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在颈内静脉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1
作者 史井波 刘绥军 +1 位作者 祝宇星 高祎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93-39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颈内静脉入路的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肾脏内科2022年2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拟行颈内静脉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将... 目的探讨超声在颈内静脉入路的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肾脏内科2022年2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拟行颈内静脉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定位组(超声组)和对照组,超声组术中采用超声定位导管尖端,对照组根据术前胸部X线进行定位导管尖端。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来判定导管尖端位置。收集两组人口学资料、相关临床指标及手术操作中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两种不同定位方式在导管置入过程中对导管尖端准确性判断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有42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原发病、置管史及实验室指标在两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尖端异位率、穿刺时间、穿刺并发症在两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导管尖端异位率13.1%(3/23)明显低于对照组47.4%(9/19)(χ^(2)=4.443,P=0.035),超声组穿刺时间(5.17±0.83)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穿刺时间(6.26±0.73)min(t=-4.44,P=0.01),超声组穿刺并发症4.3%(1/23)明显少于对照组穿刺并发症36.8%(7/19)(χ^(2)=5.17,P=0.023)。结论超声在颈内静脉置入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引导血管的穿刺,而且对导管尖端位置的定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 超声RASS征 导管尖端 终末期肾病
原文传递
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隧道冲洗器的设计与制作
2
作者 吴明香 俞婷 +3 位作者 熊梦梅 魏珊 龚晖 孙小琴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期36-37,共2页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效的透析通路之一,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保留时间长,已成为第二位的通路类型[1]。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达13.8%[2],是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的主要问题,其中又包括导管细菌定值...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效的透析通路之一,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保留时间长,已成为第二位的通路类型[1]。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达13.8%[2],是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的主要问题,其中又包括导管细菌定值、导管出口感染、导管隧道感染、导管相性血流感染和导管相关迁移性感染。TCC在置管时,涤纶套置入皮下隧道内,形成隧道腔,腔内距离出口2 cm以上定义为隧道感染,涤纶套以上近心端感染的导管,一旦发生隧道感染,临床主要以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为主,而积极抗感染72 h仍不能控制者必须拔管[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 隧道冲洗器 设计 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颈部前路和中路植入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胡伟平 张燕林 +1 位作者 周凌辉 余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04-1305,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右侧颈部前路和中路植入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12年6月于我科行右侧颈部植入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患者42例。其中从右侧颈部前路植入的患者20例为A组,从右侧颈部中路植入的患者2... 目的对比分析右侧颈部前路和中路植入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12年6月于我科行右侧颈部植入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患者42例。其中从右侧颈部前路植入的患者20例为A组,从右侧颈部中路植入的患者22例为B组,观察对比两组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局部出血、血肿;导管感染;导管堵塞)、透析中血流量及透析spKt/V值的影响。结果两组的局部出血/血肿、导管感染、导管堵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spKt/V值、血流量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右侧颈部中路植入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在透析中有较高的透析血流量及spKt/V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 颈内静脉 血液透析 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及再置管的意义
4
作者 卜泉东 栾弘 +3 位作者 牛立园 徐岩 张岩 王曰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1-966,共6页
目的 探讨DSA造影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 TCC)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和再置管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 目的 探讨DSA造影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 TCC)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和再置管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TCC留置相关中心静脉病变患者13例。TCC留置中位时间35.2个月(6~70个月)。在加硬导丝支撑下拔除失功导管并造影显示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PTA开通中心静脉并原位或异位置入新TCC。结果 13例患者中有12例原TCC顺利拔除,1例因导管粘连严重,拔除失败。中心静脉狭窄包括右颈静脉、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和右髂静脉,行PTA后均成功置入新TCC,未行支架植入。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3.1个月(6~48个月),通路功能正常。结论 DSA下PTA开通TCC相关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置入新TCC导管,能够为TCC后失功患者重新建立透析通路,延长通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中心静脉狭窄 隧道和涤纶的透析导管 血液透析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尿激酶溶栓方式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于茜 任琴琴 +2 位作者 赵晓晓 马志芳 朱晗玉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尿激酶溶栓方式治疗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方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于我院使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曾发生功能不良(≥1次/周,且2次以上)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规律透析3次/周,按... 目的探讨不同的尿激酶溶栓方式治疗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方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于我院使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曾发生功能不良(≥1次/周,且2次以上)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规律透析3次/周,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共三组,每组10例。另选取10例导管功能良好者,收集一般资料。A组采取尿激酶10万单位(wu)入生理盐水10 ml以1 ml/h分别用2个微量泵从导管的动脉和静脉端持续尿激酶泵入,余量2 ml静推入导管,每周1次,于透析前1日进行;B组尿激酶10 wu入生理盐水100 ml连接2个输液器,分别从导管的动脉和静脉端静滴,调整滴速以20 min输注完毕,每周1次,可于透析当日进行;C组尿激酶10 wu入生理盐水4 ml中分别连接导管动脉和静脉端封管式溶栓,20 min后抽吸,每周1次,可于透析当日进行。1个月后观察透析过程中各组血流量及压力值变化以及有无出血事件。结果经溶栓治疗后三组导管功能均有改善,A组较B组和C组血流量更高(P<0.01),且该组动静脉压力符合临床需求。结论微量尿激酶持续泵入治疗导管功能不良的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溶栓治疗 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 血液透析
