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虎交战与平补平泻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作用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贾红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218-219,共2页
目的:探讨龙虎交战和平补平泻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作用的差别。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龙虎交战和平补平泻针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镇痛效果。结果:龙虎交战组、平补平泻组在选词阳性项目数、PRI感觉分数、PRI总分数、VA... 目的:探讨龙虎交战和平补平泻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作用的差别。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龙虎交战和平补平泻针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镇痛效果。结果:龙虎交战组、平补平泻组在选词阳性项目数、PRI感觉分数、PRI总分数、VAS、PPI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PRI情绪分数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龙虎交战针法镇痛效果优于平补平泻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灸疗 龙虎交战 平补平泻针法 疗效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虎交战针法与平补平泻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宗伟 陈雷 《新中医》 CAS 2016年第8期138-139,共2页
目的:比较龙虎交战针法与平补平泻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12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2例。观察组采用龙虎交战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法治疗。2组均治疗3周。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69.4%,对照组51.6%,2... 目的:比较龙虎交战针法与平补平泻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12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2例。观察组采用龙虎交战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法治疗。2组均治疗3周。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69.4%,对照组51.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颈部残障指数量表(NDI)指数及症状量化评分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DI指数及症状量化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次数要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针灸手法都能够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龙虎交战针法在治疗时间、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平补平泻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龙虎交战 平补平泻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补平泻针刺法与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对比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彭晓虹 李蓉 +1 位作者 龚可 李观荣 《四川中医》 2011年第4期109-110,共2页
目的:观察平补平泻针刺法与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平补平泻针刺组)和对照组(电针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取常用穴位:翳风、合谷、颊车、攒竹、迎香、人中、阳白、四白、外关、足三里等。... 目的:观察平补平泻针刺法与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平补平泻针刺组)和对照组(电针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取常用穴位:翳风、合谷、颊车、攒竹、迎香、人中、阳白、四白、外关、足三里等。每天针刺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显效率治疗组60.00%,对照组43.33%;有效率治疗组86.67%,对照组56.67%。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显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56.67%;有效率治疗组96.70%,对照组73.33%。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早期取常用穴,平补平泻针刺法的临床效果优于电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疗 补平 周围性面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虎交战针法对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血浆P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温雁云 袁宜勤 +2 位作者 赵锋 曹东波 罗坚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龙虎交战针法对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血浆P物质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将9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龙虎交战针法组(A组)、平补平泻针法组(B组)和中频理疗组(C组),每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龙虎交战针法对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血浆P物质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将9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龙虎交战针法组(A组)、平补平泻针法组(B组)和中频理疗组(C组),每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检测3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浆P物质的含量。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A组与B、C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血浆P物质含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后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血浆P物质含量的影响,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结论龙虎交战针法是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有效的镇痛针法之一,其镇痛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中P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虎交战 非特异性下背痛 血浆P物质 平补平泻针法 中频理疗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虎交战针法治疗急性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邓妍 刘悦 黄毅平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20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龙虎交战和平补平泻两种针法对急性胃脘痛的临床止痛疗效及疗效与作用时间的关系。方法:将60例急性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龙虎交战针法)与对照组(平补平泻针法)各30例。两组患者都在疼痛发作时开始针刺。观察针刺前... 目的:观察龙虎交战和平补平泻两种针法对急性胃脘痛的临床止痛疗效及疗效与作用时间的关系。方法:将60例急性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龙虎交战针法)与对照组(平补平泻针法)各30例。两组患者都在疼痛发作时开始针刺。观察针刺前后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针刺前和针刺后5 min、15 min、30 min以及起针后30 min、60 min、120 min6个时间点的VAS数值,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组内比较,两组从针刺5 min至起针后120 min与针刺前比较,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针刺5 min,两组VA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刺15 min、30 min直至起针后120min,两组VAS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即时针刺疗效都可维持至起针后2 h。结论:两种针刺方法对急性胃脘痛都有一定的即时及远期止痛作用,但龙虎交战组较平补平泻组更具优势,留针30 min即可达到最佳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脘痛 龙虎交战 平补平泻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虎交战针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IgG、IgM和补体C_3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永臣 《针灸临床杂志》 2008年第11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龙虎交战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方法:将40例病人运用龙虎交战针法治疗,同时设立正常组20例,测定治疗前后和正常组血清IgMI、gG、补体C3。结果:40例病人均存在血清IgGI、gM、补体C3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目的:探讨龙虎交战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方法:将40例病人运用龙虎交战针法治疗,同时设立正常组20例,测定治疗前后和正常组血清IgMI、gG、补体C3。结果:40例病人均存在血清IgGI、gM、补体C3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IgGI、gM、补体C3恢复正常,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龙虎交战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对自体免疫反应和化学炎症的调节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灸疗 龙虎交战 平补平泻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勇军 肖少雄 《中国民康医学》 2016年第8期82-84,共3页
目的:"龙虎交战"与"平补平泻"两种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9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平补平泻针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 目的:"龙虎交战"与"平补平泻"两种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9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平补平泻针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龙虎交战针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椎功能改善情况,强度-时间曲线指标以及V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脊椎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最短反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虎交战针法与平补平泻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有疗效,前者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虎交战 平补平泻针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补泻穴位埋线疗法治疗中风后恢复期肌张力增高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宁 张宛秋 +2 位作者 吴仪 徐鹏 薛爱荣 《河南中医》 2021年第12期1899-1902,共4页
