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ConvNextV2-YOLOv8的差速器壳体表面缺陷检测算法
1
作者 孙恒 阮景奎 +1 位作者 王宸 谢毛毛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8,共9页
针对由差速器壳体表面缺陷特征信息多样性缺失和特征表达不足引起的误检漏检率高、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ConvNextV2-YOLOv8缺陷检测算法。提出ConvNextV2-P2模块,在主干网络ConvNextV2中引入全局响应归一化增强模型特征信... 针对由差速器壳体表面缺陷特征信息多样性缺失和特征表达不足引起的误检漏检率高、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ConvNextV2-YOLOv8缺陷检测算法。提出ConvNextV2-P2模块,在主干网络ConvNextV2中引入全局响应归一化增强模型特征信息多样性表达,并增加P2检测层提高对小目标缺陷的检测能力。使用卷积和注意力融合模块CAFM增强GhostModle的局部和全局特征表达,在保持轻量化的同时提高模型整体检测性能,并融合至C2f提出C2f-GAFM模块。引入深层鲁棒特性下采样DRFD,提升模型多尺度信息的提取和融合能力,增强算法模型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原YOLOv8算法相比,ConvNextV2-YOLOv8的精确率达到了98.5%,召回率达到了89.1%。mAP50和mAP50-95分别提升至94.2%、87.1%,提高了1.6%、5.9%。在NEU-DET数据集上进行泛化性实验,效果优于其他算法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差速器壳 YOLOv8 小目标 注意力机制 下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汽车差速器壳锻造工艺分析及实验研究
2
作者 伍贤洪 闫焱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6,共9页
为提高汽车差速器壳的生产性能,同时减少加工工序和材料浪费,设计了一套镦粗、预锻、终锻及冲孔的多工位连续成形方案,并通过Deform-3D软件进行了模拟实验。首先,研究了生产材料40Cr合金钢在高温条件下的塑性流动行为,并拟合得到了用于... 为提高汽车差速器壳的生产性能,同时减少加工工序和材料浪费,设计了一套镦粗、预锻、终锻及冲孔的多工位连续成形方案,并通过Deform-3D软件进行了模拟实验。首先,研究了生产材料40Cr合金钢在高温条件下的塑性流动行为,并拟合得到了用于模拟的本构方程,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其次,探究了不同预锻方案对成形结果的影响并评判了各方案的可行性,对比分析了成形过程中的金属流动规律、载荷变化规律和锻件温度分布规律等重要指标,同时研究了锻模材料SKD61钢在高温条件下的磨损性能,并对Archard模型进行了修正,从而准确预测了各方案下的锻模磨损规律。最后,根据优选结果进行了差速器壳的多工位锻造实验,实验过程顺利,制得的差速器壳质量较好,表面及内部均不存在缺陷,与模拟结果完全相符,可以代替当前落后的生产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速器壳 多工位连续成形 金属流动 载荷变化 温度分布 锻模磨损
原文传递
DISA线某整体式差速器壳体铸造工艺的开发
3
作者 龚华林 刘金林 《现代铸铁》 CAS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介绍了某整体式差速器壳体铸件的结构及技术要求,详细阐述了DISA线生产差速器壳体的铸造工艺开发过程,在开发前期,使用MAGMA数值模拟软件对设计的铸造工艺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了3种冒口的工艺方案,后续选择模拟结果最优、工艺出品率最高... 介绍了某整体式差速器壳体铸件的结构及技术要求,详细阐述了DISA线生产差速器壳体的铸造工艺开发过程,在开发前期,使用MAGMA数值模拟软件对设计的铸造工艺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了3种冒口的工艺方案,后续选择模拟结果最优、工艺出品率最高的方案进行实际生产试制。试制结果显示:内部缺陷达到D3/1的目标,铸件外观缺陷4.8%,加工外观缺陷率为0。最后指出:(1)通过二级横浇道的浇注系统设计,对差速器壳体外观砂孔的改善非常明显;(2)通过合适的冒口设计,差速器壳体的长轴头孔不铸出,即采用长轴头位置填充工艺,后续可通过机加工将缩孔、缩松连同填充位置一起加工掉,实现差速器壳体内部缺陷达到D3/1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墨铸铁 差速器壳 铸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软件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铸造质量改善
4
作者 张路平 刘金林 《铸造工程》 2024年第S02期73-77,共5页
介绍了基于MAGMA模拟软件对某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的铸造工艺优化。从原工艺12件/模且需要外冷铁,工艺优化到18件/模且取消外了冷铁工艺;解决了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加工皮下气孔缺陷,优化了金相检测的微观渣孔缺陷,最终顺利通过了客户端P... 介绍了基于MAGMA模拟软件对某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的铸造工艺优化。从原工艺12件/模且需要外冷铁,工艺优化到18件/模且取消外了冷铁工艺;解决了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加工皮下气孔缺陷,优化了金相检测的微观渣孔缺陷,最终顺利通过了客户端PPAP对工程样件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速器壳 冷铁 缩孔缩松 铸造工艺模拟 冒口 皮下气孔 微观渣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速器壳体装配强度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远 潘震 石琴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1-363,共3页
