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4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山祖国家公园与邻近地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比较
1
作者 龙丹 吴逸卿 +6 位作者 周伟龙 朱子安 周文婕 仲磊 沈国春 刘金亮 于明坚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2,共11页
【目的】百山祖国家公园具有典型且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垂直带谱完整,原生常绿阔叶林面积分布广泛。通过比较分析百山祖国家公园常绿阔叶林与邻近其他自然保护区和非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有助于... 【目的】百山祖国家公园具有典型且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垂直带谱完整,原生常绿阔叶林面积分布广泛。通过比较分析百山祖国家公园常绿阔叶林与邻近其他自然保护区和非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有助于理解百山祖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护和退化植被生态恢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百山祖国家公园(凤阳山和五岭坑)、九龙山、乌岩岭和古田山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非自然保护区内的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个30 m×30 m的森林固定监测样地,针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利用方差分析、基于Bray-Curtis相异度指数的主坐标分析和置换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各地区常绿阔叶林中所有木本植物成树和幼树的物种α多样性差异、物种组成差异和生物量差异。【结果】(1)50个样地中共发现57科128属304种木本植物;其中百山祖国家公园的样地内有52科108属241种,优势种为木荷Schima superba和甜槠Castanopsis eyrei。(2)五岭坑的所有木本植物和幼树的物种α多样性最高,且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所有木本植物、成树和幼树的物种α多样性都高于非自然保护区。(3)五岭坑和凤阳山之间的所有.木本植物、成树和幼树的物种组成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与其他地区的物种组成均存在差异。(4)凤阳山、五岭坑及乌岩岭和非保护区之间所有木本植物、成树或幼树的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但五岭坑和凤阳山的幼树生物量显著低于古田山(P<0.05)。【结论】百山祖国家公园常绿阔叶林中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不仅在公园内不同海拔区域中存在差异,也与亚热带其他地区常绿阔叶林存在差异,说明该公园内的常绿阔叶林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山祖国家公园 常绿阔叶林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壳斗科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柏爱琴 陈韬 +1 位作者 罗应华 李嘉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5,共11页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十万大山、花坪、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设置9个100 m×100 m固定样地,将每个样地划分为25个20 m×20 m的样方,再将样方划分为16个5 m×5 m的小样方;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即径级结构代替树龄...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十万大山、花坪、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设置9个100 m×100 m固定样地,将每个样地划分为25个20 m×20 m的样方,再将样方划分为16个5 m×5 m的小样方;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即径级结构代替树龄结构)的方法,用胸径(D_(BH))将壳斗科(Fagaceae)树种个体划分为小树(1.0 cm≤D_(BH)<5.0 cm)、中树(5.0 cm≤D_(BH)<20.0 cm)、大树(D_(BH)≥20.0 cm)3个径级阶段;选取样地中胸径D_(BH)≥1.0 cm的所有壳斗科个体为研究对象,进行每木检尺,记录树种名称,测定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等测树因子以及每棵树的位置坐标;以空间聚集程度为评价指标,以海拔、经度、纬度、年降水量、春季降水、夏季降水、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1月份均温、7月份均温为影响因素,采用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法(Kruskal-Wallis test,K-W检验)、Ripley L函数结合完全随机模型(CSR)、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壳斗科不同径级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各因素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壳斗科小树、中树、整个类群的分布格局主要是聚集分布,而大树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随径级的增加,壳斗科树种的聚集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小树、中树、整体、大树。②小树、中树、整个类群在10 m空间尺度上的聚集程度(L_(10)),与年降水、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1月份均温、7月份均温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小树阶段的空间聚集程度更易受气温、降水的影响;大树的聚集程度(L_(10)),与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1月份均温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壳斗科各径级树种的聚集程度,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海拔呈负相关。壳斗科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扩散限制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并且不同径级树种与同一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趋势一致,但程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壳斗科植物 空间分布格局 扩散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尹存全 张衍 +2 位作者 赵九庆 尹光华 李根会 《陕西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2-47,共6页