目的:观察呼吸补泻穴位埋线疗法治疗中风后恢复期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恢复期肌张力增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平补平泻针刺法,治疗组给予呼吸补泻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比较... 目的:观察呼吸补泻穴位埋线疗法治疗中风后恢复期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恢复期肌张力增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平补平泻针刺法,治疗组给予呼吸补泻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痉挛程度、临床痉挛指数评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及临床痉挛指数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率为63.33%,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补泻穴位埋线疗法治疗中风后恢复期肌张力增高,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痉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恢复期 肌张力增高 呼吸补穴位埋线疗 补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凤迎源针法治疗膝关节炎的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广尚 董梦真 侯晓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1期3999-4002,共4页
目的探讨赤凤迎源针法治疗膝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漯河市中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4例膝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平补平泻针法针... 目的探讨赤凤迎源针法治疗膝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漯河市中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4例膝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平补平泻针法针刺治疗,研究组接受赤凤迎源针法针刺治疗,均治疗2周。于治疗2周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评估下肢运动功能。结果研究过程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各剔除1例患者,均剩余41例。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KS中疼痛、活动度、稳定性、行走距离、上下楼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赤凤迎源针法治疗膝关节炎效果良好,能较好地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炎 下肢运动功能 赤凤迎源 平补平泻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通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铭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8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平补平泻针法)与试验组(温通针法),各71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JOA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平补平泻针法)与试验组(温通针法),各71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JOA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PQ评分中PRI、VAS、PPI各因子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温通针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通 腰椎间盘突出症 平补平泻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赤凤迎源针法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效果研究
11
作者 李俐依 李博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并研究用赤凤迎源针法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分别采用赤凤迎... 目的:探讨并研究用赤凤迎源针法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分别采用赤凤迎源针法与平补平泻针法对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为Ⅰ级或Ⅱ级患者的占比高于对照组患者中此类患者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赤凤迎源针法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针刺治疗能显著改善其面神经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凤迎源 顽固性周围性面瘫 平补平泻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补平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2
作者 秦会超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17期120-122,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平补平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新密市中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平补平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新密市中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补平泻针刺法治疗。治疗4周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平衡功能和肢体痉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步速、患侧步长及健侧步长等步态参数变化。结果治疗4周时,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步速、患侧步长及健侧步长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补平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和步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补平 运动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衡功能 肢体痉挛程度 步态参数变化
原文传递
龙虎交战和平补平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红玲 张永臣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7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 观察比较龙虎交战和平补平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龙虎交战针刺法(治疗组,n=45)和平补平泻针刺法(对照组,n=37)进行治疗,共治疗24次(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治愈率... 目的 观察比较龙虎交战和平补平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龙虎交战针刺法(治疗组,n=45)和平补平泻针刺法(对照组,n=37)进行治疗,共治疗24次(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6.66%、62.16%,有效率分别为97.78%、75.67%,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选词阳性项目数、疼痛分级指数感觉分及总分、视觉模拟量表、疼痛强度评分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RI情绪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治疗组疗效和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灸疗 龙虎交战 补平
原文传递
龙虎交战针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锋 曹东波 +4 位作者 袁宜勤 罗坚 温雁云 王玥 郁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比较龙虎交战针法与平补平泻针法、中频理疗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龙虎交战针法组、平补平泻针法组和中频理疗组,各30例。龙虎交战针法组施以龙虎交战针法,平补平泻针法组采用... 目的:比较龙虎交战针法与平补平泻针法、中频理疗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龙虎交战针法组、平补平泻针法组和中频理疗组,各30例。龙虎交战针法组施以龙虎交战针法,平补平泻针法组采用平补平泻针法,均穴取①肾俞、大肠俞、委中、阿是穴,②气海俞、关元俞、昆仑、腰阳关,两组穴位交替使用。中频理疗组于腰部疼痛部位采用中频理疗。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各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及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龙虎交战针法组治疗后以上指标较其他两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龙虎交战针法组、平补平泻针法组和中频理疗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30.0%(9/30)、23.3%(7/30)、16.7%(5/30),各组综合临床疗效比较,龙虎交战针法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龙虎交战针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较平补平泻针法、中频理疗效果更好,是较好的镇痛针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下背痛 刺疗 龙虎交战 平补平泻针法 理疗
原文传递
郑氏“喜鹊登梅”针法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崔田田 秦晓光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郑氏"喜鹊登梅"针法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眼底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喜鹊登梅组和平补平泻组,各30例。2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喜鹊登梅组在常规治疗的基... 目的观察郑氏"喜鹊登梅"针法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眼底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喜鹊登梅组和平补平泻组,各30例。2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喜鹊登梅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郑氏"喜鹊登梅"针法治疗,平补平泻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平补平泻针法治疗。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力。结果治疗后2组视力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喜鹊登梅组升高更明显,与平补平泻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补平泻组总有效率为73.33%(22/30),喜鹊登梅组为96.67%(2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鹊登梅"针法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临床疗效明显,可明显提升患者的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眼底出血 “喜鹊登梅” 平补平泻针法 视力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郑氏针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子怡 颉瑞萍 +3 位作者 王永涛 于华楠 袁晓彤 张文晶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郑氏针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甲钴胺胶囊0.5 mg,口服,每日3次),在此基础上,治疗组联合郑氏针法(风池穴施... 目的观察郑氏针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甲钴胺胶囊0.5 mg,口服,每日3次),在此基础上,治疗组联合郑氏针法(风池穴施以“过眼热”针法,攒竹穴施以“喜鹊登梅”针法,太阳穴施以热补针法,其余穴位均施以平补平泻针法)治疗,对照组联合平补平泻针法治疗。2组均每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针刺治疗休息1 d,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眼睑活动度、瞳孔大小、复视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眼睑活动度明显增大,瞳孔明显缩小,复视程度评分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83.3%(2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郑氏针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提上睑肌功能及眼睑下垂程度,缩小瞳孔,纠正复视,疗效明显优于平补平泻针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郑氏 平补平泻针法 眼睑活动度 瞳孔大小 复视程度评分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