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故障维修
1
作者 张红侠 杨洪民 +1 位作者 李奥林 田野 《中国设备工程》 2025年第5期86-87,共2页
目的: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融入故障分析中,通过机器的工作原理,上下游关系排查可能的故障点,确定故障部件,最终维修或者更换故障部件,达到迅速恢复使用,节约成本的目的。方法:由故障发生时的故障现象,通过报错信息和... 目的: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融入故障分析中,通过机器的工作原理,上下游关系排查可能的故障点,确定故障部件,最终维修或者更换故障部件,达到迅速恢复使用,节约成本的目的。方法:由故障发生时的故障现象,通过报错信息和工作原理推理,按照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观察法,测量法,充分利用捷径有效排查相关联配件,最终确定维修方案。结果:故障案例的表现形式概括讲都是不能曝光,但是故障的根本原因,故障部件却差别很大,本文重点论述探测器冷却系统和探测器故障的维修。结论:开展维修工作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必须参考报错信息同时需要充分甄别,刨根问底,找到最终故障部件,才能做好维修工作,节省维修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 平板探测器 故障维修 平板探测器冷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CT功能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凤永 王茂强 +3 位作者 樊庆胜 段峰 王志军 宋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8-300,304,共4页
目的评价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旋转3D-CT功能的可操作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我院行介入治疗的278例患者使用INNOVA 3100平板数字减影机行旋转3D-CT血管造影检查,使用AW4.3-04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和INNOVA CT重建,对获得的图... 目的评价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旋转3D-CT功能的可操作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我院行介入治疗的278例患者使用INNOVA 3100平板数字减影机行旋转3D-CT血管造影检查,使用AW4.3-04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和INNOVA CT重建,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影像学分析,并与临床效果比较。结果278例患者中,显示脑动脉瘤情况54例,脑动静脉畸形情况25例,评估栓塞效果27例,了解颅内情况24例;清晰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57例,在行栓塞治疗后评估栓塞效果是否达到完全栓塞24例,但旋转血管造影对肿瘤微小少血供病灶显示不好11例;观察血管病变58例,评估支架在血管内的状况21例;观察胆道病变5例;观察介入治疗中有无出血等并发症25例。结论INNOVA 3100型数字平板血管造影仪具有三维成像和断层成像功能,可行血管造影CT检查,同时获得CT和血管造影图像,易于显示异常血管和病变组织,提供全面的解剖信息,利于介入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检验治疗效果,判断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CT重建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nova2100 IQ^(TM)数字平板X线心血管造影机罕见死机故障及故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建基 龚佐 +1 位作者 赵捷 马大庆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4年第3期155-156,共2页
1故障现象 我院新安装的Innova2100IQ删数字平板X线心血管造影机常常出现死机故障。按照正常操作步骤开机后,在机器正常的情况下,使用鼠标首先选择屏幕左侧的“曝光协议(AnatomyList)”键确认;
关键词 血管造影 故障分析 数字平板 死机 X线 故障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式全数字心血管造影机在周围血管及非血管介入中的应用
4
作者 肖德贵 郭喜田 +6 位作者 楚庆速 李亚琦 王燕妮 张立军 吕淑红 岳述福 鞠青青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评价平板式全数字心血管造影机在周围血管及非血管介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平板探测器(FPDD)X线成像与影像增强器 电视 (IITV)X线成像在动态范围、成像均匀性、对比度线性、对比分辨率等图像质量指标的检测及比较。随机选择上... 目的 :评价平板式全数字心血管造影机在周围血管及非血管介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平板探测器(FPDD)X线成像与影像增强器 电视 (IITV)X线成像在动态范围、成像均匀性、对比度线性、对比分辨率等图像质量指标的检测及比较。随机选择上述两机型在周围血管及非血管介入诊疗病例图像资料各 6 0例 ,由三名高年资医师对其图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记录评价结果 ,并进行比较。结果 :FPDD成像在动态范围、成像均匀性、对比度线性、对比分辨率等图像质量指标均优于IITV成像 ;在人体各部位周围血管及非血管介入诊疗中的图像综合评价结果也优于IITV成像。结论 :平板式全数字化心血管造影机不仅适用于心血管介入 ,同时能满足全身各部位周围血管及非血管介入诊疗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式全数字血管造影 周围血管 血管介入 血管介入 X线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投照角度对介入医师辐射剂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文龙 董硕 +1 位作者 白玫 吴航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3期22-26,共5页
目的:通过监测神经介入手术中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不同角度投照情况下第1、第2及第3介入医师(术者)位置的辐射剂量分布情况,为医生选择合适的投照角度及辅助防护设施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医院的3名术者行DSA介入手术时,分... 目的:通过监测神经介入手术中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不同角度投照情况下第1、第2及第3介入医师(术者)位置的辐射剂量分布情况,为医生选择合适的投照角度及辅助防护设施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医院的3名术者行DSA介入手术时,分别在第1、第2和第3术者位、距地面20 cm、40 cm、60 cm、80 cm、105 cm、125 cm、140 cm、155 cm和180 cm处设置检测点,采用DSA标准配置防护设施,将标准水模(300 mm×300 mm×200 mm)置于射野中,使用双X射线管同时曝光,使用ATOMTEX AT1123型辐射剂量监测仪监测设置点位的辐射剂量。记录正位和侧位X射线管不同投照角度时的测量结果。结果:双平板DSA同时曝光时,介入术者所在位置均有散射线照射,腰部以上位置均>400μSv/h;正侧位X射线管在C臂沿体轴左侧(LAO)方向大角度旋转投照时,介入医师所在位置辐射剂量会有5~10的升高;两X射线管在C臂沿垂直轴足向(CAU)方向旋转投照时,投照方向朝向床尾时第1术者所在位置辐射剂量会有3~10倍的升高。