为科学保护哀牢山保护区双柏县片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辖区建立13块固定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监测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记录到维管束植物88科154属259种,蔷薇科、樟科、山茶科、百... 为科学保护哀牢山保护区双柏县片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辖区建立13块固定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监测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记录到维管束植物88科154属259种,蔷薇科、樟科、山茶科、百合科、杜鹃花科、壳斗科为群落主要组成科,悬钩子属、冬青属,菝葜属和杜鹃属为群落主要组成属。硬叶柯、硬壳柯、滇木荷、变色锥为乔木层优势种和建群种;无量山箭竹为灌木层优势种;杯苋、帚状薹草、垂穗薹草为草本层优势种;毛狭叶崖爬藤、华肖菝葜、扶芳藤为层间层优势种,并以木质藤本植物为主。整个植被群落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依次为草本层>乔木层>层间层>灌木层。辖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稳定,植物种类丰富,保存着大量孑遗植物,具有较高的保护和科研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大峡谷常绿阔叶林主要植物种间关系、生态位及其群落稳定性研究
4
作者 肖以华 付志高 +4 位作者 许涵 邹建平 贲春丽 史欣 曹国松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5-704,共10页
探究特殊生境中常绿阔叶林主要植物的种间关系、生态位状态及群落稳定性,可为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和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基于广东大峡谷森林生物多样性固定监测样地野外调查数据和2×2列联表,测定了主要植物的... 探究特殊生境中常绿阔叶林主要植物的种间关系、生态位状态及群落稳定性,可为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和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基于广东大峡谷森林生物多样性固定监测样地野外调查数据和2×2列联表,测定了主要植物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应用方差比率法和χ^(2)检验分析主要植物间的种间联结、OI指数、DI指数,并依据Godron法评价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群落共记录104种植物,隶属于39科74属,其中木荷(Schima superba)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最大,华润楠(Machiluschinensis)、鸭脚木(Scheffleraoctophylla)、罗浮柿(Diospyrosmorrisiana)和黄杞(Engelhardia roxburghiana)次之,5种树在群落资源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并且与群落中其他植物产生了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占总数的67.16%)。群落主要26优势种325种对中,负联结大于正联结。χ^(2)检验结果表明种间相对独立性强,联结较为松散;但5种主要优势种间呈现紧密的关联性,相伴出现率大。Godron法分析表明,群落处于不稳定状态,群落物种间呈现显著负关联。因此,广东乳源大峡谷常绿阔叶林群落种间联结不强,群落不稳定,亟待加强保育和经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大峡谷 常绿阔叶林 种间关系 生态位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南坡小叶青冈+曼青冈常绿阔叶林主要木本植物生态位与种间联结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聪琳 赵常明 +7 位作者 刘明伟 徐凯 徐文婷 熊高明 葛结林 邓滢 申国珍 谢宗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89-4903,共15页
为揭示神农架南坡代表性常绿阔叶林主要木本植物的种间生态联系及群落演替趋势,以小叶青冈+曼青冈群系20个主要木本植物的190组种对为研究对象,通过生态位测定并区分生态位特化种和生态位泛化种以及种间联结性检验,分析该群落主要物种... 为揭示神农架南坡代表性常绿阔叶林主要木本植物的种间生态联系及群落演替趋势,以小叶青冈+曼青冈群系20个主要木本植物的190组种对为研究对象,通过生态位测定并区分生态位特化种和生态位泛化种以及种间联结性检验,分析该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特征。主要结果:(1)该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丰富,群落组成复杂,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的重要值(11.13%)和生态位宽度(58.3)均最大,占绝对优势,生态位宽度排序和重要值排序不一致,分布频度对生态位宽度影响较大。(2)将20种主要木本植物划分为生态位特化种(6种)、生态位泛化种(3种)、中性类群(11种),生态位分化程度较高,资源利用差异以及生境适应性是影响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因素。(3)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其生态位重叠和相似度较高,生态位重叠指数总体略低,大部分物种对环境或资源需求相似,但相似度不高,种间竞争较弱,种间关系比较稳定。(4)主要木本植物总体正联结显著(P<0.05),χ^(2)检验、联结系数AC、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均显示种间正联结作用占优势,但大多数种对联结不显著,物种趋于独立分布。(5)通过聚类分析,将20种主要木本植物划分三大生态种组:建群种组,共生种组和边缘种组。研究表明,神农架南坡小叶青冈+曼青冈常绿阔叶林目前正处于相对稳定的演替中后期阶段,群落发育较成熟,生态位分化、生境选择以及资源需求互补或互利是影响该群落物种共存的主要原因。研究阐明了神农架南坡代表性常绿阔叶林主要物种之间实际相互作用以及群落特征,为深入理解群落物种共存原因以及群落演替规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种群 种间关系 生态种组 物种共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年际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0
