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拿破仑时期的帝国大学制
1
作者 周佳怡 《品位·经典》 2024年第14期120-122,共3页
本文旨在探索拿破仑建立帝国大学制背景、结构、特点,通过深入学习拿破仑时期的帝国大学制,结合当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揭示法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所具有的指导意义。研究发现,拿破仑时期的帝国大学制具有明显... 本文旨在探索拿破仑建立帝国大学制背景、结构、特点,通过深入学习拿破仑时期的帝国大学制,结合当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揭示法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所具有的指导意义。研究发现,拿破仑时期的帝国大学制具有明显的中央集权、国家主义以及教学和科研相分离的特点,我国最初高等教育制度就是在学习苏联高等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的,而苏联最初却是学习法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因此,法国拿破仑时期所建立的帝国大学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拿破仑 帝国大学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争下的学术:二战时期台北帝国大学海南岛学术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汤晓蒙 刘晖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1年第5期69-78,共10页
台北帝国大学二战期间的海南岛学术调查,既是日本实施“南进政策”、统治海南岛的需要,也是其作为日本“南进政策”之“国策大学”角色的体现。海南岛学术调查可分为参与其他机构调查、独立调查和设立海南岛实验所三个部分。台北帝国大... 台北帝国大学二战期间的海南岛学术调查,既是日本实施“南进政策”、统治海南岛的需要,也是其作为日本“南进政策”之“国策大学”角色的体现。海南岛学术调查可分为参与其他机构调查、独立调查和设立海南岛实验所三个部分。台北帝国大学的海南岛学术调查,是政治动员下的学术研究,是台湾殖民“经验”的输出,具有典型的殖民地学术特征,其性质已经远远超越学术研究本身,而成为学术屈从于强权政治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台北帝国大学 海南岛 学术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北帝国大学论略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新宪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3-119,共7页
本文通过对日据时期台北帝国大学的简要研究,认为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尽管其学科门类齐全,教师阵容较强,实行讲座制,研究风气较浓,但同时大力推行差别教育,挤压了台湾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空间,学术研究为日本的南进政策服务,实质上起的是... 本文通过对日据时期台北帝国大学的简要研究,认为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尽管其学科门类齐全,教师阵容较强,实行讲座制,研究风气较浓,但同时大力推行差别教育,挤压了台湾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空间,学术研究为日本的南进政策服务,实质上起的是殖民统治工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 台北帝国大学 殖民统治 差别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拿破仑与帝国大学 被引量:3
4
作者 史静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5年第2期57-64,共8页
拿破仑并非教育家,但是他在法国教育发展史上却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他在执政期间曾经领导了法国著名的教育改革,这一改革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建立了帝国大学,而帝国大学作为法国资产阶级教育体制的最初框架,对法国资本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拿破仑并非教育家,但是他在法国教育发展史上却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他在执政期间曾经领导了法国著名的教育改革,这一改革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建立了帝国大学,而帝国大学作为法国资产阶级教育体制的最初框架,对法国资本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若我们要为法国今天的教育制度寻根求源的话,就必然会同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教育改革联系起来,同帝国大学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大学 国立中学 教育改革 教育发展史 教育体制 教育事业 学校教育 公共教育 市立中学 文理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宗荣在东京帝国大学留学的时间和专业考 被引量:3
5
作者 范凡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111,共5页
该文首次精确考证马宗荣先生在东京帝国大学留学的时间和专业以及回国的时间;介绍他从留日初期就对图书馆教育的关注和成果;再现他巧妙利用中华学艺社辑印古书、抢救祖国文化遗产的活动,以反映其爱国的图书馆学家之本色。