结论:合理选择双平板DSA投照角度能够有效减少术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同时应对距地面>105 cm高度的位置加强辐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 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辐射剂量 辐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思斯 周轩 +3 位作者 焦河 邓帮富 费泽军 何森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在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拟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采用双平板DSA)和对照组(n=59,采用单平板DSA),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电影序列数、摄影帧数、剂... 目的探讨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在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拟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采用双平板DSA)和对照组(n=59,采用单平板DSA),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电影序列数、摄影帧数、剂量面积乘积以及空气比释动能。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33.50(25.00,40.50)min vs 45.00(40.00,50.00)min,P<0.001]、对比剂用量(62.68±22.40 mL vs 100.46±20.91 mL,P<0.001)、以及电影序列数[10.00(8.00,13.25)vs 14.00(12.00,16.00),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电影序列数均与手术时间(r=0.586,P<0.001)、术中对比剂用量(r=0.637,P<0.001)成正相关。两组患者在剂量面积乘积、空气比释动能、摄影帧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平板DSA机造影的辐射剂量与常规采用单平板DSA无明显差别,但使用双平板DSA造影,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对比剂用量明显减少,有益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碘对比剂 造影期并发症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平板血管造影系统辐射剂量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建鲁 王鹏程 侯立霞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4015-4019,共5页
目的:调查研究平板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剂量优化进展。方法:通过校园图书馆平台,查阅近10年间(从2001年到2011年)收录在中国知网、PubMed、Springerlink等文库的国内外科研文献,以及介绍DSA发展的相关书籍,并做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目的:调查研究平板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剂量优化进展。方法:通过校园图书馆平台,查阅近10年间(从2001年到2011年)收录在中国知网、PubMed、Springerlink等文库的国内外科研文献,以及介绍DSA发展的相关书籍,并做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从数字化血管造影系统问世以来,在剂量优化上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工作。随着平板探测器技术在DSA中的应用,平板型血管造影系统的剂量优化国外学者作了大量研究,而国内做的研究相对较少。平板探测器具有高DQE的特点,决定了平板探测器具有较高的组织密度分辨能力。平板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宽动态范围,方形视野,几何失真小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平板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在临床应用中有着传统影像增强器系统无法企及的优势,辐射剂量的降低也成为可能。而后旋转3D技术等后处理程序在DSA中的应用,也使得平板探测器的应用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结论:平板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能够在保证临床需要的情况下更合理的优化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探测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降低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nova 3100数字化平板血管造影机故障检修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聂娟娟 黄海 +1 位作者 孟燔 金剑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12期158-159,共2页
0引言 Innova 3100是一款兼容型数字化平板血管造影机,采用结晶数字化探测技术,数字化图像清晰度高,射线剂量低,为细小病变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可能[1-2],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相关检修案例值得工程技术人员掌握,现总结如下,以供... 0引言 Innova 3100是一款兼容型数字化平板血管造影机,采用结晶数字化探测技术,数字化图像清晰度高,射线剂量低,为细小病变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可能[1-2],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相关检修案例值得工程技术人员掌握,现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ova 3100数字平板血管造影 故障分析 故障排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lura XPer FD20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结构原理分析及故障维修
9
作者 曲玲玲 李健 乔芳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8期194-197,共4页
掌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是医学工程师开展日常维护维修管理的重要前提。通过分析X射线源、机械驱动、主机控制和图像输出等DSA设备的结构组成和部件功能,依据朗伯比尔定律阐述减影成像的工作过程,总结DSA图像质量... 掌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是医学工程师开展日常维护维修管理的重要前提。通过分析X射线源、机械驱动、主机控制和图像输出等DSA设备的结构组成和部件功能,依据朗伯比尔定律阐述减影成像的工作过程,总结DS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同时,以Allura XPer FD20型DSA设备为例,对临床使用发生的检查床、机架和温度控制故障案例进行分析,对设备硬件结构和电路模块分别进行故障排查和处理,及时解决设备故障报警信息,以保障设备运行质量,提高故障维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衰减系数 平板探测器 驱动电路 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要先 宋太民 +2 位作者 王海增 刘刚 许洪勋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0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等。结果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93.75%,DSA诊断符合率9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的动脉瘤,CTA和DSA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动脉瘤,D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与金标准平板DSA相似,诊断准确率高,CTA容易遗漏少数体积微小的病灶,必要时需CTA和DSA结合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微小病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 平板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给介入治疗革命性进步的新技术——数字平板磁导航血管造影系统