由于装配需要,通常需要确定零件在装配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并选择合理的装配方案。文章就某变速箱内差速器壳体在装配环境下的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并根据线性有限元分析的特点,通过推算确定该差速器在装配工况下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 由于装配需要,通常需要确定零件在装配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并选择合理的装配方案。文章就某变速箱内差速器壳体在装配环境下的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并根据线性有限元分析的特点,通过推算确定该差速器在装配工况下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速器壳 装配 强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间差速器壳输入花键轴断裂原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甘春瑾 马喆 +2 位作者 董文玲 刘刚 龚宁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差速器壳 断裂原因分析 花键轴 感应加热淬火 42CrMo 聚合物淬火剂 预先热处理 断裂现象 调质处理 锻造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载荷谱的电驱动总成差速器壳体疲劳寿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邹喜红 苟林林 +4 位作者 熊锋 王超 蒋明聪 林于强 王万英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8-236,共9页
提出了基于实测载荷谱的电驱动总成差速器壳体疲劳寿命分析方法。以某电动汽车电驱动总成差速器壳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壳体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模态仿真分析,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以差速器壳体实测载荷谱作为载荷输入,以实车行... 提出了基于实测载荷谱的电驱动总成差速器壳体疲劳寿命分析方法。以某电动汽车电驱动总成差速器壳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壳体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模态仿真分析,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以差速器壳体实测载荷谱作为载荷输入,以实车行驶工况为边界约束条件,对差速器壳体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综合电驱动总成差速器壳体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结果、名义应力法及壳体修正S-N曲线,对电驱动总成差速器壳体疲劳寿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差速器壳体疲劳失效位置与实际行驶时疲劳失效位置一致,基于实际行驶载荷谱能够准确分析差速器壳体实际行驶疲劳寿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驱动总成差速器壳 模态试验 实测载荷谱 动力学分析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驱动总成差速器壳体疲劳寿命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邹喜红 苟林林 +2 位作者 袁冬梅 王超 蒋明聪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2,共7页
为提高电驱动总成差速器壳体疲劳寿命分析的准确性,基于实测载荷谱和台架试验开展疲劳寿命分析。首先建立差速器壳体有限元模型,基于液压伺服系统、应变测试系统等设计了动态载荷加载试验系统,并分别进行了相同条件下的试验和有限元分析... 为提高电驱动总成差速器壳体疲劳寿命分析的准确性,基于实测载荷谱和台架试验开展疲劳寿命分析。首先建立差速器壳体有限元模型,基于液压伺服系统、应变测试系统等设计了动态载荷加载试验系统,并分别进行了相同条件下的试验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精确性,在此基础上,基于实测载荷谱,综合运用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名义应力法、壳体修正S-N曲线和修正平均应力等,对差速器壳体疲劳寿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疲劳破坏位置与实车行驶时疲劳破坏位置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驱动总成差速器壳 模型验证 台架试验 寿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差速器壳体形位误差评定及测量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任小中 刘明鸣 +1 位作者 苏建新 任淑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20,27,共5页
