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态注意力机制和多模态循环融合的帕金森氏症识别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家英 徐志京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1-487,共7页
PD(Parkinson’s disease)的运动障碍会累及口、咽、腭肌以及面部肌肉,引起声带震颤和面部运动迟缓,为利用声纹和面部特征识别PD患者提供了可能。为了有效利用以上两种特征以提高PD识别率,提出了基于多尺度特征与动态注意力机制的多模... PD(Parkinson’s disease)的运动障碍会累及口、咽、腭肌以及面部肌肉,引起声带震颤和面部运动迟缓,为利用声纹和面部特征识别PD患者提供了可能。为了有效利用以上两种特征以提高PD识别率,提出了基于多尺度特征与动态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循环融合模型对患者进行识别检测。首先,设计了多尺度特征提取网络,将高、低层级特征的语义信息融合以得到完整的特征信息;其次,在多尺度特征融合过程中为了充分考虑模态间的相关性和互补性,提出了以不同模态信息互为辅助条件生成注意力特征图的动态注意力机制算法,降低特征融合时信息的冗余;最后设计了多模态循环融合模型,通过计算循环矩阵的每个行向量与特征向量间的哈达玛积得到更有效的融合特征,提高了模型性能。在自建数据集上进行的多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识别准确率高达96.24%,优于当前流行的单模态和多模态识别算法,可以有效区分PD患者和HP(healthy people),为高效识别PD患者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症 多模态循环融合 多尺度特征 动态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治疗帕金森氏症21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施孝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温针治疗 帕金森氏症 震颤麻痹 肝肾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对帕金森氏症模型大鼠mTOR/HIF-1α通路、糖酵解代谢的影响
3
作者 王雨 孟芊 +2 位作者 邰国香 曾楚华 王海静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52-2856,共5页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帕金森氏症模型大鼠mTOR/HIF-1α通路、糖酵解代谢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天麻素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天麻素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均进行中脑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帕金森氏症模型大鼠mTOR/HIF-1α通路、糖酵解代谢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天麻素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天麻素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均进行中脑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注射脂多糖(LPS)以建立PD模型,天麻素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给予10、50 mg/kg天麻素水溶液腹腔注射,持续9 d。旷场实验、网格测试检测行为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mTOR、HIF-1α、IL-1β表达,免疫荧光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IBA1、HIF-1α表达,HK活性、乳酸含量检测糖酵解代谢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动物在旷场中央区域停留时间比例下降(P<0.01),网格上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SNc脑区TH表达明显下降(P<0.01),己糖激酶(HK)活性、乳酸含量上升(P<0.01),IBA1、IL-1β、p-mTOR、HIF-1α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天麻素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动物在旷场中央区域停留时间比例上升(P<0.05或P<0.01),网格逃避潜伏期均缩短(P<0.01),SNc脑区TH表达上升(P<0.01),HK活性、乳酸含量下降(P<0.05或P<0.01),IBA1、IL-1β、p-mTOR、HIF-1α表达下降(P<0.05或P<0.01)。结论天麻素干预可能调节小胶质细胞,通过调节mTOR/HIF-1α通路、糖酵解代谢,抑制TH+神经元丢失,从而改善PD大鼠神经行为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帕金森氏症 mTOR/HIF-1α通路 糖酵解代谢
原文传递
不典型帕金森氏症案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百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87-787,共1页
关键词 不典型帕金森氏症 病例报告 诊断 针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量摄取植物中的铁元素易患帕金森氏症 被引量:1
