内生态环境和工程设施的稳定性。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为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提供了新方法。通过近20年的不断深入研究,利用D-InSAR技术的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D-InSAR技术测量地表变形的理论基础,进而概述了D-InSAR技术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测量中的应用现状,然后总结了D-InSAR测量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在此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D-InSAR技术今后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D-InSAR技术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 地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具潜力的空间对地观测新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被引量:62
12
作者 刘国祥 丁晓利 +2 位作者 陈永奇 李志林 郑大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34-740,共7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In SAR)”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空间对地观测遥感新技术。它具有从覆盖同一地区的星载 (或机载 )合成孔径雷达复数图像对提取干涉相位图 ,借助于雷达成像时的姿态数据重建地表三维模型 (即数字高程模型 )的巨大潜力...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In SAR)”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空间对地观测遥感新技术。它具有从覆盖同一地区的星载 (或机载 )合成孔径雷达复数图像对提取干涉相位图 ,借助于雷达成像时的姿态数据重建地表三维模型 (即数字高程模型 )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基于多幅雷达复数图像处理的差分干涉技术 (D- In SAR)可以用于监测地表形变 ,精度可达厘米级甚至更高 ,其监测空间分辨率是前所未有的。介绍了 In SAR和 D- In SAR的基本原理 ,对影响干涉结果的一些重要因素做了分析 ,重点回顾和展望了差分干涉技术在与地表形变有关的地震监测和震后形变测量、地面下沉和山体滑坡、火山运动监测等方面应用的现状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 数字高程模型 地表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地表沉降监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学敏 路林海 +2 位作者 韩林 夏磊凯 杨小凤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35,39,共5页
针对传统水准测量点观测的工作量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观测结果不直观等问题,利用20景Sentinel-1A卫星数据,依托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空中遥感、形变敏感度高、微波穿透力强、几乎不受气象制约等特点,对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 针对传统水准测量点观测的工作量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观测结果不直观等问题,利用20景Sentinel-1A卫星数据,依托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空中遥感、形变敏感度高、微波穿透力强、几乎不受气象制约等特点,对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地表沉降进行监测探究,并与传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可直观显示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周围地表沉降情况,且监测结果与传统精密水准测量监测结果间的一致性很高,对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安全预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表沉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地基合成孔径雷达监测预警系统在紫金山金铜矿露天采场边坡位移监测的应用 被引量:39
14
作者 赵东寅 申其鸿 +1 位作者 马海涛 杨晓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58,共5页
紫金山金铜矿是福建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一个矿山基地,其露天采场将是全亚洲第一高露天矿山边坡。基于目前矿山采用的全站仪、GPS等监测技术,易受粉尘、降雨、光照、云雾等影响,无法实现大范围边坡区域实时、自动监测。而地... 紫金山金铜矿是福建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一个矿山基地,其露天采场将是全亚洲第一高露天矿山边坡。基于目前矿山采用的全站仪、GPS等监测技术,易受粉尘、降雨、光照、云雾等影响,无法实现大范围边坡区域实时、自动监测。而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则可以克服上述缺陷,该技术是滑坡监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灾害预报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国产地基合成孔径雷达边坡位移监测预警系统在紫金山金铜矿露采边坡的首次应用,验证了地基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用于形变监测的可靠性、有效性及高精度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 滑坡预警 实时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多孔径雷达干涉与常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提取三维形变场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晓文 刘国祥 +2 位作者 张瑞 于冰 李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7-134,共8页
提出基于卫星升降轨多孔径雷达干涉(MAI)与常规InSAR联合处理的严密模型(融入了三维位移分量及相位解缠偏差校准参数)和基于加权最小二乘解算的方法提取地表三维形变场。以2003年伊朗Bam地震为实验区,选择已有滑动断层模型和基于像素偏... 提出基于卫星升降轨多孔径雷达干涉(MAI)与常规InSAR联合处理的严密模型(融入了三维位移分量及相位解缠偏差校准参数)和基于加权最小二乘解算的方法提取地表三维形变场。以2003年伊朗Bam地震为实验区,选择已有滑动断层模型和基于像素偏移估计(AZO)的方位向形变结果作为参考,对联合解算所得到的三维形变场进行准确性评价。分析表明,MAI在方位向形变的估计精度和计算效率比AZO均有明显提升;实测形变场和已有滑动断层模型吻合程度较高,二者在垂直、南北和东西3个方向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7、4.1和3.2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径雷达干涉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 联合建模 三维形变场 方位向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筠力 刘艳阳 +1 位作者 陈重华 赵迪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3期96-108,共13页
天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发源自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突破性地实现了平面向立体维度的拓展,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差分干涉(D-InSAR)等一系列技术研究方向。经过近30年的技术积累和工程实践,InSAR技术已从理论走向工程实践,填补... 天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发源自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突破性地实现了平面向立体维度的拓展,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差分干涉(D-InSAR)等一系列技术研究方向。经过近30年的技术积累和工程实践,InSAR技术已从理论走向工程实践,填补了天基高效测绘手段的空白,产生了极大的应用效益,其中,德国TerraSAR-X/TanDEM-X系统、我国天绘-2卫星系统均为典型代表。同时,基于InSAR技术体制以及在轨数据的积累和研究,不断衍生新的技术方向、新的应用前景,该技术领域仍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从InSAR技术原理出发,介绍了天基InSAR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典型应用。通过天绘-2卫星系统真实在轨数据的分析与解读,阐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工程与技术基础。通过分析天基InSAR主要应用方向的观测需求,给出了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 极化 数字高程模型 地表形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地面沉降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洁 胡光道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4-108,共5页
综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监测地面沉降方面的优势和缺陷。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方面主要具有全天候、大范围、高分辨率、高精度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则会产生去相关问题。探讨了... 综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监测地面沉降方面的优势和缺陷。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方面主要具有全天候、大范围、高分辨率、高精度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则会产生去相关问题。探讨了利用该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的发展方向,认为应将InSAR与GPS及传统的水准测量等方法结合使用,合理利用各技术之间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差分雷达干涉测量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矿山开采区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秀江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18期14-15,共2页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被证明是一种针对矿山开采区变形监测的有效方法。因此对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矿山开采区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包括对矿山开采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与矿山开采区沉陷变形...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被证明是一种针对矿山开采区变形监测的有效方法。因此对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矿山开采区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包括对矿山开采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与矿山开采区沉陷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矿山开采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在地铁沿线形变精细化监测中的应用
19
作者 于德洋 赵跃隆 韩春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10期163-166,共4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是最近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空间对地测量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地表信息采集即地表变形采集领域。本文介绍雷达干涉测量(InSAR)和D-InSAR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相对于传统...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是最近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空间对地测量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地表信息采集即地表变形采集领域。本文介绍雷达干涉测量(InSAR)和D-InSAR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相对于传统测量技术的优势与应用,重点对成像原理、干涉测量中消除区域地形相位中常用的两轨法、三轨法、四轨法等不同差分干涉方法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 精细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9
20
作者 贾新宇 路来君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373-379,共7页
为发挥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对深部地质目标精确探测与快速解析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地面目标识别的分辩率,在讨论基本原理及其数据解析方法的基础上,对SAR技术的偏振测定法、干涉测量法和差分干涉法进行了分析;给... 为发挥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对深部地质目标精确探测与快速解析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地面目标识别的分辩率,在讨论基本原理及其数据解析方法的基础上,对SAR技术的偏振测定法、干涉测量法和差分干涉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超带宽SAR应用的有利与不利条件;总结了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及技术规范,为SAR在数字地质科学以及地球信息科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偏振测定法 干涉测量法 差分干涉法 超带宽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