为了满足差速器壳体的快速检测,对差速器壳体形位误差的在线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自适应惯性因数来改进粒子群优化的过程,并用于形位误差的计算。运用最小二乘法和最小区域法描述了圆柱度、同轴度... 为了满足差速器壳体的快速检测,对差速器壳体形位误差的在线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自适应惯性因数来改进粒子群优化的过程,并用于形位误差的计算。运用最小二乘法和最小区域法描述了圆柱度、同轴度等形位误差的评定算法。利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误差目标函数进行求解。根据实际工程需要确定测量方案,搭建了测量平台。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测得差速器壳体形位误差,并且减少了人为因素引入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速器壳 形位误差 自动测量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速器壳十字轴孔四面双工位鉆镗组合机床设计 被引量:6
10
作者 苗晓鹏 马江虎 苏华礼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2-104,共3页
对汽车差速器壳十字轴孔加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固定式多工位夹具组合机床一次装夹完成十字轴孔加工的工艺方案,并确定了机床的总体结构,对其关键部件进行了选型计算及设计。该机床使用结果表明,十字轴孔的位置精度得到... 对汽车差速器壳十字轴孔加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固定式多工位夹具组合机床一次装夹完成十字轴孔加工的工艺方案,并确定了机床的总体结构,对其关键部件进行了选型计算及设计。该机床使用结果表明,十字轴孔的位置精度得到保证,加工质量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装卸工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速器壳 十字轴孔 组合机床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速器壳体形位误差测量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建新 任淑娟 +1 位作者 任小中 刘明鸣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3-85,89,共4页
为满足差速器壳体自动加工线的需求,对差速器壳体形位误差的在机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被测差速器壳体结构,合理布置传感器的位置,建立了传感器读数与轮廓上被测点坐标的关系。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被测截面进行拟合,得出了最小二乘圆的... 为满足差速器壳体自动加工线的需求,对差速器壳体形位误差的在机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被测差速器壳体结构,合理布置传感器的位置,建立了传感器读数与轮廓上被测点坐标的关系。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被测截面进行拟合,得出了最小二乘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进而给出了圆柱度、同轴度等形位误差的评定算法。利用自主搭建的测量机平台和编写的控制和计算软件,实现了差速器壳体形位误差的自动测量。实际测量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测量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速器壳 圆柱度 同轴度 自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分型无箱射压造型生产差速器壳球墨铸铁件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显平 蔺虹宾 +1 位作者 陈庚 方琴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88,共3页
采用均衡凝固原理设计差速器壳的水平分型无箱射压造型铸造生产工艺,并利用华铸CAE软件模拟了该铸造工艺方案的凝固过程和充型过程,结合球墨铸铁的凝固特点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最终通过试制,确保相应工装设计制造一次成功。通过生产验证... 采用均衡凝固原理设计差速器壳的水平分型无箱射压造型铸造生产工艺,并利用华铸CAE软件模拟了该铸造工艺方案的凝固过程和充型过程,结合球墨铸铁的凝固特点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最终通过试制,确保相应工装设计制造一次成功。通过生产验证,产品质量稳定,满足了铸件质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分型 无箱射压 差速器壳 球墨铸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速器壳十字轴孔加工方法及夹具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苗晓鹏 马江虎 苏华礼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9-61,共3页
分析了某一汽车差速器壳十字轴孔的加工方法,确定了加工方案并设计了专用夹具。该夹具结构简单,定位可靠,能够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差速器壳 十字轴孔 加工方法 夹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模拟在消除球墨铸铁差速器壳缩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钱怡君 于浩 程兆虎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CAS 2011年第6期26-29,共4页
