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R法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史华瑞 王现亭 周玉洁 《实用医技杂志》 2002年第2期89-90,共2页
通过对检测幽门螺杆菌 (Hp)的两种方法 (PCR和快速尿素酶试验 )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应用以上两种方法对 76例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胃黏膜标本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两法阳性者认为有 Hp感染。PCR的检出率为 6 8.4% ,快速尿素酶... 通过对检测幽门螺杆菌 (Hp)的两种方法 (PCR和快速尿素酶试验 )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应用以上两种方法对 76例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胃黏膜标本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两法阳性者认为有 Hp感染。PCR的检出率为 6 8.4% ,快速尿素酶的检出率为 71.1% ,两者的敏感性均为 10 0 % ,特异性分别为 96 %和 88% ,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 ;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Hp的感染率分别为 71.1%、6 1.3%、81.8%。结果表明 :HP感染与消化性疾病密切相关 ;两种方法都是检测 Hp感染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PCR 快速尿素酶 幽门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尿素酶试验与改良Warthin-Starry银染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比较
2
作者 黄培宁 韦代林 +2 位作者 余贤恩 彭乃宝 陆美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690-691,共2页
目的 对侵入性诊断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中快速尿素酶 (RUT)法和改良Warthin -Starry银染 (改良W -S)法进行比较评价。方法 对 86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进行上两种方法检测Hp ,并行血清抗Hp -IgG检查 ,其中两项阳性者认为有Hp感染。 ... 目的 对侵入性诊断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中快速尿素酶 (RUT)法和改良Warthin -Starry银染 (改良W -S)法进行比较评价。方法 对 86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进行上两种方法检测Hp ,并行血清抗Hp -IgG检查 ,其中两项阳性者认为有Hp感染。 结果 RUT和改良W -S法的敏感性分别为 97.40 %和 95 .83 % ,特异性分别为 88.88%和 92 .86% ,假阳性率分别为 11.12 %和 7.14 %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98.68%和 98.5 7%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0 .0 0 %和 81.2 5 % ,准确性分别为 96.5 1%和 95 .3 5 %。结论 RUT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 ,但不直观 ;改良W -S法检测Hp直观易辩 ,但方法较繁琐。两种方法应相结合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感染 快速免疫 尿素酶 银染色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尿素酶试验法与碳13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凌明强 邱玉梅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9期1419-1420,共2页
目的探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RUT)与碳13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一致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RUT及13C-UBT检测,以Hp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RUT与13C... 目的探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RUT)与碳13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一致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RUT及13C-UBT检测,以Hp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RUT与13C-UBT检测Hp感染的一致性。结果经胃Hp培养结果可知,200例疑似Hp感染患者中,183例诊断为阳性,占比91.50%,17例诊断为阴性,占比8.50%。RUT检测Hp感染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95.50%、97.81%、70.59%、97.28%、75.00%),与13C-UBT检测Hp感染(94.50%、96.17%、76.47%、97.78%、6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UT检测结果与胃Hp培养结果具有理想一致性(Kappa=0.703),13C-UBT检测结果与胃Hp培养结果具有理想一致性(Kappa=0.673)。结论RUT与13C-UBT在Hp感染检测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二者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但13C-UBT操作简单,更易被患者接受,可作为较理想非侵入性检测Hp感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快速尿素酶 碳13尿素呼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标免疫渗滤法快速检测幽门螺杆菌血清抗体351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戴建义 林廷塔 徐小微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金标免疫渗滤 快速检测 幽门杆菌 血清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四联活菌片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海虹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第3期234-234,共1页
