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在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8
1
作者 马捷 陈丽 +1 位作者 王海军 李国旗 《中国血液净化》 2017年第12期842-84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在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中应用后的通畅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北京市普仁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中心使用带涤纶套的双腔透析导管的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定期尿激酶与肝素混合液封管,对照组常规肝素封管,... 目的探讨分析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在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中应用后的通畅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北京市普仁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中心使用带涤纶套的双腔透析导管的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定期尿激酶与肝素混合液封管,对照组常规肝素封管,观察这2组患者12月内平均透析血流速、静脉压、导管功能良好例数、导管功能不良例数、更换导管例数,并监测患者的自发出血例次及凝血功能,以分析尿激酶封管在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中应用后的通畅性和安全性。结果尿激酶与肝素混合液封管后,导管血流量明显高于肝素封管组[观察6月时:(207.813±27.397)ml/min对(172.877±21.072)ml/min,t=4.632,P<0.001;观察12月时(177.885±23.421)ml/min对(151.836±28.817)ml/min,t=3.215,P=0.001],静脉压低于肝素封管组[观察6月时:(50.684±21.081)mm Hg对(66.211±18.669)mm Hg,=2.527,t P=0.008;观察12月时(76.919±32.543)mm Hg对(113.937±43.864)mm Hg,=t3.106,P=0.002]且导管功能好于肝素封管组(导管功能功能良好例数:18例对10例,χ~2=5.250,P=0.022;导管功能功能不良例数:2例对7例,χ~2=5.091,P=0.024;更换导管例数:1例对4例,χ~2=3.872,P=0.049)。两组患者均无自发性出血,且凝血功能检查无统计学差异[凝血酶原时间:(12.769±2.733)s对(12.580±1.346)s,t=0.284,P=0.389;国际标准化比值:1.032±0.139对1.021±0.154,t=0.243,P=0.405;凝血酶时间:(18.501±1.439)s对(17.903±0.895)s,t=1.617,P=0.057;纤维蛋白原:(2.696±0.928)g/L对(2.704±1.437)g/L,t=0.021,P=0.492;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5.926±6.544)s对(34.406±7.327)s,t=0.709,P=0.241]。结论应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可降低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保证透析充分性,且对全身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 尿激酶 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及再置管的意义
2
作者 卜泉东 栾弘 +3 位作者 牛立园 徐岩 张岩 王曰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1-966,共6页
目的 探讨DSA造影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 TCC)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和再置管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 目的 探讨DSA造影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 TCC)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和再置管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TCC留置相关中心静脉病变患者13例。TCC留置中位时间35.2个月(6~70个月)。在加硬导丝支撑下拔除失功导管并造影显示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PTA开通中心静脉并原位或异位置入新TCC。结果 13例患者中有12例原TCC顺利拔除,1例因导管粘连严重,拔除失败。中心静脉狭窄包括右颈静脉、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和右髂静脉,行PTA后均成功置入新TCC,未行支架植入。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3.1个月(6~48个月),通路功能正常。结论 DSA下PTA开通TCC相关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置入新TCC导管,能够为TCC后失功患者重新建立透析通路,延长通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血管成形术 中心静脉狭窄 隧道和涤纶导管 血液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套双腔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管理措施的改进 被引量:13
3
作者 卢早霞 李璇 +2 位作者 沈小真 程融 王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8-29,共2页
目的减少带涤纶套双腔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率,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60例行带涤纶套双腔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血透操作和预防导管感染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 目的减少带涤纶套双腔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率,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60例行带涤纶套双腔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血透操作和预防导管感染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采取密闭式回血、使用一次性肝素帽、强化无菌操作及多项综合措施预防感染。结果观察组导管感染率、细菌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对带涤纶套双腔静脉留置导管血透患者改进管理措施,有利于控制导管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维持性血液 涤纶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黄爱芳 王娟 黎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747-74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使用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73例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1)61例次血培养阳性,阳性率...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使用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73例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1)61例次血培养阳性,阳性率为83.6%,均为单一感染。(2)检出的61株菌株中,革兰阳性菌40株(65.6%),以葡萄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菌18株(29.5%),以阴沟肠杆菌为主;真菌3株(4.9%)。4株大肠埃希菌中有2株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株产ESBL阳性。(3)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95%,其次是红霉素、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阿米卡星药物敏感,敏感率均为100%。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83.3%,其次为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敏感,敏感率均为100%。在3株真菌感染病例中,耐药率最高是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结论:引起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体仍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同时要警惕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所致的感染,阿米卡星可作为临床经验性用药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导管 血液 相关血流感染 菌群分布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涤纶套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长期留置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5
5
作者 黄艳 毛红 +2 位作者 陈建平 赵微燕 周秀华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7年第2期446-447,共2页
关键词 血液病人 长期留置 导管 后并发症 永久性 护理 涤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剑文 刘日光 +3 位作者 陈浩雄 陈林 秦曙光 傅君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8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血管通路与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营养状态及并发症的差异。方法选我院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36例,动静脉内瘘患者89例,观察... 目的探讨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血管通路与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营养状态及并发症的差异。方法选我院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36例,动静脉内瘘患者89例,观察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透析充分性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与动静脉内瘘患者相比较,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尿素清除指数、尿素降低率及蛋白质分解代谢率值无显著差异,两组透前及透后尿素氮、肌酐及尿酸均无明显差异。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血流不畅、血栓栓塞及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动静脉内瘘患者(P<0.001),而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动静脉内瘘患者(P<0.001)。结论以带涤纶套经隧道双腔导管为通路是血液透析比较理想的血管通路,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导管功能不良及相关感染的措施,导管的使用寿命可以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隧道深静脉置管 动静脉内瘘 充分性 营养状态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涤纶套双腔导管在21例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宗旸 张祖隆 +3 位作者 陈彦 史清华 冯星铃 张海燕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8期712-714,共3页