6
作者 付志高 肖以华 +5 位作者 许涵 史欣 余海波 贲春丽 杨紫浓 李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2-1103,共12页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循环的主要驱动者,研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稳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内在的长期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为对象,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MBC和MBN)、土壤有机碳(SOC)、总氮...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循环的主要驱动者,研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稳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内在的长期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为对象,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MBC和MBN)、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可溶性碳(ROC)、速效氮(AN)、pH、土壤温度(ST)和土壤含水量(SWC)进行连续10年监测;应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及稳态分析等探究MBC和MBN的年际变化和稳态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旱季MBC和MBN含量分别在171.32—358.45和25.90—54.08 mg/kg区间波动,雨季分别在394.01—507.97和68.40—88.05 mg/kg区间波动;旱、雨季的MBC含量年际间变化显著(P<0.05),但MBN含量仅在旱季变化显著(P<0.05)。雨季MBC和MBN含量均显著高于旱季(P<0.01),且雨季的MBC和MBN含量是旱季的2倍以上。(2)旱、雨季的MBC与MBN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旱季,MBC和MBN均与ROC和AN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此外,MBN含量也与TP(P<0.05)和SOC(P<0.01)显著正相关。在雨季,仅SOC与MBN呈显著正相关(P<0.05)。(3)在旱季,MBC含量变化主要受ROC(P<0.05)和AN(P<0.001)影响,MBN则受AN控制(P<0.05)。在雨季,AN(P<0.05)主导了MBC的变化,TP(P<0.05)和SOC(P<0.05)是MBN变异的主导因子。AN(P<0.001)和SOC(P<0.001)是旱、雨季土壤MBC和MBN变化的主导因子。(4)土壤MBC和MBC/MBN稳态指数在年际间均为绝对稳态型(P>0.05);雨季的MBN(P=0.685)为绝对稳态型,但旱季为非稳态(P<0.01,H>1)。雨季微生物熵显著高于旱季(P<0.01),表明土壤有机质质量及养分利用效率更高。综上,MBC和MBN含量受季节更替显著影响,且主要受土壤SOC和AN的影响;受旱季水分限制,MBN的稳态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年际动态特征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常绿阔叶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与磷组分相关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贺凌云 陈伏生 +3 位作者 郑志宇 刘俏 王晟楠 王方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7-386,共10页
[目的]为探究磷输入如何调节大气氮沉降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碳与磷关系的影响。[方法]在常绿阔叶林土壤建立长达6年(2015-2021年)的养分添加长期监测试验平台,包括4个处理:对照[P0+N0,P0 kg/(hm^(2)·a)+N0 kg/(hm^(2)·a)... [目的]为探究磷输入如何调节大气氮沉降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碳与磷关系的影响。[方法]在常绿阔叶林土壤建立长达6年(2015-2021年)的养分添加长期监测试验平台,包括4个处理:对照[P0+N0,P0 kg/(hm^(2)·a)+N0 kg/(hm^(2)·a)]、氮添加[P0+N100,P0 kg/(hm^(2)·a)+N100 kg/(hm^(2)·a)]、磷输入[P50+N0,P50 kg/(hm^(2)·a)+N0 kg/(hm^(2)·a)]以及氮磷同时输入[P50+N100,P50 kg/(hm^(2)·a)+N100 kg/(hm^(2)·a)],各处理设3次重复,共计12个样地。于2021年8月采集样地0-1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基础理化性质、土壤粒径分布规律、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磷组分及有机碳(SOC)含量。[结果](1)P0处理下,氮添加显著增加大团聚体占比,减少黏粒和粉粒含量,提高各团聚体粒径中SOC含量;氮添加分别显著降低和增加团聚体黏粒、粉粒中易分解态磷组分(LP)和难分解态磷组分(RP)含量。(2)P50处理下,氮添加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平均几何直径(GMD),对各粒径团聚体中磷组分和SOC含量均无显著影响。(3)P0处理下,土壤团聚体SOC与难分解态磷呈正相关关系;P50处理下,土壤团聚体SOC与各功能磷组分无显著相关。由此推断,P0处理下,氮添加通过提高常绿阔叶林土壤团聚体黏粒、粉粒径中难分解态磷而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固持;P50处理下,氮添加对各粒径中有机碳的影响可能受到生物因素的调节,与磷的有效性无关。[结论]氮沉降对常绿阔叶林土壤团聚体中碳磷内在关系的影响受到磷的调控,研究结果为森林土壤碳循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输入 氮沉降 土壤团聚体 磷组分 土壤有机碳 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大嵛山岛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 被引量:1
