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9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血管蒂组织瓣移植术的整体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丽红 吴娟 李向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2382-2383,共2页
关键词 带血管蒂组织瓣移植术 整体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潘艳丽 夏小飞 +2 位作者 李鑫 尹文涛 曹佳音 《中国医疗美容》 2025年第2期47-50,共4页
目的分析带蒂皮瓣移植术用于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于新沂市人民医院治疗的46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取带蒂皮瓣移植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皮瓣成活与术后并发症发... 目的分析带蒂皮瓣移植术用于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于新沂市人民医院治疗的46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取带蒂皮瓣移植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皮瓣成活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6例患者中,采取邻指皮瓣25例,腹部皮瓣21例;手术时间为(3.77±1.58)h,术中出血量为(785.45±125.34)mL。患者术后3 d的血流速度、血流灌注量相对值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带蒂皮瓣移植术治疗后,皮瓣成活率100.00%(46/46);并发症总发生率13.04%(6/46)。结论采取带蒂皮瓣移植术进行手部软组织损伤修复的效果确切,术后手部血流动力学恢复快,皮瓣成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软组织缺损 移植术 邻指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背血管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3
作者 唐玉华 姚海静 李琳琳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指背血管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围术期护理体会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行指背血管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 目的:探讨指背血管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围术期护理体会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行指背血管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手功能恢复情况[密歇根手功能评分(Michigan hand outcomes questionnaire,MHQ)]、创面修复外观、瘢痕评分[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满意量表(Newcastl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ale,NSNS)]。结果:护理后,观察组MH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创面修复外观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瘢痕评分、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能更好地恢复指背血管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后的手功能,改善创面外观和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背血管岛状皮 手部软组织缺损 围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在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李显博 程省 +4 位作者 赵玉果 马远 宋磊磊 李国闯 汤立新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在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8月~2022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髂骨瓣组与髂骨块组各49例。髂骨块组患者采用髂骨块移植,髂骨瓣组患者采用带...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在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8月~2022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髂骨瓣组与髂骨块组各49例。髂骨块组患者采用髂骨块移植,髂骨瓣组患者采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量表(HHS)、X线检查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和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影像学指标评分。手术后,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手术后,髂骨瓣组患者VAS评分、影像学指标评分均低于髂骨块组,HH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治疗总满意度均高于髂骨块组(P<0.05或0.01)。结论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应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效果较好,可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血管髂骨移植 髂骨块移植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蒂腓骨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佟猛 李龙江 +3 位作者 温玉明 付风华 唐休发 王晓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 :评价带血管蒂腓骨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5例患者用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采取血管吻合、坚固内固定方法恢复下颌骨形态及完整性。其中 2 2例患者为单纯腓骨瓣移植 ,3例患者为携... 目的 :评价带血管蒂腓骨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5例患者用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采取血管吻合、坚固内固定方法恢复下颌骨形态及完整性。其中 2 2例患者为单纯腓骨瓣移植 ,3例患者为携带肌皮瓣或皮瓣的腓骨瓣移植 ,3例患者还同期植入种植体共 5枚。结果 :2 5例患者平均随访 9 7个月 ,成功率为 96 %。 3个患者的 5枚种植体均达到良好的骨整合效果 ,并已行上部义齿的修复。 6 2 %的患者可正常进食 ,余 38%的患者可进软食。 96 %的患者面部外形的恢复达满意或较为满意。所有患者均能正常行走 ,无 1例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结论 :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组织瓣具有众多其它自体骨组织瓣不可比拟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腓骨组织 游离移植 临床研究 下颌骨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淑莲 韩玉珍 《泰山卫生》 2004年第2期34-35,共2页