关键词 血液 导管 涤纶 维持性血患者 长期血管通路 血液净化疗法 静脉内瘘 相关技术 患者 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例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7
8
作者 陈秋月 崔文芳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3期146-147,共2页
目的通过对21例使用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探讨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在透析过程中出现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应对。方法对21例使用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目的通过对21例使用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探讨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在透析过程中出现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应对。方法对21例使用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置管患者中,术后第一天出血1人次,导管相关性感染7人次,早期导管功能障碍3人次,晚期导管功能障碍9人次,置管处周围皮肤瘙痒4人次。结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早发现相关并发症的早期迹象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好导管的维护和居家护理宣教,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深静脉留置导管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万美 包娅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1-462,共2页
关键词 血液 涤纶导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静脉置入带隧道和涤纶套双腔导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径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欣欣 何强 +5 位作者 李一文 沈维 沈泉泉 沈晓刚 许秀君 邵丽娜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288-290,共3页
随着血液透析患者年龄的增加和血液透析维持时间的延长,血液透析血管径路的问题逐渐突出。采用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的血管径路是常用的长期血液透析径路之一,可以作为动静脉内瘘或移植血管内瘘成熟... 随着血液透析患者年龄的增加和血液透析维持时间的延长,血液透析血管径路的问题逐渐突出。采用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的血管径路是常用的长期血液透析径路之一,可以作为动静脉内瘘或移植血管内瘘成熟期的过渡,也可以用作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或血管资源耗竭难以建立内瘘患者的长期血液透析血管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血液 血管径路 导管 涤纶 隧道 股静脉 心力衰竭患者 患者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及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兰支 周怡 谢培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2X期576-577,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HD)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对2006年7月~2010年10月6例使用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的患者血液透析例情况和护理做一小结,介绍留置导管的适应证、置管方法、...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HD)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对2006年7月~2010年10月6例使用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的患者血液透析例情况和护理做一小结,介绍留置导管的适应证、置管方法、导管的护理操作、导管使用不当的因素以及常见并发症。结果:6例患者共2976次治疗期间,其中1例全身感染,经抗感染治疗无效而把拔管,其余5例全部在维持血透,并发局部感染1次,血流不畅2例共11次,微血栓形成73次,无一例因导管功能失效而拔管。与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相比,血液透析充分性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医护人员严格的无菌操作、正确的使用导管和封管、对患者针对预防并发症的健康宣教是保证患者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长期性留置涤纶导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涤纶套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凤芹 古英明 肖龙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08年第7期318-319,共2页
双腔导管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种血管通路已经被肯定,它具有血流量小、易堵塞、难固定、不好护理、易诱发感染等缺点。使用新的带涤纶环套双腔导管建立的血管通路具有防感染、易固定及护理、血流量大、并发症少的优点。我科完成... 双腔导管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种血管通路已经被肯定,它具有血流量小、易堵塞、难固定、不好护理、易诱发感染等缺点。使用新的带涤纶环套双腔导管建立的血管通路具有防感染、易固定及护理、血流量大、并发症少的优点。我科完成带涤纶套双腔导管16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患者 导管 涤纶 血管通路 血流量 防感染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涤纶套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君红 刘秀娟 廖江虹 《天津护理》 2010年第2期90-90,共1页
通过对15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应用Seldinger技术和撕脱型扩张导管法行颈内静脉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并观察。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导管长期留置的关键;良好的导管护理是导管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关键词 血液 涤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永久性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的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念嫦 姚爱东 曾咏梅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19期3510-3511,共2页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永久性带涤纶双腔导管的护理经验,探讨如何减少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004年9月至2006年5月,行永久性带涤纶双腔导管留置术3例,留置时间3个月~17个月,使用262次。结果:常见并发症置管入口感染7次(2...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永久性带涤纶双腔导管的护理经验,探讨如何减少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004年9月至2006年5月,行永久性带涤纶双腔导管留置术3例,留置时间3个月~17个月,使用262次。结果:常见并发症置管入口感染7次(2.67%),导管流量不足及堵塞15次(5.73%)。结论:永久性带涤纶双腔导管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永久性涤纶导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在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章毅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0年第2期13-15,21,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在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经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的66例实施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用肝素液封管(... 目的探讨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在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经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的66例实施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用肝素液封管(n=33例),研究组采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n=33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自发性出血、导管功能不良、导管更换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导管血流量、静脉压。