8
作者 邓清雅 温瑞龙 +3 位作者 王迎雪 邓传远 郑俊鸣 张琳婷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0,共9页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福建大嵛山岛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进行群落调查,采用Levins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anka指数、Schoener指数对木本植物优势种(重要值大于1.5%)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生态位相似性进行分析,并采用方差比率...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福建大嵛山岛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进行群落调查,采用Levins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anka指数、Schoener指数对木本植物优势种(重要值大于1.5%)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生态位相似性进行分析,并采用方差比率、χ^(2)检验、种间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分析联结性特征。结果显示:在福建大嵛山岛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中筛选出16个优势种,其中,樟(Camphora officinarum Nees)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最大。木本植物优势种的120个种对中,Pianka指数和Schoener指数在[0.0,0.5)范围内的种对分别有78和91对,占总种对数的65.0%和75.8%,表明多数种对生态位重叠程度和生态位相似性较低,即优势种分布相对独立,种间关系较稳定。优势种间的方差比率为2.37,统计量为37.89,表明总体联结性为显著正联结。χ^(2)检验结果显示:75个种对呈正联结,41个种对呈负联结,4个种对无联结。联结系数分析结果显示:79个种对呈正联结,42个种对呈负联结。80个种对的Jaccard指数在[0.43,1.00]范围内,表明多数种对的联结性较强。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联结系数和Jaccard指数与Pianka指数和Schoener指数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福建大嵛山岛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优势种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和生态位相似性较低,多数种对呈正联结,且联结性较强;目前大嵛山岛常绿阔叶林接近群落演替发展的中后期阶段,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嵛山岛 常绿阔叶林 木本植物 生态位 种间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变化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性质的影响
9
作者 付志高 肖以华 +5 位作者 许涵 史欣 余海波 贲春丽 杨紫浓 李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1,106,共9页
研究森林土壤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质量分数的年际动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影响,对预测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连续10 a的土壤理化性质监测,揭示土壤有效氮质量分数对土壤温... 研究森林土壤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质量分数的年际动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影响,对预测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连续10 a的土壤理化性质监测,揭示土壤有效氮质量分数对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NH_(4)^(+)-N和NO_(3)^(-)-N质量分数年际间变化对干湿季节性敏感,湿季NH_(4)^(+)-N质量分数为9.41~15.59 mg·kg^(-1)、NO_(3)^(-)-N质量分数为24.50~36.18 mg·kg^(-1),干季NH_(4)^(+)-N质量分数为6.48~10.19 mg·kg^(-1)、NO_(3)^(-)-N质量分数为22.75~30.09 mg·kg^(-1),干湿季差异显著。(2)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NH_(4)^(+)-N质量分数变异解释率为57%,对NO_(3)^(-)-N质量分数变异解释率为28%,NH_(4)^(+)-N质量分数与气温显著正相关,湿季降水量与NH_(4)^(+)-N和NO_(3)^(-)-N质量分数呈负相关关系;干季降水量与NH_(4)^(+)-N质量分数正相关,但与NO_(3)^(-)-N质量分数负相关;干季低温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与NH_(4)^(+)-N质量分数负相关。(3)土壤温湿度、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变化显著影响土壤NH_(4)^(+)-N和NO_(3)^(-)-N累积;湿季全氮和易氧化碳分别是NH_(4)^(+)-N和NO_(3)^(-)-N累积的主导因子;干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为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际变化 铵态氮 硝态氮 土壤温度 常绿阔叶林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氮沉降的响应
10
作者 高雅荣 雷应雪 +9 位作者 涂利华 肖玖金 鲁琴琴 刘梅 涂程伟 田娇娇 王洁 张亚 黄玉梅 张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8-637,共10页