原文传递
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血液透析患者转动静脉内瘘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泰娜 吴其顺 +2 位作者 陈蕊 余姝 何建强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54-557,共4页
目的:分析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TCC)的血液透析患者转成动静脉内瘘的情况,为TCC患者更改通路类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3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TCC患者,回顾性统计患者置管及该次入院原因、中心静脉狭窄率... 目的:分析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TCC)的血液透析患者转成动静脉内瘘的情况,为TCC患者更改通路类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3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TCC患者,回顾性统计患者置管及该次入院原因、中心静脉狭窄率、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随访12个月初级通畅率及次级通畅率。结果:TCC置入原因有:血管条件不佳(41%)、内瘘闭塞后重建困难(25%)、心功能差无法耐受动静脉内瘘手术者(17%);患者该次入院原因有:导管功能不良(47%)、导管相关性感染(19%)、拟更改动静脉内瘘(17%)、其他原因入院者(17%);61%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中心静脉狭窄,中度以上狭窄者47%。36例患者动静脉瘘手术成功率为97.2%,随访12个月初级通畅率为80.6%,经过再次手术12个月累积次级通畅率为91.7%。结论:TCC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TCC转为动静脉内瘘有较高的成功率。透析医生及护士需要主动评估患者血管条件,及时建议更改通路类型,术后定期随访监测保证内瘘成功使用,尽量减少导管使用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隧道和涤纶的透析导管 静脉内瘘 主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自我管理依从性的行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洪成波 江瑞 +1 位作者 姚小波 陈柳柳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3期1955-1959,共5页
目的:通过行动研究实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宣教方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自我管理的依从性,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功能不良率。方法对2014年3~10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血透中心血透的17例新置带涤纶套的中... 目的:通过行动研究实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宣教方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自我管理的依从性,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功能不良率。方法对2014年3~10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血透中心血透的17例新置带涤纶套的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透析导管日常维护行为指导,根据Lewin 提出的行动研究理论,以计划、行动、考察、反思4个步骤进行螺旋式循环,通过询问法评估患者导管自我维护依从性及统计12个月内导管功能不良率,评价宣教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行动研究实践8周,共完成3轮循环,经过完善宣教小组管理方法,改进宣教方法,调整宣教时间,细化护理程序,家庭支持系统,多学科协作等,使患者对透析导管自我维护认知程度得到提高,活动的依从性提高,导管功能不良率明显下降。结论该研究制订的透析导管护理宣教方案经过行动研究实践的修改及完善,能够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导管自我管理的依从性,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功能不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涤纶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功能不良 行动研究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套双腔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管理措施的改进 被引量:13
8
作者 卢早霞 李璇 +2 位作者 沈小真 程融 王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8-29,共2页
目的减少带涤纶套双腔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率,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60例行带涤纶套双腔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血透操作和预防导管感染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 目的减少带涤纶套双腔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率,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60例行带涤纶套双腔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血透操作和预防导管感染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采取密闭式回血、使用一次性肝素帽、强化无菌操作及多项综合措施预防感染。结果观察组导管感染率、细菌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对带涤纶套双腔静脉留置导管血透患者改进管理措施,有利于控制导管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经导管腔内球囊扩张术解除股静脉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嵌顿1例
9
作者 卢彩宝 陈洪伟 +5 位作者 张全超 赵景宏 李墨奇 何文昌 陈婧 聂凌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前超过60%的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所采用的通路类型为中心静脉导管[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仍有超过20%的患者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作为长期血管通路[2]。TCC嵌顿导致拔除困难是一种少见但处理起... 目前超过60%的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所采用的通路类型为中心静脉导管[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仍有超过20%的患者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作为长期血管通路[2]。TCC嵌顿导致拔除困难是一种少见但处理起来较麻烦的并发症,常见于置管时间较长的患者,该情况主要与导管周围纤维鞘形成有关。现报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经导管腔内球囊扩张解除股静脉TCC嵌顿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血液透析 隧道涤纶血透导管 嵌顿
原文传递