选取2008-10-2011-12在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和门诊患者156例。均经胃镜快速尿素酶试验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为HP感染。男81例,女75例;年龄16-69岁,平均41.6岁。其中慢性胃炎55例,十二指肠溃疡65例,胃溃疡36例。所有患者在... 选取2008-10-2011-12在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和门诊患者156例。均经胃镜快速尿素酶试验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为HP感染。男81例,女75例;年龄16-69岁,平均41.6岁。其中慢性胃炎55例,十二指肠溃疡65例,胃溃疡36例。所有患者在人选前1个月内未接受过抗菌药治疗,无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或免疫功能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感染 PPI三联疗 双歧四联活菌 治疗 14^C尿素呼气 快速尿素酶 十二指肠溃疡 免疫功能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尿素酶法和美蓝染色法检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附390例对比分析
6
作者 陈昌水 俞建国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112-112,121,共2页
目的为评估快速素酶法和美蓝染液法检测胃粘膜活检组织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优劣性。方法对我院自1995年6~9月间的390例胃粘膜活检组织、每例制成二份标本分别用快速尿素酶法和美蓝染液法进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结果用... 目的为评估快速素酶法和美蓝染液法检测胃粘膜活检组织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优劣性。方法对我院自1995年6~9月间的390例胃粘膜活检组织、每例制成二份标本分别用快速尿素酶法和美蓝染液法进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结果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234例,检出率为60%,用美蓝染液法检测阳性207例,检出率为5308%。两者检出率经统计学处理x2=0.8374,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文结果提示该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尿素酶 美蓝染液 幽门杆菌 胃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金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房晓芬 朱志超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门诊收集153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成年患者,均行13C呼气试验、胶体金法和快速尿素酶试验3种方法检查幽门螺杆菌,以13C呼气试验结果为"金标准",余两种检测方法分别与"...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门诊收集153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成年患者,均行13C呼气试验、胶体金法和快速尿素酶试验3种方法检查幽门螺杆菌,以13C呼气试验结果为"金标准",余两种检测方法分别与"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血清胶体金法可靠性较好,优于快速尿素酶法。结论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有较高的准确率及特异性,取材方便,操作简便,是较为理想的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胶体金 13C呼气 快速尿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幽门螺杆菌检定卡(胶体金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于铭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期109-110,共2页
目的通过幽门螺杆菌检定卡与快速尿素酶检测两种方法进行HP的检测,探讨使用HP检定卡来检测HP感染的可靠性。方法将420例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210例,对照组210例,试验组患者做经幽门螺杆菌检定卡(胶体金法)检... 目的通过幽门螺杆菌检定卡与快速尿素酶检测两种方法进行HP的检测,探讨使用HP检定卡来检测HP感染的可靠性。方法将420例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210例,对照组210例,试验组患者做经幽门螺杆菌检定卡(胶体金法)检测,对照组患者做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下HP的阳性检出率、敏感度以及特异性,分析胶体金法的使用可靠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经胶体金法检测的HP阳性检出率65.71%与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67.14%,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检测的敏感度91.24%、特异性89.76%明显优于对照组检测的敏感度64.35%、特异性62.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作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时,使用胶体金法检测敏感度及特异性高于快速尿素酶检测法,且胶体金法在使用方面更简单且较短时间就可以得到结果,因此可用于临床推广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 幽门杆菌 可靠性 胃镜下快速尿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
9
作者 吕岩晶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5年第6期433-433,共1页