【目的】掌握氮沉降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自2014年1月起在华西雨屏区进行模拟氮沉降试验,于2021年7月开始进行为期1年的季度采样试验。设置对照0 g/(m^(2)·a)、低氮5 g/... 【目的】掌握氮沉降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自2014年1月起在华西雨屏区进行模拟氮沉降试验,于2021年7月开始进行为期1年的季度采样试验。设置对照0 g/(m^(2)·a)、低氮5 g/(m^(2)·a)和高氮15 g/(m^(2)·a)3个施氮水平,采用干生漏斗对中小型土壤动物进行分离鉴定,研究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试验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8 390只,属2门5纲8目40科,优势类群为弹尾目等节(虫兆)科,占中小型土壤动物总密度的31.05%。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多样性特征均无显著变化。土壤动物功能类群以菌食性、腐食性和捕食性土壤动物为主。【结论】模拟氮沉降在一定程度降低了中小型土壤动物平均密度,增加了土壤动物类群数。氮沉降浓度的增加,不利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生存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雨屏区 常绿阔叶林 模拟氮沉降 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山祖国家公园五岭坑常绿阔叶林甜槠的种群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焕满 吴素美 +5 位作者 吴逸卿 熊艳云 林阳 毛志斌 吴友贵 吴秋丰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甜槠Castanopsis eyrei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种,为了阐明其在百山祖国家公园五岭坑常绿阔叶林的种群特征,了解种群数量动态和发展趋势,在该群落3个不同海拔各建立1个1 hm^(2)固定监测样地,将每个样地划分成400个5 m×5 m... 甜槠Castanopsis eyrei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种,为了阐明其在百山祖国家公园五岭坑常绿阔叶林的种群特征,了解种群数量动态和发展趋势,在该群落3个不同海拔各建立1个1 hm^(2)固定监测样地,将每个样地划分成400个5 m×5 m的小样方进行群落调查。结果表明:从径级结构来看,甜槠种群稳定,更新能力强;除了其中1个样地的过熟树为随机分布外,其余的小树、中树、大树、过熟树均为集群分布,从小树到中树聚集程度逐渐减少;在Ⅰ~Ⅲ龄级,甜槠种群具有较大的生命期望,随着龄级的增加生命期望逐渐下降,对3个样地的甜槠种群密度进行比较,发现种群密度较小的样地,由于种内竞争不激烈,死亡率小,因而拥有较大的平均生命期望;甜槠种群的存活曲线符合Deevey-Ⅱ型,说明种群在各龄级的死亡率基本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甜槠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不同海拔常绿阔叶林树种叶性状的比较分析
12
作者 黄昶吟 张峰 朱师丹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是季风常绿阔叶林(海拔300~600 m;简称季风林),在中山地带则分布为山地常绿阔叶林(海拔1000~1500 m;简称山地林)。山地林的生态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对其树种的环境适应性仍缺乏足够了解。该研究基于南亚热带典型山... 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是季风常绿阔叶林(海拔300~600 m;简称季风林),在中山地带则分布为山地常绿阔叶林(海拔1000~1500 m;简称山地林)。山地林的生态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对其树种的环境适应性仍缺乏足够了解。该研究基于南亚热带典型山地林(广西大明山)和季风林(广东鼎湖山)的固定样地,共测定57种代表性树种的叶形态解剖特征、机械强度和水力学性状,比较不同海拔常绿阔叶林树种叶性状以及多类性状关联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季风林树种相比,山地林树种叶较厚、比叶面积较小、机械强度较高,有利于提高对较高海拔山区冬季冰冻的适应能力。在2022年夏季持续高温干旱时期,季风林树种的叶水势和水力安全边界均低于山地林。但是大部分树种水力安全边界为正值且种间变异较大,表明不同海拔常绿阔叶林的水力风险较低。不同海拔常绿阔叶林的叶性状网络不同,山地林树种叶水力安全性和效率性无权衡关系,而季风林树种叶经济学性状(如比叶面积)与其他指标的关联性较弱。基于叶性状的研究揭示了南亚热带不同海拔常绿阔叶林树种适应策略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海拔梯度 常绿阔叶林 功能性状 水力学 性状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气候事件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的影响
13
作者 徐晨展 鲁志云 刘婷婷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9,共8页
为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凋落物量的影响,将正常年份的凋落物量与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年份的凋落物量进行对比分析,以明确极端气候事件对凋落物年总量与月动态的影响和凋落物量与气候因素的... 为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凋落物量的影响,将正常年份的凋落物量与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年份的凋落物量进行对比分析,以明确极端气候事件对凋落物年总量与月动态的影响和凋落物量与气候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1)极端气候事件对年凋落物量具有显著性影响,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年份的年平均凋落物量为795.74 g·m^(-2),较正常年份的年平均凋落物量(607.57 g·m^(-2))增加了31%。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的年凋落物量呈增加趋势。年凋落物主要由枯叶和枯枝所组成,之后依次为杂物、落花(果),树皮与苔藓地衣最少。干旱对年凋落物组分比例影响较小,而雪灾造成枯枝占比提高。(2)极端气候事件对月凋落物量具有显著影响。各年份凋落物月动态均表现为单峰模式。2010年和2020年(干旱)的旱季凋落物量分别为340.51 g·m^(-2)与327.05 g·m^(-2),较正常年份(226.38 g·m^(-2))增加了50.4%和44.5%,其中,叶凋落量增加最多,其次为枝凋落量,其余组分变化不明显。2015年1月(雪灾)的月凋落物量为263.50 g·m^(-2),较正常年份的1月凋落物量(31.15 g·m^(-2))大幅增加,其中,枝凋落量增加最多,其次是叶凋落物量,其余组分均少量增加。(3)总体来说,月凋落物量与月降水量和月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月平均地面温度和月平均风速无显著相关性。在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年份,月凋落物量与月降水量、月平均地面温度、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风速均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量 极端气候事件 月动态 哀牢山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源区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土壤呼吸特征