结果研究组血液透析1个月后的导管血流量、静脉压与参照组透析1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液透析6个月后的导管血流量低于透析1个月后,参照组血液透析6个月后的导管血流量低于透析1个月后,研究组透析6个月后的导管血流量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透析6个月后的静脉压高于1个月后,研究组透析6个月后的静脉压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导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中应用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的效果优于肝素液封管效果,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肝素 封管 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 血液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王月芳 邓新 +2 位作者 谭振骥 黄平 叶琴芬 《当代医学》 2013年第34期81-81,共1页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的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10月-2012年9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术的患者102例,对其置入的方法、应用情形及并发症的处理实施有效分析。结果本组...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的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10月-2012年9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术的患者102例,对其置入的方法、应用情形及并发症的处理实施有效分析。结果本组102例患者在导管置入后,都能够正常应用,血流量基本上达到200~300 mL/min;导管置留平均时间11个月;在应用过程中出现22例并发症患者:10例导管堵塞,8例导管感染,4例皮下隧道口渗血。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应用寿命相对较长,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同时血流量基本上可以满足血液透析患者的需要,非常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导管留置 涤纶导管 血流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肝素混合封管对带涤纶套双腔导管透析患者导管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欢欢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第8期81-82,共2页
目的探究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尿激酶联合肝素混合封管对患者导管功能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按封管方式不同实施分组,将采用常规肝素封管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20),将采用尿激酶联合肝... 目的探究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尿激酶联合肝素混合封管对患者导管功能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按封管方式不同实施分组,将采用常规肝素封管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20),将采用尿激酶联合肝素混合封管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20).结果观察组导管功能不良与更换导管的患者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流量、静脉压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患者PT、TT、Fg、APTT与对照组相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尿激酶联合肝素混合封管,对患者导管功能不良情况发生率的改善作用显著,保证了导管的通透性,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 尿激酶 肝素 封管 导管功能 凝血功能 影响
原文传递
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血液透析患者转动静脉内瘘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泰娜 吴其顺 +2 位作者 陈蕊 余姝 何建强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54-557,共4页
目的:分析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TCC)的血液透析患者转成动静脉内瘘的情况,为TCC患者更改通路类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3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TCC患者,回顾性统计患者置管及该次入院原因、中心静脉狭窄率... 目的:分析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TCC)的血液透析患者转成动静脉内瘘的情况,为TCC患者更改通路类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3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TCC患者,回顾性统计患者置管及该次入院原因、中心静脉狭窄率、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随访12个月初级通畅率及次级通畅率。结果:TCC置入原因有:血管条件不佳(41%)、内瘘闭塞后重建困难(25%)、心功能差无法耐受动静脉内瘘手术者(17%);患者该次入院原因有:导管功能不良(47%)、导管相关性感染(19%)、拟更改动静脉内瘘(17%)、其他原因入院者(17%);61%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中心静脉狭窄,中度以上狭窄者47%。36例患者动静脉瘘手术成功率为97.2%,随访12个月初级通畅率为80.6%,经过再次手术12个月累积次级通畅率为91.7%。结论:TCC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TCC转为动静脉内瘘有较高的成功率。透析医生及护士需要主动评估患者血管条件,及时建议更改通路类型,术后定期随访监测保证内瘘成功使用,尽量减少导管使用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隧道和涤纶导管 动静脉内瘘 主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邱伟兰 刘琪雄 +2 位作者 卢叶明 阮杏菲 黎晓辉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2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静脉导管(TCC)为血管通路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45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22例,动静脉内瘘患者23例,观察完成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 目的:探讨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静脉导管(TCC)为血管通路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45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22例,动静脉内瘘患者23例,观察完成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与动静脉内瘘患者比较,尿毒清除指数(KT/V)、尿素降低率(URR)及蛋白质分解代谢率(PCR)无显著差异。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血流不畅、血栓栓塞及感染发生率高于动静脉内瘘患者(P【0.05),而出血发生率低于动静脉内瘘患者(P【0.05)。结论: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通路是血液透析比较理想的血管通路,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替代方式,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导管的使用寿命可以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隧道导管 深静脉 血液 并发症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在预防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相关感染中应用的效果
20
作者 宋薇 潘静 +1 位作者 王芳 陈莎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在预防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CC)相关感染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12月天津大学天津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30例TCC行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5例.以2021年1月至6... 目的探讨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在预防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CC)相关感染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12月天津大学天津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30例TCC行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5例.以2021年1月至6月入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2021年7月至12月入院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导管出口感染率、导管隧道感染率及总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导管出口感染率:3.08%(2/65)比15.38%(10/65),导管隧道感染率:1.54%(1/65)比6.15%(4/65),总感染率:6.15%(4/65)比24.62%(16/65),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1/65)比3.08%(2/65),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d:12.45±3.62比19.25±5.09,P<0.05),导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d:83.64±14.20比65.27±12.3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96.92%(63/65)比81.54%(53/65),P<0.05].结论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措施的实施,减少了TCC相关感染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制护理 医护同组 隧道和涤纶导管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