5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8期1737-1737,共1页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症 铁元素 植物类 摄取 流行病学 研究人员 意大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体针配合治疗帕金森氏症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钱伟明 《上海针灸杂志》 1996年第S1期97-97,共1页
余××,男,56岁,工人。1995年3月6日就诊。主诉11年前,头部、四肢出现震颤抖动,逐渐加重,曾到各大医院诊治,诊为“帕金森氏症”。后服用大量中西药物,病情仍难以控制,且渐加重,出现腰痛腿软,舌颤,头摇,流涎,肢体麻木,语言涩滞,... 余××,男,56岁,工人。1995年3月6日就诊。主诉11年前,头部、四肢出现震颤抖动,逐渐加重,曾到各大医院诊治,诊为“帕金森氏症”。后服用大量中西药物,病情仍难以控制,且渐加重,出现腰痛腿软,舌颤,头摇,流涎,肢体麻木,语言涩滞,反应迟顿,食少失眠,以后日常翻身穿衣均需有人照顾。检查见面色灰暗少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症 大医院 中西药物 肢体麻木 抖动 配合治疗 震颤 头体针 头部 四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足反射法对常见病诊断和防治(一)——震颤麻痹(帕金森氏症)(Parkinsonism)
7
作者 孟昭义 《双足与保健》 1994年第3期41-42,共2页
此病是以黑质和其他基底核的变性为主的疾病。临床上表现有少动、肌强直、震颤、面具脸、特殊的手挛缩、行走站立时前倾的姿势、突进现象等症状。 发病原因: 1.脑炎后遗症。昏睡性脑炎中50%有此后遗症。在脑炎急性期很少发病,多在脑炎... 此病是以黑质和其他基底核的变性为主的疾病。临床上表现有少动、肌强直、震颤、面具脸、特殊的手挛缩、行走站立时前倾的姿势、突进现象等症状。 发病原因: 1.脑炎后遗症。昏睡性脑炎中50%有此后遗症。在脑炎急性期很少发病,多在脑炎恢复后经过数月或数年而发病。(曾患轻型脑炎的患者,本人可在病史上无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麻痹 PARKINSONISM 帕金森氏症 足反射法 面具脸 肌强直 反射区 基底核 急性期 左旋多巴
原文传递
脑与性——Sry基因与帕金森氏症之联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升伟 《世界科学》 2006年第4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SRY基因 大脑 Y染色体 男性 科学家 种名 睾丸 帕金森氏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与帕金森氏症
9
作者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症 神经营养 心脑血管病 纤溶酶原 多巴胺 PA 酪氨酸酶 合作 组织型 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佛大学研究称多吃浆果可以预防帕金森氏症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6-86,共1页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新研究发现,常吃富含一种特有的黄酮类抗氧化剂的各种浆果,有助于防止罹患帕金森氏症。研究人员指出,除了草莓之外,各类浆果、苹果、巧克力和柑橘属水果都富含黄酮类抗氧化剂,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灵活度,防止...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新研究发现,常吃富含一种特有的黄酮类抗氧化剂的各种浆果,有助于防止罹患帕金森氏症。研究人员指出,除了草莓之外,各类浆果、苹果、巧克力和柑橘属水果都富含黄酮类抗氧化剂,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灵活度,防止帕金森氏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哈佛大学 帕金森氏症 浆果 预防 抗氧化剂 研究人员 黄酮类 医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有助治疗帕金森氏症
11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8-158,共1页
日本研究人员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具有防止导致帕金森氏症的神经细胞异常的作用,这一发现有望为帕金森氏症的治疗开拓新方法。帕金森氏症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手脚震颤和身体僵硬等,并发认知障碍... 日本研究人员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具有防止导致帕金森氏症的神经细胞异常的作用,这一发现有望为帕金森氏症的治疗开拓新方法。帕金森氏症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手脚震颤和身体僵硬等,并发认知障碍的概率很高。该病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由分解废物蛋白质的“PARKIN”蛋白质无法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症 一氧化氮 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PARKIN 研究人员 神经细胞 中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已成功利用超声波诊断帕金森氏症
12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46-946,共1页