自体动静脉内瘘与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血管通路对MHD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10
作者 王欢 涂晓文 +1 位作者 郭俊 槐鹏宇 《北京医学》 2024年第11期931-934,939,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与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血管通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解放...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与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血管通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应用AVF行MHD的66例患者(AVF组),另根据性别、年龄以1∶1的比例选取同期应用TCC行MHD的66例患者(TCC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透析前后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如SCr、BUN和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水平,PLT活化指标如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相关膜蛋白3(CD63)、GPⅡb/Ⅲ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水平及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D-二聚体(D-dimer,DD)、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的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32例患者中男85例、女47例;年龄41~76岁,平均(57.0±7.5)岁;两组透析年龄、透析时长、原发病等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VF组与TCC组SCr、BUN、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两组SCr、BUN、β2-MG水平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VF组与TCC组CD62P、CD63、PAC-1、Sclerostin、D-D、DKK-1的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AVF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T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VF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CC组(10.61%比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F与TCC血管通路应用于MHD的效果相当,但AVF血管通路对MHD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管钙化的影响较小,临床可首选AVF血管通路方式应用于M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 隧道涤纶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涤纶套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血流感染预见性护理
11
作者 陈璇 许细惠 +1 位作者 佘伟萍 黄素琼 《中外医疗》 2020年第9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带涤纶套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中实施对血流感染发生预防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该院40例带涤纶套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用随机分组表法分为预见组(20例...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带涤纶套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中实施对血流感染发生预防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该院40例带涤纶套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用随机分组表法分为预见组(20例,预见性护理干预)和基础组(20例,基础护理),对患者血流感染情况和护理满意情况实施对比。结果护理3个月后,预见组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基础组[0.00%vs 25.00%,χ2=5.714,P<0.05]。预见组患者健康状况(18.6±2.3)分、生理职能(21.4±1.8)分、情感职能(22.1±1.3)分及社会职能(21.3±1.6)分评分显著高于基础组(t=3.565、3.216、5.164、6.214,P<0.05)。相对基础组患者,预见组护理满意更高[95.00%vs 70.00%,χ2=4.329,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带涤纶套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中实施,可协助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并能对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涤纶隧道中心静脉导管 预见性护理 血流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期尿激酶封管预防带涤纶套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磊磊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第1期76-77,共2页
带涤纶套的中心静脉导管较广泛地被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血管通路。导管感染、导管腔内血栓形成、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形成等并发症成为缩短导管使用寿命、影响透析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比常规肝素封管与定期尿激酶封管在预... 带涤纶套的中心静脉导管较广泛地被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血管通路。导管感染、导管腔内血栓形成、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形成等并发症成为缩短导管使用寿命、影响透析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比常规肝素封管与定期尿激酶封管在预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和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作用,探讨定期尿激酶溶液封管在临床使用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肝素封管 尿激酶 并发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涤纶 预防 导管相关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中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通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瑜双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6期166-169,共4页
目的研究在进行血液透析时使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通畅率,及对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需要行血液透析患者152例,分为研究组(n=42,发生导管堵塞)和对照组(n=110,未发生导管堵塞),分析患... 目的研究在进行血液透析时使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通畅率,及对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需要行血液透析患者152例,分为研究组(n=42,发生导管堵塞)和对照组(n=110,未发生导管堵塞),分析患者血液透析后相关指标变化,记录留置导管的通畅率,分析通畅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经开展导管留置质量控制改进措施后,导管通常率显著高于改进措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后Alb、BF、hs-CRP等血常规指标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液透析后尿激酶封管患者比例比对照组少,导管感染患者比例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确定Alb、hs-CRP、尿激酶封管、导管感染是影响导管通畅率的主要影响因素(OR=0.939,t=5.381,P<0.05;OR=2.317,t=7.044,P<0.01;OR=0.572,χ^(2)=5.676,P<0.05;OR=2.403,χ^(2)=9.513,P<0.01),hs-CRP、导管感染是导管通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2.317,t=7.044,P<0.01;OR=2.403,χ^(2)=9.513,P<0.01)。