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1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公敌幽门菌
1
作者 兰正文 《上海科学生活》 2001年第12期61-62,共2页
比门菌的全称是幽门螺旋杆菌。20年前,一位澳大利亚学者马沙尔从人体胃窦部粘膜中分离出一种细菌,因其呈螺旋形、弯曲状而取名幽门螺旋杆菌。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人群中的感染率达到50%,发展中国家这个比例更高,接近70~90%。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 幽门菌 胃窦部 健康 粘膜 人群 家人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合欢素调节NF-κB信号通路对幽门螺旋菌感染小鼠胃黏膜损伤的研究
2
作者 梁磊 贾纯亮 +4 位作者 李青科 马国明 王剑 李翰嵩 张磊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772-1778,共7页
目的:探讨金合欢素调节NF-κB信号通路对幽门螺旋菌(Hp)感染小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C57BL/6小鼠以109 CFU/mL Hp(0.3mL)灌胃,并将建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Hp组、金合欢素低(金合欢素-L,30mg/kg)、高剂量(金合欢素-H,75mg/kg)组... 目的:探讨金合欢素调节NF-κB信号通路对幽门螺旋菌(Hp)感染小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C57BL/6小鼠以109 CFU/mL Hp(0.3mL)灌胃,并将建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Hp组、金合欢素低(金合欢素-L,30mg/kg)、高剂量(金合欢素-H,75mg/kg)组、阳性对照[奥美拉唑(400μg/kg)、克拉霉素(7.15mg/kg)及阿莫西林(14.25mg/kg)]组以及金合欢素-H+Prostratin(75mg/kg金合欢素+0.5mg/kg Prostratin)组,并以灌胃0.3mL生理盐水的小鼠为对照组,随后检测血清中胃肠激素[胃动素(MTL),胃饥饿素(Ghrelin),5-色羟胺(5-HT)]指标;分离胃组织,检测其病理学变化、评分,并检测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闭锁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ZO-1)mRNA表达、细胞凋亡变化及凋亡蛋白Bax、Bcl-2、p-NF-kB p65、NF-kB p65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p组Ghrelin水平、IL-10水平、Occludin、ZO-1 mRNA表达、Bcl-2表达显著降低,MTL、5-HT水平、损伤评分、IL-1β、TNF-α水平、细胞凋亡率、Bax、p-NF-kB p65/NF-kB p65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Hp组相比,金合欢素-L、金合欢素-H组、阳性对照组Ghrelin水平、IL-10水平、Occludin、ZO-1 mRNA表达、Bcl-2表达显著增加,MTL、5-HT水平、损伤评分、IL-1β、TNF-α水平、细胞凋亡率、Bax、p-NF-kB p65/NF-kB p65表达显著降低,不同金合欢素组间有差异(P<0.05);与金合欢素-H组相比,金合欢素-H+Prostratin组Ghrelin水平、IL-10水平、Occludin、ZO-1 mRNA表达、Bcl-2表达显著降低,MTL、5-HT水平、损伤评分、IL-1β、TNF-α水平、细胞凋亡率、Bax、p-NF-kB p65/NF-kB p65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金合欢素可通过NF-κB信号通路改善Hp感染小鼠胃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合欢素 NF-ΚB信号通路 幽门螺旋 胃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对老年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胃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3
作者 李会芬 陈晓辉 +2 位作者 焦娇 高树娟 张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034-037,共4页
老年人患有胃溃疡进行治疗时,要想恢复肠胃功能并改善肠道菌群,采用益生菌结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方式效果分析。方法 在我院消化内科中随机选择治疗的老年胃溃疡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间的患者并均分为对照组... 老年人患有胃溃疡进行治疗时,要想恢复肠胃功能并改善肠道菌群,采用益生菌结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方式效果分析。方法 在我院消化内科中随机选择治疗的老年胃溃疡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间的患者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独采用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法,观察组结合使用益生菌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胃肠功能、肠道菌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且可以进行比较与统计,而且观察组的肠胃菌群均衡性也有所改变且可以进行比较与统计(P<0.05),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改善度观察组比对照组好且可以进行统计与比较(P<0.001)。结论 在进行老年患者胃肠溃疡治疗时采用益生菌结合抗幽门螺杆菌方式,可以在短期内恢复患者胃肠功能并平衡肠道菌群,治疗效果极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抗幽门螺杆治疗方案 老年胃溃疡患者 临床疗效 胃功能和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旋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关系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132
4
作者 张琳 杨连文 +2 位作者 杨李君 郑晓光 潘崇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521-523,共3页