幽门螺杆菌(Hp)是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主要致病原因,Hp入胃后,通过菌膜表面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并分泌酸性抑制蛋白,降低胃部的pH值,胃部的高酸环境引起机体的持续免疫反应共同造成胃部疾病。Hp感染... 幽门螺杆菌(Hp)是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主要致病原因,Hp入胃后,通过菌膜表面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并分泌酸性抑制蛋白,降低胃部的pH值,胃部的高酸环境引起机体的持续免疫反应共同造成胃部疾病。Hp感染的诊断可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前者包括①活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②组织学染色;③细菌培养等。后者包括:④Hp抗体测定;⑤Hp抗原测定;⑥同位素示踪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观察 三联疗 克拉霉素 幽门杆菌(Hp) 快速尿素酶 治疗 Hp抗体测定 同位素示踪 消化性溃疡 组织学染色 致病原因 抑制蛋白 胃部疾病 免疫反应 非侵入性 Hp感染 细菌培养 抗原测定 pH值 酸环境 活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三种检测方法评价
10
作者 罗冬青 金志雄 王娅 《医学文选》 2003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酶免疫测定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 ( HPSA)在诊断 ( HP)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对 89例患者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 Warthin- Starry银染法检测 ,同时用酶免疫测定法检粪便标本HPSA,对三种方法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粪便酶... 目的 探讨酶免疫测定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 ( HPSA)在诊断 ( HP)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对 89例患者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 Warthin- Starry银染法检测 ,同时用酶免疫测定法检粪便标本HPSA,对三种方法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粪便酶联免疫法的敏感性为 96.7% ,特异性为 96.4% ,阳性预测值为 98.3% ,均高于组织学方法。结论 酶联免疫法检测粪便中 HPSA敏感性、特异性高 ,检测方法简单 ,取材方便 ,适合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选与诊断 ,也可用于抗 HP治疗后疗效的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感染 粪便 酶联免疫 快速尿素酶 组织学Warthin-Starry银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后二种复查检测方法对比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欢龙 《广州医药》 2003年第3期46-47,共2页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患者根除治疗后二种检测方式的假阳性率。方法 :用三联疗法对 5 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 1周治疗 ;治疗后 1个月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 ;9个月后用血清HP Ig G法检测 ,阳性者 1 2个月复查 ;以1 4 C 尿素试验为对...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患者根除治疗后二种检测方式的假阳性率。方法 :用三联疗法对 5 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 1周治疗 ;治疗后 1个月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 ;9个月后用血清HP Ig G法检测 ,阳性者 1 2个月复查 ;以1 4 C 尿素试验为对照。结果 :5 8例中血清HP Ig G阳性 (9个月 ) 1 0例 ,1 2个月阳性 6例 ;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 3例 ;1 4 C 尿素试验 2例阳性 ,且在其它二种试验中均为阳性 ;以1 4 C 尿素呼吸气试验为对照 ,血清HP Ig G法 9个月假阳性率为 1 4 2 8% ,1 2个月为 7 1 4 % ;快速尿素酶试验假阳性率为 1 78%。结论 :快速尿素酶试验假阳性率比血清HP Ig G法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感染 复查检测方 血清HP-Ig-G ^14C-尿素呼气 快速尿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高发区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建顺 陈增春 +2 位作者 陈礼慈 陈心聪 吴晶萍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2年第4期471-473,共3页
目的 :探讨长乐市胃癌高发区居民的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 :用 EL ISA法、幽门螺杆菌快速试片法及 13C-尿素酶呼气方法检测 HP感染。结果 :胃癌高发区长乐市居民血清 HP感染率为 75 .6 4 % ,男 76 .13% ,女 74 .96 %... 目的 :探讨长乐市胃癌高发区居民的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 :用 EL ISA法、幽门螺杆菌快速试片法及 13C-尿素酶呼气方法检测 HP感染。结果 :胃癌高发区长乐市居民血清 HP感染率为 75 .6 4 % ,男 76 .13% ,女 74 .96 %。幽门螺杆菌试片 HP感染率为 79.6 6 % ,男 80 .6 6 % ,女 78.30 %。性别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二者的诊断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相比 ,幽门螺杆菌试片为高 ,分别为 90 .8%和 81.7%比 85 .6 %和 6 8.2 %。 2 30 0人中胃癌检出 19人。正常胃粘膜居民占 35 .74 % ,胃部疾病占 6 4 .2 6 % ,其中胃炎占 6 9.35 %。随着年龄增长胃部疾病增多 ,胃粘膜正常居民相对减少。 HP感染阳性者经铋剂三联药物治疗有明显转阴 ,其转阴率为 6 7.36 % ,男 6 9.6 6 % ,女 6 4 .4 9%。结论 :长乐市胃癌高发与 HP感染率有密切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高发区 幽门杆菌感染 幽门杆菌 长乐市 胃癌 危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快速试片法 酶联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舒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马志红 牛丽颖 +1 位作者 崔利剑 王鑫国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胃舒胶囊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幽门螺杆菌菌液给大鼠灌胃制备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模型。