1998年~2003年,我们应用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血管移植 修复 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血管蒂带串连的双肋骨骨瓣移植术
7
作者 王江宁 范福礼 +2 位作者 王之梁 杨文成 杨威 《医师进修杂志》 1993年第4期13-14,共2页
尺桡骨同时骨不连是临床骨科的常见病。其治疗方法是切取两个带血运的骨膜或骨瓣移植来修复,需要在前臂找出两套供吻合的动静脉、手术复杂。为此我们设计了单血管蒂带串连的双肋骨瓣移植术,吻合一套动静脉就可同时完成尺桡骨带血运的骨... 尺桡骨同时骨不连是临床骨科的常见病。其治疗方法是切取两个带血运的骨膜或骨瓣移植来修复,需要在前臂找出两套供吻合的动静脉、手术复杂。为此我们设计了单血管蒂带串连的双肋骨瓣移植术,吻合一套动静脉就可同时完成尺桡骨带血运的骨移植。该方法简化了手术过程、病人副损伤小、易接受,国内外文献没见该术式的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双肋骨 骨不连 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缺损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术的护理
8
作者 李玉华 金海珍 《中医正骨》 2006年第7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岛状皮移植术 术后护理 皮肤缺损 岛状皮转移 移植技术 早期功能锻炼 小腿下段 修复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芯减压术与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对比研究
9
作者 许伟国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13期67-68,共2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姑息手术疗法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将56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37髋)、对照组26例(32髋),治疗组采用髓芯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治疗,观察两组Harris髋关节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姑息手术疗法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将56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37髋)、对照组26例(32髋),治疗组采用髓芯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治疗,观察两组Harris髋关节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指标,并随访。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为(87.1±9.6)分,对照组为(83.2±13.8)分;两组Harris评分均显著提高,治疗组优良率为90.6%,对照组为81.3%;治疗后治疗组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髓芯减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股骨头坏死趋势,延缓股骨头缺血坏死进程,对以FicatⅠ期为主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髓芯减压术 旋髂深血管髂骨移植术 髋关节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真皮基质和带蒂颊脂垫瓣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李慧敏 高庆玲 +2 位作者 焦建军 马超 陆慧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9期825-828,共4页
目的比较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和带蒂颊脂垫瓣(PBFPF)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4例行颊黏膜缺损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ADM组和PBFPF组,每组42例。ADM组患者采用ADM修复,PBFPF组患者使用PBFPF修复。比较2组患者修复时间、经... 目的比较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和带蒂颊脂垫瓣(PBFPF)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4例行颊黏膜缺损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ADM组和PBFPF组,每组42例。ADM组患者采用ADM修复,PBFPF组患者使用PBFPF修复。比较2组患者修复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测量并比较患者的最大开口度,记录患者的修复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口腔颌面部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功能、咀嚼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修复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吞咽功能、术后语言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M组与PBFPF组患者最大开口度组间比较、组间与时点的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FPF组中缺损面积为>13~20 cm2的患者修复有效率高于ADM组(P<0.05)。PBFPF组患者的咀嚼功能优于ADM组(P<0.05)。结论PBFPF及ADM用于口腔黏膜组织缺损的修复各有优势,对于黏膜缺损面积较大(>13~20 cm2)的患者,PBFPF的修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部软组织缺损 脱细胞真皮基质 颊脂垫 并发症 口腔颌面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改善牙龈瘤切除术后根面暴露的效果 被引量:6
11
作者 武辉 高芸 +2 位作者 查小雨 黎昌学 徐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1-685,共5页
目的:分析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改善牙龈瘤切除术后根面暴露的效果。方法:纳入牙龈瘤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n=20),分别采取翻瓣术(A组)、带蒂瓣术(B组)、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C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6个... 目的:分析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改善牙龈瘤切除术后根面暴露的效果。方法:纳入牙龈瘤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n=20),分别采取翻瓣术(A组)、带蒂瓣术(B组)、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C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6个月的角化龈宽度、根面覆盖率、术后美学RE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VAS评分。结果:术后3、6个月,C组的角化龈宽度明显高于A组、B组(P<0.05);A组的根面覆盖率和术后RES均明显低于B组、C组(P<0.05);C组的VAS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结论:相较于翻瓣术,应用带蒂瓣术及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治疗能有效改善牙龈瘤切除术后的根面暴露,恢复角化龈宽度,增加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瘤 结缔组织移植术 根面暴露 角化龈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蒂的小腿内侧岛状皮瓣交腿移植术后的护理