对485例胃病患者幽门螺旋菌(HP)总检出率为59.6%,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粘膜分离出HP,在体外成功培养并连续接种传代。采用枯矾与阿斯匹林分别给小白鼠及家兔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后,再灌注HP,经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检查,与人体CAG... 对485例胃病患者幽门螺旋菌(HP)总检出率为59.6%,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粘膜分离出HP,在体外成功培养并连续接种传代。采用枯矾与阿斯匹林分别给小白鼠及家兔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后,再灌注HP,经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检查,与人体CAG改变一致。证明HP符合Koch关于致病菌三定律。本研究从CAG细菌感染说出发,对53味中药及其组方进行抑菌试验,发现HP对三七、厚朴敏感;对乌梅、元胡中度敏感;对黄连、大黄高度敏感。对胃热型CAG用清热化瘀汤及活胃2号治疗7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7.2%,胄镜有效率为85.7%,病理有效率为80%,与三九胃泰对照组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 萎缩性 胃炎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味中药对幽门螺旋菌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5
5
作者 陈芝芸 项柏康 +2 位作者 朱林喜 周亨德 吕宾 《时珍国药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25-26,共2页
通过琼脂平板稀释法对临床常用中药100味进行体外抑制幽门螺旋菌(HP)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黄连、黄芩对HP有高度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640-1:320;大黄、地榆、马鞭草对HP具中度抑制作用,M... 通过琼脂平板稀释法对临床常用中药100味进行体外抑制幽门螺旋菌(HP)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黄连、黄芩对HP有高度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640-1:320;大黄、地榆、马鞭草对HP具中度抑制作用,MIC为1:160-1:80;其余药物对HP的抑制作用低或无。提示:中药在体外确可抑制HP的生长,给HP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幽门螺旋 药效测定 药理 实验
原文传递
诊断胃幽门螺旋菌感染的尿素酶法试纸的研制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瑜元 杜国光 +4 位作者 林赛贞 黄锦华 吴惠生 程淑芳 黄必强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1年第4期33-34,共2页
我们研制的快速尿素酶试纸在159例连续胃镜检查病人的前瞻性研究中,诊断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100%,达到国内外快速尿素酶试液和琼脂的水平。
关键词 胃病 幽门螺旋 尿素酶法 诊断
原文传递
儿童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月芳 马芳莲 +3 位作者 朱亚宁 王伟 杨丽芳 归巧娣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2-35,共4页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治疗对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为预防抗生素所致肠道不良反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7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儿科共60例患儿,对Hp阳性患儿使用克拉霉素片...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治疗对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为预防抗生素所致肠道不良反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7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儿科共60例患儿,对Hp阳性患儿使用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抗Hp菌治疗10天后,留取新鲜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菌群分析.分别称取患儿治疗前后的新鲜粪便1.0g,进行肠道菌群培养,鉴定肠道菌群的菌种,将其数量和检出率等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乳杆菌在抗Hp感染治疗前后患儿肠道的检出率均为100%.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45~49.19,P<0.01),其余肠杆菌、肠球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酵母菌五类菌种治疗前后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值(B/E值)0.69±0.33,较治疗前1.18±0.44降低(t=7.715,P<0.05).结论 抗Hp感染治疗易引起患儿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菌群紊乱,患儿肠道定植抗力降低.故抗菌药物治疗Hp感染时须注意及时补充以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为主要成分的益生菌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幽门螺旋感染 肠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胃炎患儿幽门螺旋菌感染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程志刚 沈如惠 +5 位作者 骆利康 王明振 楼凌云 杨荣富 蔡东平 余新春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8-40,共3页