首先对汽车差速器壳进行合理的铸造工艺方案设计,然后利用华铸CAE软件对球墨铸铁差速器壳的充型及凝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模拟结果,预测和分析在此工艺方案下铸件产生缩孔的倾向和形成原因,进而提出冒口补缩系统的优化方案,成功消... 首先对汽车差速器壳进行合理的铸造工艺方案设计,然后利用华铸CAE软件对球墨铸铁差速器壳的充型及凝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模拟结果,预测和分析在此工艺方案下铸件产生缩孔的倾向和形成原因,进而提出冒口补缩系统的优化方案,成功消除了差速器壳铸造过程中产生的缩孔缺陷。结果表明:利用CAE计算机模拟技术有助于为工艺方案的评估与优化提供可靠的借鉴,缩短了产品试制周期,降低废品率,保证了铸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速器壳 铸造工艺 CAE 球墨铸铁 数值模拟 缩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杆类差速器壳体闭式模锻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德超 车奇楠 +3 位作者 陈海鹏 韩海河 杨岚 林海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1,共4页
闭式模锻是精密塑性成形的应用趋势,对于形状复杂的长杆类差速器壳体,传统的开式锻造工艺不但生产效率低、消耗成本高,而且产品的成形质量也很难保证。本文介绍了一种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优化改进后的闭式模锻精密锻造工艺,与传统工艺及... 闭式模锻是精密塑性成形的应用趋势,对于形状复杂的长杆类差速器壳体,传统的开式锻造工艺不但生产效率低、消耗成本高,而且产品的成形质量也很难保证。本文介绍了一种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优化改进后的闭式模锻精密锻造工艺,与传统工艺及其它闭式模锻工艺相比较,采用此种工艺生产可以解决锻件杆部难充满、加工余量大等问题。稳定生产的状况下,可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达到无挤压毛边毛刺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拟 闭式模锻 预成形设计 差速器壳
原文传递
六档自动变速箱差速器壳体铸造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波 余凤丹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5-377,共3页
研究了六档自动变速箱用差速器壳体铸件的铸造工艺。通过浇注系统的设计及改进,冒口的设置及变换,以及运用铸造模拟软件全程辅助设计,研究出能够批量生产出合格铸件的铸造工艺。
关键词 差速器壳体铸件 铸造工艺 铸造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速器壳体内球径测量检具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小江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6-159,共4页
分析了差速器壳体零件的结构特点,详细分析了零件的被测尺寸要素,采用连续可旋转的机械测量结构,对零件的内球面半径尺寸及其球心的位置度误差进行测量及统计分析,将校准件与检具设计成一体式的结构,简化了检具结构及其操作过程,实现了... 分析了差速器壳体零件的结构特点,详细分析了零件的被测尺寸要素,采用连续可旋转的机械测量结构,对零件的内球面半径尺寸及其球心的位置度误差进行测量及统计分析,将校准件与检具设计成一体式的结构,简化了检具结构及其操作过程,实现了零件测量难度较大的内球径测量检具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速器壳 内球径 检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速器壳内孔端面反车刀柄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叶 张学军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差速器壳 刀柄 设计 端面 内孔 专业技术人员 加工线 国际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温度对汽车差速器壳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吉庆山 李军一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26-128,133,共4页
采用6种不同的挤压温度进行了7075铝合金汽车差速器壳件的挤压成形,并测试和分析了室温下壳件试样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结果表明:在模具预热温度390℃,挤压筒温度415℃和挤压速度0.3 m/min时,随挤压温度从280℃增大到400℃,试样的拉... 采用6种不同的挤压温度进行了7075铝合金汽车差速器壳件的挤压成形,并测试和分析了室温下壳件试样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结果表明:在模具预热温度390℃,挤压筒温度415℃和挤压速度0.3 m/min时,随挤压温度从280℃增大到400℃,试样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均先提高后下降。280℃挤压时壳件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均最差。与280℃挤压相比,385℃挤压时壳件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冲击吸收功分别增大43、44 MPa、15 J,断后伸长率减小2.1%。7075铝合金汽车差速器壳件的挤压温度优选为3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差速器壳 挤压温度 7075铝合金 拉伸性能 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速器壳体加工生产小组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湘军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38-38,40,共2页
关键词 盘式施拉机 差速器壳 工艺平面布置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