12
作者 曹会锦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第3期115-115,共1页
我院于2005年3月-2006年4月,应用健侧带血管蒂的小腿内侧岛状皮瓣顺行或逆行交腿移植,修复5例严重外伤引起的足背部、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关键词 小腿内侧 岛状皮 血管 移植术 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 护理 交腿移植 严重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带旋股外侧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康昭河 罗树林 +4 位作者 刘术樟 周宇 姚磊 郭超 尹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26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带旋股外侧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骨科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随访时间18个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骨瓣移植组(n=32)和髓芯减压组(n=26),... 目的:探讨带旋股外侧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骨科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随访时间18个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骨瓣移植组(n=32)和髓芯减压组(n=26),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3个月的肢体功能(Harris评分)、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6、12、18个月的髋关节正位片影像学评分。结果:纳入64例,完成随访58例,骨瓣移植组(n=32)和髓芯减压组(n=26)。骨瓣移植组术后1、2、3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髓芯减压组,术后2、3个月VAS得分均低于髓芯减压组,术后3、6、12、18个月影像学评分均低于髓芯减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VAS得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旋股外侧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有助于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升支血管 血管髂骨 髓芯减压 早期股骨头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蒂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谢春 温玉明 +1 位作者 李龙江 贾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评价带血管蒂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11月~ 2 0 0 2年 12月对 2 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应用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其术后软组织缺损。手术采用血管吻合。其中 7例为携带肌... 目的 评价带血管蒂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11月~ 2 0 0 2年 12月对 2 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应用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其术后软组织缺损。手术采用血管吻合。其中 7例为携带肌肉的肌皮瓣移植。采用游离小腿外侧皮瓣 ,最大 12cm× 8cm ,最小 5 0cm× 3 5cm。结果 术后皮瓣 2 0例成活 ,1例皮瓣坏死 ,皮瓣成活率为 95 2 4 %。术后 19例颌面部外形恢复及张闭口语音功能达到满意或较为满意 ,1例因皮瓣面积不足 ,外形恢复欠佳。结论 带血管蒂的游离小腿外侧皮瓣具有血管蒂长、管径粗、组织量大、成活率高、供区隐蔽等优点 ,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最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小腿外侧皮 游离移植 口腔颌面修复 组织缺损 临床资料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翻瓣术治疗唇颊侧牙龈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建全 高丽荣 +3 位作者 王毅军 丁春燕 聂廷洪 陈传鸿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翻瓣术治疗唇颊侧牙龈瘤切除术后术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行手术治疗的唇颊侧牙龈瘤8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的不同,... 目的回顾性分析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翻瓣术治疗唇颊侧牙龈瘤切除术后术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行手术治疗的唇颊侧牙龈瘤8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的不同,将行翻瓣术纠正术区软组织缺损的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行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比较2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角化龈宽度(KGW)、根面覆盖率(RC);统计美学效果及患者手术满意度。结果2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SBI、GI、PD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即刻的KGW显著高于观察组,但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R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美学效果优良率和患者手术满意率均为97.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和78.9%(P<0.05)。结论对仅波及唇颊侧的牙龈瘤患者采用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纠正术区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相对于采用翻瓣术纠正术区软组织缺损美学效果更好,患者手术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肿瘤 美学 牙科 病人满意度 移植术 结缔组织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鹏飞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应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的作用。