我们对56例有消化道症状并经纤维胃镜诊断的慢性胃炎患儿进行胃粘膜活检。胃粘膜尿素酶试验阳性占81.6%,切片Gimenez染色直接找到幽门螺旋菌(HP)占57.1%。经过得乐一疗程后重复做胃镜及上述检查,进行组织学分度与诊断,并与治疗前对比。... 我们对56例有消化道症状并经纤维胃镜诊断的慢性胃炎患儿进行胃粘膜活检。胃粘膜尿素酶试验阳性占81.6%,切片Gimenez染色直接找到幽门螺旋菌(HP)占57.1%。经过得乐一疗程后重复做胃镜及上述检查,进行组织学分度与诊断,并与治疗前对比。观察到胃炎严重性随HP感染的控制而减轻或消失,从而提示HP是小儿胃炎的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幽门螺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胃清幽汤治疗幽门螺旋菌胃炎及溃疡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崔闽鲁 黄鼎明 +3 位作者 吴紫婉 张启良 林瑞福 苏若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05-306,共2页
健胃清幽汤治疗幽门螺旋菌胃炎及溃疡病疗效观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泉州362000)崔闽鲁,黄鼎明,吴紫婉,张启良,林瑞福,苏若瑟我们用健胃清幽汤治疗伴HP阳性的浅表性胃炎(CSG)、胃溃疡(GU)及十二指肠... 健胃清幽汤治疗幽门螺旋菌胃炎及溃疡病疗效观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泉州362000)崔闽鲁,黄鼎明,吴紫婉,张启良,林瑞福,苏若瑟我们用健胃清幽汤治疗伴HP阳性的浅表性胃炎(CSG)、胃溃疡(GU)及十二指肠溃疡(DU)180例;并与其他中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胃清幽汤 胃炎 溃疡病 中医药疗法 幽门螺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幽门螺旋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许幼如 郭飞 +1 位作者 韦庭炫 陆汉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7-38,共2页
随机对23例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儿童,在取胃窦粘膜标本作病理检查同时,使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旋菌;结果阳性11例(47.8%),其中慢性胃炎13例中阳性3例(23%),十二指肠溃疡10例中阳性8例(80%)。23例中5例随机同... 随机对23例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儿童,在取胃窦粘膜标本作病理检查同时,使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旋菌;结果阳性11例(47.8%),其中慢性胃炎13例中阳性3例(23%),十二指肠溃疡10例中阳性8例(80%)。23例中5例随机同时进行幽门螺旋菌选择性培养,结果与快速尿素酶试验相符。以上提示儿童幽门螺旋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较成人低,尤其是慢性胃炎。本文还就23例临床、胃镜、病理和幽门螺旋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 胃炎 十二指肠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旋菌检测试剂[^(13)C]尿素的合成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原 田淑浩 +1 位作者 韩佩珍 张颖珍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35-237,共3页
报道了由[13C]碳酸钡制成[13C]尿素的方法,其产率为75%。产品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析,纯度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质量符合药典规定,并经临床应用于[13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幽门螺旋菌,获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幽门螺旋 尿素 呼气实验 碳13 检测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渝萍 梁玉环 +1 位作者 龚飞跃 孙达春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30-432,共3页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抗幽门螺杆菌 (Hp)治疗后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取5 0例患者治疗前后新鲜粪便 0 .5g ,选择肠道菌群中具代表性的需氧菌 4种 ,厌氧菌 6种 ,分别进行细菌培养 ,从培养出的菌落中挑选同种菌株...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抗幽门螺杆菌 (Hp)治疗后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取5 0例患者治疗前后新鲜粪便 0 .5g ,选择肠道菌群中具代表性的需氧菌 4种 ,厌氧菌 6种 ,分别进行细菌培养 ,从培养出的菌落中挑选同种菌株进行治疗前后药敏试验。结果 治疗后肠道菌群中肠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梭菌、乳杆菌及真杆菌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 P <0 .0 5 ) ;治疗后大肠埃希菌、消化链球菌、普氏梭杆菌、产气真杆菌、屎链球菌等对头孢噻吩、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等药耐药率明显高于治疗前 (P <0 .0 5 ) ;治疗后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的耐药消化链球菌、产气真杆菌、普氏梭杆菌、屎链球菌等较治疗前分别增加了2 6.2 %、2 3 .4%、2 0 .0 %及 18.8%。结论 在权衡对Hp阳性FD患者是否行三联抗Hp治疗时 ,必须考虑和重视治疗后可能产生的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道多种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螺杆 幽门肠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城汉族、壮族和仫佬族儿童HLA-DQA1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琳琳 陈亭平 +4 位作者 林伟雄 姜海行 单庆文 谢湘芝 梁淡湄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778-781,共4页