关键词 马宗荣 东京帝国大学 爱国的图书馆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北帝国大学及其出版物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诸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5年第4期68-74,共7页
对台北帝国大学及其33种出版物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台北帝国大学是一所国策性大学,其出版物作为发表日本在台湾实行奴化教育和南进扩张研究成果的重要论坛,具有明显的为国策献计的工具性特征。《化学文摘》(CA)数据库收录了204条来... 对台北帝国大学及其33种出版物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台北帝国大学是一所国策性大学,其出版物作为发表日本在台湾实行奴化教育和南进扩张研究成果的重要论坛,具有明显的为国策献计的工具性特征。《化学文摘》(CA)数据库收录了204条来自台北帝国大学的研究论文文摘,涉及到108名作者,但是没有出现中国作者姓名。台北帝国大学出版物无论是独立自办还是合作联办都具有明显的专业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帝国大学 期刊史 化学文摘 奴化教育 台湾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汉学”向“中国学”转型之沉重一页——日据朝鲜时期京城帝国大学的“中国学”研究及其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广宏 《韩国研究论丛》 2005年第1期254-275,共22页
本文拟以日据朝鲜时期京城帝国大学所建立的"中国学"研究体制及其影响为中心,探考韩国近代史上开始由传统"汉学"向作为现代人文学科之"中国学"转型的痛苦而复杂的历程。有关"汉学"与"中国... 本文拟以日据朝鲜时期京城帝国大学所建立的"中国学"研究体制及其影响为中心,探考韩国近代史上开始由传统"汉学"向作为现代人文学科之"中国学"转型的痛苦而复杂的历程。有关"汉学"与"中国学"的概念,是长期以来夹缠不清因而一直存在着争议的一个问题。这里使用的"中国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 汉学研究 帝国大学 朝鲜人 中国文学 日本汉学 中国哲学 讲座教授 中国语 人文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高等学校的创立与发展——基于台北帝国大学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蔡培瑜 《教育与考试》 2012年第3期63-67,91,共6页
日据时期台湾高等学校的创立具有浓厚的殖民目的,主要是日本人统治经营、经济开发和军事需求的考虑,台北帝国大学的成立即是如此。台湾人进入台北帝国大学的机会受限,高等教育多由日本人垄断,但其办学规划、讲座学制、学科设置、人才培... 日据时期台湾高等学校的创立具有浓厚的殖民目的,主要是日本人统治经营、经济开发和军事需求的考虑,台北帝国大学的成立即是如此。台湾人进入台北帝国大学的机会受限,高等教育多由日本人垄断,但其办学规划、讲座学制、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的体现,对光复后台湾的大学教育深具意义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高等学校 台北帝国大学 创立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国大学预科与中学的免试衔接制度及“设置区域”装置
9
作者 严平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4年第2期137-157,共21页
帝国大学预科如何通过免试升学制度与各地中学实现顺利衔接,在此过程中"设置区域"如何有效发挥相应作用。首先分析不同高等中学在招生过程中因对招生范围理解不同而产生矛盾,明确设置区域在招生、升学过程中的意义。然后围绕... 帝国大学预科如何通过免试升学制度与各地中学实现顺利衔接,在此过程中"设置区域"如何有效发挥相应作用。首先分析不同高等中学在招生过程中因对招生范围理解不同而产生矛盾,明确设置区域在招生、升学过程中的意义。然后围绕免试升学制度,分析普通中学如何实现与高等中学的衔接,尤其是因"设置区域"内外都会产生何种差异。通过聚焦1880年代普通中学与大学预科(高等中学)的衔接原理及其深层原因,力图揭开高等中学诞生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区制度 大学预科 帝国大学 高大衔接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东洋文学讲座考论——以久保天随与中国俗文学研究为中心
10
作者 张真 《文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50-163,共14页
日本政府曾在日据时期的台湾设立台北帝国大学,其文政学部东洋文学讲座以中国文学为主要讲授内容,而久保天随作为首任讲座教授,开创了日据时期台北帝国大学中国俗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学术传统,神田喜一郎、原田季清、稻田尹先后继之,使之... 日本政府曾在日据时期的台湾设立台北帝国大学,其文政学部东洋文学讲座以中国文学为主要讲授内容,而久保天随作为首任讲座教授,开创了日据时期台北帝国大学中国俗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学术传统,神田喜一郎、原田季清、稻田尹先后继之,使之得以延续和发展。由于主事的几位学者学术背景各异,台北帝国大学的中国俗文学教学与研究,既呈现各具特色的研究风格,又能保持一脉相承的学术谱系,形成了与日本本土的中国俗文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保天随 中国俗文学 台北帝国大学 日据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前日本“帝国大学”制度研究——以近代学术概念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铃木贞美 寇振峰(翻译) 《日本研究》 2012年第4期53-60,共8页