方法分析73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为对照组,38例采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2组皮瓣修复存活率,治疗后随访... 目的探讨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应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的作用。方法分析73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为对照组,38例采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2组皮瓣修复存活率,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手部感觉功能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皮瓣修复成活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手部感觉功能两点辨别觉分级评分分别为(1.55±0.30)分、(1.56±0.32)分,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3.21±0.45)分、(4.11±0.50)分,治疗后6个月2组的手部感觉功能两点辨别觉分级评分均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的2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应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更利于提高皮瓣修复成活率,促进手部感觉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 腹部移植术 手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的护理
17
作者 覃丽萍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1075-1076,共2页
关键词 血管髂骨移植术 心理护理 病情观察 用药护理 室温控制 引流管护理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厚皮片、带蒂皮瓣和肌皮瓣移植术在基层医院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12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峰 王锡明 +1 位作者 圣鹏 李克峰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847-849,共3页
目的:探讨全厚皮片、带蒂皮瓣和肌皮瓣移植术在基层医院外科组织缺损修复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间我院外科收治需组织修复的12例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30~65岁,男9例,女3例;体表肿瘤8例,创伤和瘢痕挛... 目的:探讨全厚皮片、带蒂皮瓣和肌皮瓣移植术在基层医院外科组织缺损修复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间我院外科收治需组织修复的12例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30~65岁,男9例,女3例;体表肿瘤8例,创伤和瘢痕挛缩4例;行单纯全厚皮片移植术3例,带蒂皮瓣移植术6例,带蒂肌皮瓣移植术3例。结果:全部手术病例创口一期愈合,随访半年外形和功能均满意。结论:全厚皮片、皮瓣和肌皮瓣带蒂移植术用于基层医院外科软组织缺损修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厚皮片移植术 移植术 肌皮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一期应用带血管蒂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前臂皮肤软组织及尺骨或桡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勇 吴祥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1507-1508,共2页
目的为了提高前臂皮肤软组织及尺骨或桡骨缺损的治疗效果,分析采用一期应用带血管蒂腓骨皮瓣移植修复的可行性。方法根据随机原则的相关要求从2013年10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前臂皮肤软组织及尺骨或桡骨缺损的患者中选取33例作... 目的为了提高前臂皮肤软组织及尺骨或桡骨缺损的治疗效果,分析采用一期应用带血管蒂腓骨皮瓣移植修复的可行性。方法根据随机原则的相关要求从2013年10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前臂皮肤软组织及尺骨或桡骨缺损的患者中选取3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一期应用带血管蒂腓骨皮瓣移植修复,随访2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研究数据表明,移植的所有腓骨皮瓣均成活;33例患者中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21例,这其中达到移植腓骨和尺骨或桡骨完全骨性愈合的病例数为20例,平均愈合时间为(0.6±0.2)年;桡骨近骨折端不愈合但为出现断端移位的病例数为1例。20例完全骨性愈合的患者中前臂功能优和良的病例数分别为8例和12例,而且这部分患者在腓骨瓣切除后踝关节活动无异常,由腓总神经所支配的皮肤感觉区功能正常。结论对于前臂皮肤软组织及尺骨或桡骨缺损的患者在一期应用带血管蒂腓骨皮瓣移植修复治疗,能够有效促进病情恢复,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及尺骨或桡骨缺损 血管腓骨皮 移植 修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筋膜瓣促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血管化及其成骨的组织学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耀一 杨新明 +4 位作者 胡振顺 孟宪勇 张瑛 阴彦林 张军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5期2674-2680,共7页
背景:目前关于带蒂筋膜瓣促组织工程骨成骨是否以早期促血管化为核心的成骨修复方式的对比研究还缺少相关报道。目的:通过带蒂筋膜瓣在修复骨缺损各时间段中促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血管化及其对成骨作用影响组织学观察,论证带蒂筋膜瓣... 背景:目前关于带蒂筋膜瓣促组织工程骨成骨是否以早期促血管化为核心的成骨修复方式的对比研究还缺少相关报道。目的:通过带蒂筋膜瓣在修复骨缺损各时间段中促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血管化及其对成骨作用影响组织学观察,论证带蒂筋膜瓣具有较好的促血管化作用及促成骨能力。方法:制作兔尺骨长段骨-骨膜完全缺损模型及带蒂筋膜瓣,随机分为单纯植入组、无蒂膜瓣包裹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膜瓣包裹组4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相应材料。结果与结论:组织学显示,在各时间点无论新生血管数量,还是新生骨小梁质与量,膜瓣包裹组均明显优其他3组。血管再生面积和新生骨小梁面积测定显示,第4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膜瓣包裹组明显多于单纯植入组、无蒂膜瓣包裹组(P<0.05);植入后第8,12,16周膜瓣包裹组骨修复区血管再生面积及对应的再生骨小梁面积明显多于其他3组(P<0.05)。提示带蒂筋膜瓣具有显著促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血管化作用,血管化增强有利于成骨作用,且可有效提高成骨质和量、缩短骨修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 组织工程骨 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缺损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