目的 了解广西罗城县汉族、壮族和仫佬族儿童的HLA 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状况的关系。方法  (1)对 36例汉族、5 4例壮族和 76例仫佬族儿童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抗Hp IgG抗... 目的 了解广西罗城县汉族、壮族和仫佬族儿童的HLA 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状况的关系。方法  (1)对 36例汉族、5 4例壮族和 76例仫佬族儿童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抗Hp IgG抗体和免疫印迹法检测Hp空泡毒素 (CagA)、毒素相关蛋白 (VacA)及尿素酶抗体 ;(2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引物 (PCR SSP)方法对三个民族儿童的HLA DQA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 ,并采用疾病关联分析法进行HLA DQA1等位基因分布与Hp感染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 结果  (1)罗城汉族儿童Hp阳性率为 77 8% ,壮族儿童为 6 4 8%、仫佬族儿童为 5 7 9% ,各民族之间Hp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 ) 3个人群中HLA DQA1等位基因分布比较接近 ,其中HLA DQA1 0 10 4等位基因检出频率最高。用疾病关联分析法进行HLA DQA1等位基因分布与Hp感染相关性分析 ,发现三个民族中Hp阳性儿童和Hp阴性儿童在HLA DQA1 0 10 4等位基因上存在差异 ,HLA DQA1 0 10 4等位基因可能是Hp感染的易感基因。 结论 罗城汉族、壮族、仫佬族儿童Hp感染率较高 ,但各民族间无显著差异 ;HLA DQA1 0 10 4等位基因可能是Hp感染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DQA1 PCR-SSP 民族 幽门 罗城汉族 壮族 仫佬族 儿童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幽门螺旋菌抗体IgG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方平楚 兰茂功 +4 位作者 吴清明 尹秀 姚碧光 黄怀德 王蔚芳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6期255-258,共4页
本文以幽门螺旋菌(HP)反复冻融后的可溶性成分作包被抗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经胃镜检查的76例慢性胃炎患者、62例1~7岁体检儿童、41例18~25岁正常成人进行了血清HP IgG的测定.结果显示,患者组抗体检出率为75.0%、与HP培养... 本文以幽门螺旋菌(HP)反复冻融后的可溶性成分作包被抗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经胃镜检查的76例慢性胃炎患者、62例1~7岁体检儿童、41例18~25岁正常成人进行了血清HP IgG的测定.结果显示,患者组抗体检出率为75.0%、与HP培养法相比,符合率为88.16%,诊断敏感性为91.38%、特异性为77.78%、阳性预测值为92.98%、阴性预测值为73.68%.若以1~7岁儿童作为未感染HP者,则本法诊断特异性为80.61%.不同人群抗体阳性率以患者组最高、正常成人组次之、儿童组最低,各组间的抗体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本法可用于临床HP感染的初筛检查及正常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幽门螺旋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旋菌和儿童胃肠病(综述)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飞 许幼如 陆汉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58-259,共2页
自从1983年Warren和对Marshall首先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予以高度关注。1989年Goodwin观察到该菌在超微结构,生长条件和含有大量尿素酶等方面均与弯曲菌和... 自从1983年Warren和对Marshall首先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予以高度关注。1989年Goodwin观察到该菌在超微结构,生长条件和含有大量尿素酶等方面均与弯曲菌和沃林氏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 儿童 胃疾病 肠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旋菌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分布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宗舜 黄象谦 +4 位作者 杜宝恒 黄迺侠 吴琳 陈桂芳 缴稳玲 《天津医药》 CAS 1992年第6期323-325,共3页
本文对幽门螺旋菌(Hp)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胃窦部Hp感染率慢性胃炎组为61.13%,Hp感染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高,消化性溃疡组为96.88%,较慢性胃炎组明显为高;十二指肠球部Hp感染率,十二指肠溃疡大于非溃... 本文对幽门螺旋菌(Hp)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胃窦部Hp感染率慢性胃炎组为61.13%,Hp感染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高,消化性溃疡组为96.88%,较慢性胃炎组明显为高;十二指肠球部Hp感染率,十二指肠溃疡大于非溃疡病例。Hp寄生密度,在胃窦部球溃疡组大于慢性胃炎组,在十二指肠球部二者无显著差别,二组又全显示胃窦部Hp数量比球部高。提示Hp感染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相关,但单独Hp感染产生的损伤尚不足以造成溃疡的发生,还应有其它因素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丽虹 王建忠 +3 位作者 冯春 刘红 万雪晶 姚旖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分析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筛查中价值。