结论控制患者炎症反应,降低患者的hs-CRP水平,并使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透析膜,必要时采用尿激酶封管,并加强患者营养水平,提高患者抵抗力,能有效降低留置导管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涤纶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通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毅 唐晨拳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3期38-40,43,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选自该院血透室2009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6例血透患者进行研究,一组为内瘘组24例,采用经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透,另一组为导管组22例,选择因各种原因不能经自体动静...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选自该院血透室2009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6例血透患者进行研究,一组为内瘘组24例,采用经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透,另一组为导管组22例,选择因各种原因不能经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透而采用经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进行血透的患者。比较两组进行血透的血流量、并发症及尿素下降率(URR)及整体尿素清除率(KT/V),分析判断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在血透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透析方法临床效果:导管组KT/V为(1.24±0.12)、URR为(62±10.30)%,内瘘组KT/V为(1.23±0.14),URR为(63±9.70)%,(P分别为0.862、0.804,P>0.05),提示两组均能有效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导管组感染4例、栓塞2例,内瘘组感染1例、栓塞3例,(P=0.074、0.891,P>0.05),两组在感染、栓塞等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尚有适用于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能即时使用、对心功能的影响小的优点。结论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可用于血液透析,对于不能建立内瘘和不能耐受内瘘手术的血透患者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涤纶导管 血液透析 慢性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与自体动静脉内瘘两种血管通路对尿毒症患者炎症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军 谭琴兰 +1 位作者 周海英 汤跃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7期733-736,共4页
目的观察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与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两种血管通路对尿毒症患者炎症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66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血管通路建立... 目的观察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与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两种血管通路对尿毒症患者炎症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66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血管通路建立方式分为TCC组(n=29)和AVF组(n=37)。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及入组6个月时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透析情况[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尿素下降率(UPR)、平衡后尿素清除指数(eKt/V)]检测结果差异。记录入组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组6个月后,TCC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高于AVF组(P <0.05)。入组6个月后,TCC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较入组时升高(P <0.05),AVF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与入组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入组时及入组6个月后血BUN、SCr水平及spKt/V、UPR、e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组6个月内,TCC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VF组(P <0.05)。结论 TCC相对于AVF将加重尿毒症MHD患者的炎症状态,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但透析效果与AVF相当,临床因首选AVF,对于AVF难以建立患者,TCC可作为替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隧道涤纶导管 自体动静脉内瘘 炎症状态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在预防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相关感染中应用的效果
16
作者 宋薇 潘静 +1 位作者 王芳 陈莎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在预防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CC)相关感染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12月天津大学天津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30例TCC行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5例.以2021年1月至6... 目的探讨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在预防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CC)相关感染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12月天津大学天津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30例TCC行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5例.以2021年1月至6月入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2021年7月至12月入院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导管出口感染率、导管隧道感染率及总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导管出口感染率:3.08%(2/65)比15.38%(10/65),导管隧道感染率:1.54%(1/65)比6.15%(4/65),总感染率:6.15%(4/65)比24.62%(16/65),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1/65)比3.08%(2/65),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d:12.45±3.62比19.25±5.09,P<0.05),导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d:83.64±14.20比65.27±12.3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96.92%(63/65)比81.54%(53/65),P<0.05].结论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措施的实施,减少了TCC相关感染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制护理 医护同组 隧道和涤纶的透析导管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剑文 刘日光 +3 位作者 陈浩雄 陈林 秦曙光 傅君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8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血管通路与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营养状态及并发症的差异。