本文以日本近代学术概念的形成以及日本大学制度的变迁为线索,在总结近代日本综合大学特征的同时,分析近代以来日本文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概念的内涵及其由来,进而探讨工科大学、农科大学的成立经纬及其目的。梳理近代学术概念的形... 本文以日本近代学术概念的形成以及日本大学制度的变迁为线索,在总结近代日本综合大学特征的同时,分析近代以来日本文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概念的内涵及其由来,进而探讨工科大学、农科大学的成立经纬及其目的。梳理近代学术概念的形成与近代日本大学制度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前日本 帝国大学 大学制度 学术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郭沫若留学九州帝国大学的几个细节问题
12
作者 武继平 《郭沫若学刊》 2022年第3期2-9,共8页
郭沫若1918年夏秋之际由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升入九州帝国大学时,正好遇上了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大学为时数年之久的深化改制。这种改制不仅导致了校名的变更,还带来了课程、考试以及学年、学期包括寒暑春假的时间安排等诸多方面的变化。这些... 郭沫若1918年夏秋之际由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升入九州帝国大学时,正好遇上了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大学为时数年之久的深化改制。这种改制不仅导致了校名的变更,还带来了课程、考试以及学年、学期包括寒暑春假的时间安排等诸多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郭沫若的留学生活、学业和文学创作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郭沫若在该时期的家书以及自传中提到的事件和时间是否属实?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可以说迄今为止正是国内外郭沫若研究界的短板。本文从医科大学改制过程中校名的变化、郭沫若的“免试入学”以及郭在校期间学年、学期以及寒暑春假的时间变化这三个细节问题着手,运用本次考察获得的极为珍贵的大学原始存档资料,找到了过去一直不为人知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研究 九州帝国大学 大学改制 “支那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帝国大学中国留学生中的女性(1924-1937年)——数据解读与个例分析
13
作者 周一川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8-29,共12页
中国女性日本帝国大学留学的综合研究是以往留学史研究中未曾涉及的课题。中国女性帝国大学留学虽然人数不多,却代表着中国女性日本留学的新趋势。在经历了以初、中等教育为主的清末和向高等教育转换的民国初期后,中国女性的日本留学进... 中国女性日本帝国大学留学的综合研究是以往留学史研究中未曾涉及的课题。中国女性帝国大学留学虽然人数不多,却代表着中国女性日本留学的新趋势。在经历了以初、中等教育为主的清末和向高等教育转换的民国初期后,中国女性的日本留学进入了包含帝大留学在内的高等教育为主导的新阶段。女性日本留学在中国近代女性教育中的定位,也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变为中国高等教育的辅助手段。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女性帝国大学留学打下了必要的学知基础,而日本帝国大学的专攻生制度,给已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知识女性提供了再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此类留学代表着女性日本留学的教育水准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翻开了近代中国女性日本留学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女学生 留日学生 帝国大学 留学生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近代日本留华学生看帝国大学汉学学科的建立——以文部省留华学生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朗 苏青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2-243,共12页
1899年,日本文部省向中国派遣了第一位留华学生服部宇之吉,由此开启了近代日本学人留学中国的篇章。在近代日本高等教育扩充的背景下,国立大学特别是帝国大学的讲座制逐步确立,但出现了汉学学科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派遣留学生到中... 1899年,日本文部省向中国派遣了第一位留华学生服部宇之吉,由此开启了近代日本学人留学中国的篇章。在近代日本高等教育扩充的背景下,国立大学特别是帝国大学的讲座制逐步确立,但出现了汉学学科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和研究汉学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对策。从1899年至1940年的40余年间,文部省陆续向中国派遣40多位留华学生。他们在中国留学期间,通过课程学习、拜师问学、造访名家等多种方式,研习中国学问,归国后有近半数任教于帝国大学汉学学科,从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成果的产出、学派的建立等诸多方面对近代日本帝国大学汉学学科的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日本 留华学生 文部省留华学生 帝国大学 汉学学科
原文传递
日本的中国元曲研究——以东京帝国大学的《西厢记》翻译为中心
15