方法分析256例胃部不适就诊的患者其血清幽门螺旋杆菌、胃蛋白酶原及病理诊断之间的关系。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及PG均阴性107例中无胃癌案例,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阳... 目的分析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筛查中价值。方法分析256例胃部不适就诊的患者其血清幽门螺旋杆菌、胃蛋白酶原及病理诊断之间的关系。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及PG均阴性107例中无胃癌案例,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阳性84例有胃癌1例。单纯PG阳性46例胃癌8例。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及PG均阳性29例中胃癌13例。不同幽门螺旋杆菌抗体、PG表型中病理诊断结构组成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G阳性为主指标、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阳性为辅助诊断指标,可进一步扩大胃癌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筛查 幽门螺旋 抗体 胃蛋白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中幽门螺旋菌的检出与分布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佩范 吴烨秋 +1 位作者 林慧芝 张荫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96-99,共4页
作者对50例早期胃癌和1例十二指肠溃疡胃切除标本的粘膜幽门螺旋菌(HP)的分布与检出情况进行了详细回顾性观察,部分病例进行了改良W-S及复红染色。结果:50例早期胃癌中HP检出率为62.0%,但癌组织中HP阴性,该菌主要存在于癌周病变粘膜以... 作者对50例早期胃癌和1例十二指肠溃疡胃切除标本的粘膜幽门螺旋菌(HP)的分布与检出情况进行了详细回顾性观察,部分病例进行了改良W-S及复红染色。结果:50例早期胃癌中HP检出率为62.0%,但癌组织中HP阴性,该菌主要存在于癌周病变粘膜以胃粘膜慢性炎症,特别是活动性慢性胃炎为多,HP量及密度与炎症程度有关;异型增生粘膜HP少见;HP不仅存在于粘膜浅层,也可侵入深部腺管,但和非癌病例胃粘膜相比,早期胃癌病例的HP明显少于前者。作者认为,HP与慢性胃炎有关,而与胃癌的发生可能没有直接病因学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旋菌与胃粘膜组织病理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伯荣 任军 +5 位作者 李明峰 吕苹 晏培松 杨慧青 刘水英 何建军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1年第1期7-10,共4页
对693例各种胃疾病的患者进行了胃枯膜病理学、微生物学及其与临床关系的研究,探讨幽门螺旋菌的致病作用。结果:98份样本中,培养出幽门螺旋菌59例,其中慢性胃炎阳性率62.7% (浅表性胃炎阳性率最高,达91.1%),消化性溃疡阳性率57.4%;... 对693例各种胃疾病的患者进行了胃枯膜病理学、微生物学及其与临床关系的研究,探讨幽门螺旋菌的致病作用。结果:98份样本中,培养出幽门螺旋菌59例,其中慢性胃炎阳性率62.7% (浅表性胃炎阳性率最高,达91.1%),消化性溃疡阳性率57.4%;在慢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病理切片中可检出,仍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率最高达91.1%。15例幽门螺旋菌阳性消化性的溃疡患者,经TDB治疗4周后有12例细菌消失,并伴有组织形态学改变。幽门螺旋菌感染与胃粘膜浸润程度有密切关系。本项研究表明,幽门螺旋菌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分离阳性率较高,单纯浅表性胃炎最高。临床对消化性溃疡TDB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 胃部疾病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表达、幽门螺旋菌-L型感染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成 袁丽萍 殷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41-1842,1843,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A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表达和幽门螺旋菌(Hp)-L型感染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胃癌患者手术病理组织蜡块标本90例,采取免疫组化法测定VEGF-C、-D、-A、FGF-2、H...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A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表达和幽门螺旋菌(Hp)-L型感染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胃癌患者手术病理组织蜡块标本90例,采取免疫组化法测定VEGF-C、-D、-A、FGF-2、Hp-L型表达水平,计算微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Hp-L型阳性组VEGF-C、-D阳性率显著高于Hp-L型阴性组(P<0.01)。VEGF-C、-D阳性表达组和Hp-L感染LVD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C、-D、FGF-2表达和Hp-L型感染阳性率、LVD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1)。LVD和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Hp-L型感染、VEGF-C、-D、FGF-2和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Hp-L型感染、VEGF-C、-D在胃癌组织淋巴管生成方面具有一定作用,Hp-L型感染、VEGF-C、-D、FGF-2可共同促进胃癌的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幽门螺旋-L型 淋巴结转移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