11
作者 郑海农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7年第3期153-153,共1页
关键词 微创介入治疗 血管造影系统 数字平板 磁导航 介入诊疗技术 心脏介入治疗 常规手术 操作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式全数字心血管造影机在疾病影像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对比和图像分析
12
作者 范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196-198,共3页
本文主要就平板式全数字心血管造影机在周围血管及非血管介入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方法:利用平板式全数字心血管造影机(西门子Artiszeefloor?1000毫安?DSA血管机)进行疾病的影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对比和图像等分析。在验证完毕后... 本文主要就平板式全数字心血管造影机在周围血管及非血管介入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方法:利用平板式全数字心血管造影机(西门子Artiszeefloor?1000毫安?DSA血管机)进行疾病的影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对比和图像等分析。在验证完毕后,为了确保平板式全数字心血管造影机与影像增强器-电视(IITV)X线成像二者对于患者周围血管以及非血管介入的诊断效果,抽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1年11月收治的相关病例1200例。并由我院三名资深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其最终结果,并进行全面比较。结果:经过集中对比,平板式全数字心血管造影机在动态范围、呈现均匀性、对比度、分辨率以及血管内超声、造影剂、心血管造影等方面,明显优于影像增强器-电视(IITV)X线成像。在针对于患者周围血管以及非血管渗入治疗中,平板式全数字心血管造影机图像综合评估结果优于影像增强器-电视(IITV)X线成像。结论:经过集中研究,可以得知与常规的影像增强器-电视(IITV)X线成像相比,平板式全数字心血管造影机在动态范围、呈现均匀性、对比度、分辨率以及血管内超声、造影剂、心血管造影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满足患者周围血管以及非血管介入治疗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式全数字血管造影 血管 血管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Revolution数字平板技术在心血管介入设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弋 张卫东 +1 位作者 杨舒波 王斌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3年第S1期334-334,共1页
关键词 血管介入 数字平板探测器 图像放大器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 数据采集 实时图像 图像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门子Artis Zeego Ⅲ型全数字化血管造影机的安装要点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丽 范健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6期177-179,共3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计算机与常规X射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设备科于2014年引进1台Artis Zeego Ⅲ型DSA(德国西门子公司),该设备使用29.6 cm×38.2 cm的平...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计算机与常规X射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设备科于2014年引进1台Artis Zeego Ⅲ型DSA(德国西门子公司),该设备使用29.6 cm×38.2 cm的平板探测,平板分辨率为3.25 LP/mm,采用智能机器人C臂八轴落地机架系统,操作灵活方便,具有图像质量好、存储容量大以及射线剂量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配置安装 平板探测 安全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平板(DFP)X线系统在心血管系统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建基 王永亮 马大庆 《中国医学装备》 2009年第2期24-27,共4页
对使用数字平板X线系统进行心血管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的200例患者的数字影像进行了总结,对数字平板X线系统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关键词 数字平板 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门子Artis Zee Ceiling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性能分析及故障维修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晓虎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7期168-169,共2页
本文对西门子Artis zee系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的系统设计、操作界面、安全防护及图像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典型的维修案例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平板探测器 编码器 医疗设备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炫速双源冠脉CTA与平板血管造影系统对冠心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振 刘玲玲 +2 位作者 王鹏飞 金卫东 韩明磊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10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炫速双源螺旋冠脉CTA与数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统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入选的患者,行双源炫速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CTA),并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重建和分析,对比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一致性和特异性。结果:所有患... 目的:探讨炫速双源螺旋冠脉CTA与数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统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入选的患者,行双源炫速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CTA),并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重建和分析,对比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一致性和特异性。