方法选我院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36例,动静脉内瘘患者89例,观察... 目的探讨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血管通路与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营养状态及并发症的差异。方法选我院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36例,动静脉内瘘患者89例,观察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透析充分性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与动静脉内瘘患者相比较,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尿素清除指数、尿素降低率及蛋白质分解代谢率值无显著差异,两组透前及透后尿素氮、肌酐及尿酸均无明显差异。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血流不畅、血栓栓塞及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动静脉内瘘患者(P<0.001),而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动静脉内瘘患者(P<0.001)。结论以带涤纶套经隧道双腔导管为通路是血液透析比较理想的血管通路,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导管功能不良及相关感染的措施,导管的使用寿命可以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 静脉内瘘 透析充分性 营养状态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例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秋月 崔文芳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3期146-147,共2页
目的通过对21例使用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探讨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在透析过程中出现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应对。方法对21例使用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目的通过对21例使用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探讨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在透析过程中出现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应对。方法对21例使用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置管患者中,术后第一天出血1人次,导管相关性感染7人次,早期导管功能障碍3人次,晚期导管功能障碍9人次,置管处周围皮肤瘙痒4人次。结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早发现相关并发症的早期迹象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好导管的维护和居家护理宣教,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涤纶静脉留置导管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中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初级通畅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璇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第5期27-27,共1页
目的探讨涤纶套结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对血液透析通畅率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肾病内科利用中心静脉带涤纶套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血常规检测相关指标在血液透析前后变化,并对相应指标变... 目的探讨涤纶套结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对血液透析通畅率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肾病内科利用中心静脉带涤纶套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血常规检测相关指标在血液透析前后变化,并对相应指标变化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所涉及的50例患者中有11例(22.00%)作为观察组在3个月内接受了干预措施,时间分布在16~90d,其余39例作为对照组均保持血流通畅,初级通畅率为78.00%。观察组患者的血液透析后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而凝血酶活化后凝血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液透析中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为确保导管功能良好并延长使用时间,必须密切关注患者的Hb、Hct和APTT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涤纶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初次通畅率
原文传递
颈外静脉切开置入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在特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玉坤 严连喜 +7 位作者 石灵丽 王成双 孔若曦 石平 严宁 洪冬梅 焦梅 张玉强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4年第5期268-272,共5页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切开置入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在特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将42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DK)5期并欲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术的患者设为A组,以颈外静脉切开方法置管;同期选取3...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切开置入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在特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将42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DK)5期并欲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术的患者设为A组,以颈外静脉切开方法置管;同期选取36例已行右颈内静脉置入术的患者设为B组,置管方法为经皮穿刺右颈内静脉经撕脱鞘置入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记录透析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变化以及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指标,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并比较.A组42例患者行颈外静脉切开置管患者根据原发病:糖尿病肾脏疾病、Ⅱ型心肾综合征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慢性肾小球肾炎、强直性脊柱炎肾损害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疾病、急性肾损伤,比较导管留存时间、导管中位留存时间.结果 2组患者Kt/V值均达标,血流量、回血静脉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透析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组手术后未出现出血、血流量不佳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A组中心肾综合征及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导管留存时间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尽管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推荐首选经典撕脱鞘置管,该方法安全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但是经颈外静脉切开置入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术式在特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中手术安全,能够保证透析充分性,并发症少,临床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涤纶导管 颈外静脉切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