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气管插管与食管气管插管在诊前救治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凯伟 黄春燕 +2 位作者 马秀英 李双伏 吕荣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28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常规气管插管与食管气管插管在诊前救治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于该院进行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200例,根据插管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食管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比较2组的插管准备时间... 目的探讨常规气管插管与食管气管插管在诊前救治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于该院进行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200例,根据插管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食管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比较2组的插管准备时间、操作时间和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气管插管置管迅速,一次插管成功率高,是快速建立人工气道、恢复通气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诊前救治的成功率,值得在急救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气管插管 食管气管插管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管插管固定方式对患者非计划性拔管认知度及发生率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凤娟 蒋常英 +2 位作者 黄新武 胡英 朱花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3期95-98,共4页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气管插管固定方式对患者非计划性拔管认知度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进行常规固定的120例气管插管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120例改进固定方法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气管插管固定方式对患者非计划性拔管认知度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进行常规固定的120例气管插管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120例改进固定方法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固定效果、舒适度、焦虑程度、相关知识认知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的固定效果好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相关知识认知度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对患者非计划性拔管认知度及发生率的影响明显好于常规固定方法,更为适用于气管插管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 改进气管插管固定方法 非计划性拔管认知度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受院前急救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气管插管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阳立斌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4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对接受院前急救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进... 目的:探讨对接受院前急救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气管插管,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早期气管插管。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其救治效果的良好率。结果:救治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救治效果的良好率均更高(P<0.05)。结论:对接受院前急救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气管插管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其血氧饱和度,提高对其进行救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早期气管插管 常规气管插管 重症颅脑损伤 血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通气方式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延威 张圣 +3 位作者 李超 张明西 贾聪 李振国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0期30-32,共3页
目的对比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中不同通气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方便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急诊心肺复苏患者120例,依据通气方式分为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组(面罩组)、喉罩气管插管(喉罩组)、常规... 目的对比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中不同通气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方便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急诊心肺复苏患者120例,依据通气方式分为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组(面罩组)、喉罩气管插管(喉罩组)、常规气管插管组(常规组)3组,各40例,统计分析3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满意度、心肺复苏效果、血气分析。结果喉罩组、面罩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满意度82.5%(33/40)、80.0%(32/40)均显著高于常规组60.0%(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面罩组患者的气道开放时间、心搏恢复时间、意识改善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面罩组患者心肺复苏后1、3 h的PaCO2降低幅度、PaO2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中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喉罩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较常规气管插管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心肺复苏 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 喉罩气管插管 常规气管插管 心肺复苏成功 心肺复苏效果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刘舒 方凯 肖小培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3-4,共2页
目的 分析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在我院进行急诊心肺复苏的14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1例行常规气管插管治疗.观察组74例行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气道开放时间、呼吸... 目的 分析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在我院进行急诊心肺复苏的14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1例行常规气管插管治疗.观察组74例行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气道开放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意识改善时间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气道开放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意识改善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抢救3h后各项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应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的抢救效果优于常规气管插管.但不同插管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通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 常规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面罩辅助通气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蔡悦炜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16期132-134,共3页
目的:分析球囊面罩辅助通气对急诊心肺复苏(CPR)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接诊的82例心肺复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病例组和参照组各41例,病例组接受球囊面罩辅助通气治疗,参照组接受... 目的:分析球囊面罩辅助通气对急诊心肺复苏(CPR)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接诊的82例心肺复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病例组和参照组各41例,病例组接受球囊面罩辅助通气治疗,参照组接受常规气管插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CPR成功率、动脉血气指标以及通气治疗效果。结果:病例组患者CPR成功率(97.56%)高于参照组(8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通气前动脉血气指标PO_(2)、PCO_(2)、pH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病例组患者通气后动脉血气指标PO_(2)高于参照组,动脉血气指标PCO_(2)、pH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开放气道时间、呼吸复常时间、心搏复常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辅助通气可有效提高CPR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纠正动脉血气紊乱,促进呼吸、心搏等恢复正常,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气管插管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气管插管 球囊辅助通气 心肺复苏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通气方法在紧急心肺复苏中的效果比较
7
作者 尹燕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35期28-29,共2页
目的:研究疗效更好的紧急救治患者心肺复苏的通气方式。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一年间收治的80例心跳骤停患者进行治疗,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面... 目的:研究疗效更好的紧急救治患者心肺复苏的通气方式。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一年间收治的80例心跳骤停患者进行治疗,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面罩通气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气管插管法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身体康复率和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院外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紧急治疗中,熟练掌握面罩通气治疗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罩通气 常规气管插管 心肺复苏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