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并据冠脉造影情况给予选用合适的冠脉介入治疗;2种检查中冠脉显影良好,两者检查对冠脉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双源炫速螺旋CT冠脉成像较以往的多排CTA有明显的优点,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进一步的提高,尤其在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数字平板心血管造影系机可准确的检测患者冠脉病变,并同时进行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炫速双源螺旋冠脉CTA 数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统 冠脉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动态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诊断小肝癌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来福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9期58-61,共4页
目的 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诊断小肝癌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治疗的317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增强CT、DSA检查及血清AFP水平检测,比较... 目的 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诊断小肝癌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治疗的317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增强CT、DSA检查及血清AFP水平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法准确率,并比较动态增强CT联合血清AFP水平检测及DSA联合血清AFP水平的准确率。结果 动态增强CT对确诊患者及疑似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03%、66.67%,DSA对确诊患者及疑似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97%、74.31%,血清AFP检测对确诊患者及疑似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19%、65.97%,且DSA联合AFP对确诊患者及疑似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93.06%、87.50%,显著高于动态增强CT联合AFP的90.17%、85.42%(P<0.05)。结论 采用DSA联合血清AFP水平检测诊断小肝癌准确率较高,有助于临床及时有效治疗小肝癌患者,对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CT 数字剪影血管造影 血清甲胎蛋白 诊断准确性 小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宏伟 孙旭超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9期18-19,共2页
目的:分析比较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宜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结果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包括CT组与DSA组,... 目的:分析比较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宜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结果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包括CT组与DSA组,各25例。CT组患者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DSA组患者接受平板DSA检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诊断费用及价值。结果:分析可知,CT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敏感性、阳性预测值显著低于DS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检测结果时效性,DSA组显著优于CT组,并且检测费用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检测<3 mm颅内动脉瘤时,CT组检测结果优于DS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阴性预测值、特异性等方面,CT组与DS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三维CT血管造影的诊断准确性显著优于平板DSA,但是时效性及检测费用等方面不如平板DSA,在临床诊断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患者病情选择更为恰当的影像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 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平板DSA低剂量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具体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8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平板DSA低剂量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具体效果,为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有效性、安全性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行平板DSA低剂量技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平板DSA检查。记录两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分析(SPSS软件)... 目的:探讨平板DSA低剂量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具体效果,为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有效性、安全性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行平板DSA低剂量技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平板DSA检查。记录两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分析(SPSS软件)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平板DSA检查所得图像质量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 0.05);经不同平板DSA检查期间研究组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CD、DAP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中应用平板DSA低剂量技术可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基础上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对保障临床检查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数字剪影血管造影 低剂量技术 冠状动脉造影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