14
作者 王瑞强 莫燕华 +1 位作者 马姜明 秦佳双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2期50-57,共8页
【目的】研究漓江源区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土壤呼吸特征,为该地区土壤碳排放估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2年12月到2023年11月,利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监测漓江源区常绿阔叶林、毛竹林以及抚育改造后的毛竹林(毛竹-多花... 【目的】研究漓江源区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土壤呼吸特征,为该地区土壤碳排放估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2年12月到2023年11月,利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监测漓江源区常绿阔叶林、毛竹林以及抚育改造后的毛竹林(毛竹-多花黄精、毛竹-草珊瑚)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1)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抚育改造后的毛竹林土壤总呼吸年变化特征均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2)常绿阔叶林土壤总呼吸年均值为4.18±2.01μmol·m^(-2)·s^(-1),显著高于毛竹林的2.36±1.18μmol·m^(-2)·s^(-1)和抚育改造后毛竹林的2.41±1.09和2.54±1.18μmol·m^(-2)·s^(-1),分别是毛竹林和抚育改造后的毛竹林的1.77、1.73、1.65倍;毛竹林抚育改造并套种草珊瑚和多花黄精后的土壤总呼吸年均值均增加,且套种草珊瑚的土壤总呼吸年均值低于套种多花黄精;3)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因素,对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抚育改造后的毛竹林土壤总呼吸变化的解释程度在63.5%~86.1%。【结论】漓江源区常绿阔叶林土壤总呼吸显著高于毛竹林和抚育改造后的毛竹林,毛竹林抚育改造并套种草珊瑚和多花黄精后土壤总呼吸均增加;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呼吸及组分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源区 土壤呼吸 常绿阔叶林 毛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扩张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跳虫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佟富春 吴智华 +5 位作者 林瑞雪 吴晓君 邓惠方 黄子峻 李仁杰 栾军伟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51-57,70,共8页
以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毛竹林、竹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探讨2018—2019年的旱、雨季,毛竹扩张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引起的土壤跳虫群落特征的改变。研究结果显示:①共捕获土壤跳虫4455头,隶属于12科27属,其中... 以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毛竹林、竹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探讨2018—2019年的旱、雨季,毛竹扩张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引起的土壤跳虫群落特征的改变。研究结果显示:①共捕获土壤跳虫4455头,隶属于12科27属,其中,符跳属、拟裸长角跳属和小圆跳属为优势属。②3种类型样地中土壤跳虫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均为雨季高于旱季。旱季所有指标在不同林分类型之间无显著差异。雨季土壤跳虫的个体密度、类群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毛竹林>竹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Pielou均匀度指数为竹阔混交林>毛竹林>常绿阔叶林。③随着毛竹扩张,凋落物层的β-葡糖苷酶、酸性磷酸酶、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和土壤有机碳显著降低,导致土壤跳虫的个体密度、类群数显著增加,多样性亦增加,但扩张中过渡类型的竹阔混交林跳虫多样性减少。毛竹扩张不同阶段中土壤跳虫的大部分优势属和常见属相同,表明土壤跳虫群落在毛竹扩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扩张 土壤跳虫 群落结构 常绿阔叶林 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常绿阔叶林植被退化现状及生态修复策略
16
作者 钟新荣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0期206-208,共3页