灌胃给药治疗结束一个月后,取胃窦部组织进行直接涂片法、快速尿素酶实验及细菌培养检测细菌定植情况,另取胃壁组... 目的:观察胃舒胶囊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幽门螺杆菌菌液给大鼠灌胃制备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模型。灌胃给药治疗结束一个月后,取胃窦部组织进行直接涂片法、快速尿素酶实验及细菌培养检测细菌定植情况,另取胃壁组织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胃舒胶囊三个剂量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0.28g/kg组40%,0.5g/kg组53.3%,0.84g/kg组93.3%,同时胃窦部黏膜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胃舒胶囊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舒胶囊 幽门杆菌 胃炎 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 治疗作用 实验研究 胃壁组织 直接涂 快速尿素酶 病理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明 杜红缨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8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评价口腔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抗原与胃内Hp感染、上消化道疾病以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对不同胃病患者口腔内及胃内的Hp抗原同步检测,分别比较不同胃病患者口腔Hp抗原的阳性检出率。... 目的评价口腔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抗原与胃内Hp感染、上消化道疾病以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对不同胃病患者口腔内及胃内的Hp抗原同步检测,分别比较不同胃病患者口腔Hp抗原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上消化道症状组患者口腔Hp检出率明显高于无上消化道症状组;有上消化道症状组口腔Hp检出率明显高于胃内检出率;各组上消化道疾病(不包括消化道肿瘤)中口腔Hp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慢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组与慢性胃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内存在高Hp检出率现象,口腔Hp可能是慢性胃病患者Hp感染的重要来源,口腔内Hp感染可能与部分胃黏膜癌前病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口腔 抗原 快速尿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生长抑素及其受体的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卓斌 唐海燕 刘为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5-677,共3页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Hpylori)感染及根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织中的生长抑素及其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Hpylori的致病机制及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及Warthin—Starry 银染色检测Hpylori...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Hpylori)感染及根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织中的生长抑素及其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Hpylori的致病机制及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及Warthin—Starry 银染色检测Hpylori;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技术检测56例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的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及其受体hSSTR2、hSSTR5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 以及Hpylori根除前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的生长抑素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H pylori阳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的SS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Hpylori阴性组(16.00±1.50 vs 21.38±1.38,0.30±0.05 vs 0.57±0.13,P<0.001),而H pylori 阳性组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的hSSTR2 mRNA和hSSTR5 mRNA表达与H pylori阴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经三联治疗根除H Pylori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的SS蛋白和mRNA表达较治疗前显著增加(23.16±2.74 vs 17.30±1.67, 0.54±0.11 vs 0.31±0.09,P<0.001),而Hpylori仍为阳性者,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的SS蛋白和mRNA表达与治疗前比较则无明显变化. 结论:Hpylori感染可以抑制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的生长抑素蛋白和mRNA表达,及早根除H pylori,可以纠正生长抑素基因的异常表达,这可能是Hpylori感染导致慢性胃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MRNA表达 根除幽门杆菌 免疫组织化学SP GIEMSA染色 生长抑素蛋白 pylori) 快速尿素酶 PCR技术检测 银染色检测 S蛋白 受体蛋白 胃癌发生 致病机制 表达情况 三联治疗 异常表达 慢性胃炎 治疗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对消化不良患者的诊断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瑞芳 林庆顺 方云其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3期156-157,共2页