德国蒂宾根大学赫蒂临床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日成功利用超声波检查探测到帕金森氏症患者大脑黑质区域出现的铁堆积情况。帕金森氏症目前无法通过X线断层照相技术加以诊断,除了接受正电子断层扫描(PET)或药物测试外,医生无法了解... 德国蒂宾根大学赫蒂临床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日成功利用超声波检查探测到帕金森氏症患者大脑黑质区域出现的铁堆积情况。帕金森氏症目前无法通过X线断层照相技术加以诊断,除了接受正电子断层扫描(PET)或药物测试外,医生无法了解患者的病情,也无法掌握患者使用药物之后的情况。因此,多数患者用药越来越重,病情却毫无起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症 超声波诊断 功利 德国 正电子断层扫描 超声波检查 研究人员 断层照相 药物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喋呤可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症
13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48-2248,共1页
日本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帮助分泌多巴胺的体内物质生物喋呤如果无法顺利发挥作用,就会导致多巴胺分泌不足,从而患上帕金森氏症。动物实验卞实注射生物喋呤可帮助恢复多巴胺的量。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症 生物喋呤 治疗 多巴胺 体内物质 动物实验 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研究用骨髓干细胞治疗帕金森氏症
14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08-108,共1页
关键词 日本 骨髓干细胞 治疗 帕金森氏症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组织移植可减轻帕金森氏症的症状
15
作者 喻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8期19-20,共2页
最近,一则新闻报道了将胎儿神经组织移植到一位患有严重的帕金森氏症的病人的大脑后,使其病情有了明显好转。这给了胎儿研究的倡导者们一个极大的鼓励。这项研究第一次有力地证明了这种有争议的方法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疗法。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症 组织移植 多巴 新闻报道 神经介质 大学医院 移植体 移植物 移植技术 照相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胎儿组织治疗帕金森氏症获得成功
16
作者 王颖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6期12-13,共2页
将产生多巴胺的细胞植入帕金森氏症患者脑部的研究曾产生含混不清的结果,而且,是否能获得长期的效果还是个问题。目前,有证据表明疗效是长期的。Mount Sinai Medical Ctr.(New York,NY)的研究者发现,移植的胎儿组织整合入患者的宿主层,... 将产生多巴胺的细胞植入帕金森氏症患者脑部的研究曾产生含混不清的结果,而且,是否能获得长期的效果还是个问题。目前,有证据表明疗效是长期的。Mount Sinai Medical Ctr.(New York,NY)的研究者发现,移植的胎儿组织整合入患者的宿主层,使患者能够正常和独立地生活。 这位患者59岁,有8年帕金森氏症病史。他接受了来自7个胎儿的组织移植。移植18个月后,该患者死于与神经外科手术无关的大面积肺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症 胎儿组织 神经外科手术 移植物 多巴胺 免疫抑制治疗 组织移植 组织整合 研究者 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发现减缓帕金森氏症的可能靶点
17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75-375,共1页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症 治疗靶点 研究人员 科学院 新泽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研究帕金森氏症有新发现
18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4年第2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症 俄罗斯 病因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批准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人兽混种胚胎用于研究帕金森氏症和老年性痴呆症等神经变性疾病
19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7-77,共1页
综合2008年1月19日《新民晚报》消息及同日《参考消息》援引英国《卫报》1月17日报道,今天英国生殖和胚胎研究监管机构——人工授精与胚胎等管理局(HFEA)决定正式批准两个英国研究小组培育用于研究的人兽混合胚胎。
关键词 细胞核移植技术 神经变性疾病 老年性痴呆症 帕金森氏症 胚胎 英国 培育 混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科学家查明一种家族性帕金森氏症的致病机理
20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9-79,共1页
据中国军网2010年6月6日援引新华社柏林6月5日电,德意志研究联合会脑分子生理学研究中心科学家4日报告,他们利用细胞折叠酶生物传感器查明DJ-1蛋白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中,并以同型二聚体的形式存在。这种蛋白的一个功能是作为“伴娘... 据中国军网2010年6月6日援引新华社柏林6月5日电,德意志研究联合会脑分子生理学研究中心科学家4日报告,他们利用细胞折叠酶生物传感器查明DJ-1蛋白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中,并以同型二聚体的形式存在。这种蛋白的一个功能是作为“伴娘蛋白”与新合成的蛋白形成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科学家 帕金森氏症 致病机理 家族性 酶生物传感器 细胞质 蛋白 新华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