作者 周阅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92,共6页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东京帝国大学建校以来具有师承关系的几位代表性中国学家——冈岛献太郎、笹川临风、森槐南、久保得二、盐谷温以及仓石武四郎、长泽规矩也等人,对《西厢记》展开了持续的翻译与研究。他们的研究具有特定的学术谱系,...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东京帝国大学建校以来具有师承关系的几位代表性中国学家——冈岛献太郎、笹川临风、森槐南、久保得二、盐谷温以及仓石武四郎、长泽规矩也等人,对《西厢记》展开了持续的翻译与研究。他们的研究具有特定的学术谱系,这种研究在日本的中国戏曲小说研究谱系之中也具备不可或缺的地位。从日本近代以来的中国学研究视阈来看,其在近代日本中国学学术建构中也具备开创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帝国大学 元曲 《西厢记》
原文传递
“阳逻帝国”和“阳逻帝国大学”
16
作者 陈文超 吴澳杰 《通识教育研究》 2019年第1期260-263,共4页
在长江之滨、倒水河畔的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平江东路630号,有一所被称之为"阳逻帝国大学"的高等学府。其本名是湖北大学通识教育学院,湖北大学在此设立的通识教育学院,也是湖北省高校首家通识教育学院。阳逻何以自称"帝... 在长江之滨、倒水河畔的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平江东路630号,有一所被称之为"阳逻帝国大学"的高等学府。其本名是湖北大学通识教育学院,湖北大学在此设立的通识教育学院,也是湖北省高校首家通识教育学院。阳逻何以自称"帝国"?湖大通识教育学院又因何谓之"阳逻帝国大学"?笔者将分别介绍"阳逻帝国"和"阳逻帝国大学"。阳逻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武汉市东郊、新洲区西南隅。阳逻历史悠久,早在3700年前的殷商时代,阳逻即有人群聚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通识教育 帝国大学
原文传递
日本国立大学:生成、变革与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施雨丹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6-51,共6页
本文以日本国立大学的发展为线索,通过不同阶段国立大学的特点,分析国立大学在日本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时代性及国立大学与时代共进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日本 帝国大学 国立大学 国立大学法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大学科学研究发展的历史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培栋 李锐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1年第4期58-61,共4页
一、日本大学科研工作的发展简史日本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比西欧国家都晚,它起步于明治维新时期。1886年公布的《帝国大学令》第一条中说“大学的目的在于教授学术技艺的理论及其应用,以及探究其学术的奥秘。”这就从法规上确立了大学具有... 一、日本大学科研工作的发展简史日本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比西欧国家都晚,它起步于明治维新时期。1886年公布的《帝国大学令》第一条中说“大学的目的在于教授学术技艺的理论及其应用,以及探究其学术的奥秘。”这就从法规上确立了大学具有教学与科研的职能,使大学的科研人员来源与科研设施有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大学 帝国大学 科学研究发展 大学科研 国立大学 明治维新时期 研究生教育 于教授 人员来源 科研经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台湾大学的文化变迁看台湾闽南文化的发展——兼论两岸关系的新思维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萼 《闽台文化研究》 2006年第2期11-14,18,共5页
一、台湾大学的文化变迁台湾大学始自1928年日本人的统治,是乃日本所属的"台北帝国大学";这是日本文化为主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延至1945年10月25日台湾的光复为止(第一时期)。台湾光复后的台湾大学,尤其是国民政府迁台初期的台... 一、台湾大学的文化变迁台湾大学始自1928年日本人的统治,是乃日本所属的"台北帝国大学";这是日本文化为主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延至1945年10月25日台湾的光复为止(第一时期)。台湾光复后的台湾大学,尤其是国民政府迁台初期的台湾大学深受北京大学西方主义的笼罩和影响。这个时期一直到1980年代中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文化 台湾大学 台北帝国大学 两岸关系 台湾光复 妈祖文化 闽台文化 台湾文化 兼论 台湾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建构与精神酿制:东京大学成立初20年的改革
20
作者 丁建洋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94,共6页
作为日本第一所大学,东京大学的创建对日本大学早期的制度探索和精神酿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东京大学在创建初期探索建立的治理机制、分科大学制度、讲座制、研究生院制度等成为日本大学制度的历史原点。这些具有本土化特色大学制度的成... 作为日本第一所大学,东京大学的创建对日本大学早期的制度探索和精神酿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东京大学在创建初期探索建立的治理机制、分科大学制度、讲座制、研究生院制度等成为日本大学制度的历史原点。这些具有本土化特色大学制度的成功建构,其背后蕴藏着的诸如追求卓越的品格、多元化大学职能观、嫁接与自主的文化发展逻辑等精神特质,影响了日本大学系统的历史发展,使得创办之初的东京大学成为日本大学精神的播火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大学 帝国大学 制度建构 精神酿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