广东省深圳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原生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独特,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然而,受人类活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深圳市常绿阔叶林植被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退化,表现为森林破碎化、外来入侵物种泛... 广东省深圳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原生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独特,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然而,受人类活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深圳市常绿阔叶林植被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退化,表现为森林破碎化、外来入侵物种泛滥、物种多样性下降等问题。为给深圳市生态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深圳市常绿阔叶林植被现状的调查和数据分析,评估了植被退化的主要类型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构建植被廊道网络、管控外来入侵物种、优化物种组成等生态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修复策略 广东省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不同植物物种的径级结构与空间关联
17
作者 王丹 陈雅妮 +1 位作者 周寒棣 方万力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4期50-53,89,共5页
为系统调查浙江省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龙泉片区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径级结构与空间关联,在研究区设置长期监测样地进行木本植物个体进行调查,分析了不同物种/类群的空间格局,探讨了不同尺度上的物种关联性。结果表明:调查发现... 为系统调查浙江省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龙泉片区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径级结构与空间关联,在研究区设置长期监测样地进行木本植物个体进行调查,分析了不同物种/类群的空间格局,探讨了不同尺度上的物种关联性。结果表明:调查发现122种植物4917株,优势种为木荷;主要物种的径级结构差异显著,多数呈“L”形分布,部分呈单柱型、间断型和正态型;不同类群径级格局存在差异,优势种和常见种具备良好更新潜力,稀有种以小树为主;优势种、常见种和偶见种普遍聚集分布,稀有种为随机分布。该林分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但不同组分差异明显,反映了各自对环境异质性和胁迫的不同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植物物种 径级结构分析 空间关联 浙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18
作者 景美清 钟文超 朱文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3期46-49,共4页
为探索南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利用样方调查法调查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分析其群落树种组成、树种多度分布格局和径级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共有2576株,隶属35科60属98种,樟科、壳斗科... 为探索南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利用样方调查法调查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分析其群落树种组成、树种多度分布格局和径级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共有2576株,隶属35科60属98种,樟科、壳斗科和茜草科等6个优势科共有22属53种,华润楠、鸭公树和硬壳柯是优势树种;样地内稀有种16种,偶见种37种;树木径级遵从倒“J”形分布。表明该群落结构总体稳定,树木生长健康,样地没有明显的断层现象,群落总体上更新良好。研究结果为了解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和保护其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物种组成 优势树种 径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江地区常绿阔叶林营造技术研究
19
作者 李朝霞 《农家科技》 2024年第30期139-141,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庐江地区常绿阔叶林的有效营造技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土壤管理、植被配置、水源管理以及病虫害控制四个方面,结合区域气候和土壤特性,评估不同管理措施的适应性与效益。结果显示... 本研究旨在探索庐江地区常绿阔叶林的有效营造技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土壤管理、植被配置、水源管理以及病虫害控制四个方面,结合区域气候和土壤特性,评估不同管理措施的适应性与效益。结果显示,合理的土壤养分循环、多样化的植被配置、有效的水源保护及生物防治策略的综合应用,能显著提高林木的生长质量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服务功能。结论表明,科学的林业管理策略对于保持庐江地区常绿阔叶林的生态平衡及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需进一步集中于这些技术的持续优化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林业营造 生态系统管理 土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地区常绿阔叶林多树种混交造林技术
20
作者 王衔皎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8期79-80,共2页
塞罕坝地区的人工林树种结构较为单一,为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生物物种多样性,该地区需要对林种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实施常绿阔叶林多树种混交造林策略。本文分析了塞罕坝地区常绿阔叶林多树种混交造林的选地修整方法,阐述了采伐迹地... 塞罕坝地区的人工林树种结构较为单一,为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生物物种多样性,该地区需要对林种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实施常绿阔叶林多树种混交造林策略。本文分析了塞罕坝地区常绿阔叶林多树种混交造林的选地修整方法,阐述了采伐迹地、荒山荒滩、火烧迹地、病虫害迹地的清理方式及整地造穴施肥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阔叶树种搭配方案及混交林抚育管理技术,旨在培育速生丰产阔叶混交林,构建稳定的人工林生态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地区 常绿阔叶林 混交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