目的研究4种不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方法对消化不良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75例消化不良患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及血清标本。活检标本经处理后,分别进行快速脲酶试验(RUT)、W-S银染色和HP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 目的研究4种不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方法对消化不良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75例消化不良患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及血清标本。活检标本经处理后,分别进行快速脲酶试验(RUT)、W-S银染色和HP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标本HP CagA-IgG抗体。结果RUT法显示54例HP阳性(72%);培养法21例阳性(28%);W-S银染色发现15例阳性(20%)。ELISA法检测血清标本HP CagA-IgG抗体发现57例阳性(76%)。结论ELISA法检测血清标本HP CagA-IgG抗体,可作为诊断消化不良患者HP感染的过筛试验,而培养法为诊断HP感染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快速脲酶 W—S银染色 酶联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与胃黏膜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桂峰 张风云 +2 位作者 荣秋华 金红 高恒强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6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酶免疫法(ELISA)检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粪便抗原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方法用酶免疫试剂对90例接受胃镜检查并取活检组织的患者粪便标本进行HP粪便抗原检测,确认试验为胃粘膜组织HP培养和尿素酶试纸快速试验检查,若结果均阳性则... 目的探讨酶免疫法(ELISA)检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粪便抗原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方法用酶免疫试剂对90例接受胃镜检查并取活检组织的患者粪便标本进行HP粪便抗原检测,确认试验为胃粘膜组织HP培养和尿素酶试纸快速试验检查,若结果均阳性则确认为HP感染。将粪便抗原检查结果与确认试验的结果比较,判断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90例患者中确认为HP阳性的54例,阳性率为60%,其中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3.3%、64.7%、50.0%。HP粪便抗原阳性的57例患者中HP阳性的54例;HP阴的36例患者中HP粪便抗原阴性的29例,其敏感度为94.7%、特异度为83.7%。结论酶免疫法检测HP粪便抗原,方法可靠,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幽门杆菌 粪便抗原检测 黏膜病 关系研究 阳性率 确认 酶免疫 患者 特异性 敏感性 胃镜检查 消化性溃疡 胃粘膜组织 酶免疫 快速 抗原阳性 结果比较 检查结果 活检组织 粪便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18
作者 朱晓华 程彦 +3 位作者 张林 张艳华 纪华 靳红 《感染.炎症.修复》 2013年第3期176-177,共2页
本研究应用血清学检测方法(ELISA法)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了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患者 幽门杆菌 感染状况 血清学检测方 快速尿素酶 ELISA 感染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源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19例分析
19
作者 曹余生 潘亮 杨大明 《交通医学》 2003年第6期636-636,共1页
关键词 肝源性溃疡 合并症 幽门杆菌 感染 肝硬化 快速尿素酶 HE染色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石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黏膜HP感染的应用分析
20
作者 雷先华 李荣 刘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443-1445,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快速石蜡切片法与常规石蜡切片法在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胃镜下胃黏膜活检的胃黏膜标本70例,每例分别取0.4×0.4×0.3 cm大小和1×1×0.2 c... 目的:比较超声快速石蜡切片法与常规石蜡切片法在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胃镜下胃黏膜活检的胃黏膜标本70例,每例分别取0.4×0.4×0.3 cm大小和1×1×0.2 cm大小的组织,分别使用超声快速石蜡切片法处理和常规石蜡切片法处理,比较2种石蜡切片法制作过程所用时间、诊断所用时间、HP感染阳性率及感染强度。结果:超声快速石蜡切片法检测出的HP感染阳性率为61.43%,常规石蜡切片法检测出的HP感染阳性率为57.14%,2种方法检测出的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常规石蜡切片法检测结果为标准,检测出的HP均为阳性者38例,阳性预测值为88.37%,HP均为阴性者25例,阴性预测值为92.59%,准确率为90.00%,Kappa=0.793;超声快速石蜡切片法切片制作和诊断时间均短于常规石蜡切片法(P<0.05)。结论:超声快速石蜡切片检测胃黏膜HP感染的准确性、一致性好,且有利于提高胃黏膜HP感染检测的时效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快速石蜡切 常规石蜡切 免疫组化方 胃黏膜 幽门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